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周浩荣:让非遗文化“年轻态”

以初心守护非遗,
让非遗再现“本真”,
90后青年周浩荣
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非遗故事,
让古老的非遗重焕光彩。

佛家拳法刚劲、三灶鹤舞蹁跹、沙田民歌悠扬……在珠海博物馆非遗文化展区,一项项具有珠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展现着强劲的生命力,续写着历史源远流长的情怀。

周浩荣看着这些非遗展示入了神,时不时陷入沉思。事实上,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是一名热衷于珠海非遗文化传播的90后青年,不断挖掘和记录非遗文化记忆。在他的镜头下,古老的非遗和新时代产生了共振,重焕光彩。

 选择 

1991年出生的周浩荣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大学那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并不吃香”的文化旅游管理专业。“这个专业也许‘不赚钱’,但我对我们的岭南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能作出一些贡献,这就值得我去尝试。”周浩荣说。

他作出的这个选择,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他小时候,父母便时常带着他参加七月三十装路香、水上婚嫁、装泥鱼等传统活动。耳濡目染中,周浩荣便慢慢地对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有了深厚的情结。

该怎么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非遗、了解非遗、欣赏非遗、热爱非遗?2023年,周浩荣尝试拍摄了一条珠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灶狮舞的短视频。视频中,三灶狮舞造型威猛,色彩艳丽,配有铿锵的锣鼓声,一展威严祥瑞的形象。这条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许多“点赞”和转发,这让他十分欣喜、动力满满,也让他确定了未来事业的着力点。

自那以后,周浩荣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拍摄以及短视频传播。佛家拳、装泥鱼、七月三十装路香、三灶民歌、斗门锣鼓柜、三灶鹤舞……他用互联网思维,讲解传统技艺,将非遗故事娓娓道来。

非遗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探访三灶民歌练功,传承人用真情实感和扎实的唱功来表达我们熟悉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岭南人那种宽容、好学、进取的精神风貌。那天我们拍到了很满意的镜头。”周浩荣感悟到,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非遗传承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拍摄内容的精髓。

截至目前,他的账号“嵘沁文化传播”中的作品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累计破百万。在今年省文化馆举办的“粤拍春韵”短视频征集活动中,他有四部作品被评为“最佳作品”。厚重的非遗文化与轻松活泼的呈现风格相得益彰,穿越时空,走进了新时代,也正走向广阔的未来。

 坚守 

在非遗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需要注入更多动能。今年,作为珠海市新业态青年协会会员的周浩荣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珠海市嵘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广珠海非遗和斗门特色乡村文化。“组建团队后,我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了,拍摄技巧、作品质量、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周浩荣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生力军”。

周浩荣还组建了非遗传承交流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线下非遗文化活动和线上社群,实现资源交流互换,让更多人认识非遗、走近非遗。今年的农历七月三十前夕,周浩荣在微信群上发了一条活动预告:“省级非遗七月三十装路香将惊艳上演,四条全新香火‘巨龙’再次展现300多年前的火龙‘架势堂’”,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和支持,其中不乏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

以初心守护非遗,须让非遗再现“本真”。“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本身,感知年轻人面对传统的心态,找到传统与当下的链接点,再进行创作。”一直以来,周浩荣想方设法与一些本土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取得联系,深入乡间探访采访,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传承的故事,努力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个过程中,周浩荣遇到的困难并不少。有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不善言辞、不愿意进行交流,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面临传承危机,非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待完善……对于这些困境,周浩荣认为,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面对,合力“破局”。

非遗历经千百年岁月沉淀,是前人智慧的凝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周浩荣看来,对于非遗传承,传播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的价值在于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链接进来,参与到非遗产品的研发、创新当中,让这些非遗项目与时代接轨。与此同时,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意愿、懂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把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标签,以‘年轻态’求新求变,让非遗变得鲜活的同时,彰显文化魅力,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珠海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4项,市级36项。

用新形式展现老手艺,创作符合当代生活的作品,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非遗故事,传承文化之根,是周浩荣一直以来的传承理念和行动指引,也是他未来坚守的方向。

文字:林琦琦 图片:钟凡 视频:李东捷 陈漫炜 甘颖恒 林景静 靳碧海 制图:刘轶男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王朝辉
今日面孔丨周浩荣:让非遗文化“年轻态”

以初心守护非遗,
让非遗再现“本真”,
90后青年周浩荣
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非遗故事,
让古老的非遗重焕光彩。

佛家拳法刚劲、三灶鹤舞蹁跹、沙田民歌悠扬……在珠海博物馆非遗文化展区,一项项具有珠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展现着强劲的生命力,续写着历史源远流长的情怀。

周浩荣看着这些非遗展示入了神,时不时陷入沉思。事实上,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是一名热衷于珠海非遗文化传播的90后青年,不断挖掘和记录非遗文化记忆。在他的镜头下,古老的非遗和新时代产生了共振,重焕光彩。

 选择 

1991年出生的周浩荣是土生土长的斗门人。大学那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并不吃香”的文化旅游管理专业。“这个专业也许‘不赚钱’,但我对我们的岭南文化很感兴趣,希望能作出一些贡献,这就值得我去尝试。”周浩荣说。

他作出的这个选择,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他小时候,父母便时常带着他参加七月三十装路香、水上婚嫁、装泥鱼等传统活动。耳濡目染中,周浩荣便慢慢地对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有了深厚的情结。

该怎么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非遗、了解非遗、欣赏非遗、热爱非遗?2023年,周浩荣尝试拍摄了一条珠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灶狮舞的短视频。视频中,三灶狮舞造型威猛,色彩艳丽,配有铿锵的锣鼓声,一展威严祥瑞的形象。这条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许多“点赞”和转发,这让他十分欣喜、动力满满,也让他确定了未来事业的着力点。

自那以后,周浩荣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拍摄以及短视频传播。佛家拳、装泥鱼、七月三十装路香、三灶民歌、斗门锣鼓柜、三灶鹤舞……他用互联网思维,讲解传统技艺,将非遗故事娓娓道来。

非遗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融入了当地人的血液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探访三灶民歌练功,传承人用真情实感和扎实的唱功来表达我们熟悉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岭南人那种宽容、好学、进取的精神风貌。那天我们拍到了很满意的镜头。”周浩荣感悟到,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非遗传承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拍摄内容的精髓。

截至目前,他的账号“嵘沁文化传播”中的作品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累计破百万。在今年省文化馆举办的“粤拍春韵”短视频征集活动中,他有四部作品被评为“最佳作品”。厚重的非遗文化与轻松活泼的呈现风格相得益彰,穿越时空,走进了新时代,也正走向广阔的未来。

 坚守 

在非遗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需要注入更多动能。今年,作为珠海市新业态青年协会会员的周浩荣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珠海市嵘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广珠海非遗和斗门特色乡村文化。“组建团队后,我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了,拍摄技巧、作品质量、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周浩荣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生力军”。

周浩荣还组建了非遗传承交流平台,通过各式各样的线下非遗文化活动和线上社群,实现资源交流互换,让更多人认识非遗、走近非遗。今年的农历七月三十前夕,周浩荣在微信群上发了一条活动预告:“省级非遗七月三十装路香将惊艳上演,四条全新香火‘巨龙’再次展现300多年前的火龙‘架势堂’”,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和支持,其中不乏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

以初心守护非遗,须让非遗再现“本真”。“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本身,感知年轻人面对传统的心态,找到传统与当下的链接点,再进行创作。”一直以来,周浩荣想方设法与一些本土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取得联系,深入乡间探访采访,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传承的故事,努力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个过程中,周浩荣遇到的困难并不少。有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不善言辞、不愿意进行交流,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面临传承危机,非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待完善……对于这些困境,周浩荣认为,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面对,合力“破局”。

非遗历经千百年岁月沉淀,是前人智慧的凝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周浩荣看来,对于非遗传承,传播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的价值在于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链接进来,参与到非遗产品的研发、创新当中,让这些非遗项目与时代接轨。与此同时,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意愿、懂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把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标签,以‘年轻态’求新求变,让非遗变得鲜活的同时,彰显文化魅力,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珠海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4项,市级36项。

用新形式展现老手艺,创作符合当代生活的作品,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非遗故事,传承文化之根,是周浩荣一直以来的传承理念和行动指引,也是他未来坚守的方向。

文字:林琦琦 图片:钟凡 视频:李东捷 陈漫炜 甘颖恒 林景静 靳碧海 制图:刘轶男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