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珠海市推进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建设和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能力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水务局副局长曾文清、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马健、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张柳波、斗门区水务局副局长沈斌介绍我市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建设和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能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当前我市已基本建成“外挡内蓄、排蓄结合”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全市海堤达标率92%,远高于全省平均达标率80%的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海堤达标率92%,居全省前列
由于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的外江堤防建设管理工作每年都需要面对两方面的威胁,一是台风暴潮、天文大潮导致潮水顶托造成次生灾害,二是上游洪水过境珠海导致薄弱堤段溃堤漫堤而造成灾害。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现已基本建成“外挡内蓄、排蓄结合”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通过建设联围堤防、水闸和泵站,抵挡天文大潮、台风暴潮以及上游洪水的袭击。同时为防止因极端暴雨天气造成内涝,在内水无法自流外排时,通过泵站强排方式排出内河积水,控制内涝灾情。
曾文清介绍,当前,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全市累计外江堤防总长约364公里、外江水闸156宗、排水泵站114宗、山塘水库80座、截洪沟82.4公里,基本实现城区防潮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余区域达到20-50年一遇目标,全市海堤达标率92%,远高于全省平均达标率80%的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002至2016年,我市累计投入约50亿元,陆续完成四大联围和四小联围等约300多公里外江堤防达标建设;2016至2018年,我市启动生态海堤建设3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市生态堤防比例超过40%;2018至2025年,我市又规划新一轮中心区100年一遇防潮洪能力提升建设,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进一步提升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
“十四五”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乾务赤坎大联围平沙新城堤段、十字沥-珠海电厂段、乾务联围段、打银咀段,小林联围示范段,白蕉联围白藤大闸两岸堤段,中珠联围新围仔-挂定角段等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建设,累计建成100年一遇海堤76公里。
至2024年,我市积极筹措增发国债、超长期国债、地方专项债和市区财政资金,积极推动石角咀水闸重建工程、乾务赤坎大联围平沙东堤、平沙西堤、十字沥泵站、大涌水闸重建工程、井岸下段,小林联围斗门段、红旗段、矿山闸泵段,白蕉联围界河水闸重建工程等17宗海堤、水闸、泵站等防灾减灾在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
曾文清表示,针对我市防洪潮治涝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防洪排涝设施短板突出、非工程措施仍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努力建成“安全、绿色、智慧、韧性”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为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在构建高标准防洪潮体系方面,主要推动以下工程建设:继续推动现有17宗、总投资40亿元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动投资约20亿元纳入省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的项目和投资约4.9亿元6宗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通过联围立项的方式推进剩余海堤的提升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涉及堤防总长约216公里,匡算投资约84亿元。
在推进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方面,采取完善截洪沟建设,增强水库山塘防洪调蓄能力,挖掘现有水系、湿地、绿地雨水调蓄功能,构建城市雨水调蓄体系;新增或拓宽现有渠道,提升河渠行洪能力;持续推进雨水管渠改扩建工程,提升城市排涝能力;有序开展城乡重点涝区整治,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排涝体系。
在提升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加强城市水系的建设和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四预”体系,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市、区、街道三级组织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长效管理。
小林联围斗门段堤防提标工程完工
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一标段)是珠海市2024年省、市两级重点推进的水利防灾减灾项目之一,如何有效且高质量解决外江堤防防御标准不足的问题?
沈斌表示,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一标段)起于斗门区白藤二号闸站,终至金湾区沙头闸。建设至今已经超过十多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冲刷,严重威胁围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通过提前进场策划、强化监督把控、优化施工组织,随地调度、随时督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该工程于今年5月18日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防洪圈”封闭,并于今年9月24日完工。工程完工后,堤防防浪墙标高提升至标高5.0米,可有效防御外江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及洪水标准。
防洪排涝整治项目加速推进
金湾平沙片区地势低洼,近年来多次因台风暴雨等影响,造成围内水浸的情况,给农业养殖和种植带来严重的损失,针对该片区的防洪排涝有何整治计划?
张柳波表示,为了解决平沙片区的内涝问题,该区编制完成《平沙-南水片区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内容以修建外江强排泵站为主,开展围内河道整治为辅,总体投资匡算约11亿元,主要包括十字沥泵站、连湾泵站、南水沥泵站、大虎泵站和平铁泵站等5宗泵站(总排水能力约290立方米/秒)的建设。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拟决定先行启动十字沥泵站工程、连湾泵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其中十字沥泵站工程流量为80立方米/秒,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计划在2025年12月底左右完工投入使用。连湾泵站工程流量为48立方米/秒,项目总投资匡算约1亿元,力争在今年12月完成前期工作进场开工,2026年12月左右完工投入使用。
10月29日上午,珠海市推进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建设和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能力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水务局副局长曾文清、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马健、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张柳波、斗门区水务局副局长沈斌介绍我市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建设和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能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当前我市已基本建成“外挡内蓄、排蓄结合”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全市海堤达标率92%,远高于全省平均达标率80%的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海堤达标率92%,居全省前列
由于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的外江堤防建设管理工作每年都需要面对两方面的威胁,一是台风暴潮、天文大潮导致潮水顶托造成次生灾害,二是上游洪水过境珠海导致薄弱堤段溃堤漫堤而造成灾害。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现已基本建成“外挡内蓄、排蓄结合”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通过建设联围堤防、水闸和泵站,抵挡天文大潮、台风暴潮以及上游洪水的袭击。同时为防止因极端暴雨天气造成内涝,在内水无法自流外排时,通过泵站强排方式排出内河积水,控制内涝灾情。
曾文清介绍,当前,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全市累计外江堤防总长约364公里、外江水闸156宗、排水泵站114宗、山塘水库80座、截洪沟82.4公里,基本实现城区防潮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余区域达到20-50年一遇目标,全市海堤达标率92%,远高于全省平均达标率80%的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002至2016年,我市累计投入约50亿元,陆续完成四大联围和四小联围等约300多公里外江堤防达标建设;2016至2018年,我市启动生态海堤建设3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市生态堤防比例超过40%;2018至2025年,我市又规划新一轮中心区100年一遇防潮洪能力提升建设,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进一步提升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
“十四五”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乾务赤坎大联围平沙新城堤段、十字沥-珠海电厂段、乾务联围段、打银咀段,小林联围示范段,白蕉联围白藤大闸两岸堤段,中珠联围新围仔-挂定角段等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建设,累计建成100年一遇海堤76公里。
至2024年,我市积极筹措增发国债、超长期国债、地方专项债和市区财政资金,积极推动石角咀水闸重建工程、乾务赤坎大联围平沙东堤、平沙西堤、十字沥泵站、大涌水闸重建工程、井岸下段,小林联围斗门段、红旗段、矿山闸泵段,白蕉联围界河水闸重建工程等17宗海堤、水闸、泵站等防灾减灾在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防潮(洪)减灾体系。
曾文清表示,针对我市防洪潮治涝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防洪排涝设施短板突出、非工程措施仍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努力建成“安全、绿色、智慧、韧性”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为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在构建高标准防洪潮体系方面,主要推动以下工程建设:继续推动现有17宗、总投资40亿元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动投资约20亿元纳入省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的项目和投资约4.9亿元6宗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通过联围立项的方式推进剩余海堤的提升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涉及堤防总长约216公里,匡算投资约84亿元。
在推进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方面,采取完善截洪沟建设,增强水库山塘防洪调蓄能力,挖掘现有水系、湿地、绿地雨水调蓄功能,构建城市雨水调蓄体系;新增或拓宽现有渠道,提升河渠行洪能力;持续推进雨水管渠改扩建工程,提升城市排涝能力;有序开展城乡重点涝区整治,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排涝体系。
在提升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加强城市水系的建设和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四预”体系,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市、区、街道三级组织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长效管理。
小林联围斗门段堤防提标工程完工
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一标段)是珠海市2024年省、市两级重点推进的水利防灾减灾项目之一,如何有效且高质量解决外江堤防防御标准不足的问题?
沈斌表示,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一标段)起于斗门区白藤二号闸站,终至金湾区沙头闸。建设至今已经超过十多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冲刷,严重威胁围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通过提前进场策划、强化监督把控、优化施工组织,随地调度、随时督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该工程于今年5月18日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防洪圈”封闭,并于今年9月24日完工。工程完工后,堤防防浪墙标高提升至标高5.0米,可有效防御外江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及洪水标准。
防洪排涝整治项目加速推进
金湾平沙片区地势低洼,近年来多次因台风暴雨等影响,造成围内水浸的情况,给农业养殖和种植带来严重的损失,针对该片区的防洪排涝有何整治计划?
张柳波表示,为了解决平沙片区的内涝问题,该区编制完成《平沙-南水片区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内容以修建外江强排泵站为主,开展围内河道整治为辅,总体投资匡算约11亿元,主要包括十字沥泵站、连湾泵站、南水沥泵站、大虎泵站和平铁泵站等5宗泵站(总排水能力约290立方米/秒)的建设。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拟决定先行启动十字沥泵站工程、连湾泵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其中十字沥泵站工程流量为80立方米/秒,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计划在2025年12月底左右完工投入使用。连湾泵站工程流量为48立方米/秒,项目总投资匡算约1亿元,力争在今年12月完成前期工作进场开工,2026年12月左右完工投入使用。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