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忠年:初心如磐守桥人

“查验正常,请通行”,伴随着客车一站式系统提示,一辆澳门单牌车接受完海关检查,顺利出境。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下称“大桥口岸”)越来越热闹了,龚忠年和他的同事们也越来越忙碌。11月15日中午11点,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二科科长龚忠年和同事们当日已验放出境跨境客车2388辆次,数字刚好与他驻守大桥的天数一样——2388天。龚忠年说,从初见到坚守,6年来,自己也有幸成为了大桥连通三地,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互惠的见证者。

龚忠年在监控中心对出境车辆进行远程调度。

开通前测试数据4千余条

时间拨回到6年前的10月22日,大桥口岸开通前夕,凌晨0点5分,人工岛上的海关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作为筹建工作小组的一员,已连续奋战数日的龚忠年和同事们在为通车前“一站式”卡口系统的正常运行做最后的测试,“卡口读取数据运行速度待加快”等问题一个个抛出,小组成员再一个个想办法解决,为确保畅顺通关,他们昼夜奋战,强化科技、监管等部门间协同配合,共计开展联动测试300余次、测试数据4000余条。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大桥正式通关运作,一台装载待维修航空发动机的粤港跨境货车从口岸入境,停车、刷卡、系统一次性读取数据、抬杆、放行,从入场到离场时间不超过3分钟。回想当初,龚忠年感慨万千,筹建虽然辛苦,但大家不知疲倦,铆足了干劲,克服了一个个业务难题。为确保这个世纪工程的通车畅顺,大桥海关打造了全国海关首个客货车“一站式”卡口系统。如今这个系统已创造性地集成体温监测、证件验核、人脸识别、指纹比对等通关流程,在这里,跨境司机只要停一次车,就能一站式办理手续,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3至5分钟,真真正正实现“无接触”便捷通关。

感受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劲脉动

6年来,龚忠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客车监管科室工作,身处监管一线的他,记录下了大桥出入境客流车流的飞跃增长,时刻感受到港珠澳大桥助推大湾区区域融合发展的强劲脉动。提起粤澳两地的融合发展,龚忠年第一反应就是“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2023年1月1日0时20分,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和一周实车测试,首辆备案成功的澳门单牌车在海关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海关整个验放过程耗时不到一分钟。这把政策之“钥”,打开了粤澳两地的时空之锁,按下两地融合发展的加速键。

近年来,海关从未停下促进粤澳两地深度融合和便捷往来的脚步,不断优化“澳车北上”海关备案环节,全程实现无纸化、网上办,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入境澳门私家车实行“免担保”政策,进一步降低申办成本;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对需要查验的车辆充分发挥非侵入式查验设备、智能审图系统等科技应用的监管作用,着力提升旅客及司机通关效率和体验。今年国庆小长假,港珠澳大桥进出境车辆单日突破2.28万辆次,创历史新高。“在桥关人的不懈努力下,大桥口岸车流日益畅旺,人员往来日趋便利,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粤澳两地交流的‘黄金纽带’!”龚忠年的话语中流露着满满的自豪。

小客车经“货兼客”通道顺畅通关。

创新改造提升口岸小客车通行能力

大桥口岸是“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车流量不断刷新纪录,龚忠年在为大桥车流繁忙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有隐隐的担忧。“车太多了,一到周末就开始堵车,我们整个科室的人都到现场引导,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可是收效甚微。”

大桥口岸固有的出境车道数量渐渐满足不了周末“井喷式”车流量的通关需求,“疏通堵点是关键!客车车道不够就得研究怎么改造,才能从源头上提升出境小客车通行能力。”从今年7月起,龚忠年和同事们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投身到口岸出境“货兼客”通道的改造工作中。

增建出境客车查验场、随车人员验放厅,迁移辐射探测设备,安装防跟车栏杆等,改造项目涉及海关的内容多而杂,龚忠年和改造工作组的同事埋头苦干,每一个改造的项目都经过反复地探讨以及无数次的修改、测试,终于在9月29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货兼客”通道正式启用。项目改造后,口岸出境具备小客车验放条件的通道由原先的22条增至35条,口岸出境方向也同步新增随车人员查验厅1个,配套增加7条旅客查验通道,小客车高峰时段单向出境通关能力预计最高可达每小时1500辆次,海关验放效率提升50%。

当车辆顺利经过改造后的客车通道驶上大桥,龚忠年悬着两个月的心才真正放下,“这段时间的忙碌总让我想起开关筹备的那段时间,但我们的通关能力已经是更上一层楼了!”龚忠年笑着说。

夜色阑珊,大桥口岸出境客车又到达了一个小高峰。在两条车龙旁边,龚忠年一边维持着现场通关秩序,一边分析研判确定抽查对象。驻守大桥六年,他在这里见证着,奋斗着,也在这里坚守着。龚忠年说,虽然岁月流转,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初心不变,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我们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海关监管更智能、更高效,风险防控更精准、更到位,跨境通行、物流也更高效、更便捷。

文字:李东捷 通讯员林昌锋 陈绮汐 图片:程霖 通讯员林昌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龚忠年:初心如磐守桥人
观海融媒 2024-11-26 10:47

“查验正常,请通行”,伴随着客车一站式系统提示,一辆澳门单牌车接受完海关检查,顺利出境。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下称“大桥口岸”)越来越热闹了,龚忠年和他的同事们也越来越忙碌。11月15日中午11点,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二科科长龚忠年和同事们当日已验放出境跨境客车2388辆次,数字刚好与他驻守大桥的天数一样——2388天。龚忠年说,从初见到坚守,6年来,自己也有幸成为了大桥连通三地,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互惠的见证者。

龚忠年在监控中心对出境车辆进行远程调度。

开通前测试数据4千余条

时间拨回到6年前的10月22日,大桥口岸开通前夕,凌晨0点5分,人工岛上的海关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作为筹建工作小组的一员,已连续奋战数日的龚忠年和同事们在为通车前“一站式”卡口系统的正常运行做最后的测试,“卡口读取数据运行速度待加快”等问题一个个抛出,小组成员再一个个想办法解决,为确保畅顺通关,他们昼夜奋战,强化科技、监管等部门间协同配合,共计开展联动测试300余次、测试数据4000余条。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大桥正式通关运作,一台装载待维修航空发动机的粤港跨境货车从口岸入境,停车、刷卡、系统一次性读取数据、抬杆、放行,从入场到离场时间不超过3分钟。回想当初,龚忠年感慨万千,筹建虽然辛苦,但大家不知疲倦,铆足了干劲,克服了一个个业务难题。为确保这个世纪工程的通车畅顺,大桥海关打造了全国海关首个客货车“一站式”卡口系统。如今这个系统已创造性地集成体温监测、证件验核、人脸识别、指纹比对等通关流程,在这里,跨境司机只要停一次车,就能一站式办理手续,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3至5分钟,真真正正实现“无接触”便捷通关。

感受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劲脉动

6年来,龚忠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客车监管科室工作,身处监管一线的他,记录下了大桥出入境客流车流的飞跃增长,时刻感受到港珠澳大桥助推大湾区区域融合发展的强劲脉动。提起粤澳两地的融合发展,龚忠年第一反应就是“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2023年1月1日0时20分,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和一周实车测试,首辆备案成功的澳门单牌车在海关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海关整个验放过程耗时不到一分钟。这把政策之“钥”,打开了粤澳两地的时空之锁,按下两地融合发展的加速键。

近年来,海关从未停下促进粤澳两地深度融合和便捷往来的脚步,不断优化“澳车北上”海关备案环节,全程实现无纸化、网上办,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入境澳门私家车实行“免担保”政策,进一步降低申办成本;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对需要查验的车辆充分发挥非侵入式查验设备、智能审图系统等科技应用的监管作用,着力提升旅客及司机通关效率和体验。今年国庆小长假,港珠澳大桥进出境车辆单日突破2.28万辆次,创历史新高。“在桥关人的不懈努力下,大桥口岸车流日益畅旺,人员往来日趋便利,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粤澳两地交流的‘黄金纽带’!”龚忠年的话语中流露着满满的自豪。

小客车经“货兼客”通道顺畅通关。

创新改造提升口岸小客车通行能力

大桥口岸是“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车流量不断刷新纪录,龚忠年在为大桥车流繁忙高兴的同时,心中也有隐隐的担忧。“车太多了,一到周末就开始堵车,我们整个科室的人都到现场引导,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可是收效甚微。”

大桥口岸固有的出境车道数量渐渐满足不了周末“井喷式”车流量的通关需求,“疏通堵点是关键!客车车道不够就得研究怎么改造,才能从源头上提升出境小客车通行能力。”从今年7月起,龚忠年和同事们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投身到口岸出境“货兼客”通道的改造工作中。

增建出境客车查验场、随车人员验放厅,迁移辐射探测设备,安装防跟车栏杆等,改造项目涉及海关的内容多而杂,龚忠年和改造工作组的同事埋头苦干,每一个改造的项目都经过反复地探讨以及无数次的修改、测试,终于在9月29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货兼客”通道正式启用。项目改造后,口岸出境具备小客车验放条件的通道由原先的22条增至35条,口岸出境方向也同步新增随车人员查验厅1个,配套增加7条旅客查验通道,小客车高峰时段单向出境通关能力预计最高可达每小时1500辆次,海关验放效率提升50%。

当车辆顺利经过改造后的客车通道驶上大桥,龚忠年悬着两个月的心才真正放下,“这段时间的忙碌总让我想起开关筹备的那段时间,但我们的通关能力已经是更上一层楼了!”龚忠年笑着说。

夜色阑珊,大桥口岸出境客车又到达了一个小高峰。在两条车龙旁边,龚忠年一边维持着现场通关秩序,一边分析研判确定抽查对象。驻守大桥六年,他在这里见证着,奋斗着,也在这里坚守着。龚忠年说,虽然岁月流转,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初心不变,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我们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海关监管更智能、更高效,风险防控更精准、更到位,跨境通行、物流也更高效、更便捷。

文字:李东捷 通讯员林昌锋 陈绮汐 图片:程霖 通讯员林昌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