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香港“船长”罗衍莹:推动“珠海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扎根珠海斗门的百年船企,
在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中
“乘风破浪”,
助力“珠海造”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奔赴更广阔的世界。

走近珠海斗门港,一眼便看见紧邻港口的这家船厂。步入船厂内部,工人们忙碌于钢铁巨构间,一艘艘正在建造的船舶有序排列着。这些“珠海造”船舶,通过繁忙水路穿越广阔海洋,从珠海驶向世界。

香港知名船企罗氏家族的第四代“掌舵人”、显利造船董事长罗衍莹热情接待了我们,常年被海风吹拂的黝黑脸庞盛满笑容。上个世纪90年代,罗衍莹搭上时代发展的巨轮,投资设立显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利造船”),从此扎根珠海斗门,奔赴广阔世界,开启一段“乘风破浪”的故事。

香港“船长”、显利造船董事长罗衍莹。

 百年船企,珠海安家 

罗衍莹和显利造船扎根珠海斗门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当时,香港船厂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及成本效益难题,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罗氏兄弟毅然决定将位于大屿山竹篙湾的船厂迁往内地,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寻找一处理想的建厂之地,罗衍莹不辞辛劳地踏遍了蛇口、番禺、虎门、珠海等多地。经过反复对比,斗门港的区位、交通、水深和土地成本都符合要求,让刚下船的罗衍莹不由感慨一句“喺度好正”

罗衍莹回忆,由于建厂位置紧邻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磨刀门,而横跨其上的斗门大桥净高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进出。为摸清大桥高度,罗衍莹灵光一闪,采用最原始的绳结法,亲自跑到桥面上垂下绳子,从而一尺一尺测量出大桥准确的高度。

1998年,显利造船开始动工,次年建成第一期厂房。2000年,船厂正式投产,当年就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同年9月,显利造船制造并出口至美国的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在业内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国内首制。2004年1月,显利造船又建成52米高级豪华游艇,被美国权威游艇杂志评为“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50强”

“当美国客户第一次看到我们制造的游艇时,甚至还钻到船底下检查各处‘死角’,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够造出这么好的船。”罗衍莹的笑容中带着满满的自豪。

卓越的品质标准,源于每一艘船的反复打磨。“坚持诚信显品牌,顾客满意利发展。我们情愿少做几单生意,也要保障质量和口碑,相信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罗衍莹说。

显利造船在珠海斗门的茁壮生长,除了自身不懈奋斗,也得益于祖国内地的丰饶资源与坚实支撑。显利造船在内地设厂后,不仅拓宽了吸纳国内造船专业人才的渠道,还逐步强化了其铝质与钢质船体的制造能力,实现了稳步的规模扩张和实力增强。迁厂时,他从香港带来40多名技艺精良的工匠,如今已扩充至近千人,显利造船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多元化发展,续写新辉煌 

如果把显利造船比作一艘海上航行的邮轮,那么作为“掌舵人”的罗衍莹,要时刻瞭望国际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把握正确的航向。

2008年前后,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的游艇市场遭遇了不小的波动。以制造游艇著称的显利造船,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风向转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掀起了码头建设热潮。于是,罗氏兄弟果断将目光投向具有潜力的大马力拖轮市场,有效规避了游艇市场的低迷风险。

实际上,显利造船早已积累了深厚的拖轮制造经验。早在2003年,显利造船便已开始承接拖轮制造的订单,在产品多样化和专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5年,显利造船在30余家国际船厂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赢得巴拿马运河8艘拖轮的订单,这不仅彰显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拖轮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如果不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工艺技术,那随时会被淘汰。”罗衍莹说。

近年来,显利造船的产品多元化发展令人瞩目。在秉承传统造船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显利造船与时俱进,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新船型。2017年,面对风力发电业的蓬勃发展,显利造船积极投身风力发电场服务船建造领域。2022年,显利造船运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工艺制造40米碳纤维双体船,有效降低了船舶重量和成本,又提升了船舶安全性。

如今,显利造船已累计造船超450艘,获得相关专利30多项。这些优质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中东、肯尼亚以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助力“珠海造”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多年来,罗衍莹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累计向珠海捐款380多万元。仅在资助困难大学生方面,捐助金额就达160多万元。如今,他也成为了港澳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杰出代表。

谈及对“百千万工程”的理解,罗衍莹以谦逊的笑容回应道:“作为企业,我们恪守本分,履行好自身职责就行了。”罗衍莹深知,这不仅是对企业发展负责,也是对“百千万工程”最质朴有力的支持。

文字:温泳珊 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帅云
今日面孔丨香港“船长”罗衍莹:推动“珠海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扎根珠海斗门的百年船企,
在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中
“乘风破浪”,
助力“珠海造”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奔赴更广阔的世界。

走近珠海斗门港,一眼便看见紧邻港口的这家船厂。步入船厂内部,工人们忙碌于钢铁巨构间,一艘艘正在建造的船舶有序排列着。这些“珠海造”船舶,通过繁忙水路穿越广阔海洋,从珠海驶向世界。

香港知名船企罗氏家族的第四代“掌舵人”、显利造船董事长罗衍莹热情接待了我们,常年被海风吹拂的黝黑脸庞盛满笑容。上个世纪90年代,罗衍莹搭上时代发展的巨轮,投资设立显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利造船”),从此扎根珠海斗门,奔赴广阔世界,开启一段“乘风破浪”的故事。

香港“船长”、显利造船董事长罗衍莹。

 百年船企,珠海安家 

罗衍莹和显利造船扎根珠海斗门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当时,香港船厂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及成本效益难题,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罗氏兄弟毅然决定将位于大屿山竹篙湾的船厂迁往内地,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寻找一处理想的建厂之地,罗衍莹不辞辛劳地踏遍了蛇口、番禺、虎门、珠海等多地。经过反复对比,斗门港的区位、交通、水深和土地成本都符合要求,让刚下船的罗衍莹不由感慨一句“喺度好正”

罗衍莹回忆,由于建厂位置紧邻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磨刀门,而横跨其上的斗门大桥净高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进出。为摸清大桥高度,罗衍莹灵光一闪,采用最原始的绳结法,亲自跑到桥面上垂下绳子,从而一尺一尺测量出大桥准确的高度。

1998年,显利造船开始动工,次年建成第一期厂房。2000年,船厂正式投产,当年就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同年9月,显利造船制造并出口至美国的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在业内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国内首制。2004年1月,显利造船又建成52米高级豪华游艇,被美国权威游艇杂志评为“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50强”

“当美国客户第一次看到我们制造的游艇时,甚至还钻到船底下检查各处‘死角’,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够造出这么好的船。”罗衍莹的笑容中带着满满的自豪。

卓越的品质标准,源于每一艘船的反复打磨。“坚持诚信显品牌,顾客满意利发展。我们情愿少做几单生意,也要保障质量和口碑,相信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罗衍莹说。

显利造船在珠海斗门的茁壮生长,除了自身不懈奋斗,也得益于祖国内地的丰饶资源与坚实支撑。显利造船在内地设厂后,不仅拓宽了吸纳国内造船专业人才的渠道,还逐步强化了其铝质与钢质船体的制造能力,实现了稳步的规模扩张和实力增强。迁厂时,他从香港带来40多名技艺精良的工匠,如今已扩充至近千人,显利造船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多元化发展,续写新辉煌 

如果把显利造船比作一艘海上航行的邮轮,那么作为“掌舵人”的罗衍莹,要时刻瞭望国际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把握正确的航向。

2008年前后,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的游艇市场遭遇了不小的波动。以制造游艇著称的显利造船,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风向转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掀起了码头建设热潮。于是,罗氏兄弟果断将目光投向具有潜力的大马力拖轮市场,有效规避了游艇市场的低迷风险。

实际上,显利造船早已积累了深厚的拖轮制造经验。早在2003年,显利造船便已开始承接拖轮制造的订单,在产品多样化和专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5年,显利造船在30余家国际船厂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赢得巴拿马运河8艘拖轮的订单,这不仅彰显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拖轮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如果不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工艺技术,那随时会被淘汰。”罗衍莹说。

近年来,显利造船的产品多元化发展令人瞩目。在秉承传统造船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显利造船与时俱进,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新船型。2017年,面对风力发电业的蓬勃发展,显利造船积极投身风力发电场服务船建造领域。2022年,显利造船运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工艺制造40米碳纤维双体船,有效降低了船舶重量和成本,又提升了船舶安全性。

如今,显利造船已累计造船超450艘,获得相关专利30多项。这些优质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中东、肯尼亚以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助力“珠海造”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多年来,罗衍莹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累计向珠海捐款380多万元。仅在资助困难大学生方面,捐助金额就达160多万元。如今,他也成为了港澳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杰出代表。

谈及对“百千万工程”的理解,罗衍莹以谦逊的笑容回应道:“作为企业,我们恪守本分,履行好自身职责就行了。”罗衍莹深知,这不仅是对企业发展负责,也是对“百千万工程”最质朴有力的支持。

文字:温泳珊 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