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六车道!珠海隧道北线今天贯通

7月17日,珠海隧道工程“开拓号”盾构机顺利到达接收井,标志着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在建唯一采用两台水下超大直径盾构跨海隧道工程——珠海隧道工程北线海底盾构隧道贯通

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顾胜杰表示,珠海隧道北线海底盾构隧道的顺利贯通,不仅为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穿江越海施工提供了有益探索,也为珠海隧道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

珠海隧道工程线位平行于现状珠海大桥南侧,设计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全长约5千米,土建工程分分为TJ1和TJ2两个标段施工。其中,TJ1标段西起珠海大桥东岸,以矿山法形式下穿挂锭角山体后,向北转向接入珠海大道主线;TJ2标段西起现状珠海大道主线,向南转向下穿新建辅道后转入珠海大桥南侧,以盾构段进入磨刀门水道江中段,继续向东下穿堤岸,全长3.8千米。

珠海隧道工程系国内最具挑战的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之一。据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属于TJ2标段项目,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该标段长3800米,其中海底盾构隧道2930米、明挖段870米,隧道最大埋深35米。

该工程工法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大、难、险、新”等特征,自开工以来,该工程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其中,“大”是指15.01米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难”是指盾构工作井深度达30米,穿越800多米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属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险”是指盾构穿越构筑物距离近且多,环境复杂、施工风险高;“新”是指工程构建隧道智能运维健康监测系统,实现隧道内物联网全覆盖。

集中技术力量,攻克多个施工难关

为完成这项工程,建设单位特邀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13位隧道与地下工程行业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珠海隧道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建立一个综合技术研究平台,对工程特有地质、工程创优规划、科研攻关、施工技术重难点问题精准“把脉”,先后顺利实现了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的始发掘进,攻克了盾构始发集浅覆土软土地层、-4%坡度、穿防洪堤围、近距离侧穿桥梁桩基等施工难题,攻克了全断面淤泥地层及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管片上浮、盾构垂直姿态“上漂”的难关,为项目成型隧道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代建单位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小雄介绍,珠海隧道沿线周边环境复杂,全线近距离侧穿珠海大桥、极软浅覆土淤泥下穿避风港堤防、中珠联围新围仔段海堤、先后四次在基岩凸起地层近距离下穿对澳供水管、浅覆土基岩凸起下穿环港西路,施工风险和难度巨大,过程中通过对沉降数据和掘进参数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掘进参数,精准控制盾构掘进各项参数和同步注浆,安全顺利通过各建构筑物。

自主研发装备,破解水下盾构施工阻碍

“由于盾构沿线具有基岩凸起距离长、基岩强度高、软硬不均差异大、孤石发育随机性难探测等特点,水下盾构掘进施工难度和风险更高,水下孤石及基岩凸起段成为盾构安全快速施工的最大阻碍。”中铁隧道局项目工程部部长张少康称。

为解决这一难题,工程采用了基于珠海地区特有淤泥质地层量身定制的两台直径15.01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全长123米,重4200吨,刀盘重600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开拓号”盾构机负责北线隧道的盾构,“奋进号”盾构机负责南线隧道的盾构,她们平行于珠海大桥南侧,自西向东穿珠江磨刀门水道入海口。

在技术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盾构大数据平台,从参数优化、分析、执行、反馈及刀具研判等方面出发,盾构机配置了自主研发的前装式常压换刀刀筒和相关刀具监测防护系统,有效解决常压刀筒的异常损坏、监测不准和刀具后退掉落等难题,确保盾构主驱动及刀具在掘进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在管理方面,同步建立大盾构掘进技术管理四级分级响应体系,坚持现场问题反馈处理机制、每日掘进分析会,做到“一环一研判、一环一交底”,保障盾构在基岩凸起地质段的安全高效掘进。

文字:陈新年 图片:李建束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
双向六车道!珠海隧道北线今天贯通
观海融媒 2024-07-17 10:18

7月17日,珠海隧道工程“开拓号”盾构机顺利到达接收井,标志着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在建唯一采用两台水下超大直径盾构跨海隧道工程——珠海隧道工程北线海底盾构隧道贯通

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顾胜杰表示,珠海隧道北线海底盾构隧道的顺利贯通,不仅为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穿江越海施工提供了有益探索,也为珠海隧道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

珠海隧道工程线位平行于现状珠海大桥南侧,设计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全长约5千米,土建工程分分为TJ1和TJ2两个标段施工。其中,TJ1标段西起珠海大桥东岸,以矿山法形式下穿挂锭角山体后,向北转向接入珠海大道主线;TJ2标段西起现状珠海大道主线,向南转向下穿新建辅道后转入珠海大桥南侧,以盾构段进入磨刀门水道江中段,继续向东下穿堤岸,全长3.8千米。

珠海隧道工程系国内最具挑战的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之一。据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属于TJ2标段项目,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该标段长3800米,其中海底盾构隧道2930米、明挖段870米,隧道最大埋深35米。

该工程工法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大、难、险、新”等特征,自开工以来,该工程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其中,“大”是指15.01米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难”是指盾构工作井深度达30米,穿越800多米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属国内水下盾构隧道基岩长度最长工程;“险”是指盾构穿越构筑物距离近且多,环境复杂、施工风险高;“新”是指工程构建隧道智能运维健康监测系统,实现隧道内物联网全覆盖。

集中技术力量,攻克多个施工难关

为完成这项工程,建设单位特邀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13位隧道与地下工程行业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珠海隧道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建立一个综合技术研究平台,对工程特有地质、工程创优规划、科研攻关、施工技术重难点问题精准“把脉”,先后顺利实现了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的始发掘进,攻克了盾构始发集浅覆土软土地层、-4%坡度、穿防洪堤围、近距离侧穿桥梁桩基等施工难题,攻克了全断面淤泥地层及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管片上浮、盾构垂直姿态“上漂”的难关,为项目成型隧道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代建单位珠海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小雄介绍,珠海隧道沿线周边环境复杂,全线近距离侧穿珠海大桥、极软浅覆土淤泥下穿避风港堤防、中珠联围新围仔段海堤、先后四次在基岩凸起地层近距离下穿对澳供水管、浅覆土基岩凸起下穿环港西路,施工风险和难度巨大,过程中通过对沉降数据和掘进参数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掘进参数,精准控制盾构掘进各项参数和同步注浆,安全顺利通过各建构筑物。

自主研发装备,破解水下盾构施工阻碍

“由于盾构沿线具有基岩凸起距离长、基岩强度高、软硬不均差异大、孤石发育随机性难探测等特点,水下盾构掘进施工难度和风险更高,水下孤石及基岩凸起段成为盾构安全快速施工的最大阻碍。”中铁隧道局项目工程部部长张少康称。

为解决这一难题,工程采用了基于珠海地区特有淤泥质地层量身定制的两台直径15.01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全长123米,重4200吨,刀盘重600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开拓号”盾构机负责北线隧道的盾构,“奋进号”盾构机负责南线隧道的盾构,她们平行于珠海大桥南侧,自西向东穿珠江磨刀门水道入海口。

在技术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盾构大数据平台,从参数优化、分析、执行、反馈及刀具研判等方面出发,盾构机配置了自主研发的前装式常压换刀刀筒和相关刀具监测防护系统,有效解决常压刀筒的异常损坏、监测不准和刀具后退掉落等难题,确保盾构主驱动及刀具在掘进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在管理方面,同步建立大盾构掘进技术管理四级分级响应体系,坚持现场问题反馈处理机制、每日掘进分析会,做到“一环一研判、一环一交底”,保障盾构在基岩凸起地质段的安全高效掘进。

文字:陈新年 图片:李建束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