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开启珠澳“双向奔赴”新篇章

濠江侧畔,珠海和澳门唇齿相连,携手共进,展示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建设,珠海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澳门所需、珠海所能,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务实推进珠澳深度交流合作,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大湾区澳珠一极焕发勃勃生机,开启“双向奔赴”新篇章。

珠海和澳门携手共进焕发勃勃生机。

PART.1

谋划18项重点工作,系统支持服务保障横琴合作区建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

2024年2月,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珠海市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点工作举措》,从机制对接、政策创新、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民生保障等方面系统提出支持服务保障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18项近期重点工作谋划。

“该《重点举措》全面配合保障横琴合作区封关运作,全力支持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强化经济特区使命担当。”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无疑是《重点举措》瞄准的一大重要切入口。

举例来说,聚焦合作区“四新”战略定位和“四新”重点任务,在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和服务支撑方面,我市细化安排了建立“联合招商+收益共享”机制、推动横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参与组建粤澳开发投资公司等对应工作计划。

结合支持服务保障横琴合作区建设的工作实际,我市安排了推进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立法工作、配合做好合作区“二线”封关运作、对合作区暂时不能承接的行政职能由珠海继续保障实施等一些务实的工作举措等。

与此同时,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涉珠海、横琴合作区事项,我市积极对接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细化布置了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共建澳珠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等对应工作措施。

一年来,珠海突出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深入挖掘合作空间、拓展合作内涵,全面推动督促各项举措落实落细,包括积极推动横琴合作区需珠海继续保障实施行政职权事项,联合对外发布第一批488项第二批140项事项清单,并做好保障实施;深化“联合招商+收益共享”机制,为合作区引进项目77个,注册资本超10亿元

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也是珠海全力支持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深化珠澳合作的有力抓手。

去年12月16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横琴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在横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该《条例》于2024年11月21日经珠海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商事调解活动的地方性法规,将为横琴合作区商事调解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诉讼、仲裁、调解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支持横琴合作区打造成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优选地,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从修改出台港澳建筑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合作区执业规定,到制定全国首部商事调解地方性法规,再到在港澳籍居民社区设立政府立法联系点,在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和低空交通建设管理两部法规中分别设置“合作区专章”……

近年来,珠海创新建立合作区“立法直通车”机制,通过采取“小切口”立法和设置“合作区专章”等方式,共制定涉及大湾区、横琴合作区建设的法规15部,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立法不断在珠澳两地萌芽和落地,也为推动横琴合作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提供优良法治保障。

PART.2

加快信用服务“跨境”,逐步向大湾区城市“朋友圈”辐射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特点,如何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

不少专家指出,粤港澳三地要在规则机制“软联通”中形成共识,实现共赢,关键要建立“互信”。对于珠澳合作而言,加快信用服务“跨境”,正是两地机制衔接、规则对接不断深入的具体体现。

2024年11月,在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创新打造,是全国首个专门面向港澳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信用服务的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聚焦珠港澳三地企业跨境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为港澳企业提供“免费查”珠海市企业信用报告、“授权查”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快速查”优质诚信的合作伙伴、“一站式”国际化信用服务超市、共享大湾区信用激励政策、共享跨境信用调解服务资源、拓展推广港澳信用评级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将促进三地商贸交流与金融合作,推动区域信用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去年3月,珠海市政府与拱北海关签署《关于建立信用互认与联合激励机制支持高信用企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国内首创将澳门AEO企业(指内地-澳门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纳入珠海优质诚信企业,并给予守信激励。

去年4月,信用中国(广东珠海)港澳版正式上线,创新设立港澳企业信用核查专区、珠海优质诚信企业港澳版展示区等场景应用。

“大湾区建设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尤其‘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之后,三地经贸活动频繁、人员往来密切,伴随而生的信用需求日益增长。”珠海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率先建立起与港澳合作机制,着力打通三地跨境信用合作仍存在的难点、堵点,充分释放企业的信用价值,并向其他湾区城市辐射,扩大跨境信用合作“朋友圈”。

截至2024年底,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已汇集珠海40万家企业信用信息、1000多家重点澳门企业信用信息、196家澳门诚信店信息、15项依法公开的调解机构信息、122项调解员信息、40个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33项覆盖100多个国家的信用服务产品等。

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湾区通办”;打造一站式涉外涉港澳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创新跨境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探索构建粤港澳跨区域大调解新模式……珠海抢抓大湾区澳珠一极新机遇,紧紧把握“澳门+横琴”新定位,对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成果频出。

为促进珠澳涉企服务便利化,我市全力构建“跨境联办、跨境公证、跨境刻章、跨境打证、跨境通取”五位一体“跨境通办”服务,便利澳门投资者在珠海投资兴业。截至2024年底,珠海共有存量澳门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珠海与澳门多部门联合签署“珠澳通注册易”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珠开办企业的服务前移至澳门,并提供“线上办理+线下打印”或“线下签名+双向快递”两种办理模式,让澳门投资者在当地领取营业执照并享受免费刻章服务。

广大澳门居民和青年人才也成为珠澳规则机制“软联通”的受益者。

设立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横琴办事处、出台实施《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推动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作……珠海率先对港澳人士职业资格实行单向认定,允许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跨境便利执业,累计已有1463名港澳导游、建筑领域专业人士、澳门医师社工等人才在珠海或合作区执业。

PART.3

瞄准民生融通“小切口”,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背后,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呼之欲出。

去年6月,位于珠海香洲区的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项目正式启用。该项目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共设有1200张床位,旨在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启用仪式现场,项目运营管理主体正方·建艺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分别与香港安老咨询委员会、澳门街坊总会签订跨境养老合作协议,与香港百本医护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跨境养老及共建大湾区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协议——这也是珠海融合港澳养老服务,探索跨境养老协作新路径的生动举措。

据了解,我市将与港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建立养老合作机制,规划设置300张港澳专区床位,为港澳老人在珠海养老提供便利。创新出台《跨境养老“医疗储备金”试点工作方案》,探索打通港澳老人跨境养老的医疗保障渠道,并通过设立大湾区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引入香港照料护理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则成立了内地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推动珠港澳居民共治共融。通过与珠海市社工协会、澳门街坊总会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定期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引导港澳居民参与社区议事协商,鼓励更多珠港澳居民“同声同气”投身社区治理;组织港澳居民参加“多元解纷,共促融合”珠港澳解纷宣讲,帮助港澳居民了解内地政策法规。

而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市也在药械使用、人员跨境就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

2024年9月,珠海市卫生健康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签署《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工作协议》,在基层医疗服务、疾病监测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急救体系等多方面全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实现澳珠医疗卫生协调联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澳珠“医院-医院”点对点跨境转运机制对接加快建立,全力打通澳珠急危重症患者跨境转运“绿色通道”。

如今,通过珠澳两地多部门协作,双方就跨境转运流程、备忘录签订形式等达成共识,已顺利推进珠海市4辆救护车获得粤澳两地车牌,12名救护车司机在澳申办澳门驾驶资格,为两地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医疗转运服务。

与此同时,在珠海就业、就读、持居住证非就业澳门居民也纳入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与我市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截至去年10月底,在珠海就读的澳门籍学生超1800人;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9万人,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32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93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3.12万人

科技创新
三方共建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

要真正将澳珠极点打造成为支撑带动大湾区建设“实力三角”的关键一角,科技创新实力至关重要。

2024年9月,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成果展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在珠海举办。

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在粤港澳大湾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由澳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方共建。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该中心致力于打通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通道,进一步增进中葡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拓展“双中心三基地”,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次在波尔图设立中心联络点。与此同时,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功举办联盟主席团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澳门-珠海”科技集群首次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名单。

七大亮点
2024年珠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
强化产业协作

携手琴澳组成海外联合招商小组,共享驻点招商平台,制定《珠海市为合作区招引落地项目认定标准》。市属国企参与组建横琴粤澳开发投资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

共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作为地市代表参加粤澳科技创新合作专责小组会议。与澳门人才委保持常态化沟通交流,与澳科大等建立海外引才合作机制机制,实现澳门高校人才机制性通过珠海渠道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发展

共建共享“十字门金融区”,创新设立全国第一家REITs行业协会。支持银行机构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全市共有26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吸引境外优质资金和投资者汇集珠海,全市目前已落地QFLP和QDLP试点企业52家,引入资金规模近600亿元。市属国企牵头在澳门成立粤澳融资租赁业促进会。

推动珠澳信用互认合作

与澳门特区政府消委会达成合作共识,对接澳门诚信店评选标准,研究制定可在大湾区复制推广的诚信店认定地方标准,探索推动“珠澳诚信店”标准对接。

深化会展商贸对接合作

支持澳门会展企业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联合澳门以“一会展多地”模式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实施“一码通溯源”助力澳门食品顺利经大桥通关输入内地市场。推进珠澳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以便利化服务助力企业落地澳门,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入驻企业139家

深化法治交流合作

珠琴澳三方法律部门签署三方法律事务紧密合作备忘录,召开三方法律部门联席会议,推动“跨法域”法治建设。市中院与粤港澳司法创新研究基地共同设立“珠海涉澳案例研究中心”,在珠澳两地发布《一案两答: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一问二答”珠澳两地法律指引手册》。

加速医疗卫生融合发展

支持澳门在珠海设置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目前已设置澳资医疗机构6家,澳门籍医师在珠海短期行医注册超20人。持续深化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等医疗机构共建合作。

文字:钟夏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
深一度丨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开启珠澳“双向奔赴”新篇章
珠海特区报 2025-01-13 02:23

濠江侧畔,珠海和澳门唇齿相连,携手共进,展示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建设,珠海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澳门所需、珠海所能,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务实推进珠澳深度交流合作,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大湾区澳珠一极焕发勃勃生机,开启“双向奔赴”新篇章。

珠海和澳门携手共进焕发勃勃生机。

PART.1

谋划18项重点工作,系统支持服务保障横琴合作区建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

2024年2月,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珠海市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点工作举措》,从机制对接、政策创新、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民生保障等方面系统提出支持服务保障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18项近期重点工作谋划。

“该《重点举措》全面配合保障横琴合作区封关运作,全力支持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强化经济特区使命担当。”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无疑是《重点举措》瞄准的一大重要切入口。

举例来说,聚焦合作区“四新”战略定位和“四新”重点任务,在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和服务支撑方面,我市细化安排了建立“联合招商+收益共享”机制、推动横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参与组建粤澳开发投资公司等对应工作计划。

结合支持服务保障横琴合作区建设的工作实际,我市安排了推进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立法工作、配合做好合作区“二线”封关运作、对合作区暂时不能承接的行政职能由珠海继续保障实施等一些务实的工作举措等。

与此同时,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涉珠海、横琴合作区事项,我市积极对接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细化布置了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共建澳珠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等对应工作措施。

一年来,珠海突出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深入挖掘合作空间、拓展合作内涵,全面推动督促各项举措落实落细,包括积极推动横琴合作区需珠海继续保障实施行政职权事项,联合对外发布第一批488项第二批140项事项清单,并做好保障实施;深化“联合招商+收益共享”机制,为合作区引进项目77个,注册资本超10亿元

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也是珠海全力支持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深化珠澳合作的有力抓手。

去年12月16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横琴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在横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该《条例》于2024年11月21日经珠海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商事调解活动的地方性法规,将为横琴合作区商事调解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诉讼、仲裁、调解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支持横琴合作区打造成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优选地,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从修改出台港澳建筑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合作区执业规定,到制定全国首部商事调解地方性法规,再到在港澳籍居民社区设立政府立法联系点,在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和低空交通建设管理两部法规中分别设置“合作区专章”……

近年来,珠海创新建立合作区“立法直通车”机制,通过采取“小切口”立法和设置“合作区专章”等方式,共制定涉及大湾区、横琴合作区建设的法规15部,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立法不断在珠澳两地萌芽和落地,也为推动横琴合作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提供优良法治保障。

PART.2

加快信用服务“跨境”,逐步向大湾区城市“朋友圈”辐射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等特点,如何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

不少专家指出,粤港澳三地要在规则机制“软联通”中形成共识,实现共赢,关键要建立“互信”。对于珠澳合作而言,加快信用服务“跨境”,正是两地机制衔接、规则对接不断深入的具体体现。

2024年11月,在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创新打造,是全国首个专门面向港澳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信用服务的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聚焦珠港澳三地企业跨境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为港澳企业提供“免费查”珠海市企业信用报告、“授权查”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快速查”优质诚信的合作伙伴、“一站式”国际化信用服务超市、共享大湾区信用激励政策、共享跨境信用调解服务资源、拓展推广港澳信用评级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将促进三地商贸交流与金融合作,推动区域信用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去年3月,珠海市政府与拱北海关签署《关于建立信用互认与联合激励机制支持高信用企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国内首创将澳门AEO企业(指内地-澳门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纳入珠海优质诚信企业,并给予守信激励。

去年4月,信用中国(广东珠海)港澳版正式上线,创新设立港澳企业信用核查专区、珠海优质诚信企业港澳版展示区等场景应用。

“大湾区建设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尤其‘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之后,三地经贸活动频繁、人员往来密切,伴随而生的信用需求日益增长。”珠海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率先建立起与港澳合作机制,着力打通三地跨境信用合作仍存在的难点、堵点,充分释放企业的信用价值,并向其他湾区城市辐射,扩大跨境信用合作“朋友圈”。

截至2024年底,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已汇集珠海40万家企业信用信息、1000多家重点澳门企业信用信息、196家澳门诚信店信息、15项依法公开的调解机构信息、122项调解员信息、40个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33项覆盖100多个国家的信用服务产品等。

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湾区通办”;打造一站式涉外涉港澳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创新跨境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探索构建粤港澳跨区域大调解新模式……珠海抢抓大湾区澳珠一极新机遇,紧紧把握“澳门+横琴”新定位,对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成果频出。

为促进珠澳涉企服务便利化,我市全力构建“跨境联办、跨境公证、跨境刻章、跨境打证、跨境通取”五位一体“跨境通办”服务,便利澳门投资者在珠海投资兴业。截至2024年底,珠海共有存量澳门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珠海与澳门多部门联合签署“珠澳通注册易”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珠开办企业的服务前移至澳门,并提供“线上办理+线下打印”或“线下签名+双向快递”两种办理模式,让澳门投资者在当地领取营业执照并享受免费刻章服务。

广大澳门居民和青年人才也成为珠澳规则机制“软联通”的受益者。

设立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横琴办事处、出台实施《珠海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推动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作……珠海率先对港澳人士职业资格实行单向认定,允许法律、建筑等46类港澳和海外专业人才跨境便利执业,累计已有1463名港澳导游、建筑领域专业人士、澳门医师社工等人才在珠海或合作区执业。

PART.3

瞄准民生融通“小切口”,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背后,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呼之欲出。

去年6月,位于珠海香洲区的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项目正式启用。该项目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共设有1200张床位,旨在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启用仪式现场,项目运营管理主体正方·建艺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分别与香港安老咨询委员会、澳门街坊总会签订跨境养老合作协议,与香港百本医护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跨境养老及共建大湾区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协议——这也是珠海融合港澳养老服务,探索跨境养老协作新路径的生动举措。

据了解,我市将与港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建立养老合作机制,规划设置300张港澳专区床位,为港澳老人在珠海养老提供便利。创新出台《跨境养老“医疗储备金”试点工作方案》,探索打通港澳老人跨境养老的医疗保障渠道,并通过设立大湾区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引入香港照料护理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则成立了内地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推动珠港澳居民共治共融。通过与珠海市社工协会、澳门街坊总会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定期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引导港澳居民参与社区议事协商,鼓励更多珠港澳居民“同声同气”投身社区治理;组织港澳居民参加“多元解纷,共促融合”珠港澳解纷宣讲,帮助港澳居民了解内地政策法规。

而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市也在药械使用、人员跨境就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

2024年9月,珠海市卫生健康局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签署《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工作协议》,在基层医疗服务、疾病监测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急救体系等多方面全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实现澳珠医疗卫生协调联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澳珠“医院-医院”点对点跨境转运机制对接加快建立,全力打通澳珠急危重症患者跨境转运“绿色通道”。

如今,通过珠澳两地多部门协作,双方就跨境转运流程、备忘录签订形式等达成共识,已顺利推进珠海市4辆救护车获得粤澳两地车牌,12名救护车司机在澳申办澳门驾驶资格,为两地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医疗转运服务。

与此同时,在珠海就业、就读、持居住证非就业澳门居民也纳入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与我市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截至去年10月底,在珠海就读的澳门籍学生超1800人;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9万人,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32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93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3.12万人

科技创新
三方共建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

要真正将澳珠极点打造成为支撑带动大湾区建设“实力三角”的关键一角,科技创新实力至关重要。

2024年9月,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成果展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在珠海举办。

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在粤港澳大湾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由澳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方共建。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该中心致力于打通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通道,进一步增进中葡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拓展“双中心三基地”,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次在波尔图设立中心联络点。与此同时,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成功举办联盟主席团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流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澳门-珠海”科技集群首次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名单。

七大亮点
2024年珠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加速提质
强化产业协作

携手琴澳组成海外联合招商小组,共享驻点招商平台,制定《珠海市为合作区招引落地项目认定标准》。市属国企参与组建横琴粤澳开发投资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

共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作为地市代表参加粤澳科技创新合作专责小组会议。与澳门人才委保持常态化沟通交流,与澳科大等建立海外引才合作机制机制,实现澳门高校人才机制性通过珠海渠道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发展

共建共享“十字门金融区”,创新设立全国第一家REITs行业协会。支持银行机构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全市共有26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吸引境外优质资金和投资者汇集珠海,全市目前已落地QFLP和QDLP试点企业52家,引入资金规模近600亿元。市属国企牵头在澳门成立粤澳融资租赁业促进会。

推动珠澳信用互认合作

与澳门特区政府消委会达成合作共识,对接澳门诚信店评选标准,研究制定可在大湾区复制推广的诚信店认定地方标准,探索推动“珠澳诚信店”标准对接。

深化会展商贸对接合作

支持澳门会展企业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联合澳门以“一会展多地”模式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实施“一码通溯源”助力澳门食品顺利经大桥通关输入内地市场。推进珠澳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以便利化服务助力企业落地澳门,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入驻企业139家

深化法治交流合作

珠琴澳三方法律部门签署三方法律事务紧密合作备忘录,召开三方法律部门联席会议,推动“跨法域”法治建设。市中院与粤港澳司法创新研究基地共同设立“珠海涉澳案例研究中心”,在珠澳两地发布《一案两答: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一问二答”珠澳两地法律指引手册》。

加速医疗卫生融合发展

支持澳门在珠海设置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目前已设置澳资医疗机构6家,澳门籍医师在珠海短期行医注册超20人。持续深化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等医疗机构共建合作。

文字:钟夏 图片:李建束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