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丨简约·精当·丰富 ——读《索我理想之中华》随感

每一章每一页都极简约,整体非常丰富,这是我阅读《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徐惠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的直观感受。人物传记有多种写法,厉害且地位高的人物入“本纪”,次厉害的人物入“列传”,历史评价的考量,设定过相应标准。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作传,不循旧制,便称《柳如是别传》。如果加入作者的合理想象,用文字复活历史人物,就变成了“演义”。“演义”带有许多虚构的成分,更接近于小说,不太可靠。最可靠的人物传记可能是“图传”。“有图有真相”充分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认知特色。

作传难,为历史人物作传更难,为历史人物作图传难乎其难。今天的人们,手机可以随手拍,此前是少数人拥有照相机,照相机以前用什么来记录图相?大概得靠画师。容闳出生于1828年,世界上最早以银版摄影术照相的木箱照相机诞生于1839年,最早的胶片感光照相机诞生于1888年,因而容闳不会有出生时的照片,没有毕业照,也没有赴美上船的照片。作容闳图传,图在哪里?怎么作?对作者是巨大的考验。就像恢复建造古代楼宇,到哪里去找秦砖汉瓦?到哪里去寻唐柱宋梁?徐惠萍长期致力于容闳的研究,策划过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容闳》(并担任总撰稿),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有一定量的图文资料,有与容闳研究相关的人脉资源,还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沉潜心态……所有这一切,为创作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现在看到,书中选用了最早的一张图是1598年由西方版画家绘制的澳门铜版画地图。1847年的纽约港是绘图,图下说明“容闳在此踏上美国”。而18世纪的澳门全图则来自澳门圣若瑟修院的壁画。直到留美幼童出现在美国,人物照片才稍多。最具说服力的档案材料,则以影印件组版。这些图片犹如历史的灯盏,照亮了容闳走过的路。后来者依此寻找先行者的足迹,既看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怀,亦感受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苦心孤诣这种词,说的大概是徐惠萍作容闳图传这样的事。

编年体是有先例可循的。打开书,主要格式为左图右文,文字部分,上为中文,下为英文,让读者对容闳每个时段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文字内容引用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或者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有报纸记载、书信、官方文件,作者谨守史家原则,述而不论,因之,文字简约到极致。图不可能与相关年代在时间上完全匹配,但可以与文字内容相呼应,这就需要作者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乃至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深刻感悟。图文选择,其实隐含了观点与立场。图传的立场,是对执着于“索我理想之中华”的礼赞。书一出版,就被甄选甚严的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足见其价值被中美学界充分认同。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先生认为该书“文图一体,读者如同乘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思考历史的空间”。“选图精当,文字准确简明,图与文形成为一种互动互补的张力关系,相得益彰,图像和文字组合加深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意义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座纸上的容闳博物馆,建构宏阔而朴素,匠心布展,细节讲究。建设者注入了无限深情。

《后记》引用歌词“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作者“越来越相信,冥冥之中,我和容闳是有约定的”。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索我理想之中华,让一位当世才女成为容闳跨越一个半世纪的知己红颜。复兴之路,道阻且长。索我理想之中华,也许,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成为容闳的知己。

 

文字:曾维浩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悦读丨简约·精当·丰富 ——读《索我理想之中华》随感
珠海特区报 2024-12-27 02:23

每一章每一页都极简约,整体非常丰富,这是我阅读《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徐惠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的直观感受。人物传记有多种写法,厉害且地位高的人物入“本纪”,次厉害的人物入“列传”,历史评价的考量,设定过相应标准。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作传,不循旧制,便称《柳如是别传》。如果加入作者的合理想象,用文字复活历史人物,就变成了“演义”。“演义”带有许多虚构的成分,更接近于小说,不太可靠。最可靠的人物传记可能是“图传”。“有图有真相”充分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认知特色。

作传难,为历史人物作传更难,为历史人物作图传难乎其难。今天的人们,手机可以随手拍,此前是少数人拥有照相机,照相机以前用什么来记录图相?大概得靠画师。容闳出生于1828年,世界上最早以银版摄影术照相的木箱照相机诞生于1839年,最早的胶片感光照相机诞生于1888年,因而容闳不会有出生时的照片,没有毕业照,也没有赴美上船的照片。作容闳图传,图在哪里?怎么作?对作者是巨大的考验。就像恢复建造古代楼宇,到哪里去找秦砖汉瓦?到哪里去寻唐柱宋梁?徐惠萍长期致力于容闳的研究,策划过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容闳》(并担任总撰稿),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有一定量的图文资料,有与容闳研究相关的人脉资源,还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沉潜心态……所有这一切,为创作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现在看到,书中选用了最早的一张图是1598年由西方版画家绘制的澳门铜版画地图。1847年的纽约港是绘图,图下说明“容闳在此踏上美国”。而18世纪的澳门全图则来自澳门圣若瑟修院的壁画。直到留美幼童出现在美国,人物照片才稍多。最具说服力的档案材料,则以影印件组版。这些图片犹如历史的灯盏,照亮了容闳走过的路。后来者依此寻找先行者的足迹,既看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怀,亦感受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苦心孤诣这种词,说的大概是徐惠萍作容闳图传这样的事。

编年体是有先例可循的。打开书,主要格式为左图右文,文字部分,上为中文,下为英文,让读者对容闳每个时段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文字内容引用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或者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有报纸记载、书信、官方文件,作者谨守史家原则,述而不论,因之,文字简约到极致。图不可能与相关年代在时间上完全匹配,但可以与文字内容相呼应,这就需要作者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乃至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深刻感悟。图文选择,其实隐含了观点与立场。图传的立场,是对执着于“索我理想之中华”的礼赞。书一出版,就被甄选甚严的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足见其价值被中美学界充分认同。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先生认为该书“文图一体,读者如同乘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思考历史的空间”。“选图精当,文字准确简明,图与文形成为一种互动互补的张力关系,相得益彰,图像和文字组合加深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意义空间。”在我看来,这是一座纸上的容闳博物馆,建构宏阔而朴素,匠心布展,细节讲究。建设者注入了无限深情。

《后记》引用歌词“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作者“越来越相信,冥冥之中,我和容闳是有约定的”。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索我理想之中华,让一位当世才女成为容闳跨越一个半世纪的知己红颜。复兴之路,道阻且长。索我理想之中华,也许,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成为容闳的知己。

 

文字:曾维浩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