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位于南湾海滨的澳门旅游塔远眺,横琴高楼林立,港珠澳大桥蜿蜒向远,勾画出“莲花宝地”的现在和未来。连接澳门与横琴的澳门轻轨横琴线开通后,从莲花站上车,2分钟就能到横琴口岸。线路沿途的车窗外,横琴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摩天大楼与澳门新兴建筑群交替闪现。城市天际线下,“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生动展开。
15年前,横琴拉开开发大幕,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以及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如今,横琴与澳门“双向奔赴”一体化发展,持续为澳门发展激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琴澳两地正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三年来,合作区这片“热土”见证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一主线,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等重点任务,奋力实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横琴与澳门,从“你们”,变成了“我们”。面对前所未见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合作区以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为核心,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牵引,推动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2023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公布;2024年3月,横琴“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分线管理政策实施;7月起,自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从5000元提高至1.2万元,为非中国籍澳门永久性居民签发往来内地通行证;11月出台珠海市户籍居民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签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签注新政策……近年来,澳门发展的制度空间、政策空间不断在横琴得到拓展。
1999年12月20日,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学生吴鸿祺作为演出人员,在文体汇演现场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的难忘瞬间。“那一年我刚好12岁,参与了澳门特区政府组织的庆祝回归千人腰鼓队,能够参与表演,我深感荣幸。”吴鸿祺说,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变化很大,社会治安得到极大改善,涌现出大量就业岗位,教育持续优质发展,“澳门青年大学入学率非常高。我也能够通过多个渠道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并在澳门大学信息系统管理专业深造。”
作为一名在横琴工作生活近7年的“老街坊”,吴鸿祺说:“横琴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特别从去年底到现在,横琴陆续落地很多政策,吸引全球多地企业、商会来寻找商机。这里还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地方,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未来。”
塑造琴澳一体化总体发展新格局
三年来,合作区紧扣《总体方案》“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的目标,以分线管理政策的软硬件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等重要领域,琴澳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
今年3月1日,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注入更强大动能。
合作区不断创新构建高水平开放新体系,高效的通关服务为琴澳两地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免、保、退税业务有序开展,力促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以及现代金融等“四新”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分线管理政策实施8个月来,人、车、货物通行平稳有序,经“一线”横琴口岸进出境人数超1493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60.6万辆次;“二线”通道验放出区车辆超1269.8万辆次。
澳门居民梁静琳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工作,经常驾车穿梭琴澳两地,她的工作午餐一般都是在澳门家里煲好的叉烧饭。她说:“分线管理前,想把苹果带到横琴都难!”梁静琳说,分线管理实施后,“旧家具可以搬过来,叉烧饭、乳制品、鲜切花、蔬果也能带过来!”
合作区分线管理后一个月左右,横琴捷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财收到了首笔经“二线”入区货物视同出口退税业务成功办理后的退税款。与此同时,横琴捷科完成了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的备案,陈建财说:“一些从欧美进口的高端仪器,从澳门进横琴就可免税,这对澳资企业在横琴的投入性发展有实际的好处,增强了企业扎根横琴发展的信心。”
11月29日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发布新政策,在广东省珠海市实施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政策,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以往旅客办理澳门一次签注需间隔两个月,而根据新出台的政策,旅客未来可以每周前往澳门一次,甚至每日通行。持有合作区居住证的居民同样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便利,这将会吸引更多人流向横琴,从而提升地区的活力和人气。
构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平台
近年来,合作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以及现代金融四大新产业。这些产业与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共同构成了合作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4年9月底,合作区的“四新”产业企业已达1.7万家,产业增加值为117.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1%。
合作区集成电路企业营收持续增长,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澳门四所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纷纷落户横琴,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截至今年11月,横琴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898个,其中澳门项目815个。围绕合作区“四新”产业发展的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这将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条件。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合作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合作区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产业园出租率大幅提升,整体出租率达79.22%,较2023年初提升39.25个百分点,入驻澳门企业56家,较2023年初增加21家,占比达到43.75%。这些成果不仅为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合作区的中医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合作区帮助多个产品在澳门以及巴西、莫桑比克等地注册上市,推广“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揭牌也为横琴再添科研力量。
合作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此外,“一会展两地”创新会展运营模式提升琴澳整体承接会展活动竞争力。
现代金融产业同样表现出色,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三成以上,金融企业数量约660家,为合作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合作区还积极推动跨境金融合作,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8月末,合作区累计开立EF账户近160个,累计办理资金划转金额超70亿元。
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横琴金融3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以及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澳资经营主体选择来到合作区扎根发展,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6521家澳资企业落户横琴。合作区今年上半年澳资产业增加值接近19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空间
横琴口岸旅检大厅内,随处可见穿着校服返校的跨境学童,西装革履来横琴上班的澳门白领,还有往返琴澳两地饮茶买菜的澳门长者……便利的通关条件,为合作区带来越来越多烟火气。2024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和横琴口岸出入境人次总数双双突破2000万,创历史新高。
以“澳”为重,倾“琴”所能。三年来,合作区坚持有序衔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切实提高合作区琴澳居民生活幸福感。合作区的生活环境日渐趋同澳门,越来越多澳门居民来到横琴这个“新家园”发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6万人,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
作为粤澳两地携手合作建设的首个面向澳门居民的综合民生工程,“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横琴,提供约4000套住房,集居住、教育、卫生、社会服务于一体。如今已有不少澳门业主搬入新居,截至今年8月底已认购超1300个单位。9月3日,其配套建设学校、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式开学。
因看好学校采用澳门学制、多元化课程及教材、多语言教学环境和澳门学生可以享受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王先生和妻子半年前购置了“澳门新街坊”的新房,成为首批业主,“这里居住空间空气好、风景好,上学条件好、师资好,孩子能够在这里一直从幼儿园读到高三,我们决定定居横琴。”与王先生想法一致的澳门居民不在少数,“孩子班级微信群里有80多位家长,其中十几个孩子家长是‘澳门新街坊’业主。”
医疗方面,澳门医疗补贴计划的使用范围扩大至合作区,跨境转诊和医学影像结果互认,《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便利澳门医疗人员在横琴执业,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区公立医疗机构已累计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服务34871人次。
社会服务方面,合作区小横琴社区等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促进政策交流、全方位服务与居民共治。引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会等,在横琴延续澳门社区服务。澳门居民可享珠海医保、社保,个体经营者备案即可经营。这些举措优化了民生服务,加速了琴澳一体化发展。
从“路相连”“关相通”到“心相亲”,在横琴工作、生活的澳门居民找到了家的感觉。
从位于南湾海滨的澳门旅游塔远眺,横琴高楼林立,港珠澳大桥蜿蜒向远,勾画出“莲花宝地”的现在和未来。连接澳门与横琴的澳门轻轨横琴线开通后,从莲花站上车,2分钟就能到横琴口岸。线路沿途的车窗外,横琴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摩天大楼与澳门新兴建筑群交替闪现。城市天际线下,“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生动展开。
15年前,横琴拉开开发大幕,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以及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如今,横琴与澳门“双向奔赴”一体化发展,持续为澳门发展激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琴澳两地正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三年来,合作区这片“热土”见证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一主线,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等重点任务,奋力实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横琴与澳门,从“你们”,变成了“我们”。面对前所未见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合作区以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为核心,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牵引,推动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2023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公布;2024年3月,横琴“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分线管理政策实施;7月起,自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从5000元提高至1.2万元,为非中国籍澳门永久性居民签发往来内地通行证;11月出台珠海市户籍居民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签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签注新政策……近年来,澳门发展的制度空间、政策空间不断在横琴得到拓展。
1999年12月20日,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学生吴鸿祺作为演出人员,在文体汇演现场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的难忘瞬间。“那一年我刚好12岁,参与了澳门特区政府组织的庆祝回归千人腰鼓队,能够参与表演,我深感荣幸。”吴鸿祺说,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变化很大,社会治安得到极大改善,涌现出大量就业岗位,教育持续优质发展,“澳门青年大学入学率非常高。我也能够通过多个渠道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并在澳门大学信息系统管理专业深造。”
作为一名在横琴工作生活近7年的“老街坊”,吴鸿祺说:“横琴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特别从去年底到现在,横琴陆续落地很多政策,吸引全球多地企业、商会来寻找商机。这里还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地方,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未来。”
塑造琴澳一体化总体发展新格局
三年来,合作区紧扣《总体方案》“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的目标,以分线管理政策的软硬件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等重要领域,琴澳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
今年3月1日,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注入更强大动能。
合作区不断创新构建高水平开放新体系,高效的通关服务为琴澳两地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免、保、退税业务有序开展,力促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以及现代金融等“四新”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分线管理政策实施8个月来,人、车、货物通行平稳有序,经“一线”横琴口岸进出境人数超1493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60.6万辆次;“二线”通道验放出区车辆超1269.8万辆次。
澳门居民梁静琳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工作,经常驾车穿梭琴澳两地,她的工作午餐一般都是在澳门家里煲好的叉烧饭。她说:“分线管理前,想把苹果带到横琴都难!”梁静琳说,分线管理实施后,“旧家具可以搬过来,叉烧饭、乳制品、鲜切花、蔬果也能带过来!”
合作区分线管理后一个月左右,横琴捷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财收到了首笔经“二线”入区货物视同出口退税业务成功办理后的退税款。与此同时,横琴捷科完成了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的备案,陈建财说:“一些从欧美进口的高端仪器,从澳门进横琴就可免税,这对澳资企业在横琴的投入性发展有实际的好处,增强了企业扎根横琴发展的信心。”
11月29日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发布新政策,在广东省珠海市实施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政策,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以往旅客办理澳门一次签注需间隔两个月,而根据新出台的政策,旅客未来可以每周前往澳门一次,甚至每日通行。持有合作区居住证的居民同样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便利,这将会吸引更多人流向横琴,从而提升地区的活力和人气。
构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平台
近年来,合作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以及现代金融四大新产业。这些产业与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共同构成了合作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4年9月底,合作区的“四新”产业企业已达1.7万家,产业增加值为117.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1%。
合作区集成电路企业营收持续增长,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澳门四所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纷纷落户横琴,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截至今年11月,横琴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898个,其中澳门项目815个。围绕合作区“四新”产业发展的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这将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条件。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合作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合作区内,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产业园出租率大幅提升,整体出租率达79.22%,较2023年初提升39.25个百分点,入驻澳门企业56家,较2023年初增加21家,占比达到43.75%。这些成果不仅为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合作区的中医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合作区帮助多个产品在澳门以及巴西、莫桑比克等地注册上市,推广“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揭牌也为横琴再添科研力量。
合作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此外,“一会展两地”创新会展运营模式提升琴澳整体承接会展活动竞争力。
现代金融产业同样表现出色,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三成以上,金融企业数量约660家,为合作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合作区还积极推动跨境金融合作,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8月末,合作区累计开立EF账户近160个,累计办理资金划转金额超70亿元。
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横琴金融3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以及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澳资经营主体选择来到合作区扎根发展,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6521家澳资企业落户横琴。合作区今年上半年澳资产业增加值接近19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空间
横琴口岸旅检大厅内,随处可见穿着校服返校的跨境学童,西装革履来横琴上班的澳门白领,还有往返琴澳两地饮茶买菜的澳门长者……便利的通关条件,为合作区带来越来越多烟火气。2024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和横琴口岸出入境人次总数双双突破2000万,创历史新高。
以“澳”为重,倾“琴”所能。三年来,合作区坚持有序衔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切实提高合作区琴澳居民生活幸福感。合作区的生活环境日渐趋同澳门,越来越多澳门居民来到横琴这个“新家园”发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6万人,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
作为粤澳两地携手合作建设的首个面向澳门居民的综合民生工程,“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横琴,提供约4000套住房,集居住、教育、卫生、社会服务于一体。如今已有不少澳门业主搬入新居,截至今年8月底已认购超1300个单位。9月3日,其配套建设学校、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式开学。
因看好学校采用澳门学制、多元化课程及教材、多语言教学环境和澳门学生可以享受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王先生和妻子半年前购置了“澳门新街坊”的新房,成为首批业主,“这里居住空间空气好、风景好,上学条件好、师资好,孩子能够在这里一直从幼儿园读到高三,我们决定定居横琴。”与王先生想法一致的澳门居民不在少数,“孩子班级微信群里有80多位家长,其中十几个孩子家长是‘澳门新街坊’业主。”
医疗方面,澳门医疗补贴计划的使用范围扩大至合作区,跨境转诊和医学影像结果互认,《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便利澳门医疗人员在横琴执业,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区公立医疗机构已累计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服务34871人次。
社会服务方面,合作区小横琴社区等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促进政策交流、全方位服务与居民共治。引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会等,在横琴延续澳门社区服务。澳门居民可享珠海医保、社保,个体经营者备案即可经营。这些举措优化了民生服务,加速了琴澳一体化发展。
从“路相连”“关相通”到“心相亲”,在横琴工作、生活的澳门居民找到了家的感觉。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