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山海协作铺富路,特色农业结硕果

编者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安排,“十四五”期间,由广东省珠海市结对帮扶遵义市。近日,珠海传媒集团融媒体报道团队前往遵义开展蹲点式、调研式、体验式采访,并开设“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专栏,生动展现2024年第二批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进驻以来,秉承“遵义所需、珠海所能”和“珠海所需、遵义所能”原则,抢抓对口合作机遇、开启全方位互利合作的亮点成果和先进经验。敬请垂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古诗词,道出了珠海与遵义间的深情厚谊。

自粤黔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珠海与遵义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今年以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以下简称“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以及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粤黔两省、珠遵两市决策部署,抢抓对口合作机遇,聚焦产业、消费、医疗、教育、劳务等多个领域,开启全方位互利合作。

数据显示,今年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共安排190个协作项目,下达资金4.254亿元,已启动实施项目171个。其中,产业协作方面共安排2.48亿元,实施项目73个。

打造“笋”经济,拓展辣椒精加工,推进渔业养殖……当前,珠海、遵义结合具体实际和比较优势,狠抓产业区域协作,走出一条立足资源禀赋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共同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抓实“笋”产业 做好“竹”文章

赤水市有“中国竹都”的美誉,拥有132.8万亩竹林。微风轻拂,竹海连绵,这幅绝美的绿色画卷是赤水发展竹产业的“原料车间”,也是赤水18万竹农的“致富密码”。

数据显示,2023年赤水市竹产业总产值达83.1亿元,竹业综合收入占赤水市GDP总量的64.5%左右,财政和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于竹业。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如何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在赤水市绿色食品(竹笋)加工项目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热闹景象:一根根新鲜竹笋经过洗净、发酵、搅拌等工序,变成美味的袋装零食,品尝起来脆嫩鲜香、酸辣爽口。厂房外,打包装箱的小推车来回穿梭,将产品配送往成都、重庆、贵阳、西安等地。

赤水市绿色食品(竹笋)加工项目是珠海市金湾区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之一,位于赤水市经开区赤水大道高新产业园。项目于2022年3月投产,产品主要以楠竹笋粗加工,罐装苦竹笋深加工,细笋、楠竹笋、清水笋深加工为主,目前开发自主品牌5个单品75个,日产竹笋系列产品3-4吨。

几年前,这一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是一片闲置厂房。“这个华丽的变身,得益于珠海的倾力帮扶。”项目运营方赤水市兴睿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丽娟告诉记者,项目整体投资50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约1959万元。

“项目不仅提高了竹笋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梁丽娟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项目2023年完成竹笋产品加工1425吨,销售收入1200万元,毛利润10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8月,一期项目销售收入已达到800万元;二期项目今年6月投入试运营,计划当年产值1000万元。

做好“竹”产业文章,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在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赤水市红赤水生产车间改造及设备购置项目建设正酣。红赤水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邓启彬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拥有“红赤水”“桫椤妹”“艾园”“不荤主义” 四大核心品牌,200多个独特味道单品,2023年集团总产值达到了2.13亿元。

据介绍,2024年珠海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用于改造1350平方米生产车间、购置4台自动化包装设备等。项目实施建成后,将用于前工段竹笋粗加工,预计平均每年可增加产量2000吨,实现年均综合收入3500万元,带动就业超100人,促进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

小辣椒“辣”出幸福味

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贵州辣椒“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独特品质。

在湄潭县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走进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颗颗贵州本地辣椒,经过入池、泡制、清洗、优选、包装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一袋袋色泽鲜美的泡椒。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些泡椒将运往成品车间装箱存放等待运输,不久便能在统一、海底捞等知名品牌中寻到它的身影。“我们利用新工艺,有效保留辣椒的色泽、香气和辣味,保证产品的口感和营养。”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介绍。

不仅如此,统之源公司还在当地建立了辣椒、小黄姜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贵州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利用高校提供的生物技术支持,选育优质辣椒良种。

食品生产也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在生产车间,记者随手拿上一份“老坛泡椒风味包”,“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便能在“云端”探寻泡椒产地,一探泡椒生产车间。李强介绍,特别在原材料采收前,公司都会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区域会被排除在供货名单之外。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将一颗颗贵州本地辣椒加工后输送全国多地。

2023年,东西部协作项目投入资金800万元,以股权投资模式,由黄家坝街道股份经济联社和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新的合作公司——湄潭德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市斗门区与遵义市湄潭县加强合作,推动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梅干菜、芥菜系列的预制菜生产线,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实现3000万—4000万元的年产值,可吸纳周边易地搬迁群众约50人就近就业。”李强表示,还将积极盘活冬闲田资源,带领群众种植小叶芥菜等,可实现亩产6000—8000斤,带动老百姓每亩增收2500元。

“一条鱼”游出富民产业

在务川县涪洋镇,依靠水池“圈养”鲟鱼和鲈鱼,一年能达到2000余万元的销售额。

乘车顺涪洋河岸而下,从高处俯瞰,便能看到120个大小不一的圆形鱼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在100亩的土地之上整齐排列。这一口口看似普通的圆形鱼池,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务川县涪洋镇,以水池“圈养”鲟鱼和鲈鱼发展为富民产业。

在项目负责人龚进松的带领下,记者发现了水池的“奥秘”:只见周围绿植丰富,池中水通过相互贯通的管道系统不停流动,鱼儿在池中欢快游动。

涪洋镇地处务川自治县西南部,境内涪洋河流长35千米,有珍珠河、牧羊沟等5条支流,形成流灌水系,水资源丰富。“我们把涪洋河水引入池中,让河水在鱼池中有序流动,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真正实现用活水养鲜鱼。”龚进松说道。

既然“圈养”,必然有废水。记者走向一处废水处理池,却闻不到丝毫气味。龚进松介绍,项目在废水处理上应用沉水池、尾水处理池和湿地净化池的沉淀、过滤和水生植物吸收等多重物理生物净化,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得益于涪洋好水,项目养殖的鲟鱼、鲈鱼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远销重庆、广东、湖北、贵阳、新疆等地。“我已经在这边拉了十几次鱼了,客人们都称赞鱼肉味道细腻鲜美。”来自重庆的倪先生告诉记者。

项目养殖的鲟鱼、鲈鱼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

作为东西部协作珠海援建项目,牧羊生态渔业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直接带动周边600户农户增收致富。涪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春江表示,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能从渔业项目发展中每年获得近130万元的收益,村集体每年可保底分红60万元以上。

“未来,我们将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智能投饵,实现精准投喂,并在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循环上更进一步。”龚进松表示。

文字:佘映薇 陈奕樊 图片:钟凡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高松
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山海协作铺富路,特色农业结硕果
观海融媒 2024-10-17 00:18

编者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安排,“十四五”期间,由广东省珠海市结对帮扶遵义市。近日,珠海传媒集团融媒体报道团队前往遵义开展蹲点式、调研式、体验式采访,并开设“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专栏,生动展现2024年第二批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进驻以来,秉承“遵义所需、珠海所能”和“珠海所需、遵义所能”原则,抢抓对口合作机遇、开启全方位互利合作的亮点成果和先进经验。敬请垂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古诗词,道出了珠海与遵义间的深情厚谊。

自粤黔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珠海与遵义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今年以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以下简称“珠海驻遵义工作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以及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粤黔两省、珠遵两市决策部署,抢抓对口合作机遇,聚焦产业、消费、医疗、教育、劳务等多个领域,开启全方位互利合作。

数据显示,今年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共安排190个协作项目,下达资金4.254亿元,已启动实施项目171个。其中,产业协作方面共安排2.48亿元,实施项目73个。

打造“笋”经济,拓展辣椒精加工,推进渔业养殖……当前,珠海、遵义结合具体实际和比较优势,狠抓产业区域协作,走出一条立足资源禀赋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共同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抓实“笋”产业 做好“竹”文章

赤水市有“中国竹都”的美誉,拥有132.8万亩竹林。微风轻拂,竹海连绵,这幅绝美的绿色画卷是赤水发展竹产业的“原料车间”,也是赤水18万竹农的“致富密码”。

数据显示,2023年赤水市竹产业总产值达83.1亿元,竹业综合收入占赤水市GDP总量的64.5%左右,财政和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于竹业。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如何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在赤水市绿色食品(竹笋)加工项目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热闹景象:一根根新鲜竹笋经过洗净、发酵、搅拌等工序,变成美味的袋装零食,品尝起来脆嫩鲜香、酸辣爽口。厂房外,打包装箱的小推车来回穿梭,将产品配送往成都、重庆、贵阳、西安等地。

赤水市绿色食品(竹笋)加工项目是珠海市金湾区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之一,位于赤水市经开区赤水大道高新产业园。项目于2022年3月投产,产品主要以楠竹笋粗加工,罐装苦竹笋深加工,细笋、楠竹笋、清水笋深加工为主,目前开发自主品牌5个单品75个,日产竹笋系列产品3-4吨。

几年前,这一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是一片闲置厂房。“这个华丽的变身,得益于珠海的倾力帮扶。”项目运营方赤水市兴睿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丽娟告诉记者,项目整体投资50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约1959万元。

“项目不仅提高了竹笋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梁丽娟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项目2023年完成竹笋产品加工1425吨,销售收入1200万元,毛利润10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8月,一期项目销售收入已达到800万元;二期项目今年6月投入试运营,计划当年产值1000万元。

做好“竹”产业文章,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在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赤水市红赤水生产车间改造及设备购置项目建设正酣。红赤水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邓启彬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拥有“红赤水”“桫椤妹”“艾园”“不荤主义” 四大核心品牌,200多个独特味道单品,2023年集团总产值达到了2.13亿元。

据介绍,2024年珠海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用于改造1350平方米生产车间、购置4台自动化包装设备等。项目实施建成后,将用于前工段竹笋粗加工,预计平均每年可增加产量2000吨,实现年均综合收入3500万元,带动就业超100人,促进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

小辣椒“辣”出幸福味

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贵州辣椒“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独特品质。

在湄潭县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走进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颗颗贵州本地辣椒,经过入池、泡制、清洗、优选、包装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一袋袋色泽鲜美的泡椒。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些泡椒将运往成品车间装箱存放等待运输,不久便能在统一、海底捞等知名品牌中寻到它的身影。“我们利用新工艺,有效保留辣椒的色泽、香气和辣味,保证产品的口感和营养。”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介绍。

不仅如此,统之源公司还在当地建立了辣椒、小黄姜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贵州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利用高校提供的生物技术支持,选育优质辣椒良种。

食品生产也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在生产车间,记者随手拿上一份“老坛泡椒风味包”,“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便能在“云端”探寻泡椒产地,一探泡椒生产车间。李强介绍,特别在原材料采收前,公司都会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区域会被排除在供货名单之外。

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将一颗颗贵州本地辣椒加工后输送全国多地。

2023年,东西部协作项目投入资金800万元,以股权投资模式,由黄家坝街道股份经济联社和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新的合作公司——湄潭德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市斗门区与遵义市湄潭县加强合作,推动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梅干菜、芥菜系列的预制菜生产线,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实现3000万—4000万元的年产值,可吸纳周边易地搬迁群众约50人就近就业。”李强表示,还将积极盘活冬闲田资源,带领群众种植小叶芥菜等,可实现亩产6000—8000斤,带动老百姓每亩增收2500元。

“一条鱼”游出富民产业

在务川县涪洋镇,依靠水池“圈养”鲟鱼和鲈鱼,一年能达到2000余万元的销售额。

乘车顺涪洋河岸而下,从高处俯瞰,便能看到120个大小不一的圆形鱼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在100亩的土地之上整齐排列。这一口口看似普通的圆形鱼池,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务川县涪洋镇,以水池“圈养”鲟鱼和鲈鱼发展为富民产业。

在项目负责人龚进松的带领下,记者发现了水池的“奥秘”:只见周围绿植丰富,池中水通过相互贯通的管道系统不停流动,鱼儿在池中欢快游动。

涪洋镇地处务川自治县西南部,境内涪洋河流长35千米,有珍珠河、牧羊沟等5条支流,形成流灌水系,水资源丰富。“我们把涪洋河水引入池中,让河水在鱼池中有序流动,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真正实现用活水养鲜鱼。”龚进松说道。

既然“圈养”,必然有废水。记者走向一处废水处理池,却闻不到丝毫气味。龚进松介绍,项目在废水处理上应用沉水池、尾水处理池和湿地净化池的沉淀、过滤和水生植物吸收等多重物理生物净化,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得益于涪洋好水,项目养殖的鲟鱼、鲈鱼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远销重庆、广东、湖北、贵阳、新疆等地。“我已经在这边拉了十几次鱼了,客人们都称赞鱼肉味道细腻鲜美。”来自重庆的倪先生告诉记者。

项目养殖的鲟鱼、鲈鱼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

作为东西部协作珠海援建项目,牧羊生态渔业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直接带动周边600户农户增收致富。涪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春江表示,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能从渔业项目发展中每年获得近130万元的收益,村集体每年可保底分红60万元以上。

“未来,我们将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智能投饵,实现精准投喂,并在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循环上更进一步。”龚进松表示。

文字:佘映薇 陈奕樊 图片:钟凡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