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时强调,“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
横琴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横琴加速打造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新平台新载体,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合作区已逐步发展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阵地,吸引了越来越多澳门企业扎根横琴。截至11月末,合作区澳资经营主体6694户(含澳资企业6582户),同比增长12.3%。澳资经营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1.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聚力攻坚“四新”产业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
澳门经济在回归之后迅速发展,但由于经济体量较小且高度依赖博彩业和旅游业,易受到经济与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产业多元化转型尤为重要。
2021年9月,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同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方案指出,横琴的定位之一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要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主攻方向,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纳金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纳米金属材料研发与产业化。2021年7月,纳金科技将总部迁至合作区,依托大湾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纳金科技在材料研发并率先实现量产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与新材料匹配的新工艺,贯通产业链,一路“升级打怪”,最终,实现产业化。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没有样板可以参考,“就像在沙漠里行走的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纳金科技创使人雷震说,企业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唯有节约开支、努力研发。如今,纳金科技已经成为澳门多元新兴产业发展赛道上的佼佼者。
“更多的青年愿意到横琴来,在多元领域创业,这预示未来的澳门可以摆脱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局面,获得产业多元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一个沉甸甸的责任。”雷震说。
澳门要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关键要增强产业竞争力。《总体方案》将“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并明确要发展四类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这些产业与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共同构成了合作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横琴金融3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以及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澳资经营主体选择来到合作区扎根发展,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合作区“四新”产业企业已达1.7万家,产业增加值216.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7.8%,提前完成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26.3亿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增长318.6%,已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逐步释放强劲创新动能
“翻看老照片,三年前我们入驻横琴的时候,西岸还是黑灯瞎火的。随着合作区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科创企业入驻园区,实验室灯火通明,西岸不再需要霓虹灯来装饰。”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感慨道,“我们真正做到用科技之光照亮横琴。”
类脑智能是全新赛道,从上海脑智工程中心搬到横琴后,省智能院对类脑智能技术的研发不断深化推进,已引进孵化了5家脑智科技公司,并实现产学研转化。
省智能院的发展是横琴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横琴致力于打造科技转化的载体,为澳门研发的转化落地创造空间。省智能院、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平地崛起,加速吸引优质科创项目和人才聚集。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已渐入常态。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4所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在合作区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目前,澳大、澳科大产学研示范基地与合作区15家企业建成院企联合实验室,累计开展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95项,共建成引入8个研发中心,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69个。截至今年11月,横琴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898个,其中,澳门项目815个。
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聚地等多个平台也已落户横琴,琴澳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为澳企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空间。
连续三年举办横琴国际科创大赛,成功吸引极海半导体、芯潮流等优质科创项目落户合作区。此外,还出台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配合澳门实施“协同引才”新模式,加快打通境外高层次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引才路径。
现如今,合作区内已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囊括了30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孕育了超过1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超1200家澳资科技型企业在此扎根,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模式,正逐步释放强劲的创新动能。
“澳门注册+横琴生产”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
在中医药领域,“澳门制造”是国际公认的金字招牌。
2022年10月,合作区成立以来首个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此举意在打通“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路径。
《总体方案》提出,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
今年5月,澳门青年黄滋才创办的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由合作区颁发的“澳门监造”系列标志的企业。
黄滋才告诉记者,“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合作模式,不仅为澳门中医药发展拓展新渠道,也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是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合作区大力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也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于2011年落成,近年来产业园出租率大幅提升,截至11月底,产业园整体出租率79.22%。其中,产业区域出租率达93.95%;商业区域出租率达62.03%;园区注册企业238家(含澳企85家),入驻企业128家(含澳企56家)。这些成果不仅为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合作区的中医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园还成功帮助包括澳门在内多家企业共13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植物药注册批文,3家企业11款产品获得巴西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在推进澳门及国际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74期不同范畴的专业培训、交流沙龙、海外实践及线上交流活动,培训澳门及葡语国家的传统医药领域政府官员、公立医院医生、中医从业者、高校师生等6417人次,大大加快了中医药“走出去”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合作区开发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合作区将坚守对澳合作初心,紧紧扭住“澳门+横琴”定位,认真谋划合作区建设第二阶段目标任务,推动各项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考察时强调,“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就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坚定落实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
横琴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横琴加速打造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新平台新载体,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合作区已逐步发展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阵地,吸引了越来越多澳门企业扎根横琴。截至11月末,合作区澳资经营主体6694户(含澳资企业6582户),同比增长12.3%。澳资经营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1.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聚力攻坚“四新”产业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
澳门经济在回归之后迅速发展,但由于经济体量较小且高度依赖博彩业和旅游业,易受到经济与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产业多元化转型尤为重要。
2021年9月,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同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方案指出,横琴的定位之一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要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围绕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主攻方向,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纳金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纳米金属材料研发与产业化。2021年7月,纳金科技将总部迁至合作区,依托大湾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纳金科技在材料研发并率先实现量产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与新材料匹配的新工艺,贯通产业链,一路“升级打怪”,最终,实现产业化。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没有样板可以参考,“就像在沙漠里行走的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纳金科技创使人雷震说,企业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唯有节约开支、努力研发。如今,纳金科技已经成为澳门多元新兴产业发展赛道上的佼佼者。
“更多的青年愿意到横琴来,在多元领域创业,这预示未来的澳门可以摆脱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局面,获得产业多元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一个沉甸甸的责任。”雷震说。
澳门要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关键要增强产业竞争力。《总体方案》将“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并明确要发展四类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这些产业与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共同构成了合作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横琴金融3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以及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澳资经营主体选择来到合作区扎根发展,逐步建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合作区“四新”产业企业已达1.7万家,产业增加值216.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7.8%,提前完成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26.3亿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增长318.6%,已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逐步释放强劲创新动能
“翻看老照片,三年前我们入驻横琴的时候,西岸还是黑灯瞎火的。随着合作区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科创企业入驻园区,实验室灯火通明,西岸不再需要霓虹灯来装饰。”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感慨道,“我们真正做到用科技之光照亮横琴。”
类脑智能是全新赛道,从上海脑智工程中心搬到横琴后,省智能院对类脑智能技术的研发不断深化推进,已引进孵化了5家脑智科技公司,并实现产学研转化。
省智能院的发展是横琴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横琴致力于打造科技转化的载体,为澳门研发的转化落地创造空间。省智能院、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平地崛起,加速吸引优质科创项目和人才聚集。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琴澳联动发展新模式已渐入常态。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4所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在合作区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目前,澳大、澳科大产学研示范基地与合作区15家企业建成院企联合实验室,累计开展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95项,共建成引入8个研发中心,累计开展科研项目369个。截至今年11月,横琴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898个,其中,澳门项目815个。
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聚地等多个平台也已落户横琴,琴澳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为澳企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空间。
连续三年举办横琴国际科创大赛,成功吸引极海半导体、芯潮流等优质科创项目落户合作区。此外,还出台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配合澳门实施“协同引才”新模式,加快打通境外高层次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引才路径。
现如今,合作区内已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囊括了30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孕育了超过1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超1200家澳资科技型企业在此扎根,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模式,正逐步释放强劲的创新动能。
“澳门注册+横琴生产”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
在中医药领域,“澳门制造”是国际公认的金字招牌。
2022年10月,合作区成立以来首个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此举意在打通“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路径。
《总体方案》提出,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
今年5月,澳门青年黄滋才创办的分子态(珠海横琴)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由合作区颁发的“澳门监造”系列标志的企业。
黄滋才告诉记者,“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合作模式,不仅为澳门中医药发展拓展新渠道,也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是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合作区大力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也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于2011年落成,近年来产业园出租率大幅提升,截至11月底,产业园整体出租率79.22%。其中,产业区域出租率达93.95%;商业区域出租率达62.03%;园区注册企业238家(含澳企85家),入驻企业128家(含澳企56家)。这些成果不仅为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合作区的中医药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园还成功帮助包括澳门在内多家企业共13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植物药注册批文,3家企业11款产品获得巴西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在推进澳门及国际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74期不同范畴的专业培训、交流沙龙、海外实践及线上交流活动,培训澳门及葡语国家的传统医药领域政府官员、公立医院医生、中医从业者、高校师生等6417人次,大大加快了中医药“走出去”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合作区开发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巩固提升的关键阶段。合作区将坚守对澳合作初心,紧紧扭住“澳门+横琴”定位,认真谋划合作区建设第二阶段目标任务,推动各项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