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斗门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在斗门礼堂召开。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代表区委常委会作报告。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斗门实践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珠海市斗门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全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高标准建设全市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主战场,助力全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强调,斗门区上下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六大领域抓改革谋突破,努力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勇于创造“不可能”的新奇迹,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斗门辨识度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改革开放精神在斗门焕发光彩
本次全会上,“改革”是个高频词。
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此,要牢牢把握斗门区在全国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的使命任务,紧扣担当作为、加快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珠海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4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在诸多领域大胆改革创新,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改革创新经验。其中,斗门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从一个农业大县成长为工业大区,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形成具有斗门特色的亮眼名片。
全会指出,斗门区五届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把省委常委会在珠海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鼓励鞭策转化为强劲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参与珠海“天空之城”“云上智城”建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斗门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斗门区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优化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会强调,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完善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主要举措包括:
对传统产业,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大技改”“快技改”,放宽门槛引导“小技改”,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对新兴产业,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以莲洲通用机场为载体开发低空经济场景,争取无人机低空领域开放试点,打造低空产业试验基地。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云上智城”建设,开展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低成本调用和应用场景开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开辟智能经济新领域、新赛道。
■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全会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建设,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区管校聘”改革,建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推进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各类实验室、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完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与评价入库,培育引进更多“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
■在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始终保持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全会指出,要完善两项机制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县域要强,一靠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二靠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吸引力。要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制定落实支持县域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平台。以“百千万工程”示范线路打造为切入口,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项目。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试点建设低碳村、未来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会强调,强化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要深化强镇扩权体制改革,举措包括:
在管理机制上,加快区镇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权限上,调整优化下放事权清单,按照“镇街点菜、县区上菜”等方式赋予镇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在财政体制上,推动镇财政体制改革,逐步破解镇财力不足问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补足镇村公共服务弱项,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持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村“两委”干部带领强村富民能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要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以“福安模式”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坚持“稳慎推进”总体基调,注重“系统集成”改革方法,逐步探索宅基地资格权跨区域实现,增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叠加效应和整体效能。要全域提升农房风貌,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实施“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试点推进“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模式,加强新建农房和存量农房修缮管理,实施乡村建设工匠制度,实现农村住房施工建设全流程成本集约,以点带面提升乡村风貌。
■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全会指出,推进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发挥港珠澳大桥联通港澳的独特优势,全力支持港澳巩固优势、拓展空间,在斗门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区内商贸企业大户扩大产品进口,形成进口实物量;用好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和“两车北上”“经珠港飞”创新政策,加强与港澳空港、海港合作,做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中间品贸易,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全会强调,全力融入五个圈层发展维度的开放新格局。深化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在大循环大市场中增加经济纵深。要积极融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大通道,实现与合作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珠海东部城区快速连通;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等高快速路,打通合作区与粤西地区快速通道,增强畅通港澳和连接内陆功能。要加大区域合作力度。高标准推进西部城市中心建设,主动参与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珠海西部承东向西、南融北联重要桥头堡。
■在深化民主和民生领域上抓改革谋突破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位,以改革办成民生“幸福大事”,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会强调,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生动、现实地体现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基层宣传工作新格局,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深入挖掘斗门沙田水乡文化、疍家文化、广府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推动斗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适应新时代文化市场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加强对外传播,探索建设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擦亮“文化走亲”活动品牌,讲好斗门故事。
全会指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加快发展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事业,建立更广覆盖、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改革,深化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和中医医联体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固本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善区镇村三级养老网络,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深入实施绿美珠海生态建设“3611”战略,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会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以宪法为统领深化法治斗门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9月24日,斗门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在斗门礼堂召开。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代表区委常委会作报告。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斗门实践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珠海市斗门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全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高标准建设全市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主战场,助力全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强调,斗门区上下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六大领域抓改革谋突破,努力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勇于创造“不可能”的新奇迹,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斗门辨识度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改革开放精神在斗门焕发光彩
本次全会上,“改革”是个高频词。
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此,要牢牢把握斗门区在全国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的使命任务,紧扣担当作为、加快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珠海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4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在诸多领域大胆改革创新,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改革创新经验。其中,斗门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从一个农业大县成长为工业大区,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形成具有斗门特色的亮眼名片。
全会指出,斗门区五届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把省委常委会在珠海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鼓励鞭策转化为强劲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参与珠海“天空之城”“云上智城”建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斗门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斗门区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优化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会强调,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完善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主要举措包括:
对传统产业,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大技改”“快技改”,放宽门槛引导“小技改”,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对新兴产业,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以莲洲通用机场为载体开发低空经济场景,争取无人机低空领域开放试点,打造低空产业试验基地。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云上智城”建设,开展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低成本调用和应用场景开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开辟智能经济新领域、新赛道。
■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全会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建设,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区管校聘”改革,建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推进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各类实验室、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完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与评价入库,培育引进更多“小巨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
■在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始终保持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全会指出,要完善两项机制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县域要强,一靠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二靠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吸引力。要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制定落实支持县域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平台。以“百千万工程”示范线路打造为切入口,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项目。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试点建设低碳村、未来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会强调,强化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要深化强镇扩权体制改革,举措包括:
在管理机制上,加快区镇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权限上,调整优化下放事权清单,按照“镇街点菜、县区上菜”等方式赋予镇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在财政体制上,推动镇财政体制改革,逐步破解镇财力不足问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补足镇村公共服务弱项,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持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村“两委”干部带领强村富民能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要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以“福安模式”为切入口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坚持“稳慎推进”总体基调,注重“系统集成”改革方法,逐步探索宅基地资格权跨区域实现,增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叠加效应和整体效能。要全域提升农房风貌,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实施“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试点推进“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模式,加强新建农房和存量农房修缮管理,实施乡村建设工匠制度,实现农村住房施工建设全流程成本集约,以点带面提升乡村风貌。
■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全会指出,推进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发挥港珠澳大桥联通港澳的独特优势,全力支持港澳巩固优势、拓展空间,在斗门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区内商贸企业大户扩大产品进口,形成进口实物量;用好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和“两车北上”“经珠港飞”创新政策,加强与港澳空港、海港合作,做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中间品贸易,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全会强调,全力融入五个圈层发展维度的开放新格局。深化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在大循环大市场中增加经济纵深。要积极融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大通道,实现与合作区、珠江口东岸地区、珠海东部城区快速连通;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珠峰大道西延线等高快速路,打通合作区与粤西地区快速通道,增强畅通港澳和连接内陆功能。要加大区域合作力度。高标准推进西部城市中心建设,主动参与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珠海西部承东向西、南融北联重要桥头堡。
■在深化民主和民生领域上抓改革谋突破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位,以改革办成民生“幸福大事”,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会强调,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生动、现实地体现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基层宣传工作新格局,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深入挖掘斗门沙田水乡文化、疍家文化、广府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推动斗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更多适应新时代文化市场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加强对外传播,探索建设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擦亮“文化走亲”活动品牌,讲好斗门故事。
全会指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加快发展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事业,建立更广覆盖、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改革,深化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和中医医联体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固本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善区镇村三级养老网络,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深入实施绿美珠海生态建设“3611”战略,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上抓改革谋突破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会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以宪法为统领深化法治斗门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