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的思想维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打造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品牌。这些品牌具有文化传承的自觉、改革创新的品格、敦厚化人的精神、涵养增值的动力,彰显出大湾区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革命力量

“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开展的对敌斗争、改革创新和建设实践。党从诞生之日起,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先进事迹、功勋人物、历史遗存、宝贵经验、伟大精神及其谱系,是红色文化的基本构成。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从广东地方革命和建设来看,从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着力推动广东工农革命,探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办农民讲习所,参与创建黄埔军校,推动东征和北伐,举行广州起义,引领中国革命走向高潮。在不同革命时期,革命的广东涌现了大量的英雄和功勋人物,英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体现英雄本色的红色文化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革命力量。

进入新时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彰显英雄本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深厚根基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完整的结构要素,包括具有天下一家、爱国爱乡、团结发展、敢为天下先的价值观念,具有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务实求真的哲学思想,具有遵循国家统一制度、又善于创新变通的灵活体制,具有粤剧、潮乐、玉雕、根雕、剪纸、醒狮、飘色等文化艺术,具有融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于一体的社会风俗,具有敢于革新、重视开放、追求美食、使用华服的生活方式。这些方面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重商性、多元性和兼容性等特性。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植根岭南大地。就推进大湾区建设而言,它以世界级湾区为目标定位,走向并融进当代世界;它是建立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大湾区,必然深受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陆地要素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岭南大地的一部分,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陆地上的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及其生产力水平又决定了水域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生产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地说,岭南陆地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发展意识对大湾区水域的生产建设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等,都是由陆而海前瞻性地向前发展和延伸的。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陆地区域,还包括大湾区延伸到海上的这部分水域。大湾区的水域是岭南陆地的延伸与纵深。水域之于大湾区、岭南大地的意义在于:水的柔性带来变通,水的流动性带来开放性等等。这些特性与岭南文化的特征是相适应的,即岭南文化具有山与水相连接、相融通、相建构、相延伸,乃至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特性。水域的特性对陆地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失去了海洋的滋养,岭南文化只能局限于山地文化元素而没有海洋文化元素。

从人的要素来看,岭南人、大湾区人是传承发展岭南文化,创新发展大湾区文化,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岭南人、大湾区人是陆地生产力和水域生产力的传承者、创新者。这样一种认识,意味着新时代的岭南人、大湾区人要重视人的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人这个生产力要素,把重视科技生产力同重视文化生产力统一起来。从根本上看,就是在传承岭南文化优秀基因过程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巩固文化主体性。

海丝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独特要素

海丝文化源远流长。从唐、宋直至清朝前期,它与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关系密切,特别是与扬州、宁波、泉州、岭南大地及其水域关系密切。岭南文化是山水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结合,是乡土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契合,是生产文化和贸易文化的融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丝文化构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独特要素。其独特性在于:过去,大湾区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新时代,它是新海丝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大湾区是研究、传承海丝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打造人文湾区和湾区文化品牌的新出发地,体现了共建共享、包容发展的人文精神;大湾区是全方位开放、宽领域开放、多层次开放、制度型开放的高地,开放不停步、改革不止步,体现了胸怀天下、四海一家的开放发展特性。总之,海丝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结构要素,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为发展新时代的海丝文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广阔空间,海丝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本质特征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其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创新。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创新。建设大湾区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借鉴其他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探索、创新大湾区建设模式。三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建设强大文化国力的深层动力。大湾区的定位是世界级湾区,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湾区。惟有创新,才能成就这样的湾区,才能不辜负党中央的厚爱,达成全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大湾区的文化创新,在于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文化业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实体经济、现代金融、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内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的文化创新为大湾区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阔步前进的行色。(作者系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文字:杨竞业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吴颖琼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的思想维度
珠海特区报 2024-12-24 00:3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打造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品牌。这些品牌具有文化传承的自觉、改革创新的品格、敦厚化人的精神、涵养增值的动力,彰显出大湾区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革命力量

“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开展的对敌斗争、改革创新和建设实践。党从诞生之日起,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先进事迹、功勋人物、历史遗存、宝贵经验、伟大精神及其谱系,是红色文化的基本构成。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从广东地方革命和建设来看,从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着力推动广东工农革命,探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办农民讲习所,参与创建黄埔军校,推动东征和北伐,举行广州起义,引领中国革命走向高潮。在不同革命时期,革命的广东涌现了大量的英雄和功勋人物,英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体现英雄本色的红色文化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革命力量。

进入新时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彰显英雄本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深厚根基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完整的结构要素,包括具有天下一家、爱国爱乡、团结发展、敢为天下先的价值观念,具有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务实求真的哲学思想,具有遵循国家统一制度、又善于创新变通的灵活体制,具有粤剧、潮乐、玉雕、根雕、剪纸、醒狮、飘色等文化艺术,具有融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于一体的社会风俗,具有敢于革新、重视开放、追求美食、使用华服的生活方式。这些方面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重商性、多元性和兼容性等特性。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植根岭南大地。就推进大湾区建设而言,它以世界级湾区为目标定位,走向并融进当代世界;它是建立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大湾区,必然深受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陆地要素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岭南大地的一部分,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陆地上的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及其生产力水平又决定了水域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生产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地说,岭南陆地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发展意识对大湾区水域的生产建设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等,都是由陆而海前瞻性地向前发展和延伸的。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陆地区域,还包括大湾区延伸到海上的这部分水域。大湾区的水域是岭南陆地的延伸与纵深。水域之于大湾区、岭南大地的意义在于:水的柔性带来变通,水的流动性带来开放性等等。这些特性与岭南文化的特征是相适应的,即岭南文化具有山与水相连接、相融通、相建构、相延伸,乃至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特性。水域的特性对陆地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失去了海洋的滋养,岭南文化只能局限于山地文化元素而没有海洋文化元素。

从人的要素来看,岭南人、大湾区人是传承发展岭南文化,创新发展大湾区文化,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岭南人、大湾区人是陆地生产力和水域生产力的传承者、创新者。这样一种认识,意味着新时代的岭南人、大湾区人要重视人的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人这个生产力要素,把重视科技生产力同重视文化生产力统一起来。从根本上看,就是在传承岭南文化优秀基因过程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巩固文化主体性。

海丝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独特要素

海丝文化源远流长。从唐、宋直至清朝前期,它与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关系密切,特别是与扬州、宁波、泉州、岭南大地及其水域关系密切。岭南文化是山水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结合,是乡土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契合,是生产文化和贸易文化的融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丝文化构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独特要素。其独特性在于:过去,大湾区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新时代,它是新海丝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大湾区是研究、传承海丝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打造人文湾区和湾区文化品牌的新出发地,体现了共建共享、包容发展的人文精神;大湾区是全方位开放、宽领域开放、多层次开放、制度型开放的高地,开放不停步、改革不止步,体现了胸怀天下、四海一家的开放发展特性。总之,海丝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结构要素,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为发展新时代的海丝文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广阔空间,海丝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本质特征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其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创新。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创新。建设大湾区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借鉴其他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探索、创新大湾区建设模式。三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建设强大文化国力的深层动力。大湾区的定位是世界级湾区,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湾区。惟有创新,才能成就这样的湾区,才能不辜负党中央的厚爱,达成全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大湾区的文化创新,在于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文化业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实体经济、现代金融、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内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的文化创新为大湾区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阔步前进的行色。(作者系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文字:杨竞业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