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正当时,珠海海洋经济持续迸发新活力

从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上空俯瞰,湛蓝的海面上,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与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交相辉映。近日,这里又迎来新“住客”——20多吨章红鱼鱼苗被投放至养殖水体中,这是“格盛1号”今年下半年建成交付后首次大规模投苗。

当前,珠海通过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引领、科技支撑、政策保障,不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从海洋牧场建设、海洋智能装备制造再到海岛开发、海洋文旅等领域,一批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一个个新成果陆续面世,一项项新技术集中呈现,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加快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

“三海联动”构建新格局

面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塑造经略海洋新格局。去年以来,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珠海组建省内第一家地市级海洋发展集团,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并新组建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初步形成“三海联动”的新格局。

改革后,新成立的市海洋发展局整合多个部门的原有职能,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优化管理体制,与珠海保税区不再实行一体化运作,更高效发挥海洋经济发展功能,全面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镇。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内第一家地市级海洋发展集团,进一步整合国企资源,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产业链。

举办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调研产业发展现状,及时疏通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难点堵点;主动联系多所在珠高校、科研机构与涉海部门专家代表举办海洋科技座谈会,打造珠海首家“海洋科教共同体”;与珠海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紧密合作,面向涉海企业推出更多“蓝色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市海洋发展局先后举办多场座谈会,展现了新部门的新气象。

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仪式现场。

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建设海洋绿色能源与装备联合实验室,推动珠海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顺利动工,多个海洋深远海养殖装备纷纷下水……新组建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发力海洋科技创新,抢滩海洋牧场装备蓝海。 渔业产量同比增长16.3%、多个海岛成为大湾区热门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国首条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顺利首飞……万山区不断加强陆海统筹,强化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海岛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愈发清晰。 “三海联动”新格局,破解了过去珠海涉海管理部门较多、统筹协调资源难度大、难以聚集合力等难题,通过大刀阔斧推进改革,进一步凝聚了全市海洋发展力量,以“一盘棋”的思维加速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珠海海洋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海洋传统产业稳步回升、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海洋资源要素得到有效保障,海洋经济成为珠海经济发展新亮点。

科技创新引领迭代升级

今年6月29日,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投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在珠海桂山蜘洲岛海域交付投产。“格盛1号”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由无人机投喂饲料,机械臂协助捕鱼,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造价低、操作便利等优点,是珠海海洋牧场装备的迭代升级版本。

渔民把鱼从网箱中转移至鱼运船,送到香港出售。

从“澎湖号”到“格盛1号”,再到即将面世的“九洲一号”和“珠海琴”,短短数年,珠海的深海养殖装备快速迭代升级,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科技创新发挥了核心引擎作用。

格盛1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据显示,珠海市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总数三年增长近两倍,从2020年11家增加到目前3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66.7%,从2020年84个增长到目前的140个。2023年珠海全市涉海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668件,相比于2020年的171件增长290%。

据统计,在珠10所高校中,已有涉海研究平台(团队)超60个,涉及海洋生态、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领域。其中,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涉海在校生7000余人,拥有14个学院38个涉海研究平台(团队);北理工珠海校区正在筹建海洋工程学院并开设相关学科群;北师大珠海校区正在筹建北师大海岸带创新研究院。 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海试验基地、珠海市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中国铁建海洋基础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涉海实验室、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正不断与海洋产业链进行深度耦合,助推更多科创“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助推“蓝色引擎”迸发出更多澎湃动力。

格盛1号。

另一方面,珠海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促使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为海洋经济发展汇聚各方智慧。 今年3月,首届港珠澳海洋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论坛在珠海开幕。来自内地、港澳高校科研单位,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共350余人齐聚一堂,为深化港珠澳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海洋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4月,在珠海举办的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同样引人注目。展会全方位展示了海洋智能及无人装备、海洋新能源、智慧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场及深海养殖、游艇、海岛开发及旅游等领域的新技术成果,共有197家展商、1000余件展品参展,举办各类会议论坛活动近20场,120多名国内外政商学界重磅嘉宾演讲,近1.4万人次专业观众入场参观,充分展现了海洋装备领域“珠海智造”的实力与魅力。

涉海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加快“海上新特区”创建步伐,对涉海项目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压缩审批时间,一批涉海新项目加速签约落地。

上半年,共推进珠海市项目用海获批20宗,批复用海面积共2156.15公顷,有效保障九洲港2号突堤码头改扩建工程项目、珠海粤裕丰5000吨级引桥原料码头及4宗养殖用海等重点项目用海需求。有了资源保障,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金湾“绿能港”项目将于年内建成、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稳步推进、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珠海海洋中心完成前期定位、功能策划以及设计工作初步方案;珠海首个海上综合旅游项目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取得用海批复。

长琴岛。

此外,中科星睿航拍测绘、莫纶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高速短波长无线光通信芯片、海上清洁能源综合平台、零创仿生扑翼飞行器、高端海洋精密仪器等6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新引进启航船舶电动化研发中心总部、东港兴桂山岛酒店等海洋经济产业项目14个;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与北京强佑集团加强海岛旅居康养项目战略合作,签订总投资达27.8亿元。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进 庞晓丹 责任编辑:朱彤 帅云
乘风正当时,珠海海洋经济持续迸发新活力
观海融媒 2024-09-19 13:48

从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上空俯瞰,湛蓝的海面上,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与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交相辉映。近日,这里又迎来新“住客”——20多吨章红鱼鱼苗被投放至养殖水体中,这是“格盛1号”今年下半年建成交付后首次大规模投苗。

当前,珠海通过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引领、科技支撑、政策保障,不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从海洋牧场建设、海洋智能装备制造再到海岛开发、海洋文旅等领域,一批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一个个新成果陆续面世,一项项新技术集中呈现,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加快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

“三海联动”构建新格局

面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塑造经略海洋新格局。去年以来,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珠海组建省内第一家地市级海洋发展集团,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并新组建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初步形成“三海联动”的新格局。

改革后,新成立的市海洋发展局整合多个部门的原有职能,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优化管理体制,与珠海保税区不再实行一体化运作,更高效发挥海洋经济发展功能,全面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镇。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内第一家地市级海洋发展集团,进一步整合国企资源,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产业链。

举办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调研产业发展现状,及时疏通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难点堵点;主动联系多所在珠高校、科研机构与涉海部门专家代表举办海洋科技座谈会,打造珠海首家“海洋科教共同体”;与珠海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紧密合作,面向涉海企业推出更多“蓝色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市海洋发展局先后举办多场座谈会,展现了新部门的新气象。

唐家港公共物流基地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首飞仪式现场。

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建设海洋绿色能源与装备联合实验室,推动珠海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顺利动工,多个海洋深远海养殖装备纷纷下水……新组建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发力海洋科技创新,抢滩海洋牧场装备蓝海。 渔业产量同比增长16.3%、多个海岛成为大湾区热门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国首条海岛低空公共物流航线顺利首飞……万山区不断加强陆海统筹,强化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海岛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愈发清晰。 “三海联动”新格局,破解了过去珠海涉海管理部门较多、统筹协调资源难度大、难以聚集合力等难题,通过大刀阔斧推进改革,进一步凝聚了全市海洋发展力量,以“一盘棋”的思维加速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珠海海洋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海洋传统产业稳步回升、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海洋资源要素得到有效保障,海洋经济成为珠海经济发展新亮点。

科技创新引领迭代升级

今年6月29日,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投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在珠海桂山蜘洲岛海域交付投产。“格盛1号”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由无人机投喂饲料,机械臂协助捕鱼,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造价低、操作便利等优点,是珠海海洋牧场装备的迭代升级版本。

渔民把鱼从网箱中转移至鱼运船,送到香港出售。

从“澎湖号”到“格盛1号”,再到即将面世的“九洲一号”和“珠海琴”,短短数年,珠海的深海养殖装备快速迭代升级,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科技创新发挥了核心引擎作用。

格盛1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据显示,珠海市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总数三年增长近两倍,从2020年11家增加到目前3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增长66.7%,从2020年84个增长到目前的140个。2023年珠海全市涉海单位发明专利授权量668件,相比于2020年的171件增长290%。

据统计,在珠10所高校中,已有涉海研究平台(团队)超60个,涉及海洋生态、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领域。其中,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涉海在校生7000余人,拥有14个学院38个涉海研究平台(团队);北理工珠海校区正在筹建海洋工程学院并开设相关学科群;北师大珠海校区正在筹建北师大海岸带创新研究院。 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海试验基地、珠海市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中国铁建海洋基础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涉海实验室、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正不断与海洋产业链进行深度耦合,助推更多科创“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助推“蓝色引擎”迸发出更多澎湃动力。

格盛1号。

另一方面,珠海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促使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为海洋经济发展汇聚各方智慧。 今年3月,首届港珠澳海洋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论坛在珠海开幕。来自内地、港澳高校科研单位,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共350余人齐聚一堂,为深化港珠澳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海洋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4月,在珠海举办的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同样引人注目。展会全方位展示了海洋智能及无人装备、海洋新能源、智慧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场及深海养殖、游艇、海岛开发及旅游等领域的新技术成果,共有197家展商、1000余件展品参展,举办各类会议论坛活动近20场,120多名国内外政商学界重磅嘉宾演讲,近1.4万人次专业观众入场参观,充分展现了海洋装备领域“珠海智造”的实力与魅力。

涉海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加快“海上新特区”创建步伐,对涉海项目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压缩审批时间,一批涉海新项目加速签约落地。

上半年,共推进珠海市项目用海获批20宗,批复用海面积共2156.15公顷,有效保障九洲港2号突堤码头改扩建工程项目、珠海粤裕丰5000吨级引桥原料码头及4宗养殖用海等重点项目用海需求。有了资源保障,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金湾“绿能港”项目将于年内建成、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稳步推进、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珠海海洋中心完成前期定位、功能策划以及设计工作初步方案;珠海首个海上综合旅游项目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取得用海批复。

长琴岛。

此外,中科星睿航拍测绘、莫纶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高速短波长无线光通信芯片、海上清洁能源综合平台、零创仿生扑翼飞行器、高端海洋精密仪器等6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新引进启航船舶电动化研发中心总部、东港兴桂山岛酒店等海洋经济产业项目14个;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与北京强佑集团加强海岛旅居康养项目战略合作,签订总投资达27.8亿元。

文字:张伟宁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进 庞晓丹 责任编辑:朱彤 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