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仙洞水库坐落在珠海市南屏将军山与湾仔加林山之间,碧波荡漾,翠竹环绕,这里是珠海对澳供水历史渊源的起点。
时光回到1959年,竹仙洞水库作为对澳门供水的重要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那时,听说是建水库为澳门供水,大家都很积极!”罗雄超是65年前竹仙洞水库建设大军中的一员。那年,刚刚从部队转业的罗雄超正在斗门白藤头参加围海造田,根据统一安排,他和从各地抽调而来的共4000多人,扛着红旗开进了竹仙洞水库建设工地。
彼时工程技术条件有限,工人们修建水库只能靠手工运泥的原始方式,比如用肩挑、用斗车和手推车拉。“尽管很累,但为了水库早日建成,大家干起活来都很拼命,用箩筐往大坝上挑土,也有的用板车拉土。很多人一上午挑土都超过了60筐。”回忆起当年的建设情景,罗雄超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每人每天要推土石方100车以上,白天没有完成,晚上还要继续加班”,罗超雄的妻子黄凤娟说,“我和老伴儿在工地上认识,虽然建水库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俩为能参与这件事感到骄傲。”
1960年3月8日,不到一年时间,总库容量240万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库建成投入使用。随着闸门开启,清冽的淡水通过管道和明渠流进澳门的千家万户,岛内一片欢腾。
“竹仙洞水库投入使用那天是‘三八’妇女节,也是我和老罗结婚的日子,所以这个日子我不会忘记。”黄凤娟称,“后来我也成为竹仙洞水库的职工,负责水库堤坝的维护,每个月还得猫着腰钻到暗渠里清洗一次水渠。”
“真的好甜呐!”当时在竹仙洞水库工程管理处做技术员的谢炎发,用手直接捧起水喝了一口后感慨道。
原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供水部经理、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顾问李振铎回忆,自此以来,“只要澳门用水有困难,珠海这边马上就会想办法解决。”
65年来,竹仙洞水库一直扮演着对澳供水“桥头堡”的重要角色。
《香山县志》记载:“竹仙洞,在北山乡东南四里。群山夹拱,中隔溪涧,石桥横跨如偃虹,岩溜琤瑽,味尤清冽。”清冽淡水,从这里流向澳门,滋润着濠江人民,讲述着延绵65余年的情谊。
如今,登上竹仙洞水库旁的将军山山顶眺望,珠海中心、横琴IFC、澳门旅游塔等地标建筑构成的繁华天际线蔚为壮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华美封面。而在人们看不到的供水管道中,奔涌着润泽两地的汩汩清流。
竹仙洞水库坐落在珠海市南屏将军山与湾仔加林山之间,碧波荡漾,翠竹环绕,这里是珠海对澳供水历史渊源的起点。
时光回到1959年,竹仙洞水库作为对澳门供水的重要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那时,听说是建水库为澳门供水,大家都很积极!”罗雄超是65年前竹仙洞水库建设大军中的一员。那年,刚刚从部队转业的罗雄超正在斗门白藤头参加围海造田,根据统一安排,他和从各地抽调而来的共4000多人,扛着红旗开进了竹仙洞水库建设工地。
彼时工程技术条件有限,工人们修建水库只能靠手工运泥的原始方式,比如用肩挑、用斗车和手推车拉。“尽管很累,但为了水库早日建成,大家干起活来都很拼命,用箩筐往大坝上挑土,也有的用板车拉土。很多人一上午挑土都超过了60筐。”回忆起当年的建设情景,罗雄超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每人每天要推土石方100车以上,白天没有完成,晚上还要继续加班”,罗超雄的妻子黄凤娟说,“我和老伴儿在工地上认识,虽然建水库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俩为能参与这件事感到骄傲。”
1960年3月8日,不到一年时间,总库容量240万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库建成投入使用。随着闸门开启,清冽的淡水通过管道和明渠流进澳门的千家万户,岛内一片欢腾。
“竹仙洞水库投入使用那天是‘三八’妇女节,也是我和老罗结婚的日子,所以这个日子我不会忘记。”黄凤娟称,“后来我也成为竹仙洞水库的职工,负责水库堤坝的维护,每个月还得猫着腰钻到暗渠里清洗一次水渠。”
“真的好甜呐!”当时在竹仙洞水库工程管理处做技术员的谢炎发,用手直接捧起水喝了一口后感慨道。
原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供水部经理、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顾问李振铎回忆,自此以来,“只要澳门用水有困难,珠海这边马上就会想办法解决。”
65年来,竹仙洞水库一直扮演着对澳供水“桥头堡”的重要角色。
《香山县志》记载:“竹仙洞,在北山乡东南四里。群山夹拱,中隔溪涧,石桥横跨如偃虹,岩溜琤瑽,味尤清冽。”清冽淡水,从这里流向澳门,滋润着濠江人民,讲述着延绵65余年的情谊。
如今,登上竹仙洞水库旁的将军山山顶眺望,珠海中心、横琴IFC、澳门旅游塔等地标建筑构成的繁华天际线蔚为壮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华美封面。而在人们看不到的供水管道中,奔涌着润泽两地的汩汩清流。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