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香甜!40多年老字号月饼店,专做珠海老味道!
图片
图片

 

 

 

丹桂飘香,又逢中秋

在这个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月 饼 作为必食之品

不仅象征着团圆

亦寄托着
人们无法割舍的情感记忆

 

图片

 

而说到月饼

让许多珠海人念念不忘
年年追随的
家乡味

则不得不提

传承了四十多年的老字号
——
 德 记 饼 店 

 

图片

图片

 

中秋前半个月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在斗门区莲江村的德记饼店里
却仍是一片繁忙景象
店员们正忙着为顾客点单
将月饼装袋

图片
图片
图片

 

待雨渐歇
顾客们拎着一盒盒
新鲜出炉的月饼装满后备箱
快递员们亦将一箱箱
打包好的月饼
搬上货车
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的当家人梁均华表示
“临近中秋,
店里每天都很忙,
员工们六点半就得起来备货。”

2019年
 莲溪豆沙月饼 
被列入
斗门区第八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2020年
 德记饼店 
成为
莲溪豆沙月饼
非遗传承基地

梁均华便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守艺人”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的起源
要追溯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
梁均华的父亲年轻时
在供销社当学徒
学成归来后便在粮厂
租了间房屋做月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很多在粮厂附近干完农活的人
都会在我父亲那里
买上一块油纸包的月饼

有时我父亲也会
用小木箱装些月饼
骑着单车走街串巷
到各个士多店售卖。”

 这口家乡味 
 就这么在街坊邻里打开了知名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小跟着父亲
学做饼的梁均华
习得父亲的手艺
长大后便继承了这份家业
从一辆单车、一个小木箱
到装修时尚的独栋楼
德记饼店的售卖点变迁多次
不变的是
 那深入人心的老味道 
 以及街坊们对它的偏爱 

 

图片
德记月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十多年间
德记饼店出品的月饼
足迹从“村内限定”
遍布到全国各地
在珠三角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图片

 

“前一天晚上十点多,
一位广州的顾客
特意从附近的高速绕道
过来买月饼,
庆幸地说还好我们还没关门。”
梁均华笑着说

 

图片

像这样从深圳、广州
佛山等周边城市过来的顾客
比比皆是

许多人对德记饼店早有耳闻
从附近高速口经过时
会专程下高速
到店里买上一份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
从“五一”过后就开炉做月饼
虽距离中秋节还远着
但可以先让街坊邻居
以月饼配茶,过过口瘾
而有些老顾客
六月份便开始预定中秋的月饼

“临近中秋店里就会很忙,
有些老顾客早早就打好招呼,
到中秋节前夕
定是准时奉上。”

 

图片

梁均华说
中秋节前半个月
店里一天制作月饼三到四千个
而到中秋前一周就得翻几倍
每天制作月饼多达上万个🥮

年年都会卖爆

 

图片

 

图片

 

传承四十多年
那份令人念念不忘的
家乡味背后是
 韵味十足的 
 传统古法手艺 
 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图片

普通的月饼个头不大
制作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制馅、揉面、分皮
包馅、烤饼……

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含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枚月饼最灵魂的部分 
 便是馅料 

就拿豆沙月饼来说
德记饼店选的红豆
是黑龙江珍珠红豆
历经蒸煮、研磨、沉淀
脱水、翻炒等十二道工序

古法煮出来的豆沙
口感绵软、豆香醇厚、甜而不腻

 

图片

 

 馅料中的含水量 
 是影响口感 
 和保质期的关键因素 

在德记饼店
有一个单独的“月饼化验室”
每一批馅料做好后
都会取样进行检测
确保达到标准后
才会进行裹皮的步骤

 

图片

 

德记饼店的 豆沙月饼 
受欢迎程度一骑绝尘

 

图片

图片

 

 冬蓉、莲蓉、五仁等几款月饼 
也都卖得很不错

 

图片

图片

不管哪种口味
人们吃到的
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食物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种精神的延续
一种情感的寄托

 

梁均华说
几代人坚持做手工月饼
为的是留住家乡的味道
“我孩子如今年纪还小,
不管将来选择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手艺也一定会
继续传承下去
。”

 

图片

 

图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夜

抬头赏同一轮圆月

无论身处何地

 那份对团圆的期待 
 对家人的思念 

 都融在了一口口香浓的月饼中 

 

图片

 

珠海传媒集团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 黄青芳

图片 | 陈佳哲

海报 | 于倩

责任编辑 | 戴丹梅

编辑 | 吴茵琳

 

写留言
留言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
软糯香甜!40多年老字号月饼店,专做珠海老味道!
珠海特区报微信公众号 2024-09-13 19:24
图片
图片

 

 

 

丹桂飘香,又逢中秋

在这个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月 饼 作为必食之品

不仅象征着团圆

亦寄托着
人们无法割舍的情感记忆

 

图片

 

而说到月饼

让许多珠海人念念不忘
年年追随的
家乡味

则不得不提

传承了四十多年的老字号
——
 德 记 饼 店 

 

图片

图片

 

中秋前半个月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在斗门区莲江村的德记饼店里
却仍是一片繁忙景象
店员们正忙着为顾客点单
将月饼装袋

图片
图片
图片

 

待雨渐歇
顾客们拎着一盒盒
新鲜出炉的月饼装满后备箱
快递员们亦将一箱箱
打包好的月饼
搬上货车
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的当家人梁均华表示
“临近中秋,
店里每天都很忙,
员工们六点半就得起来备货。”

2019年
 莲溪豆沙月饼 
被列入
斗门区第八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2020年
 德记饼店 
成为
莲溪豆沙月饼
非遗传承基地

梁均华便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守艺人”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的起源
要追溯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
梁均华的父亲年轻时
在供销社当学徒
学成归来后便在粮厂
租了间房屋做月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很多在粮厂附近干完农活的人
都会在我父亲那里
买上一块油纸包的月饼

有时我父亲也会
用小木箱装些月饼
骑着单车走街串巷
到各个士多店售卖。”

 这口家乡味 
 就这么在街坊邻里打开了知名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小跟着父亲
学做饼的梁均华
习得父亲的手艺
长大后便继承了这份家业
从一辆单车、一个小木箱
到装修时尚的独栋楼
德记饼店的售卖点变迁多次
不变的是
 那深入人心的老味道 
 以及街坊们对它的偏爱 

 

图片
德记月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十多年间
德记饼店出品的月饼
足迹从“村内限定”
遍布到全国各地
在珠三角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图片

 

“前一天晚上十点多,
一位广州的顾客
特意从附近的高速绕道
过来买月饼,
庆幸地说还好我们还没关门。”
梁均华笑着说

 

图片

像这样从深圳、广州
佛山等周边城市过来的顾客
比比皆是

许多人对德记饼店早有耳闻
从附近高速口经过时
会专程下高速
到店里买上一份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记饼店
从“五一”过后就开炉做月饼
虽距离中秋节还远着
但可以先让街坊邻居
以月饼配茶,过过口瘾
而有些老顾客
六月份便开始预定中秋的月饼

“临近中秋店里就会很忙,
有些老顾客早早就打好招呼,
到中秋节前夕
定是准时奉上。”

 

图片

梁均华说
中秋节前半个月
店里一天制作月饼三到四千个
而到中秋前一周就得翻几倍
每天制作月饼多达上万个🥮

年年都会卖爆

 

图片

 

图片

 

传承四十多年
那份令人念念不忘的
家乡味背后是
 韵味十足的 
 传统古法手艺 
 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图片

普通的月饼个头不大
制作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制馅、揉面、分皮
包馅、烤饼……

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含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枚月饼最灵魂的部分 
 便是馅料 

就拿豆沙月饼来说
德记饼店选的红豆
是黑龙江珍珠红豆
历经蒸煮、研磨、沉淀
脱水、翻炒等十二道工序

古法煮出来的豆沙
口感绵软、豆香醇厚、甜而不腻

 

图片

 

 馅料中的含水量 
 是影响口感 
 和保质期的关键因素 

在德记饼店
有一个单独的“月饼化验室”
每一批馅料做好后
都会取样进行检测
确保达到标准后
才会进行裹皮的步骤

 

图片

 

德记饼店的 豆沙月饼 
受欢迎程度一骑绝尘

 

图片

图片

 

 冬蓉、莲蓉、五仁等几款月饼 
也都卖得很不错

 

图片

图片

不管哪种口味
人们吃到的
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食物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种精神的延续
一种情感的寄托

 

梁均华说
几代人坚持做手工月饼
为的是留住家乡的味道
“我孩子如今年纪还小,
不管将来选择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手艺也一定会
继续传承下去
。”

 

图片

 

图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夜

抬头赏同一轮圆月

无论身处何地

 那份对团圆的期待 
 对家人的思念 

 都融在了一口口香浓的月饼中 

 

图片

 

珠海传媒集团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 黄青芳

图片 | 陈佳哲

海报 | 于倩

责任编辑 | 戴丹梅

编辑 | 吴茵琳

 

写留言
留言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