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 “一区一品” 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珠海实践”
学生们走进校园。(资料图片)朱习 摄

近年来,我市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坚持“统-分-导”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率先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珠海实践”,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构建充满温度的教育共同体。

记者日前从市教育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打造覆盖各镇街的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有15项校家社协同育人案例入选省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多所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在广东省教育部门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中,珠海14人被评为优秀校长、21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7人被评为优秀家长。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统筹谋划,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加强制度保障与政策供给。同时,我市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在实践育人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等多个方面加强协同联合,形成“教联体”的育人新模式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家社”联动心育节开放日活动现场。(资料图片)朱习 摄

实践育人方面,我市聚焦强化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索“开门办思政课”,广泛邀请社会优秀人士到学校讲授生动有趣的思政课。同时,各区积极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桥梁,与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共建协议,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工作水平。

医教互促方面,我市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质行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教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构建“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选派心理健康副校长,完善绿色快速就诊通道。

体教互融方面,我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有效方式。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持续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打造珠海校园武术特色。此外,自今年7月起,我市4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

家校互动方面,我市聚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常态沟通。教育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引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校领导接访家长日”活动,全覆盖推进“万师进万家”家访工作。

珠海市校家社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朱习 摄

我市教育部门统筹市教育系统全方位开展特殊家庭摸排工作,动态跟进和帮扶特别关爱家庭。同时,聚焦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创新设立校家社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目前,珠海市25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聘法治副校长373人,覆盖全部中小学校,且聘有两名及以上法治副校长的学校达三分之一以上。

“一区一品”
助推校家社三方教育有机融合

为提高家庭教育专业水平,我市各区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打造珠海政务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与文化底蕴,初步构建“一区一品”的创新模式。

香洲区建设“一个引领、四大支柱、六项协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通过深化家校协同、社教同频等六项协同,高质量构建香洲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同时,香洲区还评选“香洲好家长”和“优秀班级”,举行“好家长讲好家风”系列活动,系统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金湾区着力构建“12345”校家社协同育人样态。围绕校家社主题开展家长会、家长社团等活动。以金湾区博物馆为阵地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并开展“馆校共建”等活动。同时,金湾区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生涯规划教育,拓展学校劳动教育基地。

斗门区通过“一核两翼三体系”模式协同育人新样态,在“家庭教育专业培训”体系的引领下开展各项服务实践;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斗门区积极打造“一校一品”,推动各试点学校深挖地域文化精髓,培育各具特色的学校家庭教育品牌。

高新区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学校、社区两大主阵地积极创新为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支持。唐家小学组织开展分主题、分层次的“家长工作坊”等活动;金鼎中学在微信公众号开辟家校共育专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500余次、覆盖家长学生10万余人促进了校家社之间的有效沟通,激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注。

据了解,下一阶段,珠海将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家庭教育教师培育激励、家长评价与奖励政策,加强部门联动、社区参与,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中心,提升家长参与度。同时,做好“特别关爱家庭”帮扶,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建立多渠道对话平台,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深入实施。

文字:张伟宁 图片:朱习 编辑:叶维佳 责任编辑:吴颖琼
协同育人 “一区一品” 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珠海实践”
珠海特区报 2024-12-09 01:37
学生们走进校园。(资料图片)朱习 摄

近年来,我市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坚持“统-分-导”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率先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珠海实践”,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构建充满温度的教育共同体。

记者日前从市教育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打造覆盖各镇街的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有15项校家社协同育人案例入选省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多所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在广东省教育部门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中,珠海14人被评为优秀校长、21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7人被评为优秀家长。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统筹谋划,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加强制度保障与政策供给。同时,我市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在实践育人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等多个方面加强协同联合,形成“教联体”的育人新模式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家社”联动心育节开放日活动现场。(资料图片)朱习 摄

实践育人方面,我市聚焦强化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索“开门办思政课”,广泛邀请社会优秀人士到学校讲授生动有趣的思政课。同时,各区积极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桥梁,与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共建协议,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工作水平。

医教互促方面,我市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质行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教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构建“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选派心理健康副校长,完善绿色快速就诊通道。

体教互融方面,我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有效方式。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持续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打造珠海校园武术特色。此外,自今年7月起,我市4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

家校互动方面,我市聚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常态沟通。教育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引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校领导接访家长日”活动,全覆盖推进“万师进万家”家访工作。

珠海市校家社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朱习 摄

我市教育部门统筹市教育系统全方位开展特殊家庭摸排工作,动态跟进和帮扶特别关爱家庭。同时,聚焦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创新设立校家社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目前,珠海市25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聘法治副校长373人,覆盖全部中小学校,且聘有两名及以上法治副校长的学校达三分之一以上。

“一区一品”
助推校家社三方教育有机融合

为提高家庭教育专业水平,我市各区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打造珠海政务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与文化底蕴,初步构建“一区一品”的创新模式。

香洲区建设“一个引领、四大支柱、六项协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体系。通过深化家校协同、社教同频等六项协同,高质量构建香洲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同时,香洲区还评选“香洲好家长”和“优秀班级”,举行“好家长讲好家风”系列活动,系统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金湾区着力构建“12345”校家社协同育人样态。围绕校家社主题开展家长会、家长社团等活动。以金湾区博物馆为阵地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并开展“馆校共建”等活动。同时,金湾区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生涯规划教育,拓展学校劳动教育基地。

斗门区通过“一核两翼三体系”模式协同育人新样态,在“家庭教育专业培训”体系的引领下开展各项服务实践;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斗门区积极打造“一校一品”,推动各试点学校深挖地域文化精髓,培育各具特色的学校家庭教育品牌。

高新区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学校、社区两大主阵地积极创新为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支持。唐家小学组织开展分主题、分层次的“家长工作坊”等活动;金鼎中学在微信公众号开辟家校共育专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4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500余次、覆盖家长学生10万余人促进了校家社之间的有效沟通,激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注。

据了解,下一阶段,珠海将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家庭教育教师培育激励、家长评价与奖励政策,加强部门联动、社区参与,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中心,提升家长参与度。同时,做好“特别关爱家庭”帮扶,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建立多渠道对话平台,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深入实施。

文字:张伟宁 图片:朱习 编辑:叶维佳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