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联读丨澳门的“门” 未来的门

贾硕:提到澳门,大家脑中浮现的是,融汇多元文化的历史城区、国际范儿的繁华都市、还是美味的葡挞呢。那今天我带大家打开澳门的另一扇“门”,原来澳门的另一面,科技感十足。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我们实验室主要是聚焦物联网的技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来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像这里面我们设计的光纤光栅的传感器,就是应用到港珠澳大桥智慧维养的项目里面,帮助我们去提前评估安全状况、运行状况是否有变形等等,提升它的智慧化程度。我们也把这些科研的成果其实集成到一个平台里面,我们打造了一个小型的数字澳门平台,将来等成熟了之后,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应用推广。

贾硕:实验室也是作为全国首个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您觉得这个实验室为什么会选择落地在澳门呢?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首先澳门也是一个中小型的国际化的城市,它面临城市中很多的瓶颈问题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澳门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基地。另外澳门又是“一国两制”的中西合璧的城市,其实非常容易集聚海外优秀的人才,另外又是大湾区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这些成果又可以在大湾区很快地进行一些转化落地应用。

贾硕:实验室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也设立了分部,目前实验室和横琴分部两边是什么样的分工和合作?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澳门也是地域比较小,我们在横琴就可以更方便地对接产业,进行成果转化,产学研的合作,而且跟内地高校的合作也是比较便利的。希望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实际的落地应用,真的提供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提供支撑。

贾硕: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您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确实整个科技发展,人才引进,还有科技基金的支持,还有我们的优秀的科研成果都确实有一个大的飞跃。在国家层面也给予我们很多的机会,让我们去参与到国家的科技攻关,科技项目的研发上。澳大也在横琴建立新的校区,我们可以结合两边独特的优势形成一个互补,我们可以通过珠海很便利地进行产业的对接,我们可以立足澳门,然后共建湾区,也是融入国家,当然我们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世界这么一个目标。

贾硕:“小舞台也能唱大戏”,在澳门这座小城,如今已拥有了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小到电子元件,大到行星宇宙,科技成果频频上新。浩瀚宇宙中,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已经在轨运行一年多。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均落户横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琴澳联动发展模式已渐入常态。科技创新,成为撬动澳门产业多元和长远发展的杠杆,不断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从历史老城到科技“新贵”,这一变化源于回归祖国以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中央政府一直鼓励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其把舵定向。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并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023年,澳门全面对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逐步展现出从“单一”向“多元”的发展局面。

澳门特区前行政长官 贺一诚:很多人以为我们的GDP大部分都来自博彩业,但是从GDP占比来讲,是占到了2023年GDP的37.2%,所以只占了三分之一,我们的“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当时我们定下来 “1”是占GDP的40%,其他4个产业,每个产业占15%,这样组成我们澳门以后发展的道路。

贾硕: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琴澳一体化”,开启新篇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项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广阔空间。澳门回归祖国走过了25年不凡历程,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的实施,让未来的发展主线和目标清晰显现。“一国两制”方针正如一把“金钥匙”,支撑澳门以更铿锵的步伐,开启未来的“门”,走向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多彩世界。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澳门未来的“门”,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视频制作:贾硕、何嘉豪、李建束、甘颖恒、伍芷莹 
监制:陈力欣
编辑:甘颖恒 责任编辑:丹梅 蓝辉龙
硕博联读丨澳门的“门” 未来的门

贾硕:提到澳门,大家脑中浮现的是,融汇多元文化的历史城区、国际范儿的繁华都市、还是美味的葡挞呢。那今天我带大家打开澳门的另一扇“门”,原来澳门的另一面,科技感十足。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我们实验室主要是聚焦物联网的技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来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像这里面我们设计的光纤光栅的传感器,就是应用到港珠澳大桥智慧维养的项目里面,帮助我们去提前评估安全状况、运行状况是否有变形等等,提升它的智慧化程度。我们也把这些科研的成果其实集成到一个平台里面,我们打造了一个小型的数字澳门平台,将来等成熟了之后,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应用推广。

贾硕:实验室也是作为全国首个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您觉得这个实验室为什么会选择落地在澳门呢?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首先澳门也是一个中小型的国际化的城市,它面临城市中很多的瓶颈问题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澳门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基地。另外澳门又是“一国两制”的中西合璧的城市,其实非常容易集聚海外优秀的人才,另外又是大湾区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这些成果又可以在大湾区很快地进行一些转化落地应用。

贾硕:实验室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也设立了分部,目前实验室和横琴分部两边是什么样的分工和合作?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澳门也是地域比较小,我们在横琴就可以更方便地对接产业,进行成果转化,产学研的合作,而且跟内地高校的合作也是比较便利的。希望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实际的落地应用,真的提供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提供支撑。

贾硕: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您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马少丹:确实整个科技发展,人才引进,还有科技基金的支持,还有我们的优秀的科研成果都确实有一个大的飞跃。在国家层面也给予我们很多的机会,让我们去参与到国家的科技攻关,科技项目的研发上。澳大也在横琴建立新的校区,我们可以结合两边独特的优势形成一个互补,我们可以通过珠海很便利地进行产业的对接,我们可以立足澳门,然后共建湾区,也是融入国家,当然我们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世界这么一个目标。

贾硕:“小舞台也能唱大戏”,在澳门这座小城,如今已拥有了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小到电子元件,大到行星宇宙,科技成果频频上新。浩瀚宇宙中,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已经在轨运行一年多。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均落户横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琴澳联动发展模式已渐入常态。科技创新,成为撬动澳门产业多元和长远发展的杠杆,不断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从历史老城到科技“新贵”,这一变化源于回归祖国以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中央政府一直鼓励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其把舵定向。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并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023年,澳门全面对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逐步展现出从“单一”向“多元”的发展局面。

澳门特区前行政长官 贺一诚:很多人以为我们的GDP大部分都来自博彩业,但是从GDP占比来讲,是占到了2023年GDP的37.2%,所以只占了三分之一,我们的“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当时我们定下来 “1”是占GDP的40%,其他4个产业,每个产业占15%,这样组成我们澳门以后发展的道路。

贾硕: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琴澳一体化”,开启新篇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项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广阔空间。澳门回归祖国走过了25年不凡历程,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的实施,让未来的发展主线和目标清晰显现。“一国两制”方针正如一把“金钥匙”,支撑澳门以更铿锵的步伐,开启未来的“门”,走向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多彩世界。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澳门未来的“门”,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视频制作:贾硕、何嘉豪、李建束、甘颖恒、伍芷莹 
监制:陈力欣
编辑:甘颖恒 责任编辑:丹梅 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