湾韵丨大家(2024年7月15日)

古村的生命力

□ 蒋子龙

到珠海的斗门区,一定要看古村。

所谓“古村”就是创建数百年以上的村落。然而,斗门古村的特别之处,是“活态”。

何为“活态古村”?

先说与之对应的“死态古村”:只剩下破落的古屋,门上挂着生锈的铁锁,街巷荒败,角角落落杂草丛生,久无人烟,或人丁稀疏。

再看斗门的诸多古村,是怎样的“活态”?

以“前临雾海,后枕乾峰”的乾务镇荔山村为例,1475年建村,因村外为荔岭,每到春末夏初,漫山遍野飘散着荔枝的气香。一株500年的荔枝树,成为村里的标志。

荔山村现有户籍人口4680人,而常住人口却有10680人。外来务工人员6000人。这么个“活”法,完全可以用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来概括。

古村房舍大多是具有岭南特色的青砖到顶,灰瓦翘檐,也保留了少量清代的黄泥墙,摸上去像钢渣一样坚硬扎手。难怪能经得住数百年来的风吹雨打。南方台风多,这些名为黄泥垒成的房子,竟屹立如初。据传是用糯米、石灰做浆,拌以黄土、沙砾,垒砌成墙。

古村的街道都大有讲究,干干净净,绿树掩映。如因村后的来隆山丘成网状而得名的网山村,从迎阳门往里,有一条主干大街,由东至西贯穿全村,东西对应有两个城门。主干道两侧,宗祠、庙宇、百年以上的老屋依次排开,各民居院落之间的巷道,宽窄一致、整齐划一地连接着村中央的主街。

接霞庄还有一条护庄河,河的内岸是四米高的围墙。200年前,这可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庭院护庄河……每个古村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此等等。

难怪村中一黄姓中年人,自豪地向我宣称:“珠海最有历史的地方就在这儿!”

斗门古村之所以古老而有活力,一是水土好,养人;二是民风淳厚而多元,“藏风纳气”。

先说水土。荔山村,耕地6000亩,鱼塘4000亩,这叫什么?鱼米之乡。

接霞庄有两口古井,井水要经过三层过滤,第一层是泥沙,第二层是木炭,第三层是干牛粪。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堪称“神泉”。当然,现在村里人口剧增,村民都喝自来水了。但有人熬药或其他特殊用水,还是喜欢用古井水。

人们都知道松树长在山上或大道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长在水里的“水松林”,就在斗门的六乡竹洲头,计360余亩,70000余株。处于浩浩渺渺、碧波粼粼的水面中间,西江在此分流,水势缓慢,向东直出磨刀门。从远处的山顶遥望浓绿的水松林,犹如一艘海上的绿色巨轮。烈阳下光华璀璨,又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宝石……

松树在水里都长得这么好,可见水质之优良。

引领这片风水宝地的制高点是黄杨山,位于斗门的中部,山势巍峨。九峰围合着主峰,层峦耸翠,前有系揽古今的金台寺,左为青龙山,右是白虎山。顶峰纵目,极天地大观。珠江的磨刀门、坭湾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五派入海。江海交汇,气象万千。

斗门能有这么多“活态古村”,自然跟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关,这里杂糅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遵循“是亲必顾,是邻必护”的古训,具有阔大的融合力和包容性。

1279年,南宋在崖山海战失败后覆亡,元朝统治势力自然要剿灭前朝皇族。而赵宋王朝幸免一死的皇室子弟,就近隐匿于斗门乡间,许多年后赵家又成望族。

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美的后裔赵隆,创建南门村,于1454年在村中建起赵氏祖祠——菉猗堂。这是一片三进三间四合式格局的庞大建筑群,硬山搁檩式架构,龙舟形脊梁,高墙黑瓦,壁画浮雕,古朴典雅,浑厚坚固,逾五百年而不废,传递着来自时空深处的厚重人文古韵。

还要特别一提的是其高大壮观的蚝壳墙,化石般坚硬,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久远又最为完整的蚝壳墙,已成奇观。祠堂前面是与之相称的广场,以备举办祭祀大礼。近年来,每逢春节或有喜庆之事,赵氏后人都举行家族祭礼。

其实,斗门的古村多有祠堂,而且都保留完好。有祠堂,有家谱的,又多是兴旺的家族。其祖训措词各异,但内容不外乎“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世人家无非积善”。

荔山村堂皇的黄氏宗祠——垂裕堂的大门两侧,镌刻着“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自宋代设香山县以来,珠海地区的第一位进士(黄錀)和第一个巡抚(广西巡抚黄槐森)都出自黄家。

最能代表斗门人强盛生命力的,还数中国科举史上首位100岁举人黄增庆,他百岁时中举,101岁长途跋涉进京参加会试。那时没有飞机、火车、汽车,不过是乘船、骑驴,百岁老人竟能扛得住这样一番折腾,自然轰动京城。皇帝当场钦赐“国子监司业”,地位尊隆,甚至超过同科状元。他103岁去世时,清帝咸丰为其敕建“百岁京堂”石牌坊。

斗门的古村,形象地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人为其本,生生之道,生生不息。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庭院里的一只树蛙       李逊 摄

 

雨的黔东南

□ 朱 蕊

黔东南的原生态,正像一个大型文化博物馆,让我们看到历史,看到历史的前因后果,看到源头的一些东西保存完好的欣悦。但总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那次祈雨。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令所有物事看上去都很鲜艳。中午的时候,我们在台江施洞寨的晒谷场边上吃摆成长条桌的“姊妹饭”,几条狗也跑来蹭饭,等着谁有吃剩的食物扔给它们。它们守规矩,不争食,落落大方。狗们漫游桌边,一会儿也到正晒着的谷子边上巡视。谷子金灿灿的,风和日丽,时间似乎有一刻的停止。正沉浸其中,听远处似有“通”的一声,有苗民赶快去收谷子,说要下雨了。

我们被领往江边,江岸上房屋的廊檐下有用巨大的树挖成的船,他们称其为独木龙舟。刚才“通”的一声就是龙舟下水时燃放的铳炮。据说苗族独木龙舟节的时候场面非常壮观,几十条船齐聚江边的神山前,举行“祭龙求雨”仪式,岸边还有其他等待下水龙舟的水手齐唱“求雨歌”。我们去时没有遇上龙舟节,是好客的当地人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作的表演。远远地听到有节奏的锣鼓声,此时,原来的一片晴空被云层遮住,一会儿竟下起了雨。只见龙舟由远处渐渐向我们这里划来,龙舟上分站两排水手,他们头戴马尾斗笠,腰系银镶锦带,手握的长长船浆在水中整齐地舞动,随着锣鼓的节奏,铿铿锵锵,一路顺流,行船如飞。

龙舟往下游去了,我们离开,还没等坐上车,雨突然停了。苗民说,龙舟下水一定会下雨,所以当听到那声铳炮就得赶紧收谷子。

对于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就将其称作神秘。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我不敢想象,如果在黄浦江里划龙舟呢,黄浦江上是否会下雨?而祈雨曾是我们祖先的古老仪式,当时,在人与自然之间肯定有过一种不为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联络方式。还好,我们现代有黔东南,使我们不至于完全遗忘曾经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历史。

黔东南有很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活化石,她是被定义为原生态的,但那里也要发展,那里的人也追求更富裕的生活,随着游人的不断进入,那种原始的气息会被现代的游人逐渐带走。若干年以后的黔东南还会是现在的黔东南吗?或者说还会是以前的黔东南吗?

这又是另一种因果了。

经济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必须牺牲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去获取其他东西,这种牺牲就是成本。成本肯定要支付的,只是要作边际上的决策时,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间能够找到一个均衡点。

但什么是价值呢?发展是价值还是原始是价值?当没有弄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决策将是困难的。

日出和雨,是循环,也是因果,发展和原始,也是循环是因果,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我们用先哲的眼光或者用现代经济学的眼光,都将会看到那个因果。

朱蕊 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诗词学会理事等。

我妈的手机(组诗)

□ 秦巴子

犹豫一下

喉咙里的痒带起的欲念

是对一根烟的思与想吗

将要用点燃去落实时

必须犹豫一下

从迟疑到怀疑的过程

是停止点烟克制欲望

重新辨识喉咙里的痒

向内还是向外

向上还是向下

向心瘾还是向生理

向病还是向大自然

如果不是用一根烟解决

用一杯水还是用一本书呢

也许散步是个好主意

用身体代替头脑

用双腿的交替移动

给喉咙挠一会儿痒痒

爱吊脸的女孩

每次在电梯里遇到

都是我去买早餐

像是爷爷的人

肩上挎着她的花书包

手里拎着儿童水壶

女孩吊着脸去上学了

那天中午等电梯

在22楼停了很久才下来

吊着脸的女孩

和年龄像她爸爸的人

各站一角

那天是星期天

像爸爸的人面无表情

爱吊脸的女孩仍然吊着脸

无语

没什么可以说话的人

也没什么话可以说

非自闭症选择了自闭

人蜷缩在自己的文字里

文字沉睡在抽屉里

偶尔打个哈欠

是对这世界的评论

发表在深夜床前那一片

如霜之冷的冷月光里

山上有雪

我觉得山上有雪

山那么高

怎么能没有雪呢

山那么远

怎么能没有雪

我朝着山走

想象着雪

一直走进山里

空气凉爽

我感觉到了雪

我看不见雪

但我知道有雪

在高处

在我无法抵达的地方

在时间深处

在我的存在之前

我妈的手机

我妈走了之后

我一直让她的手机

保持有电状态

这样她就会知道

谁又打电话了

谁在惦记着她

想找她聊天

那些垃圾短信

我一如既往地

过几周帮她删去

明天是她离去的

第一百天

今天我要把

她的手机充饱电

练习曲

弹琴,只弹一支曲子

弹了三年

同时写毛笔字,大楷

在描红本上填充笔划

还尝试工笔仕女图

压在硫酸纸下面

一笔一笔描衣裾线

最近开始学舞蹈

芭蕾曾是儿时梦想

视频里老师正教化蝶

反正也无所谓

锻炼身体兼练身段

浑身充满向上的力量

她做了半辈子会计

即将退休

秦巴子 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有诗集《立体交叉》《纪念》《神迹》《此世此刻》等多部;长篇小说《身体课》《大叔西游记》《跟踪记》;短篇小说集《塑料子弹》;随笔集《时尚杂志》《西北偏东》《我们热爱女明星》《窃书记》《有话不必好好说》《购书单:小说和小说家》等,主编有《被遗忘的经典小说》(三卷)等。

前山河夜游(组诗)

□ 韩少君

粤北小记

火车钻出南岭,颠落煤火粒

一口清水塘在崖下豁然一亮

棘丛,蕉叶,旧舍,红草滩

孩子叼着草茎,在远处招手

白云一朵一朵,渔夫在水边

劳作,穿着黑色连体橡胶衣

一切并无古意。此后几十年

我来来回回,再也没能找到

这块飞地,时间的形态悄然

改变,除了阵阵恼人的季风

还有惆怅和记忆伴着故人去。

前山河夜游

河水平流,静静地,归于

宽阔的海湾,从暮晚出发

鹭鸟飞到这里,成了几个

茫然的白点,巨大的气流

在回溯,它们开始急切地

在滩涂盘绕,偶尔栖落锥形

信号塔,或漂浮的汽油桶上

突然快速穿过斜拉桥,

朝上游飞来,两岸已无山川

几颗路灯照着城市的空地

孤独之人,身体不停抖动

他钻进昏暗的阔叶林

新枝摇晃,刚凝成的露珠

正巧落入他扭动的脖子里

积水空明,泥土湿软滑溜

四周透出雨后才有的细微声息

一株年轻的凤凰木在暗自开花

椰子传

小区没有落月,只有

灯光秀,几只流浪猫

又在椰子树下张望

猫钵脏乎乎,积满

雨水,昨天狂风暴雨

乌云涌出天空的剧场

树冠大幅度摆动

坚定、粗松的树干

像灌进了更多的酒液

椰子砰地掉了一颗

这坠落之物,艰难地

闪着光,穿过一秒钟夜色

沉闷地砸向水泥地

溅出水花,黑暗中的

硬坨坨,它当然

无法返回旷野,无法

滚入辽阔大地的子宫

也没有人在意,它紧紧

抱着的,是一罐子甘凉之水

送别诗:月亮在天棚之外

铁轨上有快捷的家。

看这热闹劲,岂止我们。

更多人,在广场,候车厅

在过道,公厕内,练习伤别离。

每个角落,好像都放了

一把大提琴,供人去踩。

月亮在天棚之外

君不见,你灰色言语

在光洁可鉴的大理石

贴面上,连续打滚。

 

只是,不要把你推得太远

梦里梦外,方便你回来。

夜航伶仃洋并致大海

星光聚积在前端,海天向我逼近

最终扑了过来。我突发异想

 

可不可以到每个岛上眯瞪一下

睁开眼,迷人的霞光穿过桥孔

 

而后面,拖曳着长长的黑暗之兽

三个方向,兽脊同时跃过航标

 

白浪卷起,有人默立船尾

慢慢消化塑料袋里的几根鱼骨

 

伶仃洋没有留下他伏栏的姿式

但他还在那里,弄出一点声音

韩少君 1964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作协委员,湖北省荆门市文联主席,著有诗集《倾听》《夜里会有什么声音》等六部。现居湖北荆门、广东珠海。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蓝辉龙
湾韵丨大家(2024年7月15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7-15 07:47

古村的生命力

□ 蒋子龙

到珠海的斗门区,一定要看古村。

所谓“古村”就是创建数百年以上的村落。然而,斗门古村的特别之处,是“活态”。

何为“活态古村”?

先说与之对应的“死态古村”:只剩下破落的古屋,门上挂着生锈的铁锁,街巷荒败,角角落落杂草丛生,久无人烟,或人丁稀疏。

再看斗门的诸多古村,是怎样的“活态”?

以“前临雾海,后枕乾峰”的乾务镇荔山村为例,1475年建村,因村外为荔岭,每到春末夏初,漫山遍野飘散着荔枝的气香。一株500年的荔枝树,成为村里的标志。

荔山村现有户籍人口4680人,而常住人口却有10680人。外来务工人员6000人。这么个“活”法,完全可以用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来概括。

古村房舍大多是具有岭南特色的青砖到顶,灰瓦翘檐,也保留了少量清代的黄泥墙,摸上去像钢渣一样坚硬扎手。难怪能经得住数百年来的风吹雨打。南方台风多,这些名为黄泥垒成的房子,竟屹立如初。据传是用糯米、石灰做浆,拌以黄土、沙砾,垒砌成墙。

古村的街道都大有讲究,干干净净,绿树掩映。如因村后的来隆山丘成网状而得名的网山村,从迎阳门往里,有一条主干大街,由东至西贯穿全村,东西对应有两个城门。主干道两侧,宗祠、庙宇、百年以上的老屋依次排开,各民居院落之间的巷道,宽窄一致、整齐划一地连接着村中央的主街。

接霞庄还有一条护庄河,河的内岸是四米高的围墙。200年前,这可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庭院护庄河……每个古村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此等等。

难怪村中一黄姓中年人,自豪地向我宣称:“珠海最有历史的地方就在这儿!”

斗门古村之所以古老而有活力,一是水土好,养人;二是民风淳厚而多元,“藏风纳气”。

先说水土。荔山村,耕地6000亩,鱼塘4000亩,这叫什么?鱼米之乡。

接霞庄有两口古井,井水要经过三层过滤,第一层是泥沙,第二层是木炭,第三层是干牛粪。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堪称“神泉”。当然,现在村里人口剧增,村民都喝自来水了。但有人熬药或其他特殊用水,还是喜欢用古井水。

人们都知道松树长在山上或大道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长在水里的“水松林”,就在斗门的六乡竹洲头,计360余亩,70000余株。处于浩浩渺渺、碧波粼粼的水面中间,西江在此分流,水势缓慢,向东直出磨刀门。从远处的山顶遥望浓绿的水松林,犹如一艘海上的绿色巨轮。烈阳下光华璀璨,又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宝石……

松树在水里都长得这么好,可见水质之优良。

引领这片风水宝地的制高点是黄杨山,位于斗门的中部,山势巍峨。九峰围合着主峰,层峦耸翠,前有系揽古今的金台寺,左为青龙山,右是白虎山。顶峰纵目,极天地大观。珠江的磨刀门、坭湾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五派入海。江海交汇,气象万千。

斗门能有这么多“活态古村”,自然跟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关,这里杂糅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遵循“是亲必顾,是邻必护”的古训,具有阔大的融合力和包容性。

1279年,南宋在崖山海战失败后覆亡,元朝统治势力自然要剿灭前朝皇族。而赵宋王朝幸免一死的皇室子弟,就近隐匿于斗门乡间,许多年后赵家又成望族。

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美的后裔赵隆,创建南门村,于1454年在村中建起赵氏祖祠——菉猗堂。这是一片三进三间四合式格局的庞大建筑群,硬山搁檩式架构,龙舟形脊梁,高墙黑瓦,壁画浮雕,古朴典雅,浑厚坚固,逾五百年而不废,传递着来自时空深处的厚重人文古韵。

还要特别一提的是其高大壮观的蚝壳墙,化石般坚硬,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久远又最为完整的蚝壳墙,已成奇观。祠堂前面是与之相称的广场,以备举办祭祀大礼。近年来,每逢春节或有喜庆之事,赵氏后人都举行家族祭礼。

其实,斗门的古村多有祠堂,而且都保留完好。有祠堂,有家谱的,又多是兴旺的家族。其祖训措词各异,但内容不外乎“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世人家无非积善”。

荔山村堂皇的黄氏宗祠——垂裕堂的大门两侧,镌刻着“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自宋代设香山县以来,珠海地区的第一位进士(黄錀)和第一个巡抚(广西巡抚黄槐森)都出自黄家。

最能代表斗门人强盛生命力的,还数中国科举史上首位100岁举人黄增庆,他百岁时中举,101岁长途跋涉进京参加会试。那时没有飞机、火车、汽车,不过是乘船、骑驴,百岁老人竟能扛得住这样一番折腾,自然轰动京城。皇帝当场钦赐“国子监司业”,地位尊隆,甚至超过同科状元。他103岁去世时,清帝咸丰为其敕建“百岁京堂”石牌坊。

斗门的古村,形象地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人为其本,生生之道,生生不息。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卷本《蒋子龙文集》。

庭院里的一只树蛙       李逊 摄

 

雨的黔东南

□ 朱 蕊

黔东南的原生态,正像一个大型文化博物馆,让我们看到历史,看到历史的前因后果,看到源头的一些东西保存完好的欣悦。但总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那次祈雨。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令所有物事看上去都很鲜艳。中午的时候,我们在台江施洞寨的晒谷场边上吃摆成长条桌的“姊妹饭”,几条狗也跑来蹭饭,等着谁有吃剩的食物扔给它们。它们守规矩,不争食,落落大方。狗们漫游桌边,一会儿也到正晒着的谷子边上巡视。谷子金灿灿的,风和日丽,时间似乎有一刻的停止。正沉浸其中,听远处似有“通”的一声,有苗民赶快去收谷子,说要下雨了。

我们被领往江边,江岸上房屋的廊檐下有用巨大的树挖成的船,他们称其为独木龙舟。刚才“通”的一声就是龙舟下水时燃放的铳炮。据说苗族独木龙舟节的时候场面非常壮观,几十条船齐聚江边的神山前,举行“祭龙求雨”仪式,岸边还有其他等待下水龙舟的水手齐唱“求雨歌”。我们去时没有遇上龙舟节,是好客的当地人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作的表演。远远地听到有节奏的锣鼓声,此时,原来的一片晴空被云层遮住,一会儿竟下起了雨。只见龙舟由远处渐渐向我们这里划来,龙舟上分站两排水手,他们头戴马尾斗笠,腰系银镶锦带,手握的长长船浆在水中整齐地舞动,随着锣鼓的节奏,铿铿锵锵,一路顺流,行船如飞。

龙舟往下游去了,我们离开,还没等坐上车,雨突然停了。苗民说,龙舟下水一定会下雨,所以当听到那声铳炮就得赶紧收谷子。

对于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就将其称作神秘。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我不敢想象,如果在黄浦江里划龙舟呢,黄浦江上是否会下雨?而祈雨曾是我们祖先的古老仪式,当时,在人与自然之间肯定有过一种不为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联络方式。还好,我们现代有黔东南,使我们不至于完全遗忘曾经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历史。

黔东南有很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活化石,她是被定义为原生态的,但那里也要发展,那里的人也追求更富裕的生活,随着游人的不断进入,那种原始的气息会被现代的游人逐渐带走。若干年以后的黔东南还会是现在的黔东南吗?或者说还会是以前的黔东南吗?

这又是另一种因果了。

经济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必须牺牲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去获取其他东西,这种牺牲就是成本。成本肯定要支付的,只是要作边际上的决策时,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间能够找到一个均衡点。

但什么是价值呢?发展是价值还是原始是价值?当没有弄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决策将是困难的。

日出和雨,是循环,也是因果,发展和原始,也是循环是因果,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我们用先哲的眼光或者用现代经济学的眼光,都将会看到那个因果。

朱蕊 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诗词学会理事等。

我妈的手机(组诗)

□ 秦巴子

犹豫一下

喉咙里的痒带起的欲念

是对一根烟的思与想吗

将要用点燃去落实时

必须犹豫一下

从迟疑到怀疑的过程

是停止点烟克制欲望

重新辨识喉咙里的痒

向内还是向外

向上还是向下

向心瘾还是向生理

向病还是向大自然

如果不是用一根烟解决

用一杯水还是用一本书呢

也许散步是个好主意

用身体代替头脑

用双腿的交替移动

给喉咙挠一会儿痒痒

爱吊脸的女孩

每次在电梯里遇到

都是我去买早餐

像是爷爷的人

肩上挎着她的花书包

手里拎着儿童水壶

女孩吊着脸去上学了

那天中午等电梯

在22楼停了很久才下来

吊着脸的女孩

和年龄像她爸爸的人

各站一角

那天是星期天

像爸爸的人面无表情

爱吊脸的女孩仍然吊着脸

无语

没什么可以说话的人

也没什么话可以说

非自闭症选择了自闭

人蜷缩在自己的文字里

文字沉睡在抽屉里

偶尔打个哈欠

是对这世界的评论

发表在深夜床前那一片

如霜之冷的冷月光里

山上有雪

我觉得山上有雪

山那么高

怎么能没有雪呢

山那么远

怎么能没有雪

我朝着山走

想象着雪

一直走进山里

空气凉爽

我感觉到了雪

我看不见雪

但我知道有雪

在高处

在我无法抵达的地方

在时间深处

在我的存在之前

我妈的手机

我妈走了之后

我一直让她的手机

保持有电状态

这样她就会知道

谁又打电话了

谁在惦记着她

想找她聊天

那些垃圾短信

我一如既往地

过几周帮她删去

明天是她离去的

第一百天

今天我要把

她的手机充饱电

练习曲

弹琴,只弹一支曲子

弹了三年

同时写毛笔字,大楷

在描红本上填充笔划

还尝试工笔仕女图

压在硫酸纸下面

一笔一笔描衣裾线

最近开始学舞蹈

芭蕾曾是儿时梦想

视频里老师正教化蝶

反正也无所谓

锻炼身体兼练身段

浑身充满向上的力量

她做了半辈子会计

即将退休

秦巴子 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有诗集《立体交叉》《纪念》《神迹》《此世此刻》等多部;长篇小说《身体课》《大叔西游记》《跟踪记》;短篇小说集《塑料子弹》;随笔集《时尚杂志》《西北偏东》《我们热爱女明星》《窃书记》《有话不必好好说》《购书单:小说和小说家》等,主编有《被遗忘的经典小说》(三卷)等。

前山河夜游(组诗)

□ 韩少君

粤北小记

火车钻出南岭,颠落煤火粒

一口清水塘在崖下豁然一亮

棘丛,蕉叶,旧舍,红草滩

孩子叼着草茎,在远处招手

白云一朵一朵,渔夫在水边

劳作,穿着黑色连体橡胶衣

一切并无古意。此后几十年

我来来回回,再也没能找到

这块飞地,时间的形态悄然

改变,除了阵阵恼人的季风

还有惆怅和记忆伴着故人去。

前山河夜游

河水平流,静静地,归于

宽阔的海湾,从暮晚出发

鹭鸟飞到这里,成了几个

茫然的白点,巨大的气流

在回溯,它们开始急切地

在滩涂盘绕,偶尔栖落锥形

信号塔,或漂浮的汽油桶上

突然快速穿过斜拉桥,

朝上游飞来,两岸已无山川

几颗路灯照着城市的空地

孤独之人,身体不停抖动

他钻进昏暗的阔叶林

新枝摇晃,刚凝成的露珠

正巧落入他扭动的脖子里

积水空明,泥土湿软滑溜

四周透出雨后才有的细微声息

一株年轻的凤凰木在暗自开花

椰子传

小区没有落月,只有

灯光秀,几只流浪猫

又在椰子树下张望

猫钵脏乎乎,积满

雨水,昨天狂风暴雨

乌云涌出天空的剧场

树冠大幅度摆动

坚定、粗松的树干

像灌进了更多的酒液

椰子砰地掉了一颗

这坠落之物,艰难地

闪着光,穿过一秒钟夜色

沉闷地砸向水泥地

溅出水花,黑暗中的

硬坨坨,它当然

无法返回旷野,无法

滚入辽阔大地的子宫

也没有人在意,它紧紧

抱着的,是一罐子甘凉之水

送别诗:月亮在天棚之外

铁轨上有快捷的家。

看这热闹劲,岂止我们。

更多人,在广场,候车厅

在过道,公厕内,练习伤别离。

每个角落,好像都放了

一把大提琴,供人去踩。

月亮在天棚之外

君不见,你灰色言语

在光洁可鉴的大理石

贴面上,连续打滚。

 

只是,不要把你推得太远

梦里梦外,方便你回来。

夜航伶仃洋并致大海

星光聚积在前端,海天向我逼近

最终扑了过来。我突发异想

 

可不可以到每个岛上眯瞪一下

睁开眼,迷人的霞光穿过桥孔

 

而后面,拖曳着长长的黑暗之兽

三个方向,兽脊同时跃过航标

 

白浪卷起,有人默立船尾

慢慢消化塑料袋里的几根鱼骨

 

伶仃洋没有留下他伏栏的姿式

但他还在那里,弄出一点声音

韩少君 1964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作协委员,湖北省荆门市文联主席,著有诗集《倾听》《夜里会有什么声音》等六部。现居湖北荆门、广东珠海。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