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丨因一本书去寻访一个古

偶然得到梁冬霓的散文集《时光倒影》,随手翻开一页,看到了一句这样的文字:“几声细碎的鸟鸣掠过对面那棵榕树,阳光更斜了。”(《老薇茶铺》)短短二十个字,把抽象的时光写出了声色,恬淡而安静。简练的文字如美妙的音乐一样有动人的节奏和旋律。又如国画一般有实有虚,浓淡相宜,留白恰到好处,描摹出来的意境令人好生向往……

于是,我从头开始读。“临江一带,古街连成蜿蜒的曲线,起伏着岁月的斑驳,像一幅水墨画,因了一滴饱含深情的泪,洇开在梅江朦胧的雾气中。”(《或远或近的故乡》)美丽的文字,凝结着作者对故乡松口古镇的一往情深。读此书之前,我对松口一无所知。

“地处闽粤赣交汇处的松口,曾是广东内河的第二大港口,唐宋以来就水路繁荣、商贾云集。”(《松口港的风》)从作者的文章里了解到,松口有过孙中山先生筹集革命经费的足迹,是为辛亥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梁密庵等华人的故乡,松口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也曾名噪一时,泰国两任总理他信和英拉的母亲祖籍也在松口。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客家人下南洋的起点,是连接海外和客家人的纽带。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决定前往松口古镇,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时光倒影》里那些美丽的句子。于是,我揣着《时光倒影》,踏上了开往梅州的动车。

一走进松口古镇,就看到了作者笔下那条“在静美中复诉前尘往事”的梅江。梅江比我想像的要宽,对岸是绿树,此岸是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移民广场背后是松口港务局,古朴的建筑顶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灿烂着。

“松口港的风不急不躁地吹着,那些古老的骑楼,码头上寂寞的吊杆……它们安静而孤独的时光,正是松口留给世人深沉而隐秘的容颜。”(《松口港的风》)此时,我便是书中的那个“世人”,没有相机,只有一颗安静的心,轻轻地与这“孤独的时光”碰撞。

就这样被《时光倒影》牵引着,不觉来到火船码头。“30多级的石阶,一级一级下去,满目皆是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草,在阳光下面伸展着碧绿的梦想。”(《火船码头》)下到离江水最近的一级台阶,我俯下身,捧一掬沧桑的梅江水,算是与松口古镇握手了。太阳由白转黄,阳光异常柔软,我任由自己站在江边,呆呆地看着安静的古老火船,任由一掬水从我手心慢慢滑落,落回梅江。我在静谧的时光里入定。“在火船码头倾听风的呢喃,回首的瞬间,便是水岸的经年。”(《火船码头》)

从火船码头望过去,太阳正准备从梅东桥边滑落。“沧桑斑驳的梅东桥,横跨在梅江上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镀满金色的光辉。”(《松口港的风》)时间刚刚好,作者笔下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沿着河唇街,走到看上去很近的梅东桥时,已经出汗了。桥面的确斑驳,有时间的厚重。站在这里看梅江,脑海里出现的是传说中的“十里梅花”。夕阳的余晖抹在河唇街那一排骑楼外墙上,像在讲述温柔的梅江和松口古镇的千年好合。虽然梅东桥垂垂老矣,但慈祥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对相依为命的恋人,古镇热闹也好,萧条也好,梅江从来都是紧紧相依。

过了桥就离开了古镇,到了溪南。天色渐晚,我找到一家食店。落座不久,见到两男一女带一个小女孩进来,应该是其中一个男子请姐姐姐夫吃饭。见我独自一人,“姐夫”邀我共进晚餐。此时,我离开了《时光倒影》,仿佛走进了武侠小说。我们把酒言欢,不觉已夜深,我也是醉了。热情的“姐夫”带我夜游古镇,开车载我过梅东桥、经中山路,进河唇街,将经过的景点细细介绍,然后将我送回酒店,送进房间。

酒醒已是“窗外日迟迟”。翻开《时光倒影》。下一站,元魁塔。

元魁塔为明末李士淳倡议修建。梅江流经松口古镇后到铜琶村有一个大回湾,元魁塔修建于此处,大约有镇江之妙用。塔底正门两边有李士淳撰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壁之光。从上联可以看出我的猜想大致不错。

一个小女孩在最顶层围着塔转了一圈,像在问我也好像是在问塔:这里原来的树呢?这里原来的确是有树的,“只见一棵榕树顽强地长在石壁上,伸出青茂的树枝昂扬地对着天空。”(《情牵元魁塔》)榕树的根系太发达,如果任由生长,迟早要破坏塔身,自然留它不得。一个生命不应该以伤害其他生命而存在。

时值正午,外面阳光猛烈,塔内凉风悠悠,我便骑坐在某一层的塔窗,眺望松口古镇,什么也不想,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上塔之前,我是世界的,现在,世界是我的。

次日,翻开《时光倒影》,便知道我想去的地方是世德堂。

一进世德堂正屋大门,就见到了《时光倒影》里面的那位老人。“有一位老人在祠堂里,独自品着幽幽清茶,如品安静的慢时光。”(《世德堂,梅州质朴的芬芳》)

从正屋出来,经过“花头”,便看见至今依然颇有气势的围龙屋。围龙屋像一条巨龙,呵护着前面的正屋,二十四个出入门让连在一起的人家各自相对独立,每一个出入门里面都有院子,合住着多户人家。令人欣喜的是,至今还有两户人家住在这里,他们说喜欢这样的建筑,比住楼房接地气。的确,当我从天井旁边的楼梯登上二楼的房间时,看见明亮的阳光洒照在院子的花草和青石板上,仿佛听到了房子在呼吸。“盛夏的阳光明澈而白亮,它的火热之心,使世德堂布满光辉。”(《世德堂,梅州质朴的芬芳》)

从世德堂出来慢慢走回古镇,再次徜徉在河唇街的骑楼间,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时光倒影》不是一本旅游指南,但因为作者的文字优美,读完后,就很想跟着它去旅行,去感受时光在那些古老街道、悠悠江水留下的印记。

当然,《时光倒影》也不只是写故乡的山水人文,里面对亲情的描述,对风物的描摹,对岁月的感悟,其文字,无不拨动读者心弦。“生命中总有一些花香,会在恰当的时候,在记忆深处摇曳出清新,提醒单纯,提醒幸福。”(《影子》)如果把《时光倒影》里那些美妙的文字比喻成这句话里面的“花香”,也未尝不可。

文字:索朗恰自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悦读丨因一本书去寻访一个古
珠海特区报 2024-11-22 01:05

偶然得到梁冬霓的散文集《时光倒影》,随手翻开一页,看到了一句这样的文字:“几声细碎的鸟鸣掠过对面那棵榕树,阳光更斜了。”(《老薇茶铺》)短短二十个字,把抽象的时光写出了声色,恬淡而安静。简练的文字如美妙的音乐一样有动人的节奏和旋律。又如国画一般有实有虚,浓淡相宜,留白恰到好处,描摹出来的意境令人好生向往……

于是,我从头开始读。“临江一带,古街连成蜿蜒的曲线,起伏着岁月的斑驳,像一幅水墨画,因了一滴饱含深情的泪,洇开在梅江朦胧的雾气中。”(《或远或近的故乡》)美丽的文字,凝结着作者对故乡松口古镇的一往情深。读此书之前,我对松口一无所知。

“地处闽粤赣交汇处的松口,曾是广东内河的第二大港口,唐宋以来就水路繁荣、商贾云集。”(《松口港的风》)从作者的文章里了解到,松口有过孙中山先生筹集革命经费的足迹,是为辛亥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梁密庵等华人的故乡,松口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也曾名噪一时,泰国两任总理他信和英拉的母亲祖籍也在松口。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客家人下南洋的起点,是连接海外和客家人的纽带。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决定前往松口古镇,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时光倒影》里那些美丽的句子。于是,我揣着《时光倒影》,踏上了开往梅州的动车。

一走进松口古镇,就看到了作者笔下那条“在静美中复诉前尘往事”的梅江。梅江比我想像的要宽,对岸是绿树,此岸是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移民广场背后是松口港务局,古朴的建筑顶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灿烂着。

“松口港的风不急不躁地吹着,那些古老的骑楼,码头上寂寞的吊杆……它们安静而孤独的时光,正是松口留给世人深沉而隐秘的容颜。”(《松口港的风》)此时,我便是书中的那个“世人”,没有相机,只有一颗安静的心,轻轻地与这“孤独的时光”碰撞。

就这样被《时光倒影》牵引着,不觉来到火船码头。“30多级的石阶,一级一级下去,满目皆是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草,在阳光下面伸展着碧绿的梦想。”(《火船码头》)下到离江水最近的一级台阶,我俯下身,捧一掬沧桑的梅江水,算是与松口古镇握手了。太阳由白转黄,阳光异常柔软,我任由自己站在江边,呆呆地看着安静的古老火船,任由一掬水从我手心慢慢滑落,落回梅江。我在静谧的时光里入定。“在火船码头倾听风的呢喃,回首的瞬间,便是水岸的经年。”(《火船码头》)

从火船码头望过去,太阳正准备从梅东桥边滑落。“沧桑斑驳的梅东桥,横跨在梅江上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镀满金色的光辉。”(《松口港的风》)时间刚刚好,作者笔下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沿着河唇街,走到看上去很近的梅东桥时,已经出汗了。桥面的确斑驳,有时间的厚重。站在这里看梅江,脑海里出现的是传说中的“十里梅花”。夕阳的余晖抹在河唇街那一排骑楼外墙上,像在讲述温柔的梅江和松口古镇的千年好合。虽然梅东桥垂垂老矣,但慈祥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对相依为命的恋人,古镇热闹也好,萧条也好,梅江从来都是紧紧相依。

过了桥就离开了古镇,到了溪南。天色渐晚,我找到一家食店。落座不久,见到两男一女带一个小女孩进来,应该是其中一个男子请姐姐姐夫吃饭。见我独自一人,“姐夫”邀我共进晚餐。此时,我离开了《时光倒影》,仿佛走进了武侠小说。我们把酒言欢,不觉已夜深,我也是醉了。热情的“姐夫”带我夜游古镇,开车载我过梅东桥、经中山路,进河唇街,将经过的景点细细介绍,然后将我送回酒店,送进房间。

酒醒已是“窗外日迟迟”。翻开《时光倒影》。下一站,元魁塔。

元魁塔为明末李士淳倡议修建。梅江流经松口古镇后到铜琶村有一个大回湾,元魁塔修建于此处,大约有镇江之妙用。塔底正门两边有李士淳撰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壁之光。从上联可以看出我的猜想大致不错。

一个小女孩在最顶层围着塔转了一圈,像在问我也好像是在问塔:这里原来的树呢?这里原来的确是有树的,“只见一棵榕树顽强地长在石壁上,伸出青茂的树枝昂扬地对着天空。”(《情牵元魁塔》)榕树的根系太发达,如果任由生长,迟早要破坏塔身,自然留它不得。一个生命不应该以伤害其他生命而存在。

时值正午,外面阳光猛烈,塔内凉风悠悠,我便骑坐在某一层的塔窗,眺望松口古镇,什么也不想,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上塔之前,我是世界的,现在,世界是我的。

次日,翻开《时光倒影》,便知道我想去的地方是世德堂。

一进世德堂正屋大门,就见到了《时光倒影》里面的那位老人。“有一位老人在祠堂里,独自品着幽幽清茶,如品安静的慢时光。”(《世德堂,梅州质朴的芬芳》)

从正屋出来,经过“花头”,便看见至今依然颇有气势的围龙屋。围龙屋像一条巨龙,呵护着前面的正屋,二十四个出入门让连在一起的人家各自相对独立,每一个出入门里面都有院子,合住着多户人家。令人欣喜的是,至今还有两户人家住在这里,他们说喜欢这样的建筑,比住楼房接地气。的确,当我从天井旁边的楼梯登上二楼的房间时,看见明亮的阳光洒照在院子的花草和青石板上,仿佛听到了房子在呼吸。“盛夏的阳光明澈而白亮,它的火热之心,使世德堂布满光辉。”(《世德堂,梅州质朴的芬芳》)

从世德堂出来慢慢走回古镇,再次徜徉在河唇街的骑楼间,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时光倒影》不是一本旅游指南,但因为作者的文字优美,读完后,就很想跟着它去旅行,去感受时光在那些古老街道、悠悠江水留下的印记。

当然,《时光倒影》也不只是写故乡的山水人文,里面对亲情的描述,对风物的描摹,对岁月的感悟,其文字,无不拨动读者心弦。“生命中总有一些花香,会在恰当的时候,在记忆深处摇曳出清新,提醒单纯,提醒幸福。”(《影子》)如果把《时光倒影》里那些美妙的文字比喻成这句话里面的“花香”,也未尝不可。

文字:索朗恰自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