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手艺人集聚区”让非遗焕发强大生命力

宁波风糕制作技艺、甬式家具榫卯技艺、毛纺织技艺、冻米糖制作技艺……众多非遗项目以及优秀手工技艺,成为镇海区独特的城市记忆和人文坐标。近日,宁波市镇海区举行打造手艺人集聚区系列发布暨宁波手艺人联盟成立活动。镇海区提出,要打造手艺人集聚区,并面向全国手艺人广发“英雄帖”。(8月18日《浙江日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也好,“千亩良田不如一艺傍身”也罢,这些俗语都表明,手艺人曾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传统手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工业化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许多商品比手艺人制作的产品价格更低廉;另一方面,部分传统手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导致市场供需之间出现了脱节和断裂。当传统手艺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与激励,当非遗不能带来好日子,不少手艺人纷纷选择转行,年轻人也不愿意传承传统手艺,导致部分非遗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困境。

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相比,手工艺品之所以珍贵,往往是因为手艺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尊重和敬畏,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了情感和温度。很多手艺人不仅有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也有着耐心、细心、巧心和“绣花功夫”。在传统手工技艺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的当下,一些懂得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手艺人,正通过传承创新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面向未来,唯变不变。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打造“手艺人集聚区”的初衷,就是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为遍布全国的手艺人和有需求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让传统手艺与现代产业实现相向而行、双向奔赴。

非遗项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生存空间,既要在手工技艺上精益求精,也要将非遗元素融入大众产品,通过批量化生产走向市场。只有让非遗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其内在活力,彰显其时代魅力。

说到底,老手艺人的传统技艺并非没有价值,而是需要重新发现和找到“用武之地”。“手艺人集聚区”通过商业化运营,创新手艺人的经纪模式,让手艺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将手中的技艺转化为产品研发的原点,通过工艺和文艺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关键在人。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关键。

文字:杨朝清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帅云
观点聚焦|“手艺人集聚区”让非遗焕发强大生命力
珠海特区报 2024-08-19 07:02

宁波风糕制作技艺、甬式家具榫卯技艺、毛纺织技艺、冻米糖制作技艺……众多非遗项目以及优秀手工技艺,成为镇海区独特的城市记忆和人文坐标。近日,宁波市镇海区举行打造手艺人集聚区系列发布暨宁波手艺人联盟成立活动。镇海区提出,要打造手艺人集聚区,并面向全国手艺人广发“英雄帖”。(8月18日《浙江日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也好,“千亩良田不如一艺傍身”也罢,这些俗语都表明,手艺人曾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传统手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工业化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许多商品比手艺人制作的产品价格更低廉;另一方面,部分传统手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导致市场供需之间出现了脱节和断裂。当传统手艺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与激励,当非遗不能带来好日子,不少手艺人纷纷选择转行,年轻人也不愿意传承传统手艺,导致部分非遗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困境。

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商品相比,手工艺品之所以珍贵,往往是因为手艺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尊重和敬畏,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了情感和温度。很多手艺人不仅有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也有着耐心、细心、巧心和“绣花功夫”。在传统手工技艺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的当下,一些懂得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手艺人,正通过传承创新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面向未来,唯变不变。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打造“手艺人集聚区”的初衷,就是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为遍布全国的手艺人和有需求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让传统手艺与现代产业实现相向而行、双向奔赴。

非遗项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生存空间,既要在手工技艺上精益求精,也要将非遗元素融入大众产品,通过批量化生产走向市场。只有让非遗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其内在活力,彰显其时代魅力。

说到底,老手艺人的传统技艺并非没有价值,而是需要重新发现和找到“用武之地”。“手艺人集聚区”通过商业化运营,创新手艺人的经纪模式,让手艺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将手中的技艺转化为产品研发的原点,通过工艺和文艺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关键在人。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关键。

文字:杨朝清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