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伦木沓”的召唤!走进新生,聆听鄂伦春族的时代音符

锦绣中华迎盛世,多彩爱辉鄂乡情。9月12日,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里响起了悠扬而又神秘的鄂伦春传统小调,鄂伦春族代表团和各界嘉宾,在身着传统服饰热情好客的鄂伦春族群众的簇拥下走进这座民族村落,2024新生鄂伦春族乡古伦木沓节盛大启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奔腾的欢迎马队带着远方的客人缓缓驶近村寨,在新生乡迎宾门前,青春的鄂族青年身着民族服饰,为远方而来的朋友们献上斟满的“下马”美酒,送上鄂伦春族同胞真诚的欢迎和满满的祝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新生鄂伦春族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交相延伸,一栋栋民居充满民族风情,“北方游猎第一乡”的时代美誉格外醒目。从风餐露宿的游猎生活,到发展农业生产、传承传统工艺、扩展旅游餐饮;从住在简陋过活的“撮罗子”,到搬进宽敞明亮、家电齐全的砖瓦房;从骑马纵横原野山林,到驾车奔驰在平坦开阔的水泥马路……如今的新生乡成为了“国家级生态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是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处处洋溢着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焕发的新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加庆典的各界嘉宾,走进岭上人博物馆、瑟尔魄乌娜吉桦树皮手工艺厂,感受鄂伦春族的历史变迁,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动人故事,欣赏着独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每一个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鄂伦春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呈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兴安岭道地药材文化博物馆内,大家对馆内展示的数百幅精美的药用植物原生态图片、蜡制植物标本、浸制植物标本和实物标本等兴趣浓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植株的外观、生长环境及花、果、叶、根茎、种子、药用部分的特写,无不承载着中医的智慧与文化底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奥韧广场上,一幅幅老照片回忆满满,承载着鄂伦春族岁月的变迁,引得众人驻足欣赏。原始部落体验区和体育竞技区内,悠扬的口弦琴、鄂伦春语的民族歌曲充满神秘色彩,勒尔迪任(拉杠比赛)、扑鲁迪任(打扑鲁)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充满了丰富厚重的鄂伦春族特色文化,虽是一场力量的角逐,却刚柔并济,十分精彩,博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村寨里游览,大家既感受到了丰富厚重的鄂伦春族特色文化,又亲眼见证了鄂伦春族同胞70多载蝶变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此次盛会上,黑龙江省民研会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的埃文基族人前来参会,作为与我国鄂伦春族同祖同宗的“亲人”,他们对活动感触颇深。

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乌斯奇村的埃文基族人尼古拉耶娃·让娜表示,她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中国的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鄂伦春族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且此次他们还带来了很多青年和孩子的演出团队,和中方交流互鉴,同时借此次机会,让大家了解到在界江对岸的中国,还有和他们一样同祖同宗、相亲相爱的鄂伦春族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夜幕降临,精彩文艺演出拉开序幕,来自中俄双方的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生动的表演致敬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演出结束后,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夜空,鄂伦春族同胞和各界嘉宾、村民游客们手拉手、肩并肩,踏着欢快的节拍,伴着激昂的旋律,围着燃烧的篝火舞动起来,形成了“众人起舞、篝火冲天”的壮阔画面,熊熊烈火“燃”不尽人们心中的幸福美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这是独属于鄂伦春族历史和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这个从山林深处走来的民族,用勇敢、善良和忠诚诠释着对天地的敬畏,他们没有离开山林,“兴安猎神”变成了“兴安守护者”。他们在实践的摸索中,寻找到了一条尊重自然和新时代生产生活的融合之路,奏响了一部团结共荣、和谐复兴的民族和谐交响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
“古伦木沓”的召唤!走进新生,聆听鄂伦春族的时代音符
黑河市融媒体中心 2024-09-14 18:27

锦绣中华迎盛世,多彩爱辉鄂乡情。9月12日,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里响起了悠扬而又神秘的鄂伦春传统小调,鄂伦春族代表团和各界嘉宾,在身着传统服饰热情好客的鄂伦春族群众的簇拥下走进这座民族村落,2024新生鄂伦春族乡古伦木沓节盛大启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奔腾的欢迎马队带着远方的客人缓缓驶近村寨,在新生乡迎宾门前,青春的鄂族青年身着民族服饰,为远方而来的朋友们献上斟满的“下马”美酒,送上鄂伦春族同胞真诚的欢迎和满满的祝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新生鄂伦春族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交相延伸,一栋栋民居充满民族风情,“北方游猎第一乡”的时代美誉格外醒目。从风餐露宿的游猎生活,到发展农业生产、传承传统工艺、扩展旅游餐饮;从住在简陋过活的“撮罗子”,到搬进宽敞明亮、家电齐全的砖瓦房;从骑马纵横原野山林,到驾车奔驰在平坦开阔的水泥马路……如今的新生乡成为了“国家级生态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是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处处洋溢着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焕发的新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加庆典的各界嘉宾,走进岭上人博物馆、瑟尔魄乌娜吉桦树皮手工艺厂,感受鄂伦春族的历史变迁,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动人故事,欣赏着独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每一个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鄂伦春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呈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兴安岭道地药材文化博物馆内,大家对馆内展示的数百幅精美的药用植物原生态图片、蜡制植物标本、浸制植物标本和实物标本等兴趣浓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植株的外观、生长环境及花、果、叶、根茎、种子、药用部分的特写,无不承载着中医的智慧与文化底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奥韧广场上,一幅幅老照片回忆满满,承载着鄂伦春族岁月的变迁,引得众人驻足欣赏。原始部落体验区和体育竞技区内,悠扬的口弦琴、鄂伦春语的民族歌曲充满神秘色彩,勒尔迪任(拉杠比赛)、扑鲁迪任(打扑鲁)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充满了丰富厚重的鄂伦春族特色文化,虽是一场力量的角逐,却刚柔并济,十分精彩,博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村寨里游览,大家既感受到了丰富厚重的鄂伦春族特色文化,又亲眼见证了鄂伦春族同胞70多载蝶变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此次盛会上,黑龙江省民研会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的埃文基族人前来参会,作为与我国鄂伦春族同祖同宗的“亲人”,他们对活动感触颇深。

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乌斯奇村的埃文基族人尼古拉耶娃·让娜表示,她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中国的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鄂伦春族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且此次他们还带来了很多青年和孩子的演出团队,和中方交流互鉴,同时借此次机会,让大家了解到在界江对岸的中国,还有和他们一样同祖同宗、相亲相爱的鄂伦春族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夜幕降临,精彩文艺演出拉开序幕,来自中俄双方的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生动的表演致敬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演出结束后,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夜空,鄂伦春族同胞和各界嘉宾、村民游客们手拉手、肩并肩,踏着欢快的节拍,伴着激昂的旋律,围着燃烧的篝火舞动起来,形成了“众人起舞、篝火冲天”的壮阔画面,熊熊烈火“燃”不尽人们心中的幸福美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这是独属于鄂伦春族历史和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这个从山林深处走来的民族,用勇敢、善良和忠诚诠释着对天地的敬畏,他们没有离开山林,“兴安猎神”变成了“兴安守护者”。他们在实践的摸索中,寻找到了一条尊重自然和新时代生产生活的融合之路,奏响了一部团结共荣、和谐复兴的民族和谐交响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