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丨珠海的阳台

走过不少城市的滨江、滨海路,只有珠海直接名为情侣路;很多城市也有所谓客厅、阳台之说,只有珠海直接以此来命名。珠海是低调含蓄的,又分明是热烈大胆的,金风王露一相逢,便是致命的诱惑,让人欲罢不能。

眼前的香炉湾,如此宁静,又充盈着魅惑。卷起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如琴弦一般,拍勾振滑,拢捻抹挑,奏响着悠柔而缠绵的小夜曲,在风中絮语,在月下沉吟。没有银瓶乍破,不见狂飙突起,这沉吟,这絮语,是大海的脉搏在跳动,并无一刻的消歇,绵绵用力,澎湃着无限的激情,动人心魄。

穿过情侣路上横跨的天桥,便是那片半月形的海湾沙滩。沙滩宽约百米,在灯火的夜色中延展,泛着金黄的光泽。这片沙滩,据说是借鉴了地中海边巴塞罗那的人工沙滩经验而打造。细腻,柔软,漫步其上,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与熨贴令人陶醉。

偶一回首,身后留下的长长脚印,已经淹没在层叠错乱的足履步痕中,分不出彼此。夜月朦胧,一时竟恍惚起来,那密密匝匝的印痕,可不像极了下午刚刚在珠海博物馆里看到的宝镜湾史前岩画?有船,有波浪,有鸟、兽、鱼、云,有各种人物造型,图案密集而复杂,简单又神秘。人类的每次活动,有意或无意,总难免留存在某个时间的罅隙里,蕴藏在某份天书密码中,等待被看见或破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又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位长裙美女,正举起手机,以大海为背景自拍。高挑的身材,与远处的珠海渔女雕像相映成趣。左前侧是野狸岛,灯火阑珊处,便是珠海的新地标大剧院,一大一小两个“贝壳”,故称“日月贝”。“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珠海的浪漫,由来有自,无处不在。

沿岸璀璨连绵的灯火,倒映在粼粼波光里,动荡,摇曳,将半月形的海湾镶嵌成一条硕大的金链。渔女雕像与大剧院恰好是这条金链的两个端点,仿佛以此为支点,挥舞着长长的绳链,在海面与夜空中甩出一道道圆圈。圆圈的近端在海岸线,在情侣路,远端便是横贯于苍茫海面上的港珠澳大桥。

海浪由远及近,又由近推远,有节奏地冲刷着海滩,让挥动的绳链从不停歇。嬉水的游人们,踏着海浪的节奏,欢笑,打闹。像是两支高超水准的比赛队伍,在相互竞逐。水推着水,人挨着人,潮来人往,潮退人进,看谁跳得高,比谁跳得好,互不相让,乐此不疲。

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在灯光的勾勒下曼妙伸延。每一盏灯火都像是宇宙中的星辰,引领我们去探询。灯火的颜色定时变换,大桥也便以夜色为掩护,一次次换装。每一次回眸都是焕然全新的装扮,长虹飞架,浮光跃金,如玉宇琼楼,似天上宫阙。

这天上宫阙,我们是在白天乘风而往的。在蓝海豚人工岛上,兴奋的大家,就像站在巨轮的甲板上,惊奇地辨认着四周一处处景观地标;更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阳台,一座海上的阳台,无限美景,尽收眼底——近在咫尺的香港大屿山,海天之际横贯珠江口的另一条大动脉深中通道,看到了情侣路、日月贝,看到了香港赤鱲角机场空港繁忙的起降景象。

我打开手机相机,最大限度拉近,拍录下一架飞机降落的全过程。看着飞机的后轮、前轮依次着地,滑翔,停稳,就像是飞行员在给我们上课、演示。曾经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看到过类似的起飞过程,完整的降落则是第一次,历历就在眼前。未曾想到,我的第一次港珠澳大桥游,获得的是这样一份感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正是生活的日常。

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有一篇小说《阳台》。主人公居住在群山之中的一座老式农舍,他专门建造了一个阳台。从阳台望过去,他看到山上有一片像是魔圈的地方,他想象那就是仙女的居所。他想象那仙境,决心去往那里。等他走到那里时,发现那里住着的不过是凡人。住在那里的“仙女”告诉他,山下那所大理石房子长期以来都是她观看和想象的对象,她觉得能够住在那座房子里的人一定非常幸福。

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阳台,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麦尔维尔的智慧正在于发现了这么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空间意象。他写道:

我喜欢阳台,它兼具室内的舒适和户外的自由。

在这个信仰式微、膝盖虚软的时代,我们得有阳台,还得有椅子。

够了。再也不用驾起帆船驶向仙境,我就坚守在阳台上好了。这是我的豪华包厢,这个环形露天剧场,我的圣卡罗大剧院。是啊,布景很神奇——幻想也够完美。

我们得有阳台,城市得有阳台。在珠海的城市阳台,还藏有一间闹中取静的书房——百岛书房。宽大的落地窗,以纯白和橡木原色为主色调,水流般的线条设计,简约时尚,面朝大海,四季花开。人们可以在里面随意找个地方当椅子,也可以像图书馆中一样免费借阅,在全城图书馆中通借通还。

在书房的中心书架上,摆放有珠海特区报《湾韵》副刊的多种文章结集,随手取阅,看到不少名家手笔。我突然就想,媒体的副刊,不也正是一座文化的阳台吗?一家有格调品味的媒体副刊,正是这座城市风景最美的文化空间、文化阳台。

我们得有这样的阳台,更得坚守住这样的阳台。

陈桥生 文学博士,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出版有《粤派传媒批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刘宋诗歌研究》等专著多部。获冰心散文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盛世民乐-南粤新春舞龙狮(油画)      翁丹妍  作品
文字:陈桥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
湾韵•大家丨珠海的阳台
珠海特区报 2024-10-21 01:22

走过不少城市的滨江、滨海路,只有珠海直接名为情侣路;很多城市也有所谓客厅、阳台之说,只有珠海直接以此来命名。珠海是低调含蓄的,又分明是热烈大胆的,金风王露一相逢,便是致命的诱惑,让人欲罢不能。

眼前的香炉湾,如此宁静,又充盈着魅惑。卷起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如琴弦一般,拍勾振滑,拢捻抹挑,奏响着悠柔而缠绵的小夜曲,在风中絮语,在月下沉吟。没有银瓶乍破,不见狂飙突起,这沉吟,这絮语,是大海的脉搏在跳动,并无一刻的消歇,绵绵用力,澎湃着无限的激情,动人心魄。

穿过情侣路上横跨的天桥,便是那片半月形的海湾沙滩。沙滩宽约百米,在灯火的夜色中延展,泛着金黄的光泽。这片沙滩,据说是借鉴了地中海边巴塞罗那的人工沙滩经验而打造。细腻,柔软,漫步其上,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与熨贴令人陶醉。

偶一回首,身后留下的长长脚印,已经淹没在层叠错乱的足履步痕中,分不出彼此。夜月朦胧,一时竟恍惚起来,那密密匝匝的印痕,可不像极了下午刚刚在珠海博物馆里看到的宝镜湾史前岩画?有船,有波浪,有鸟、兽、鱼、云,有各种人物造型,图案密集而复杂,简单又神秘。人类的每次活动,有意或无意,总难免留存在某个时间的罅隙里,蕴藏在某份天书密码中,等待被看见或破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又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位长裙美女,正举起手机,以大海为背景自拍。高挑的身材,与远处的珠海渔女雕像相映成趣。左前侧是野狸岛,灯火阑珊处,便是珠海的新地标大剧院,一大一小两个“贝壳”,故称“日月贝”。“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珠海的浪漫,由来有自,无处不在。

沿岸璀璨连绵的灯火,倒映在粼粼波光里,动荡,摇曳,将半月形的海湾镶嵌成一条硕大的金链。渔女雕像与大剧院恰好是这条金链的两个端点,仿佛以此为支点,挥舞着长长的绳链,在海面与夜空中甩出一道道圆圈。圆圈的近端在海岸线,在情侣路,远端便是横贯于苍茫海面上的港珠澳大桥。

海浪由远及近,又由近推远,有节奏地冲刷着海滩,让挥动的绳链从不停歇。嬉水的游人们,踏着海浪的节奏,欢笑,打闹。像是两支高超水准的比赛队伍,在相互竞逐。水推着水,人挨着人,潮来人往,潮退人进,看谁跳得高,比谁跳得好,互不相让,乐此不疲。

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在灯光的勾勒下曼妙伸延。每一盏灯火都像是宇宙中的星辰,引领我们去探询。灯火的颜色定时变换,大桥也便以夜色为掩护,一次次换装。每一次回眸都是焕然全新的装扮,长虹飞架,浮光跃金,如玉宇琼楼,似天上宫阙。

这天上宫阙,我们是在白天乘风而往的。在蓝海豚人工岛上,兴奋的大家,就像站在巨轮的甲板上,惊奇地辨认着四周一处处景观地标;更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阳台,一座海上的阳台,无限美景,尽收眼底——近在咫尺的香港大屿山,海天之际横贯珠江口的另一条大动脉深中通道,看到了情侣路、日月贝,看到了香港赤鱲角机场空港繁忙的起降景象。

我打开手机相机,最大限度拉近,拍录下一架飞机降落的全过程。看着飞机的后轮、前轮依次着地,滑翔,停稳,就像是飞行员在给我们上课、演示。曾经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看到过类似的起飞过程,完整的降落则是第一次,历历就在眼前。未曾想到,我的第一次港珠澳大桥游,获得的是这样一份感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正是生活的日常。

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有一篇小说《阳台》。主人公居住在群山之中的一座老式农舍,他专门建造了一个阳台。从阳台望过去,他看到山上有一片像是魔圈的地方,他想象那就是仙女的居所。他想象那仙境,决心去往那里。等他走到那里时,发现那里住着的不过是凡人。住在那里的“仙女”告诉他,山下那所大理石房子长期以来都是她观看和想象的对象,她觉得能够住在那座房子里的人一定非常幸福。

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阳台,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麦尔维尔的智慧正在于发现了这么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空间意象。他写道:

我喜欢阳台,它兼具室内的舒适和户外的自由。

在这个信仰式微、膝盖虚软的时代,我们得有阳台,还得有椅子。

够了。再也不用驾起帆船驶向仙境,我就坚守在阳台上好了。这是我的豪华包厢,这个环形露天剧场,我的圣卡罗大剧院。是啊,布景很神奇——幻想也够完美。

我们得有阳台,城市得有阳台。在珠海的城市阳台,还藏有一间闹中取静的书房——百岛书房。宽大的落地窗,以纯白和橡木原色为主色调,水流般的线条设计,简约时尚,面朝大海,四季花开。人们可以在里面随意找个地方当椅子,也可以像图书馆中一样免费借阅,在全城图书馆中通借通还。

在书房的中心书架上,摆放有珠海特区报《湾韵》副刊的多种文章结集,随手取阅,看到不少名家手笔。我突然就想,媒体的副刊,不也正是一座文化的阳台吗?一家有格调品味的媒体副刊,正是这座城市风景最美的文化空间、文化阳台。

我们得有这样的阳台,更得坚守住这样的阳台。

陈桥生 文学博士,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出版有《粤派传媒批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刘宋诗歌研究》等专著多部。获冰心散文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盛世民乐-南粤新春舞龙狮(油画)      翁丹妍  作品
文字:陈桥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