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丨廿载苍茫向拱北

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早班后的疲惫,有赖于这一觉的补充稍缓了几分。熬最深的夜,赶最早的晨光,循环往复中每天奔赴那个叫口岸的地方,渐渐习以为常。

当天凌晨五点钟不到,我就从家里出发。

冬日的珠海,此时尚未完全苏醒过来,路上除了赶早的洒水车在缓慢移动着,偶有一两台的士飞驰而过,给还处于夜幕笼罩的街道制造出些许动静。

驾车一路畅通无阻地过了板樟山隧道,在笔直的迎宾大道尽头处,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座绵延成片的仿古建筑,镶边的灯带在黑暗里闪烁着橘色的光,勾勒出一副恬静的样子。那里,便是我今晨所要到达的地点——拱北口岸。

六点钟前,出境大厅灯火通明,所有验放的准备工作已完成。快捷通道设备的调试、人工验证台电脑的开启、验讫章的调校、警械装备的摆放……随着我的一声口令,民警们精神抖擞地列好队,并有条不紊地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就位。室外天色开始微明,赴澳门务工的旅客紧紧地盯着大厅内的动静,生怕错过了动身的时机,很多人甚至摆出了一副冲刺的姿态。

大厅一墙之隔的出境车道,一车车满载内地新鲜瓜果蔬菜、家畜家禽或水产品的大货车,此刻已接受完查验,整装待发准备驶往澳门。晨曦初露中,边检民警在岗位上忙忙碌碌,这条闻名遐迩的“珠澳生命线”因此洋溢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大厅闸门在六时徐徐升起,人流开始涌动。劳工们快步奔到快捷通道前,面相比对、按捺指纹、开门放行,短短几秒钟,出境查验手续即告完成。“免出示证件”政策的实施,让这些每日过关的旅客得以享受到最直接的便利。大厅内此刻逐渐人头攒动,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尽快过关前往澳门去开工。

七时许,早上第一波出境客流高峰平稳度过。这个时候,拱北口岸广场外的人流开始多了起来。微凉天气里的人们行色匆匆,口岸的右边不远处就是大海,波涛跌宕起伏,翻腾着属于这个季节独特的节奏。朝阳还没露脸,晨风拂面,让人格外惬意。

八点钟左右,出境大厅会陆续迎来一群“特殊的”旅客——赴澳门就读的跨境学童,年龄从三、四岁到十来岁不等。他们晚上住在珠海,早上前往澳门上学,大多由家人陪同着过关。民警潘碧珍今天在学童通道负责验放工作,在接过他们的证件时,通常会用粤语问一句“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呀?”稚嫩的回答声会随之响起,背着书包跟在后面的大人此时则笑逐颜开,这样的互动让出境大厅瞬间弥漫起人性的温馨。

潘碧珍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时起便在这里工作。一晃25年过去了,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终坚守在旅检一线执勤岗位上,这个早上的工作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她看来,这样高频快速的查验节奏早已刻进骨子里,哪个时段、出境还是入境方向出现客流高峰,第一时间去进行“消峰”,已成了同事们上班时的一种条件反射。

朝阳跃破云层,从出境大厅的窗户透射进来。在这个晨光煦暖的早上,有的人可能还睡眼惺忪,有的人却已早早开始忙起来。此刻,我置身口岸查验大厅,用心感受这里驿动的一分一秒,禁不住感触良多。

时间过得何其匆忙!快乐也好,忧愁也罢,那飞逝的光阴丝毫不会为谁而停留。时至今日,面对口岸那经常性的黑压压的人潮,我已经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指挥若定了。很多时候,看着从自己身边快步经过的年轻的新警,我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飘过这一路走来的二十年。

大概二十年前,我也和他们一样是那青春飞扬的“菜鸟”。虽然每天的工作一成不变,但未来无疑有着无数种可能,因此大多时候都是不辞劳苦,抢着活干,无非是想好好表现。及至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被调入机关,在文山会海中熬走了苍茫岁月。之后江湖游走,辗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拱北。

时间是最好的健忘剂,时间也是最理想的刻度尺。廿年,是多么漫长,又多么短暂!再过廿年,我肯定已成了远离职场的老者。那时,也一定远离了焦虑和忐忑,远离了浮躁与虚荣了吧!只是不知道,到那时,我是否还会记得,这个黄昏里自己曾生发过的这些杂乱的感慨?

崇高的理想,光荣的使命,伟大的追求,这些都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当中。每一个晨曦,我们都会如期迎来新的一天。在中国第一大口岸的出入境大厅那偌大的空间里,我仿佛能清晰听到光阴流逝的声音。那些南来北往的脚步,那些形容各异的脸庞,那些热气腾腾的讯息,那些此起彼伏的吆喝,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时代。我别无选择,唯有将疲惫与不堪隐匿,在这涌动的人潮中持续砥砺,直到星光灿烂,直到旭日东升……

文字:林小兵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
湾韵·作品丨廿载苍茫向拱北
珠海特区报 2024-12-18 13:57

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早班后的疲惫,有赖于这一觉的补充稍缓了几分。熬最深的夜,赶最早的晨光,循环往复中每天奔赴那个叫口岸的地方,渐渐习以为常。

当天凌晨五点钟不到,我就从家里出发。

冬日的珠海,此时尚未完全苏醒过来,路上除了赶早的洒水车在缓慢移动着,偶有一两台的士飞驰而过,给还处于夜幕笼罩的街道制造出些许动静。

驾车一路畅通无阻地过了板樟山隧道,在笔直的迎宾大道尽头处,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座绵延成片的仿古建筑,镶边的灯带在黑暗里闪烁着橘色的光,勾勒出一副恬静的样子。那里,便是我今晨所要到达的地点——拱北口岸。

六点钟前,出境大厅灯火通明,所有验放的准备工作已完成。快捷通道设备的调试、人工验证台电脑的开启、验讫章的调校、警械装备的摆放……随着我的一声口令,民警们精神抖擞地列好队,并有条不紊地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就位。室外天色开始微明,赴澳门务工的旅客紧紧地盯着大厅内的动静,生怕错过了动身的时机,很多人甚至摆出了一副冲刺的姿态。

大厅一墙之隔的出境车道,一车车满载内地新鲜瓜果蔬菜、家畜家禽或水产品的大货车,此刻已接受完查验,整装待发准备驶往澳门。晨曦初露中,边检民警在岗位上忙忙碌碌,这条闻名遐迩的“珠澳生命线”因此洋溢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大厅闸门在六时徐徐升起,人流开始涌动。劳工们快步奔到快捷通道前,面相比对、按捺指纹、开门放行,短短几秒钟,出境查验手续即告完成。“免出示证件”政策的实施,让这些每日过关的旅客得以享受到最直接的便利。大厅内此刻逐渐人头攒动,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尽快过关前往澳门去开工。

七时许,早上第一波出境客流高峰平稳度过。这个时候,拱北口岸广场外的人流开始多了起来。微凉天气里的人们行色匆匆,口岸的右边不远处就是大海,波涛跌宕起伏,翻腾着属于这个季节独特的节奏。朝阳还没露脸,晨风拂面,让人格外惬意。

八点钟左右,出境大厅会陆续迎来一群“特殊的”旅客——赴澳门就读的跨境学童,年龄从三、四岁到十来岁不等。他们晚上住在珠海,早上前往澳门上学,大多由家人陪同着过关。民警潘碧珍今天在学童通道负责验放工作,在接过他们的证件时,通常会用粤语问一句“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呀?”稚嫩的回答声会随之响起,背着书包跟在后面的大人此时则笑逐颜开,这样的互动让出境大厅瞬间弥漫起人性的温馨。

潘碧珍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时起便在这里工作。一晃25年过去了,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终坚守在旅检一线执勤岗位上,这个早上的工作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她看来,这样高频快速的查验节奏早已刻进骨子里,哪个时段、出境还是入境方向出现客流高峰,第一时间去进行“消峰”,已成了同事们上班时的一种条件反射。

朝阳跃破云层,从出境大厅的窗户透射进来。在这个晨光煦暖的早上,有的人可能还睡眼惺忪,有的人却已早早开始忙起来。此刻,我置身口岸查验大厅,用心感受这里驿动的一分一秒,禁不住感触良多。

时间过得何其匆忙!快乐也好,忧愁也罢,那飞逝的光阴丝毫不会为谁而停留。时至今日,面对口岸那经常性的黑压压的人潮,我已经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指挥若定了。很多时候,看着从自己身边快步经过的年轻的新警,我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飘过这一路走来的二十年。

大概二十年前,我也和他们一样是那青春飞扬的“菜鸟”。虽然每天的工作一成不变,但未来无疑有着无数种可能,因此大多时候都是不辞劳苦,抢着活干,无非是想好好表现。及至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被调入机关,在文山会海中熬走了苍茫岁月。之后江湖游走,辗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拱北。

时间是最好的健忘剂,时间也是最理想的刻度尺。廿年,是多么漫长,又多么短暂!再过廿年,我肯定已成了远离职场的老者。那时,也一定远离了焦虑和忐忑,远离了浮躁与虚荣了吧!只是不知道,到那时,我是否还会记得,这个黄昏里自己曾生发过的这些杂乱的感慨?

崇高的理想,光荣的使命,伟大的追求,这些都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当中。每一个晨曦,我们都会如期迎来新的一天。在中国第一大口岸的出入境大厅那偌大的空间里,我仿佛能清晰听到光阴流逝的声音。那些南来北往的脚步,那些形容各异的脸庞,那些热气腾腾的讯息,那些此起彼伏的吆喝,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时代。我别无选择,唯有将疲惫与不堪隐匿,在这涌动的人潮中持续砥砺,直到星光灿烂,直到旭日东升……

文字:林小兵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