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系列评论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之城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新的期盼,如何回答好一道道民生必答题?1月3日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让民生愿景不断成为可视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办好民生实事的成色,决定城市的幸福底色。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连续3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教育攻坚取得显著成果,筹集保障性住房超过一万套,成功举办多项大型文体活动……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珠海“幸福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珠海保障性住房不断增加。吴长赋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既是标定全年工作方向的“指南针”,更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要大力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新的一年,珠海将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办好年度民生实事,落实高质量就业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设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一老一小”优养优育,在百姓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制度,关心关爱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流浪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困难群体,兜牢民生底线。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文旅经济、会展经济,稳住传统消费和大宗消费,激活新兴消费和服务消费,让市场红红火火、人旺财兴。

要大力提升文化强市建设品质。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擦亮城市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要求我们继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城市文化,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融入日常。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建好用好珠海百岛书院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擦亮珠海艺术节、珠澳“文化走亲”等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更多根植珠海文脉的原创文艺精品。今年,粤港澳将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将承办竞走、公路自行车、网球等项目,珠海要以重大文体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第四届珠海艺术节。梁冠贤摄

要大力提升绿美珠海生态建设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珠海的城市名片,绿水青山始终是这座城市的优势与骄傲。过去一年,珠海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绿美“百团大战”,全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万亩,绿化种植苗木34.3万株,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970场,打造了一批森林乡村、绿美乡村与绿美示范点,实现“点绿成金”、生态惠民。站在新起点上,珠海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具体而言,将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一体推进城乡增绿扩绿,打造一批绿美示范点示范带,不断增厚珠海“绿色家底”。同时,围绕“减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降碳”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金湾海洋生态科普馆。张洲 梁芷欣 摄

民生系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征程上,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必须牢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办到群众心坎上,精心谋划实施更多民生工程,用心用情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更高,让“幸福珠海”成色更足!

文字:张伟宁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叶维佳
开年系列评论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之城
珠海特区报 2025-01-09 03:24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新的期盼,如何回答好一道道民生必答题?1月3日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让民生愿景不断成为可视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办好民生实事的成色,决定城市的幸福底色。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连续3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教育攻坚取得显著成果,筹集保障性住房超过一万套,成功举办多项大型文体活动……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珠海“幸福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珠海保障性住房不断增加。吴长赋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既是标定全年工作方向的“指南针”,更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要大力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新的一年,珠海将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办好年度民生实事,落实高质量就业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设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一老一小”优养优育,在百姓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制度,关心关爱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流浪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困难群体,兜牢民生底线。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文旅经济、会展经济,稳住传统消费和大宗消费,激活新兴消费和服务消费,让市场红红火火、人旺财兴。

要大力提升文化强市建设品质。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擦亮城市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要求我们继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城市文化,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融入日常。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建好用好珠海百岛书院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擦亮珠海艺术节、珠澳“文化走亲”等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更多根植珠海文脉的原创文艺精品。今年,粤港澳将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将承办竞走、公路自行车、网球等项目,珠海要以重大文体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第四届珠海艺术节。梁冠贤摄

要大力提升绿美珠海生态建设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珠海的城市名片,绿水青山始终是这座城市的优势与骄傲。过去一年,珠海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绿美“百团大战”,全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5万亩,绿化种植苗木34.3万株,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970场,打造了一批森林乡村、绿美乡村与绿美示范点,实现“点绿成金”、生态惠民。站在新起点上,珠海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美丽中国”珠海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具体而言,将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一体推进城乡增绿扩绿,打造一批绿美示范点示范带,不断增厚珠海“绿色家底”。同时,围绕“减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降碳”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金湾海洋生态科普馆。张洲 梁芷欣 摄

民生系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征程上,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必须牢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办到群众心坎上,精心谋划实施更多民生工程,用心用情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更高,让“幸福珠海”成色更足!

文字:张伟宁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