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丨新乡土叙事中的故乡“外人”——读小说《买话》

新乡土叙事中的故乡“外人”

——读小说《买话》

□盛新虹

书名奇绝,作者笔名也怪。实际上,鬼子是广西的仫佬族作家,在当地方言中,说一个孩子“鬼”,是极言他聪明过人。那是一个很好学的少数民族,而且充满血性,人才辈出。作家鬼子,以其独有的朝气和锐气,成为广西文坛新桂军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说,这是一个离乡人和故乡人重建血脉的故事。“凤凰男”刘耳厌倦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生活,带着一肚子隐秘返回故乡,老屋如根,他一心渴望在心灵的避风港里得到温暖治愈。不料,七个空蛋壳掀起了往事的幕布,让他看到了平行时空中的另一种人情逻辑,他的返乡之路因而变得道阻且长。

小说以南方山村为背景,以主人公刘耳年老还乡定居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乡村现状和乡情伦理的变化,同时以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回溯自己从农民变为国家干部之后的心路历程,回溯自己过往人生中的隐秘时刻,包括无爱的婚姻、无望的仕途,以及其中隐藏的伤痛。刘耳回到了瓦村,他要在这片曾经的历史乡土上,完成自我灵魂的救赎和忏悔——不单是为自己,更是为下一代。

从瓦村到瓦城,再从瓦城到瓦村,贵为市长父亲的身份,让刘耳这个“返乡者”,不仅没有得到乡亲们的亲近,反而受到孤立,几乎成为全村的“公敌”。哪怕是要碗他馋了许多年的糯玉米粥,也得不到满足,没有一个人招呼他进屋去坐一坐。没有,一个人都没有。眼下,只有那只叫小白的公鸡和他最最亲近了。

他的孤独,城市没人懂。他内心的沉重,故乡没有人愿意听他诉说。他每天都生活在田园牧歌式的痛苦里,惶恐,煎熬,不知所措,精神原乡不复存在。因此,他只能通过一个“靠着两片嘴唇过日子”的孩子扁豆,用金钱从他的口中买村里人的话,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架起通往人心的桥梁,重新融入故乡。

原来,在故乡人的眼里,他发达了,却“从来都没有给村里人借过钱”,在村民的人情逻辑里,他是另一个人:他负心、背义、冷血、绝情。从他年轻时偶然被改变命运,离开瓦村的那天起,故乡人就给他记了一笔账,一笔“苟富贵,勿相忘”的人情账。从那天起,故乡就开始指望你,并曾向你求助,然而,光鲜是别人眼里的,狼狈,只有自己知道。渐渐地,他被沦为故乡人眼中的“外人”,成了既无法融入城市,又回不去乡村的“边缘人”。刘耳不得不面对过往,在挣扎与徘徊中,在一笔笔乡亲人情账和灵魂的拷问中,辛酸地一步步走上与自我、与故乡的和解之路。

用评论家的话说,中国当代文学经历过很多次“进城”,这一次我们开始“返乡”。《买话》是一部返乡主题的深刻力作,作者细腻刻画了乡民的生存与死亡、快乐与忧愁,以一种冷峻且反讽的笔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的返乡者形象:故乡的“外人”刘耳。这个痛苦灵魂丰富了中国新乡土小说的新人形象图谱,为当代乡土作品书写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启示。

鬼子的小说构思严密,结构精巧,向来以耐读著称。他擅长以精心编织的故事来表达现实的荒诞,以简短的章节,明白晓畅的语言,既有诗的蕴藉,又有小品文的雅致和锋芒,来一层层地撕开生活表象,向读者呈现人生的艰难。继“瓦城三部曲”后,沉潜18年,作家鬼子对命运和人性的洞明与练达,就集中在《买话》刘耳的经历中,就在那些不能言传的人生况味里。

每一个离乡人都会以为,故乡一直在。那么,借作者用刘耳的故事告诉你我他:返乡,并非你想返就返的,家乡也有乡道,失道的人永远都是家乡的“外人”,即使回乡也是道阻且长,你要做好按它的逻辑重新给你的人生洗牌的准备。

文字:盛新虹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李梅容
湾韵·悦读丨新乡土叙事中的故乡“外人”——读小说《买话》
珠海特区报 2024-09-19 23:41

新乡土叙事中的故乡“外人”

——读小说《买话》

□盛新虹

书名奇绝,作者笔名也怪。实际上,鬼子是广西的仫佬族作家,在当地方言中,说一个孩子“鬼”,是极言他聪明过人。那是一个很好学的少数民族,而且充满血性,人才辈出。作家鬼子,以其独有的朝气和锐气,成为广西文坛新桂军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说,这是一个离乡人和故乡人重建血脉的故事。“凤凰男”刘耳厌倦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生活,带着一肚子隐秘返回故乡,老屋如根,他一心渴望在心灵的避风港里得到温暖治愈。不料,七个空蛋壳掀起了往事的幕布,让他看到了平行时空中的另一种人情逻辑,他的返乡之路因而变得道阻且长。

小说以南方山村为背景,以主人公刘耳年老还乡定居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乡村现状和乡情伦理的变化,同时以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回溯自己从农民变为国家干部之后的心路历程,回溯自己过往人生中的隐秘时刻,包括无爱的婚姻、无望的仕途,以及其中隐藏的伤痛。刘耳回到了瓦村,他要在这片曾经的历史乡土上,完成自我灵魂的救赎和忏悔——不单是为自己,更是为下一代。

从瓦村到瓦城,再从瓦城到瓦村,贵为市长父亲的身份,让刘耳这个“返乡者”,不仅没有得到乡亲们的亲近,反而受到孤立,几乎成为全村的“公敌”。哪怕是要碗他馋了许多年的糯玉米粥,也得不到满足,没有一个人招呼他进屋去坐一坐。没有,一个人都没有。眼下,只有那只叫小白的公鸡和他最最亲近了。

他的孤独,城市没人懂。他内心的沉重,故乡没有人愿意听他诉说。他每天都生活在田园牧歌式的痛苦里,惶恐,煎熬,不知所措,精神原乡不复存在。因此,他只能通过一个“靠着两片嘴唇过日子”的孩子扁豆,用金钱从他的口中买村里人的话,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架起通往人心的桥梁,重新融入故乡。

原来,在故乡人的眼里,他发达了,却“从来都没有给村里人借过钱”,在村民的人情逻辑里,他是另一个人:他负心、背义、冷血、绝情。从他年轻时偶然被改变命运,离开瓦村的那天起,故乡人就给他记了一笔账,一笔“苟富贵,勿相忘”的人情账。从那天起,故乡就开始指望你,并曾向你求助,然而,光鲜是别人眼里的,狼狈,只有自己知道。渐渐地,他被沦为故乡人眼中的“外人”,成了既无法融入城市,又回不去乡村的“边缘人”。刘耳不得不面对过往,在挣扎与徘徊中,在一笔笔乡亲人情账和灵魂的拷问中,辛酸地一步步走上与自我、与故乡的和解之路。

用评论家的话说,中国当代文学经历过很多次“进城”,这一次我们开始“返乡”。《买话》是一部返乡主题的深刻力作,作者细腻刻画了乡民的生存与死亡、快乐与忧愁,以一种冷峻且反讽的笔调,成功塑造了一个新的返乡者形象:故乡的“外人”刘耳。这个痛苦灵魂丰富了中国新乡土小说的新人形象图谱,为当代乡土作品书写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启示。

鬼子的小说构思严密,结构精巧,向来以耐读著称。他擅长以精心编织的故事来表达现实的荒诞,以简短的章节,明白晓畅的语言,既有诗的蕴藉,又有小品文的雅致和锋芒,来一层层地撕开生活表象,向读者呈现人生的艰难。继“瓦城三部曲”后,沉潜18年,作家鬼子对命运和人性的洞明与练达,就集中在《买话》刘耳的经历中,就在那些不能言传的人生况味里。

每一个离乡人都会以为,故乡一直在。那么,借作者用刘耳的故事告诉你我他:返乡,并非你想返就返的,家乡也有乡道,失道的人永远都是家乡的“外人”,即使回乡也是道阻且长,你要做好按它的逻辑重新给你的人生洗牌的准备。

文字:盛新虹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