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壮族诗人韦佐在写作上趋于多元,他寄来这本诗集不久前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汇集他近五年来创作的110多首诗作,是其将思想融于诗的一次汇集。
韦佐居住在广西的一座滨海城市,大海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他热爱这座海上清晨雾气氤氲如若仙境且不缺少浪漫与抒情的城市。当我读完这本诗集,我得说,韦佐并非一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多趋于理性,可以说得上是一位富有哲理性的诗人,这源于他在悠久的道统文化有相当的涉猎与心得,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光芒内敛隐于诗行间,如添羽翼,使得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在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水是生命的源头。在韦佐的诗歌中,水是重要的元素。水包含了河流与大海,水的轨迹,从河流开始缓慢地向大海推动。从诗的意象,防城的一条江,一条河,成为韦佐溯本归源的物指。从《在防城江入海口》追寻合浦郡古老而厚重的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域文化的高度认同。
水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也具有柔性、居下的特性。作为以一条河流推动大海,以“缓慢”的情态,体现出水的无限张力。水是自然之物,是人不可分割的生命之源。水来自河流,归向大海。韦佐说,多年来,他一直身居下游,学习大海的宽容。
由河流到大海是必经的路径,也是韦佐贯穿诗集的一条主轴。二十七年来,伴海而居,他对大海可谓一往情深。读韦佐的诗集能明显感受到大海的浓烈气息。写海,集风、海鸥、船只、航灯、大雾、马达声等意象于一体,描摹出一幅鲜活的海上蓝图。韦佐笔下的海不张扬,甚至有时写风声亦有一种平静,他更多呈现海在月色下柔性的一面。
当然,风并不可能恒处平缓状态。在韦佐笔下,他在风静与风起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并不会任其肆虐或任其一味飞扬。《一些石头把风压低》是一首写海风的组诗。在韦佐的诗歌意境里,大海辽阔,海滩温和,瓦房的建筑物,在海风来袭之时,“身为瓦房”总是额外负重。这种负重,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蓝和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星级酒店玻璃墙幕能抵抗风暴,诗人更多在于强调防御外力的重要性,从而表达出与“风暴”和解。《礁岛即景》中成年的蚝蛎,外壳带刺似刀,却包裹有最柔软的心。诗人以物寓理,借物咏人,显示出其诗歌在刚柔相济中维持着某种平衡和克制的思想意识,又如《石壁的箴言》以一块石头透视出人生深刻的道理:石头本身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引,必然背负整个海洋,“一同承受月光旋转的重量/像永远的卧底,功名深藏。”这组诗将石头的藏与拙,防与守娓娓道来,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诗歌启发人取决于诗的内涵与哲理,在这一点上,韦佐深具思哲及思想深度。他的诗歌以柔制刚,不乏出现月光、夜色,还有夜里撤退的大海。在诗人笔下,月色朗照,大海显得柔和。《最低处那片月色》:“如似今夜/大海在此功成身退。”较比白天波涛汹涌的海,韦佐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又如写月色的低:“最低那片月色/有如万物臣服”,月色低下亦如水流往低处,他道出天地万物谦卑与无为的特性。这首诗中,物与我交织,颇为契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反映出诗人以水悟“自然之道”的哲理。
韦佐的诗蕴含二元对立的意象,如显与藏,石头的坚硬与风的柔软,这与他受传统儒、道思想的熏陶,并影响其诗观,也正是处于谦卑,才使其诗歌境界有别于大多数诗人,亦由此显示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因为保持有水的“低势”,立于卑下,方能显得高大。如《旧船博物馆》一诗中,白鹭低飞,“芦花晃动像频频赞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低下,方能济物。
韦佐在诗歌中融入了个人对生活的感触,其诗有透彻的感悟,令人产生深刻共鸣。《厨中的寂静》写的是电饭锅蒸饭,由此引发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所谓胃口,不过是回忆的重复/所谓生活,不过是一锅白米粥/是短暂的沸腾/及其此后,长久的沉默。”
诸如此类透彻的说理,一语中的,击人心扉。此从侧面揭示饮食无非是身体所需,生活的本质原本很简单,人活着的目的并非是无穷无尽地追求个人的欲望,诗人道出事物在“沸腾”过后趋于平静。在当下人们无休止一般折腾,一味追逐物质,不懂得学会自我调剂的现实当中,诗人表现出罕见的人间清醒。
《虚拟的圆形》对时针的流转,韦佐写道:“生命不过是被借用的时光量筒/渐渐被注满,而后自动清空。”时间的有形与无形,“有”与“空”相对,诗歌的思辨性在韦佐的诗中比比皆是。《鹧鸪,一座虚拟的山谷》则是沿袭管用的手法,采取以实写虚,诗人借助“咕咕”鸟鸣声,用“高亢”“咏叹”“沉吟”“有升有降,有起有伏”,隐喻人生高低起伏的常态。
从诗歌色彩上,韦佐保持一种白色基调,写白的意象涵盖白鹭、白雪、白云还有梨花白等。关于白的描写,《浮金》里对物质(黄金)的解读,韦佐认为是“一笔虚拟的财富”,他注重的是声誉的清白;《余生的白》则是月光灰烬落在头顶的“白”;《花香的颜色是白色的》这白,是让人怀旧的白,也是纯粹的白,亦是诗人对自我心声袒露的表白。白在韦佐的诗中,显得坦率而真诚,其诗歌价值取向的“白”,俨然一股奔向大海的清流。
在这本诗集里,韦佐有不少怀旧篇幅。身为血肉之躯,在面对爱别离的感伤,回到生命的来处,韦佐系念父母的恩情,将之喻为一条无法偿还的河流。他亦在一些时候,想起古榕树顶的星光,返回生命最初的美好,还原村庄自然淳朴之美,怀念那段远去的年华。
韦佐将哲学思想与诗歌完美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这在当下诗歌写作中显得尤为珍贵。现、近代以来,诗歌受西方诗潮的影响甚大,韦佐以诗歌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坚守,所凸显的传统文化价值是无形的,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蕴含深邃文化内涵的诗集。
印象中壮族诗人韦佐在写作上趋于多元,他寄来这本诗集不久前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汇集他近五年来创作的110多首诗作,是其将思想融于诗的一次汇集。
韦佐居住在广西的一座滨海城市,大海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他热爱这座海上清晨雾气氤氲如若仙境且不缺少浪漫与抒情的城市。当我读完这本诗集,我得说,韦佐并非一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多趋于理性,可以说得上是一位富有哲理性的诗人,这源于他在悠久的道统文化有相当的涉猎与心得,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光芒内敛隐于诗行间,如添羽翼,使得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在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水是生命的源头。在韦佐的诗歌中,水是重要的元素。水包含了河流与大海,水的轨迹,从河流开始缓慢地向大海推动。从诗的意象,防城的一条江,一条河,成为韦佐溯本归源的物指。从《在防城江入海口》追寻合浦郡古老而厚重的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域文化的高度认同。
水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也具有柔性、居下的特性。作为以一条河流推动大海,以“缓慢”的情态,体现出水的无限张力。水是自然之物,是人不可分割的生命之源。水来自河流,归向大海。韦佐说,多年来,他一直身居下游,学习大海的宽容。
由河流到大海是必经的路径,也是韦佐贯穿诗集的一条主轴。二十七年来,伴海而居,他对大海可谓一往情深。读韦佐的诗集能明显感受到大海的浓烈气息。写海,集风、海鸥、船只、航灯、大雾、马达声等意象于一体,描摹出一幅鲜活的海上蓝图。韦佐笔下的海不张扬,甚至有时写风声亦有一种平静,他更多呈现海在月色下柔性的一面。
当然,风并不可能恒处平缓状态。在韦佐笔下,他在风静与风起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并不会任其肆虐或任其一味飞扬。《一些石头把风压低》是一首写海风的组诗。在韦佐的诗歌意境里,大海辽阔,海滩温和,瓦房的建筑物,在海风来袭之时,“身为瓦房”总是额外负重。这种负重,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蓝和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星级酒店玻璃墙幕能抵抗风暴,诗人更多在于强调防御外力的重要性,从而表达出与“风暴”和解。《礁岛即景》中成年的蚝蛎,外壳带刺似刀,却包裹有最柔软的心。诗人以物寓理,借物咏人,显示出其诗歌在刚柔相济中维持着某种平衡和克制的思想意识,又如《石壁的箴言》以一块石头透视出人生深刻的道理:石头本身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引,必然背负整个海洋,“一同承受月光旋转的重量/像永远的卧底,功名深藏。”这组诗将石头的藏与拙,防与守娓娓道来,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诗歌启发人取决于诗的内涵与哲理,在这一点上,韦佐深具思哲及思想深度。他的诗歌以柔制刚,不乏出现月光、夜色,还有夜里撤退的大海。在诗人笔下,月色朗照,大海显得柔和。《最低处那片月色》:“如似今夜/大海在此功成身退。”较比白天波涛汹涌的海,韦佐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又如写月色的低:“最低那片月色/有如万物臣服”,月色低下亦如水流往低处,他道出天地万物谦卑与无为的特性。这首诗中,物与我交织,颇为契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反映出诗人以水悟“自然之道”的哲理。
韦佐的诗蕴含二元对立的意象,如显与藏,石头的坚硬与风的柔软,这与他受传统儒、道思想的熏陶,并影响其诗观,也正是处于谦卑,才使其诗歌境界有别于大多数诗人,亦由此显示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因为保持有水的“低势”,立于卑下,方能显得高大。如《旧船博物馆》一诗中,白鹭低飞,“芦花晃动像频频赞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低下,方能济物。
韦佐在诗歌中融入了个人对生活的感触,其诗有透彻的感悟,令人产生深刻共鸣。《厨中的寂静》写的是电饭锅蒸饭,由此引发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所谓胃口,不过是回忆的重复/所谓生活,不过是一锅白米粥/是短暂的沸腾/及其此后,长久的沉默。”
诸如此类透彻的说理,一语中的,击人心扉。此从侧面揭示饮食无非是身体所需,生活的本质原本很简单,人活着的目的并非是无穷无尽地追求个人的欲望,诗人道出事物在“沸腾”过后趋于平静。在当下人们无休止一般折腾,一味追逐物质,不懂得学会自我调剂的现实当中,诗人表现出罕见的人间清醒。
《虚拟的圆形》对时针的流转,韦佐写道:“生命不过是被借用的时光量筒/渐渐被注满,而后自动清空。”时间的有形与无形,“有”与“空”相对,诗歌的思辨性在韦佐的诗中比比皆是。《鹧鸪,一座虚拟的山谷》则是沿袭管用的手法,采取以实写虚,诗人借助“咕咕”鸟鸣声,用“高亢”“咏叹”“沉吟”“有升有降,有起有伏”,隐喻人生高低起伏的常态。
从诗歌色彩上,韦佐保持一种白色基调,写白的意象涵盖白鹭、白雪、白云还有梨花白等。关于白的描写,《浮金》里对物质(黄金)的解读,韦佐认为是“一笔虚拟的财富”,他注重的是声誉的清白;《余生的白》则是月光灰烬落在头顶的“白”;《花香的颜色是白色的》这白,是让人怀旧的白,也是纯粹的白,亦是诗人对自我心声袒露的表白。白在韦佐的诗中,显得坦率而真诚,其诗歌价值取向的“白”,俨然一股奔向大海的清流。
在这本诗集里,韦佐有不少怀旧篇幅。身为血肉之躯,在面对爱别离的感伤,回到生命的来处,韦佐系念父母的恩情,将之喻为一条无法偿还的河流。他亦在一些时候,想起古榕树顶的星光,返回生命最初的美好,还原村庄自然淳朴之美,怀念那段远去的年华。
韦佐将哲学思想与诗歌完美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这在当下诗歌写作中显得尤为珍贵。现、近代以来,诗歌受西方诗潮的影响甚大,韦佐以诗歌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坚守,所凸显的传统文化价值是无形的,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蕴含深邃文化内涵的诗集。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