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张弩:“互联网+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好医”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离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健康梦完全实现还有一定距离。”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张弩首先列出了一组数据:广东实时在粤人口超过1.5亿;单以常住人口基数计算,广东每千人床位数4.95,医生数2.83、护士数3.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回应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就要对粤东粤西粤北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和城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定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张弩建议,要实现设施上的扩容,因地制宜强化县、乡、村的床位、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儿童、妇女和常见多发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同时,在人才上扩容,加强基层医护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张弩还建议,在目前的人力和设施条件下,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更多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代表通道”现场,张弩分享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一位肿瘤患者,希望从高州赶赴广州就诊,却因交通、住宿、陪护成本高而感到为难。于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利用5G网络远程手术,在广州根据实景展示线上指导,由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当地线下主刀,双方“隔空”联合完成了一场复杂的手术。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在高州和广州上演。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了高水平专家的服务,基层医生也在指导中得到提升,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定向扩容和下沉。”张弩表示,随着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铺开,群众将体验到更丰富、便捷、精准的“零距离”医疗服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
代表通道|张弩:“互联网+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好医”
南方+ 2025-01-15 10:07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离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健康梦完全实现还有一定距离。”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张弩首先列出了一组数据:广东实时在粤人口超过1.5亿;单以常住人口基数计算,广东每千人床位数4.95,医生数2.83、护士数3.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回应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就要对粤东粤西粤北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和城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定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张弩建议,要实现设施上的扩容,因地制宜强化县、乡、村的床位、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儿童、妇女和常见多发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同时,在人才上扩容,加强基层医护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张弩还建议,在目前的人力和设施条件下,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更多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代表通道”现场,张弩分享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一位肿瘤患者,希望从高州赶赴广州就诊,却因交通、住宿、陪护成本高而感到为难。于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利用5G网络远程手术,在广州根据实景展示线上指导,由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当地线下主刀,双方“隔空”联合完成了一场复杂的手术。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在高州和广州上演。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了高水平专家的服务,基层医生也在指导中得到提升,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定向扩容和下沉。”张弩表示,随着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铺开,群众将体验到更丰富、便捷、精准的“零距离”医疗服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