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林锦城:抓住“蚝”机会,做好海文章

90后澳门青年林锦城
积极投身珠海乡村创业,
勇闯生蚝养殖蓝海,
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共绘“百千万工程”美好未来。

广袤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巨大的资源“富矿”;无垠的碧海,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也孕育着一个个“蓝色”梦想。

90后澳门青年、澳门悦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林锦城在涌动的浪潮中看到了创业机遇,他将目光投向珠海乡村,以生蚝养殖为切入点,引入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在“百千万工程”的奋进号角中,他扎根于珠海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耕耘着“蓝色”梦想。

勇闯生蚝养殖蓝海

驱车驶向位于珠海金湾区南水镇、平沙镇的临时现场,沿途海风拂面。记者见到林锦城时,他正忙碌于生蚝小试车间,一会儿指导工人调整自动化清洗设备,一会儿与直播团队讨论直播营销策略。随后他又戴上手套,亲自示范如何筛选优质生蚝,俨然一个熟练的养蚝人。

林锦城自幼与海结缘。他出生于福建沿海地区,在澳门长大。先后就读于华侨大学计算机系、澳门大学葡语系、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数学系。在欧洲求学的5年经历,让他接触到高度规范化、自动化、数据化的沿海养殖方式。

林锦城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林锦城和他的团队,正是在这一战略的感召下,将目光投向了珠海的广袤乡村。

冬日的海风中,林锦城眼前的海域波光粼粼,身后是刚开通不久的黄茅海大桥。他眺望着远处的荷包岛——那是悦禾海洋海上牧场的所在地。

悦禾海洋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规划用海面积约3万亩,总投资约13亿元,年产值将近14亿元。2024年已实现1万亩的投产和达产,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了20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为村集体增收约1000万元

“从项目引进,到海域使用权证、滩涂养殖证的办理,再到项目的落地投产,整个过程仅需半年。”谈及项目落地过程,林锦城不禁为“珠海速度”点赞。

跟随林锦城的脚步,记者又来到小试车间旁的一片空地上。不久之后,这里将建设一个建面2万平方米的自动化加工厂。未来,经吊养两三年的肥美生蚝,在这里经过清洗、分拣、加冰等步骤后,将打包发往世界各地,让自然生长的鲜美脆甜的本土白蚝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打开科技养蚝新思路

白蚝,也叫香港牡蛎,生长在沿岸浅海。它对海水质量颇有追求,水质优良,水温、盐度适中,还要有丰富的海洋藻类和微生物,才会买账。

万事开头难。2017年回国后,林锦城跑遍了山东、广西等沿海城市,调研国内生蚝养殖情况,最后选定位于金湾荷包岛和大杧岛的万亩海域,耕耘创业“蓝海”。

“澳门的养蚝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我们希望做大做强本土白蚝这一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澳门土特产,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谈及创业的初心,林锦城表示。

于是,这帮爱吃也会吃的年轻人,打开了科技养蚝新思路,实现了生蚝的智能化养殖。林锦城团队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精细化管养,科学设置生蚝养殖密度,实现生蚝养殖环境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分析及运用,对环境精准控制。“各类传感器就像大海的眼睛跟耳朵,去收集岛礁、水质的情况,比如咸度、温度、溶解氧等数据,从而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规划,既实现了优质水产蛋白的高效产出,又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安全。”林锦城介绍说。

林锦城

如今,澳门悦禾已成为大湾区养殖规模最大、品牌化程度最高的澳资企业,公司在珠海成立了金湾悦禾和斗门悦禾等分公司,以珠海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公司团队也从一开始的5人扩展至50多人。品牌化建设方面,公司注册了“白粤蚝”“澳门蠔”“蠔镜”等品牌,同时探索“电商+渔业”融合销售新路径,打通了“三产融合”新图景。

公司也步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底,其养殖区成功获得了“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和中转场”资质认证,悦禾海洋参与的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项目也顺利通过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评审。林锦城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把珠海的优质水产品推向港澳及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提升珠海水产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陆岛相望、山海相拥的珠海,正凭借“食”力出圈。展望未来,林锦城表示,将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积极把握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共绘“百千万工程”美好未来。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视频:林琦琦 叶正茂 唐润彬 靳碧海 制图:刘轶男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赵思华
今日面孔丨林锦城:抓住“蚝”机会,做好海文章

90后澳门青年林锦城
积极投身珠海乡村创业,
勇闯生蚝养殖蓝海,
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共绘“百千万工程”美好未来。

广袤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巨大的资源“富矿”;无垠的碧海,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也孕育着一个个“蓝色”梦想。

90后澳门青年、澳门悦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林锦城在涌动的浪潮中看到了创业机遇,他将目光投向珠海乡村,以生蚝养殖为切入点,引入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在“百千万工程”的奋进号角中,他扎根于珠海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耕耘着“蓝色”梦想。

勇闯生蚝养殖蓝海

驱车驶向位于珠海金湾区南水镇、平沙镇的临时现场,沿途海风拂面。记者见到林锦城时,他正忙碌于生蚝小试车间,一会儿指导工人调整自动化清洗设备,一会儿与直播团队讨论直播营销策略。随后他又戴上手套,亲自示范如何筛选优质生蚝,俨然一个熟练的养蚝人。

林锦城自幼与海结缘。他出生于福建沿海地区,在澳门长大。先后就读于华侨大学计算机系、澳门大学葡语系、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数学系。在欧洲求学的5年经历,让他接触到高度规范化、自动化、数据化的沿海养殖方式。

林锦城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林锦城和他的团队,正是在这一战略的感召下,将目光投向了珠海的广袤乡村。

冬日的海风中,林锦城眼前的海域波光粼粼,身后是刚开通不久的黄茅海大桥。他眺望着远处的荷包岛——那是悦禾海洋海上牧场的所在地。

悦禾海洋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规划用海面积约3万亩,总投资约13亿元,年产值将近14亿元。2024年已实现1万亩的投产和达产,年产值达4.5亿元,带动了20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为村集体增收约1000万元

“从项目引进,到海域使用权证、滩涂养殖证的办理,再到项目的落地投产,整个过程仅需半年。”谈及项目落地过程,林锦城不禁为“珠海速度”点赞。

跟随林锦城的脚步,记者又来到小试车间旁的一片空地上。不久之后,这里将建设一个建面2万平方米的自动化加工厂。未来,经吊养两三年的肥美生蚝,在这里经过清洗、分拣、加冰等步骤后,将打包发往世界各地,让自然生长的鲜美脆甜的本土白蚝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打开科技养蚝新思路

白蚝,也叫香港牡蛎,生长在沿岸浅海。它对海水质量颇有追求,水质优良,水温、盐度适中,还要有丰富的海洋藻类和微生物,才会买账。

万事开头难。2017年回国后,林锦城跑遍了山东、广西等沿海城市,调研国内生蚝养殖情况,最后选定位于金湾荷包岛和大杧岛的万亩海域,耕耘创业“蓝海”。

“澳门的养蚝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我们希望做大做强本土白蚝这一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澳门土特产,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谈及创业的初心,林锦城表示。

于是,这帮爱吃也会吃的年轻人,打开了科技养蚝新思路,实现了生蚝的智能化养殖。林锦城团队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精细化管养,科学设置生蚝养殖密度,实现生蚝养殖环境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分析及运用,对环境精准控制。“各类传感器就像大海的眼睛跟耳朵,去收集岛礁、水质的情况,比如咸度、温度、溶解氧等数据,从而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规划,既实现了优质水产蛋白的高效产出,又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安全。”林锦城介绍说。

林锦城

如今,澳门悦禾已成为大湾区养殖规模最大、品牌化程度最高的澳资企业,公司在珠海成立了金湾悦禾和斗门悦禾等分公司,以珠海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公司团队也从一开始的5人扩展至50多人。品牌化建设方面,公司注册了“白粤蚝”“澳门蠔”“蠔镜”等品牌,同时探索“电商+渔业”融合销售新路径,打通了“三产融合”新图景。

公司也步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底,其养殖区成功获得了“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和中转场”资质认证,悦禾海洋参与的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项目也顺利通过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评审。林锦城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把珠海的优质水产品推向港澳及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提升珠海水产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陆岛相望、山海相拥的珠海,正凭借“食”力出圈。展望未来,林锦城表示,将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积极把握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共绘“百千万工程”美好未来。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供图 视频:林琦琦 叶正茂 唐润彬 靳碧海 制图:刘轶男 编辑:黄青芳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