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时特别关注书里写到的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带刘姥姥及孙子辈男女到栊翠庵,妙玉烹茶给他们饮用。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是苏州人,生活中的点滴之处都精致,待客用的茶、烹茶用的水,还有所有茶具必定很讲究。旧年蠲的水自然好过从井里现打上来的水。什么水最适合用于烹茶?莫衷一是。古人将茶用于羮饮,所以烹茶或煮茶,不像今人多沏茶。陆羽在《茶经》中说煮茶用山水为上,用江水为中,用井水为下。明朝初年,朱权写的《茶谱》中有《品水》一节,点出了烹茶可用的好水。以扬子江心水为第一,以惠山石泉水为第二,以虎丘山石泉水为第三,以丹阳井的井水为第四,以大明井的井水为第五,以松江水为第六,以淮江水为第七。扬子江就是长江,惠山在无锡,虎丘山在苏州,丹阳井在镇江,大明井在扬州,松江在上海,淮江在淮安。这些好水都离南京不远。原来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是地道的南京人。实际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咆哮之水、怒江的奔腾之水、桐柏山的淮源之水、长白山的春化雪水、江南穿州越县的若耶溪水,无论哪种水,用于煮茶或者沏茶,都各有妙趣,或者别有一番滋味。
贾母和妙玉点出了两种茶,六安茶必定是六安瓜片,老君眉说法不一,有说是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说是湖北黄安老君山出产的茶,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君眉就是君山银针。这种茶产自湖南岳阳的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岛,相传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曾在岛上驻足,后来也葬在岛上,娥皇和女英被称为湘君,君山因此得名。君山岛不大,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茶。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珍品,黄茶的特点是黄叶黄汤。君山因在洞庭湖中又被称作洞庭山。江苏太湖中也有洞庭山,且是两个,东洞庭山是半岛,西洞庭山是湖中岛,都属于苏州。有趣的是,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也出产一种名茶,这就是洞庭碧螺春,是绿茶,其名气之大在江苏无出其右。
不过,明朝之前,苏州还有一种茶更受文人推崇,就是虎丘茶。明朝屠隆《茶说》中关于茶的产地有这样表述:“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岕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者又次之。”可见在屠隆眼中,虎丘茶是比龙井茶更受青睐的茶。只是虎丘茶后来近乎绝迹了。清朝有人写过一篇叫《剃茶说》的文章,讲到过这件事。明朝末年,有一朝廷官员到苏州巡察,点名要饮虎丘茶。当时虎丘茶园是虎丘寺寺产,因为茶树少而索茶者众,寺中僧人拿不出茶来供奉朝廷官员,官员就将老和尚找去打了一顿,遍体鳞伤的老和尚被人抬回寺庙,寺中僧众无不义愤填膺,为了泄愤,他们将寺中所有茶树连根铲除了,殆无孑遗。罗岕茶产自浙江长兴,明朝时有人认为罗岕茶就是唐宋时颇受追捧的顾渚紫笋。跟长兴接壤的江苏宜兴也产名茶阳羡雪芽,得名于苏东坡诗句“雪芽我为求阳羡”,阳羡是古代宜兴的称谓,雪芽是绿茶。宜兴还产红茶阳羡金毫。红茶跟绿茶不同,绿茶清凉、苦寒,红茶偏温,有养胃、提神的功效。最负盛名的红茶要数安徽的祁门红茶,而红茶的鼻祖却是福建的正山小种。
有一年,我去浙江大学进修,一位应姓老师专门讲茶。他是农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茶树种植和茶文化。他说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上推到先秦时期。但是茶这个字直到唐朝才出现,是从荼蘼的荼字演化而来的,之前人们称茶为苦荼,苦荼可以医病,也可用于养生。茶的本意是茶树,《茶经》第一句话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后来,茶也用来指代茶叶和茶汤。应老师还介绍了许多产自浙江的茶,不乏溢美之词。浙江地处亚热带偏南位置,临海,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这里几乎处处山明水秀,人文传统绵长悠久。浙江人集山水之灵气,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不仅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还培育出许多延誉于江南江北的好茶。顾渚紫笋和西湖龙井自不待言。日铸雪芽产于会稽山日铸岭,宋朝就颇有名声,陆游曾对日铸茶赞不绝口,有“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的诗句。开化龙顶出自衢州开化县,那里是钱塘江的源头,少了都市的喧嚣扰攘,周边美如仙境,生长在那里的开化龙顶自然也纯净可人。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县的特产,形如兰蕙,色似碧玉,有细细白毫,虽名为白茶,实际上属绿茶类。应老师还说,浙江虽然种了很多好茶,但如果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广东和福建那里似乎更加厚重和博洽。喝茶不是简单地为了解渴,而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是人将植物从光合作用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啜饮的方式优雅而从容地吸收到自己体内,广东人和福建人将这种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
浅秋的晚上,夜色真好,天气不冷不热。摆一张及膝高的方桌在自家庭院或者阳台上,方桌上放着紫砂茶壶,茶杯也是紫砂的。茶壶里泡着武夷岩茶或者思茅普洱,一个人独自品茗。不要发出吸溜声,以免唐突了清风明月。仔细想来,这世界有太多让人无奈的事情。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孤馆灯残,家道中落。沉香亭北别故人,姜嫄寺边逢秋雨。长安道上羸马项下铃铎声,江岸陌头尤物移人却堪怜。这些无奈,都可在茶汤徐徐上升的氤氲之气中消散。我觉得人总得坐下来饮一杯略带苦味的茶汤,这茶汤里有人生的况味。
我读《红楼梦》时特别关注书里写到的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带刘姥姥及孙子辈男女到栊翠庵,妙玉烹茶给他们饮用。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是苏州人,生活中的点滴之处都精致,待客用的茶、烹茶用的水,还有所有茶具必定很讲究。旧年蠲的水自然好过从井里现打上来的水。什么水最适合用于烹茶?莫衷一是。古人将茶用于羮饮,所以烹茶或煮茶,不像今人多沏茶。陆羽在《茶经》中说煮茶用山水为上,用江水为中,用井水为下。明朝初年,朱权写的《茶谱》中有《品水》一节,点出了烹茶可用的好水。以扬子江心水为第一,以惠山石泉水为第二,以虎丘山石泉水为第三,以丹阳井的井水为第四,以大明井的井水为第五,以松江水为第六,以淮江水为第七。扬子江就是长江,惠山在无锡,虎丘山在苏州,丹阳井在镇江,大明井在扬州,松江在上海,淮江在淮安。这些好水都离南京不远。原来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是地道的南京人。实际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咆哮之水、怒江的奔腾之水、桐柏山的淮源之水、长白山的春化雪水、江南穿州越县的若耶溪水,无论哪种水,用于煮茶或者沏茶,都各有妙趣,或者别有一番滋味。
贾母和妙玉点出了两种茶,六安茶必定是六安瓜片,老君眉说法不一,有说是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说是湖北黄安老君山出产的茶,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君眉就是君山银针。这种茶产自湖南岳阳的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岛,相传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曾在岛上驻足,后来也葬在岛上,娥皇和女英被称为湘君,君山因此得名。君山岛不大,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茶。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珍品,黄茶的特点是黄叶黄汤。君山因在洞庭湖中又被称作洞庭山。江苏太湖中也有洞庭山,且是两个,东洞庭山是半岛,西洞庭山是湖中岛,都属于苏州。有趣的是,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也出产一种名茶,这就是洞庭碧螺春,是绿茶,其名气之大在江苏无出其右。
不过,明朝之前,苏州还有一种茶更受文人推崇,就是虎丘茶。明朝屠隆《茶说》中关于茶的产地有这样表述:“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岕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者又次之。”可见在屠隆眼中,虎丘茶是比龙井茶更受青睐的茶。只是虎丘茶后来近乎绝迹了。清朝有人写过一篇叫《剃茶说》的文章,讲到过这件事。明朝末年,有一朝廷官员到苏州巡察,点名要饮虎丘茶。当时虎丘茶园是虎丘寺寺产,因为茶树少而索茶者众,寺中僧人拿不出茶来供奉朝廷官员,官员就将老和尚找去打了一顿,遍体鳞伤的老和尚被人抬回寺庙,寺中僧众无不义愤填膺,为了泄愤,他们将寺中所有茶树连根铲除了,殆无孑遗。罗岕茶产自浙江长兴,明朝时有人认为罗岕茶就是唐宋时颇受追捧的顾渚紫笋。跟长兴接壤的江苏宜兴也产名茶阳羡雪芽,得名于苏东坡诗句“雪芽我为求阳羡”,阳羡是古代宜兴的称谓,雪芽是绿茶。宜兴还产红茶阳羡金毫。红茶跟绿茶不同,绿茶清凉、苦寒,红茶偏温,有养胃、提神的功效。最负盛名的红茶要数安徽的祁门红茶,而红茶的鼻祖却是福建的正山小种。
有一年,我去浙江大学进修,一位应姓老师专门讲茶。他是农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茶树种植和茶文化。他说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上推到先秦时期。但是茶这个字直到唐朝才出现,是从荼蘼的荼字演化而来的,之前人们称茶为苦荼,苦荼可以医病,也可用于养生。茶的本意是茶树,《茶经》第一句话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后来,茶也用来指代茶叶和茶汤。应老师还介绍了许多产自浙江的茶,不乏溢美之词。浙江地处亚热带偏南位置,临海,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这里几乎处处山明水秀,人文传统绵长悠久。浙江人集山水之灵气,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不仅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还培育出许多延誉于江南江北的好茶。顾渚紫笋和西湖龙井自不待言。日铸雪芽产于会稽山日铸岭,宋朝就颇有名声,陆游曾对日铸茶赞不绝口,有“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的诗句。开化龙顶出自衢州开化县,那里是钱塘江的源头,少了都市的喧嚣扰攘,周边美如仙境,生长在那里的开化龙顶自然也纯净可人。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县的特产,形如兰蕙,色似碧玉,有细细白毫,虽名为白茶,实际上属绿茶类。应老师还说,浙江虽然种了很多好茶,但如果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广东和福建那里似乎更加厚重和博洽。喝茶不是简单地为了解渴,而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是人将植物从光合作用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啜饮的方式优雅而从容地吸收到自己体内,广东人和福建人将这种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
浅秋的晚上,夜色真好,天气不冷不热。摆一张及膝高的方桌在自家庭院或者阳台上,方桌上放着紫砂茶壶,茶杯也是紫砂的。茶壶里泡着武夷岩茶或者思茅普洱,一个人独自品茗。不要发出吸溜声,以免唐突了清风明月。仔细想来,这世界有太多让人无奈的事情。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孤馆灯残,家道中落。沉香亭北别故人,姜嫄寺边逢秋雨。长安道上羸马项下铃铎声,江岸陌头尤物移人却堪怜。这些无奈,都可在茶汤徐徐上升的氤氲之气中消散。我觉得人总得坐下来饮一杯略带苦味的茶汤,这茶汤里有人生的况味。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