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广东省首部流域协同立法——《中山市(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举行。这也是珠海、中山两市首次突破原有行政区划以及水域管辖在系统化治理中的局限,实现跨区域协同立法。
发布会对《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的基本情况进行解读。作为中山市水务局发言代表,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表示,《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促进珠海、中山两市在前山河流域相关工作上实现合作常态化、精细化、法制化。
这已不是中山、珠海两地在水环境领域第一次牵手合作。中山珠海一水相连,近年来,中山、珠海水务部门强化合作,在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治理、水行政执法等方面先后建立相关合作机制,包括建立前山河7闸联合调度机制、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推进中珠联围堤防提升等工作。
共建中珠协调合作机制
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协同保护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与珠海跨界河流联防共治,力争打造水治理跨区域合作样本。”林祯兆表示,具体而言,中山将从五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首先,中山、珠海将协同优化防洪排涝减灾机制。中山市水务局将与珠海强化优化前山河流域闸群联合调度,共享防洪调度信息,实现水情、灾情的互联互通、共同防御。对标湾区标准,双方互相支持、协同推进堤防巩固提升等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共同提升前山河流域防灾减灾能力。
再者,两地将建立健全水量调度机制。中山、珠海将共同严格按照省下达的分水方案和调度计划,加强对流域内取水单位按照许可水量和用水计划取水的指导。有效保障前山河流域内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以及坦洲大涌、前山水道等重点江河生态基流。
此外,凝聚中山、珠海河湖长制区域合力。“我们将坚持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一盘棋谋划两地跨界河流河长制工作。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及时发现并统筹整治跨界河涌流域水环境问题,提升治水效能。”林祯兆说。
加强前山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两地将加快推进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前山河流域)项目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河涌水质。“关键在于持续加强前山河流域范围的清淤、清漂工作,共同守护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林祯兆说。
强化中山、珠海两地联合执法机制,两市水务局均表示,将持续开展中山、珠海水事联合执法,聚焦排查解决河湖“四乱”、违规排水等问题,携手维持前山河流域良好水事秩序。
林祯兆表示,在《协同保护规定》搭建的跨区域协调协作平台上,中山市水务局将与珠海市水务局共同承担流域管护职责,深化区域协调共建,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携手”形成更强监督合力,“联手”发挥更大治理作用,“牵手”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凝聚力量,坚决促进前山河流域治水兴水、共同发展。
两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提升抵御咸潮、防洪排涝能力
据了解,为合力推动中山、珠海两地保护水环境,中山市人民政府会同珠海市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分别由中山市水务局和珠海市水务局负责,每年定期召开。
会议主题涉及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中珠联围联合调度运行、防洪排涝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航道规划、建设、养护与保护等需要协商解决的事项。
“如遇有特殊情况,可单方面提出,共同协商后,立即召开。”林祯兆表示。
一直以来,珠海、中山两市地处西江磨刀门水道出海口,取水水源在枯水期常受咸潮威胁,两市部分区域市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经常受此影响。
《中山市(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法规出台,以及两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将有利于两市构建协同机制,形成抵御咸潮合力。
“未来两市可在水位、水量、咸潮等水文基础数据上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对相应河道上的水闸等水利工程联调联控将更为精准有效,两市在抵御咸潮方面将形成合力,咸潮应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林祯兆说。
再者,法规出台后将有利于实施联控应急,化解咸潮风险。两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健全保护应急预案,实行水生态环境风险联合预防预警。
这意味着,当受咸潮影响较大时,两市能迅速联动响应,按照应急预案协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咸潮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在解决联围咸潮用水安全的同时,能更充分保障两地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方面的不同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在防洪排涝方面,两市通过构建前山河流域联合调度、水雨情况共享及抢险救灾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12月19日,广东省首部流域协同立法——《中山市(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举行。这也是珠海、中山两市首次突破原有行政区划以及水域管辖在系统化治理中的局限,实现跨区域协同立法。
发布会对《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的基本情况进行解读。作为中山市水务局发言代表,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表示,《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促进珠海、中山两市在前山河流域相关工作上实现合作常态化、精细化、法制化。
这已不是中山、珠海两地在水环境领域第一次牵手合作。中山珠海一水相连,近年来,中山、珠海水务部门强化合作,在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治理、水行政执法等方面先后建立相关合作机制,包括建立前山河7闸联合调度机制、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推进中珠联围堤防提升等工作。
共建中珠协调合作机制
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协同保护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与珠海跨界河流联防共治,力争打造水治理跨区域合作样本。”林祯兆表示,具体而言,中山将从五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首先,中山、珠海将协同优化防洪排涝减灾机制。中山市水务局将与珠海强化优化前山河流域闸群联合调度,共享防洪调度信息,实现水情、灾情的互联互通、共同防御。对标湾区标准,双方互相支持、协同推进堤防巩固提升等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共同提升前山河流域防灾减灾能力。
再者,两地将建立健全水量调度机制。中山、珠海将共同严格按照省下达的分水方案和调度计划,加强对流域内取水单位按照许可水量和用水计划取水的指导。有效保障前山河流域内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以及坦洲大涌、前山水道等重点江河生态基流。
此外,凝聚中山、珠海河湖长制区域合力。“我们将坚持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一盘棋谋划两地跨界河流河长制工作。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联合巡河,及时发现并统筹整治跨界河涌流域水环境问题,提升治水效能。”林祯兆说。
加强前山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两地将加快推进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前山河流域)项目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河涌水质。“关键在于持续加强前山河流域范围的清淤、清漂工作,共同守护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林祯兆说。
强化中山、珠海两地联合执法机制,两市水务局均表示,将持续开展中山、珠海水事联合执法,聚焦排查解决河湖“四乱”、违规排水等问题,携手维持前山河流域良好水事秩序。
林祯兆表示,在《协同保护规定》搭建的跨区域协调协作平台上,中山市水务局将与珠海市水务局共同承担流域管护职责,深化区域协调共建,构建流域生态共同体,“携手”形成更强监督合力,“联手”发挥更大治理作用,“牵手”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凝聚力量,坚决促进前山河流域治水兴水、共同发展。
两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提升抵御咸潮、防洪排涝能力
据了解,为合力推动中山、珠海两地保护水环境,中山市人民政府会同珠海市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分别由中山市水务局和珠海市水务局负责,每年定期召开。
会议主题涉及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中珠联围联合调度运行、防洪排涝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航道规划、建设、养护与保护等需要协商解决的事项。
“如遇有特殊情况,可单方面提出,共同协商后,立即召开。”林祯兆表示。
一直以来,珠海、中山两市地处西江磨刀门水道出海口,取水水源在枯水期常受咸潮威胁,两市部分区域市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经常受此影响。
《中山市(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法规出台,以及两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将有利于两市构建协同机制,形成抵御咸潮合力。
“未来两市可在水位、水量、咸潮等水文基础数据上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对相应河道上的水闸等水利工程联调联控将更为精准有效,两市在抵御咸潮方面将形成合力,咸潮应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林祯兆说。
再者,法规出台后将有利于实施联控应急,化解咸潮风险。两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健全保护应急预案,实行水生态环境风险联合预防预警。
这意味着,当受咸潮影响较大时,两市能迅速联动响应,按照应急预案协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咸潮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在解决联围咸潮用水安全的同时,能更充分保障两地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方面的不同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在防洪排涝方面,两市通过构建前山河流域联合调度、水雨情况共享及抢险救灾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