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抓手。近年来,南水镇创新抱团发展“惠农模式”,组织引导各村、联社联合组建惠农公司,积极探索留用地指标投资入股、跨村飞地发展、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创新做法,巧妙化解集体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打通集体经济发展堵点,参与各村、联社集体经济收入年平均增长达35.5%,持续推动了“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创新抱团发展机制
整合资源打造“惠农样板”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可是大变样喽!大家不仅从荷包岛搬进了镇中心的电梯房,村集体还通过‘惠农模式’入股各种项目,拓宽了增收渠道,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说起新生活,南水镇荷包村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村民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新变化,离不开南水镇改革创新推出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南水镇地域辽阔,村集体经济曾一度面临“散、小、弱”发展困境。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南水镇坚持“聚少成多、整体开发”思路,引导荷包、南场等10个村、联社集体共同出资组建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引领、各村抱团、公司管理的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抱团发展的新机制可有效解决单个村集体“不懂投”“投不起”等难题,形成发展共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依托该机制,南水镇正按照“农村出地、企业代建、只租不售”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在满足企业对邻里中心、大型物流园等产业链配套需求基础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大循环。
在具体实践中,各村、联社结合集体意愿和远景规划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参与项目,自主决定各具体项目不同的入股比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如南水联社由于集体留用地指标较多,入股投资了惠农商业综合体等8个项目,兑现生产留用地指标共54.92亩,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南场村和南水联社使用生产留用地指标16.23亩,入股惠民工业厂房项目,预计每年收入46万元。
据悉,依托抱团发展的“惠农模式”,南水镇整合各村、联社集体的留用地指标、物业、鱼塘等资产,谋划建设新农村产业示范园、商业综合体、海域养殖等集体经济发展优质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2000万元,同时成功置换消化留用地指标约15万平方米,为全市高效妥善解决留用地问题打造了“惠农样板”。
创新“产业飞地”模式
多村共建壮大集体经济
在南水镇对开海域上,由惠农公司牵头,多个村、联社共同管理的2.7万亩海域的海上养殖项目初具规模。专业的海上养殖设施,滋养着肥美的南水生蚝,一批批生蚝从这里陆续出笼,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作为南水镇大力打造的“海上产业飞地”,该项目的发展关乎着当地老百姓的腰包,也正是村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生动缩影。“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7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
南水镇积极鼓励引导土地、资产不足及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空间受限的村、联社主动积累资金、用地指标,参与投资跨村落地的商住物业、标准厂房等项目,以“飞地物业”突破发展瓶颈。如各村、联社均参与投资新农村产业示范园和惠民生活小区等“飞地物业”项目,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1500万元。
创新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人才保障。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探索试行乡村职业经理人机制,采取竞聘上岗、内部转换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并实行公司业绩与绩效奖金挂钩,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懂业务、善经营”的“乡村CEO”队伍。
为了充分激发基层谋项目、促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南水镇还制定了关于村(联社)“补改投”项目奖金提成方案,按照不超过项目收益30%的比例“以奖促干”,激励村(联社)领导班子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撬动村集体资产投入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接下来,南水镇还将不断完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进一步整合各村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效。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抓手。近年来,南水镇创新抱团发展“惠农模式”,组织引导各村、联社联合组建惠农公司,积极探索留用地指标投资入股、跨村飞地发展、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创新做法,巧妙化解集体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打通集体经济发展堵点,参与各村、联社集体经济收入年平均增长达35.5%,持续推动了“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创新抱团发展机制
整合资源打造“惠农样板”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可是大变样喽!大家不仅从荷包岛搬进了镇中心的电梯房,村集体还通过‘惠农模式’入股各种项目,拓宽了增收渠道,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说起新生活,南水镇荷包村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村民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新变化,离不开南水镇改革创新推出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南水镇地域辽阔,村集体经济曾一度面临“散、小、弱”发展困境。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南水镇坚持“聚少成多、整体开发”思路,引导荷包、南场等10个村、联社集体共同出资组建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引领、各村抱团、公司管理的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抱团发展的新机制可有效解决单个村集体“不懂投”“投不起”等难题,形成发展共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依托该机制,南水镇正按照“农村出地、企业代建、只租不售”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在满足企业对邻里中心、大型物流园等产业链配套需求基础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大循环。
在具体实践中,各村、联社结合集体意愿和远景规划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参与项目,自主决定各具体项目不同的入股比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如南水联社由于集体留用地指标较多,入股投资了惠农商业综合体等8个项目,兑现生产留用地指标共54.92亩,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南场村和南水联社使用生产留用地指标16.23亩,入股惠民工业厂房项目,预计每年收入46万元。
据悉,依托抱团发展的“惠农模式”,南水镇整合各村、联社集体的留用地指标、物业、鱼塘等资产,谋划建设新农村产业示范园、商业综合体、海域养殖等集体经济发展优质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2000万元,同时成功置换消化留用地指标约15万平方米,为全市高效妥善解决留用地问题打造了“惠农样板”。
创新“产业飞地”模式
多村共建壮大集体经济
在南水镇对开海域上,由惠农公司牵头,多个村、联社共同管理的2.7万亩海域的海上养殖项目初具规模。专业的海上养殖设施,滋养着肥美的南水生蚝,一批批生蚝从这里陆续出笼,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作为南水镇大力打造的“海上产业飞地”,该项目的发展关乎着当地老百姓的腰包,也正是村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生动缩影。“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7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00万元。”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
南水镇积极鼓励引导土地、资产不足及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空间受限的村、联社主动积累资金、用地指标,参与投资跨村落地的商住物业、标准厂房等项目,以“飞地物业”突破发展瓶颈。如各村、联社均参与投资新农村产业示范园和惠民生活小区等“飞地物业”项目,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1500万元。
创新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人才保障。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探索试行乡村职业经理人机制,采取竞聘上岗、内部转换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并实行公司业绩与绩效奖金挂钩,打造了一批“高素质、懂业务、善经营”的“乡村CEO”队伍。
为了充分激发基层谋项目、促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南水镇还制定了关于村(联社)“补改投”项目奖金提成方案,按照不超过项目收益30%的比例“以奖促干”,激励村(联社)领导班子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撬动村集体资产投入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接下来,南水镇还将不断完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进一步整合各村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