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作品(2025年1月20日)

在大山里沉睡

□ 魏振强

客栈的大姐敲门,问我几点吃晚饭,我说七点吧。大姐问:太迟了吧,不饿?不饿,中午吃得太饱了。

出房间,走到院子中,天色已暗,高耸的墙壁撑起宽大的屋顶,像是撑起一把巨伞,屋子里的椅子、桌子面目模糊,惟有天井下方亮着一片光,如一块白手帕铺在地上。

我们是下午四点抵达这个名叫龙潭寨的古村落的。入冬了,大山深处进入最寒冷的季节,朋友刘承亮惦记山里的孩子,要给他们捐点款,我也跟了去,给每个孩子带去一本书,又跟他们说些鼓励的话。五十年前,在老家下放的一位上海知青对着我作业本上的钢笔字说了几句赞扬的话,他没想到他这个外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会让我这个乡下孩子激动好些日子,至今还没忘记当初的那份窃喜,总想着要给乡下娃做点事。这些年,老刘一直做点生意,风里来雨里去,却始终没忘记帮助别人。他的达观,让我感动,也让我自己庆幸,身边还有这样自带光亮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做完活动,村里的干部请我们吃饭,菜是他们从自家菜园摘来的,那些莴笋、白菜、萝卜因为经历了几场霜,格外甜,我一口气吃了两碗米饭,又喝了满满一碗锅巴汤,丢下碗,身上的寒气也被消掉,热气正从肺腑外溢,周身舒服极了。

阳光无遮无拦,雨水一样汪洋恣肆,洒在无垠的田野和远处的山林中。往回去的路上,车子拐上另一条路,一棵柿子树上立在院墙边,枯瘦的枝干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果子,一粒粒晶莹剔透,晃晃悠悠,让人疑心风要是再大一点,会不会把它们吹破。惊叹一番之后,蓦然瞥见一溜子古旧的房舍鱼脊一样浮在远处的山谷,旁人道:那是“龙潭寨”。

两排连绵的大山相对而立,留下一条细长的缝隙,一座座房子落在两边。下车近观,一条峡谷从远处飘然而下。峡谷中,巨石密布,如野兽,如小舟,如美人侧卧,如壮汉静坐……一条溪水左冲右突,蜿蜒而来,虽不复有汹涌之势,但依然淙淙有声,闪闪发亮。

沿峡谷移步向前,一座座房舍飞檐翘角,黑黑的瓦片琴弦一般排列,屋檐下、窗台上的砖雕、木雕虽已被风雨侵蚀,但面目依然可辨。再看屋后的连绵高山,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简直就是大地给村庄定制的一面面天然屏风。

一座苍老的拱桥赫然在目,远远望去,仿佛一只深绿色的灌木和杂树围成的花环悬在空中,近前,方知是一块块方形石头垒砌而成的桥,曰“五福桥”,村中一胡姓人家所建,意在祝福自己的五个儿子,也是祝福天下苍生。到底是善良人家。善良人家才可能是富贵人家。

炊烟从房顶上飘起,一老妇人在溪水中洗菜,影子在水中晃动,碎碎的阳光在水中荡漾、跳跃。亭子边,几位老人在闲聊,旁边是四五只巨大的竹扁,晾晒着山里特产的豆丝。有黄梅音袅袅而来,是严凤英的《小辞店》,那位六旬左右的男人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把一摞摞长秆芥菜放在青石板垒成的墙垛上,清亮的水从碧绿的菜叶间往地上滴。

忽然就有了冲动。我跟同行的人说,不走了,要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住一个晚上。遇到一个气息相投的人要珍惜,遇到一个喜欢的地方也要珍惜。

夜色越来越浓。坐在门口的麻石条上,有微薄的凉意,但并不冷。没有人影。溪水在铃铃地响。对面人家的灯光映在溪水里,摇摇晃晃。我像一块石头坐着。有多久没这样安静地坐进夜色?对面的大山在看我,而我看不到它们,只能看到自己的脚尖。

大姐立在门口喊我吃饭。菜已摆在桌子上,一个萝卜烧肉,一个清炒黄芽白,一个辣椒炒毛鱼,是我自己看着厨房的食材点的。大姐又送来她自己腌制的藟头。我让大姐拿来一瓶酒,给自己倒了一杯。大姐说:你慢慢吃,吃完了把碗筷丢在这里,我明天早上再来收。

大姐睡觉去了,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萝卜和肉在炉子上突突响,似小河淌水,飘浮的热气在桌子上方弥漫、盘旋。萝卜和黄芽白真是甜,藟头真是晶莹透亮,毛鱼真是香,我慢慢吃,慢慢喝,喝一口,吃一条毛鱼,再放下筷子,任香味在口腔里萦绕、回复,再把炉子的火拨小一点,让沸腾的声音小一点。

这样独自喝酒,于我来说真是少有,而在偶遇的深山里这么独自喝酒,六十年的人生中还是第一回。

又突发奇想,把茶杯洗干净,往里面倒一些酒,左手握着酒杯,右手握着茶杯,先用酒杯敬茶杯,就当对面正坐着另一个我,这么一想,觉得趣味多了不少。喝一口杯里的酒,吃一口萝卜,再喝一口茶杯里的酒,吃一粒藟头。茶杯和酒杯郑重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无意中侧头,墙上的影子也正双手举着杯子呢!那个影子是我吗?是的,好像又不是。就这样慢慢地喝,慢慢地敬,一瓶酒喝了大半,桌子上的菜也吃了大半。起身,有些摇晃,仿佛我是我自己,又不是我自己。

回到房间,躺到床上,身子正在飘起来。窗外夜色深重,没有一点声响。我似乎躺在黑黑的云层上。

今夜,我只管沉睡如石,融入无边夜色,与大山共眠。

日出           梁冠贤 摄

《香山诗略》前言

□ 罗人芳

珠海、中山、澳门,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香”。史载,唐代在珠海山场村设文顺乡,唐至德二年(757年),设香山镇,镇所设在文顺乡驻地濠潭(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这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香山文化由此开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在香山镇所在地设立了军事营寨香山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县正式设立,隶属广州府。元明清三朝均设置香山县。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州府撤销,香山县直属省辖,此后先后隶属粤海道和中区绥靖公署。县境包括今天的珠海市和中山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

珠海与中山、澳门历史上同属香山县,血缘同宗、历史同源、文脉同根,共同孕育的香山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香山文化历经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多个发展时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及多元文化的协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鲜明地域特征,同时具有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多元融合特质。

香山地区属于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还要通过共建“人文湾区”,把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内驱动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树立湾区文化自信,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湾区的重要使命。

文化是凝聚人心最好的纽带。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记忆和历史文化交融,对于促进三地“人心凝聚”“民心融通”,提高文化理念认同、思想情感认同、精神价值认同和国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多元并存的香山文化无疑提供了高度的文化认同基础。通过传承弘扬香山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新的路径。

香山地区自唐以来,诞生了许多优秀诗人,产生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晚清香山诗人黄绍昌、刘熽芬编辑的《香山诗略》,选录从唐至清香山历代诗作一千四百多首,涉及诗人二百三十余人。诗作诸体兼备,以五律、七律居多,题材广泛,韵律娴熟,辞汇丰富,富有变化。其中,有描写国家多难和人民苦难的社会诗,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家国情怀,如诗句“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海潮消”,“里巷无完宇,路殍无完肌”等。有大量的风景诗和风土诗,主要为诗人在宦游生涯或旅游文会中所作,或登山揽胜,或游湖赏景,或触景咏怀,如《罗浮放歌》《风桥望南楼》等。咏史诗和怀古诗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多以历史陈迹和人物为题材,感慨兴衰、咏怀抒情,如《天王桥怀古》:“忆昔南巡此地过,一桥犹是宋山河”,《草堂怀古》:“杜老诗篇在,骚坛百世师”,还有诗人麦愔的《述怀》《咏史》《言怀》等。有反映彼此交往应酬的赠答诗和庆吊诗,如送别诗《送别方子谷返香山》《送李友人》,寄人诗《寄黎道士东山》《寄魏和公》,酬赠诗《赠李伯襄》《放歌行赠祁惟允》,祝寿诗《张南翁六十双寿》、《七十自寿》,哀挽诗《挽邑四贤》《哀永新》等。有刻画男女相思离别的爱情诗,如诗句“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问君何为满面愁,郞行车马发今夕”等。还有专门描绘澳门和介绍各种西方事物的诗作,如《澳门》:“番童夜上三巴寺,洋舶星维十字门。斜日听钟才早供,妙檀罗拜又黄昏”,如《观夷人诸器有序》《听西洋夷女操洋琴有序》,里面提到了自鸣钟、千里镜、寒暑针、万花筒、洋琴等,体现了西方文化通过澳门传入内地以及对当时的影响等。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珠海市档案馆联合澳门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共同挖掘整理出版本套《香山诗略》,旨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湾区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打造香山文化档案品牌,以档案独特作用增进“一国两制”背景下的粤澳文化认同。

《香山诗略》此次整理出版,采用宣纸线装竖排,保留了原著古典诗歌集的特征,同时为便于今人特别是年轻人阅读,采用标点断句,简体印刷,也体现了香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衡州故事会(组诗)

□ 谢湘南

湘江脱口秀

我是一个影迷

喜欢收集人影树影山影

河岸之影码头之影渡船之影

落叶与果子 牛羊的蹄印

大雁的面孔 飞羽的演奏

雨水的啼鸣 大桥上汽车的疾驰

楼房在江边排队的样子

我的颜值,你应该很懂

集结万物之影,从不拘泥

须臾的言语,一见倾心

我见证过誓言,更理解

流逝的要义,那些想要抽刀

断水的人,和一次次跳进水里

被水淹没又托起的人

胶片年代,托人之手,我也谋杀过

无数菲林。在三湘大地

我用日夜的奔流构筑

现实世界,一种安详

数码丛林,几多风骚

不是自我表扬,我汇聚的

每一滴水,都情绪饱满

携带快乐基因,有着湖南人的

霸蛮劲头。说到个性

我其实是一个柔情的

高个子。躺平是我的天职

我最擅长的事是接纳

从湘南流到湘北

我集结天上的水,也包容

人的苦水,树木与泥土的吐槽

我的良善常让我被动

这是我的秘密,可大鱼知道,小鱼

也知道。从前,鱼是我的邮差

现在,它是快递员,也是

外卖小哥,水涨船高的消息

它都要发到朋友圈。我喜欢

与朋友聊家常, 澧水、沅江、资江

如果你在石鼓书院

推窗而望,我会跟你聊聊

蒸水与我的拥抱,耒水

如何钻我的被窝,为我推波助澜

成为你的瞭望,你极目的四季

我迎接过的柳色青青

竹篙、渔网、过路的云彩、一行大雁

我目送过的学子寒窗

岁月长河中的甲乙丙丁

如果你在南天门看我

你应该知道,你抑止不住的兴奋

就像敞开的天门有着四面八方扑来的风

如果你在更高处,在祝融峰顶

与我相望,你看到的

烟波处,城村相接

那是我的流域,

世界也不能阻挡的流淌

我摸到江水的颤栗

那一年,我刚上初中

从我遥远的乡下,陪母亲到衡阳

看病,母亲损坏的身体

成就我第一次远行

衡州府,大医院

我对世界一无所知

当公共汽车驶过湘江上的大桥

空气似乎虚脱,夕阳扯下作业本

在江边,我俯下身

摸到江水的颤栗

多年后,母亲已离世

我从更远的南方,开车来到江边

为了更靠近江水,我将车开到江堤下

下车步入雨中。湘江在这里

似乎束起了腰,岸上的灯火

在江面摇曳,像微笑的护士

正将针头扎入

母亲的手臂

南岳大庙游玩非官方指南

每一个实用主义者都有一本自己的

人间指南,在南岳大庙

我清晰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

一条中轴线,一边佛寺,一边道观

它们展示对称之美,也呈现

信仰的天平,风景的砝码

红墙黄瓦的合围中,流水的对弈

从棂星门进入,就像翻开一部词典

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

有着层层楹联的建筑,递进的剧集

放生池一对,钟亭呼应鼓亭

宝库成双,东华门对着西华门

以中轴为立柱,你可变身蜜蜂

飞出无穷大符号,采到如意之蜜

如以居中的步履直行,你会穿过奎星阁

在老戏台触摸到当头的鸿运

奎星在上,奎星要拜

铜钱在下,铜钱要抓

奔腾的内心戏,不在忽闻丝竹之声

而在抓铜钱的动作模拟

戏文绘成画,意识的话本流出颜彩

再往深走,正南门前感受川流

浮雕如盘石在左,明亮的部分同样来自

游人的触摸,天空五色凝聚

此刻,该与赤帝峰同框,变身鸣蝉

隐于古柏树上,成为浮雕的

一个伏笔。御碑亭内

驮碑者贔屃正昂首与你对视

它的头被摸得光滑锃亮

“搂搂小乌龟头,一生无需愁”

人们对它驮的碑,习惯性扫过

而四周盘龙集凤,碑廊环绕

在嘉应门礼迎的庙祝微笑着

日常的一幕,有如“影子戏”的开场

一面安静的大鼓有着鼓舞天下的胆略

寿字写在鼓面,也写在南岳之巅

鼓动天地的并非雷韵的脚步

而是世人对时间的执念

衡山下,圣庙集结香火

晴空下,人们默念祈愿

越过御书楼,立于正殿前的广场

立于袅袅青烟中,身前身后的人

会告诉你什么叫“广结善缘”

“万里歌舞来朝圣”,气魄宏大的

“雷韵殿”有着绣花针下过的功夫

重檐歇山,称为艺术宫苑并不夸张

一条汉白玉龙在眼前卷起海浪

将中轴线当琴弦拔响,似九霄环佩之音

萦于耳际,当世界安静下来

我听到霸下的呼吸,石碑的心跳

正 道(小小说)

□ 李 延

“半夜三更不睡觉你哭啥呀?” 张老汉大怒,对着儿子把手里的烟袋杆扔了过去。愁眉苦脸的老伴急转身挡在儿子前面,大声呵斥道:“他醉成这样,你也忍心下狠手?”

从儿子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才知道女朋友因为儿子没房而分手了。儿子在埋怨他们做老人的偏心,只管了大哥不管他。

张老汉垂头丧气地坐在炕边抽闷烟,老太太抹着眼泪给儿子盖被子。这个不肯下田干农活的儿子,在张老汉眼里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到钱,倒是赚了一把年龄回来。

老两口省吃俭用,大儿子结婚借的钱还没还清。眼看这几年房价飞涨,小儿子又到了结婚的年龄,老两口每天都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哎呀,老哥都抽上红塔山了。”农耕了,张老汉来下屯找老友想借点钱买化肥。接过老朋友递来的烟夹在耳边,笑呵呵地跟着进了屋,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地塑料瓶子上面贴着诱人的商标,几个女人正在往瓶子里装五颜六色的液体。

“大兄弟不瞒你说,就靠这个去年给你侄子在城里买了房。”老友的话让张老汉尴尬地干笑了几声。这是什么?张老汉没多问便蹲下身去仔细观察。

回家后,张老汉失眠了。那花花绿绿的商标在他的脑海中翻腾,想想附近村庄密集的人口暗自一惊。开始去小商场或街边小卖店转悠打探,半夜三更不睡觉暗自盘算,越想心里越亮堂……一辈子快过去了,我老张服过谁?别人做得,咱也一样做得。他登门找老友拿了商标后下决心小试牛刀,少量罐装后拿到认识的小店试销,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他窃喜,于是把西屋收拾干净便大干起来。

这天晚饭,他端着酒杯想象着不断进账的数字,一时兴奋给小儿子打去电话,告诉他很快就能给他买房结婚。没想到儿子却在电话里小声嘀咕:“爸,你喝多了吧?”

老伴知道这件事后忐忑不安地说:“我心里发慌没底,咱是农村人,踏实种地才是本分啊。”“闭嘴,头发长见识短。”张老汉顿时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满足。

半年后,张老汉手里有了点积蓄,在屯子里走路都带劲,逢人就递上一根红塔山。

儿子大伟毕竟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看见这些瓶瓶罐罐非常生气,对着瓶子和机器就抡起了大锤。

儿子走后,张老汉正准备重整旗鼓新开张,没想到,公安局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下午就找上门来,张老汉大惊失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文字:魏振强 罗人芳 谢湘南 李 延 图片:梁冠贤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丨作品(2025年1月20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1-20 02:01

在大山里沉睡

□ 魏振强

客栈的大姐敲门,问我几点吃晚饭,我说七点吧。大姐问:太迟了吧,不饿?不饿,中午吃得太饱了。

出房间,走到院子中,天色已暗,高耸的墙壁撑起宽大的屋顶,像是撑起一把巨伞,屋子里的椅子、桌子面目模糊,惟有天井下方亮着一片光,如一块白手帕铺在地上。

我们是下午四点抵达这个名叫龙潭寨的古村落的。入冬了,大山深处进入最寒冷的季节,朋友刘承亮惦记山里的孩子,要给他们捐点款,我也跟了去,给每个孩子带去一本书,又跟他们说些鼓励的话。五十年前,在老家下放的一位上海知青对着我作业本上的钢笔字说了几句赞扬的话,他没想到他这个外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会让我这个乡下孩子激动好些日子,至今还没忘记当初的那份窃喜,总想着要给乡下娃做点事。这些年,老刘一直做点生意,风里来雨里去,却始终没忘记帮助别人。他的达观,让我感动,也让我自己庆幸,身边还有这样自带光亮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做完活动,村里的干部请我们吃饭,菜是他们从自家菜园摘来的,那些莴笋、白菜、萝卜因为经历了几场霜,格外甜,我一口气吃了两碗米饭,又喝了满满一碗锅巴汤,丢下碗,身上的寒气也被消掉,热气正从肺腑外溢,周身舒服极了。

阳光无遮无拦,雨水一样汪洋恣肆,洒在无垠的田野和远处的山林中。往回去的路上,车子拐上另一条路,一棵柿子树上立在院墙边,枯瘦的枝干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果子,一粒粒晶莹剔透,晃晃悠悠,让人疑心风要是再大一点,会不会把它们吹破。惊叹一番之后,蓦然瞥见一溜子古旧的房舍鱼脊一样浮在远处的山谷,旁人道:那是“龙潭寨”。

两排连绵的大山相对而立,留下一条细长的缝隙,一座座房子落在两边。下车近观,一条峡谷从远处飘然而下。峡谷中,巨石密布,如野兽,如小舟,如美人侧卧,如壮汉静坐……一条溪水左冲右突,蜿蜒而来,虽不复有汹涌之势,但依然淙淙有声,闪闪发亮。

沿峡谷移步向前,一座座房舍飞檐翘角,黑黑的瓦片琴弦一般排列,屋檐下、窗台上的砖雕、木雕虽已被风雨侵蚀,但面目依然可辨。再看屋后的连绵高山,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简直就是大地给村庄定制的一面面天然屏风。

一座苍老的拱桥赫然在目,远远望去,仿佛一只深绿色的灌木和杂树围成的花环悬在空中,近前,方知是一块块方形石头垒砌而成的桥,曰“五福桥”,村中一胡姓人家所建,意在祝福自己的五个儿子,也是祝福天下苍生。到底是善良人家。善良人家才可能是富贵人家。

炊烟从房顶上飘起,一老妇人在溪水中洗菜,影子在水中晃动,碎碎的阳光在水中荡漾、跳跃。亭子边,几位老人在闲聊,旁边是四五只巨大的竹扁,晾晒着山里特产的豆丝。有黄梅音袅袅而来,是严凤英的《小辞店》,那位六旬左右的男人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把一摞摞长秆芥菜放在青石板垒成的墙垛上,清亮的水从碧绿的菜叶间往地上滴。

忽然就有了冲动。我跟同行的人说,不走了,要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住一个晚上。遇到一个气息相投的人要珍惜,遇到一个喜欢的地方也要珍惜。

夜色越来越浓。坐在门口的麻石条上,有微薄的凉意,但并不冷。没有人影。溪水在铃铃地响。对面人家的灯光映在溪水里,摇摇晃晃。我像一块石头坐着。有多久没这样安静地坐进夜色?对面的大山在看我,而我看不到它们,只能看到自己的脚尖。

大姐立在门口喊我吃饭。菜已摆在桌子上,一个萝卜烧肉,一个清炒黄芽白,一个辣椒炒毛鱼,是我自己看着厨房的食材点的。大姐又送来她自己腌制的藟头。我让大姐拿来一瓶酒,给自己倒了一杯。大姐说:你慢慢吃,吃完了把碗筷丢在这里,我明天早上再来收。

大姐睡觉去了,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萝卜和肉在炉子上突突响,似小河淌水,飘浮的热气在桌子上方弥漫、盘旋。萝卜和黄芽白真是甜,藟头真是晶莹透亮,毛鱼真是香,我慢慢吃,慢慢喝,喝一口,吃一条毛鱼,再放下筷子,任香味在口腔里萦绕、回复,再把炉子的火拨小一点,让沸腾的声音小一点。

这样独自喝酒,于我来说真是少有,而在偶遇的深山里这么独自喝酒,六十年的人生中还是第一回。

又突发奇想,把茶杯洗干净,往里面倒一些酒,左手握着酒杯,右手握着茶杯,先用酒杯敬茶杯,就当对面正坐着另一个我,这么一想,觉得趣味多了不少。喝一口杯里的酒,吃一口萝卜,再喝一口茶杯里的酒,吃一粒藟头。茶杯和酒杯郑重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无意中侧头,墙上的影子也正双手举着杯子呢!那个影子是我吗?是的,好像又不是。就这样慢慢地喝,慢慢地敬,一瓶酒喝了大半,桌子上的菜也吃了大半。起身,有些摇晃,仿佛我是我自己,又不是我自己。

回到房间,躺到床上,身子正在飘起来。窗外夜色深重,没有一点声响。我似乎躺在黑黑的云层上。

今夜,我只管沉睡如石,融入无边夜色,与大山共眠。

日出           梁冠贤 摄

《香山诗略》前言

□ 罗人芳

珠海、中山、澳门,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香”。史载,唐代在珠海山场村设文顺乡,唐至德二年(757年),设香山镇,镇所设在文顺乡驻地濠潭(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这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香山文化由此开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在香山镇所在地设立了军事营寨香山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县正式设立,隶属广州府。元明清三朝均设置香山县。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州府撤销,香山县直属省辖,此后先后隶属粤海道和中区绥靖公署。县境包括今天的珠海市和中山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

珠海与中山、澳门历史上同属香山县,血缘同宗、历史同源、文脉同根,共同孕育的香山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香山文化历经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多个发展时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及多元文化的协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鲜明地域特征,同时具有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多元融合特质。

香山地区属于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还要通过共建“人文湾区”,把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内驱动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树立湾区文化自信,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湾区的重要使命。

文化是凝聚人心最好的纽带。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记忆和历史文化交融,对于促进三地“人心凝聚”“民心融通”,提高文化理念认同、思想情感认同、精神价值认同和国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多元并存的香山文化无疑提供了高度的文化认同基础。通过传承弘扬香山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新的路径。

香山地区自唐以来,诞生了许多优秀诗人,产生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晚清香山诗人黄绍昌、刘熽芬编辑的《香山诗略》,选录从唐至清香山历代诗作一千四百多首,涉及诗人二百三十余人。诗作诸体兼备,以五律、七律居多,题材广泛,韵律娴熟,辞汇丰富,富有变化。其中,有描写国家多难和人民苦难的社会诗,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家国情怀,如诗句“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海潮消”,“里巷无完宇,路殍无完肌”等。有大量的风景诗和风土诗,主要为诗人在宦游生涯或旅游文会中所作,或登山揽胜,或游湖赏景,或触景咏怀,如《罗浮放歌》《风桥望南楼》等。咏史诗和怀古诗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多以历史陈迹和人物为题材,感慨兴衰、咏怀抒情,如《天王桥怀古》:“忆昔南巡此地过,一桥犹是宋山河”,《草堂怀古》:“杜老诗篇在,骚坛百世师”,还有诗人麦愔的《述怀》《咏史》《言怀》等。有反映彼此交往应酬的赠答诗和庆吊诗,如送别诗《送别方子谷返香山》《送李友人》,寄人诗《寄黎道士东山》《寄魏和公》,酬赠诗《赠李伯襄》《放歌行赠祁惟允》,祝寿诗《张南翁六十双寿》、《七十自寿》,哀挽诗《挽邑四贤》《哀永新》等。有刻画男女相思离别的爱情诗,如诗句“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问君何为满面愁,郞行车马发今夕”等。还有专门描绘澳门和介绍各种西方事物的诗作,如《澳门》:“番童夜上三巴寺,洋舶星维十字门。斜日听钟才早供,妙檀罗拜又黄昏”,如《观夷人诸器有序》《听西洋夷女操洋琴有序》,里面提到了自鸣钟、千里镜、寒暑针、万花筒、洋琴等,体现了西方文化通过澳门传入内地以及对当时的影响等。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珠海市档案馆联合澳门档案馆、中山市档案馆,共同挖掘整理出版本套《香山诗略》,旨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湾区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打造香山文化档案品牌,以档案独特作用增进“一国两制”背景下的粤澳文化认同。

《香山诗略》此次整理出版,采用宣纸线装竖排,保留了原著古典诗歌集的特征,同时为便于今人特别是年轻人阅读,采用标点断句,简体印刷,也体现了香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衡州故事会(组诗)

□ 谢湘南

湘江脱口秀

我是一个影迷

喜欢收集人影树影山影

河岸之影码头之影渡船之影

落叶与果子 牛羊的蹄印

大雁的面孔 飞羽的演奏

雨水的啼鸣 大桥上汽车的疾驰

楼房在江边排队的样子

我的颜值,你应该很懂

集结万物之影,从不拘泥

须臾的言语,一见倾心

我见证过誓言,更理解

流逝的要义,那些想要抽刀

断水的人,和一次次跳进水里

被水淹没又托起的人

胶片年代,托人之手,我也谋杀过

无数菲林。在三湘大地

我用日夜的奔流构筑

现实世界,一种安详

数码丛林,几多风骚

不是自我表扬,我汇聚的

每一滴水,都情绪饱满

携带快乐基因,有着湖南人的

霸蛮劲头。说到个性

我其实是一个柔情的

高个子。躺平是我的天职

我最擅长的事是接纳

从湘南流到湘北

我集结天上的水,也包容

人的苦水,树木与泥土的吐槽

我的良善常让我被动

这是我的秘密,可大鱼知道,小鱼

也知道。从前,鱼是我的邮差

现在,它是快递员,也是

外卖小哥,水涨船高的消息

它都要发到朋友圈。我喜欢

与朋友聊家常, 澧水、沅江、资江

如果你在石鼓书院

推窗而望,我会跟你聊聊

蒸水与我的拥抱,耒水

如何钻我的被窝,为我推波助澜

成为你的瞭望,你极目的四季

我迎接过的柳色青青

竹篙、渔网、过路的云彩、一行大雁

我目送过的学子寒窗

岁月长河中的甲乙丙丁

如果你在南天门看我

你应该知道,你抑止不住的兴奋

就像敞开的天门有着四面八方扑来的风

如果你在更高处,在祝融峰顶

与我相望,你看到的

烟波处,城村相接

那是我的流域,

世界也不能阻挡的流淌

我摸到江水的颤栗

那一年,我刚上初中

从我遥远的乡下,陪母亲到衡阳

看病,母亲损坏的身体

成就我第一次远行

衡州府,大医院

我对世界一无所知

当公共汽车驶过湘江上的大桥

空气似乎虚脱,夕阳扯下作业本

在江边,我俯下身

摸到江水的颤栗

多年后,母亲已离世

我从更远的南方,开车来到江边

为了更靠近江水,我将车开到江堤下

下车步入雨中。湘江在这里

似乎束起了腰,岸上的灯火

在江面摇曳,像微笑的护士

正将针头扎入

母亲的手臂

南岳大庙游玩非官方指南

每一个实用主义者都有一本自己的

人间指南,在南岳大庙

我清晰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

一条中轴线,一边佛寺,一边道观

它们展示对称之美,也呈现

信仰的天平,风景的砝码

红墙黄瓦的合围中,流水的对弈

从棂星门进入,就像翻开一部词典

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

有着层层楹联的建筑,递进的剧集

放生池一对,钟亭呼应鼓亭

宝库成双,东华门对着西华门

以中轴为立柱,你可变身蜜蜂

飞出无穷大符号,采到如意之蜜

如以居中的步履直行,你会穿过奎星阁

在老戏台触摸到当头的鸿运

奎星在上,奎星要拜

铜钱在下,铜钱要抓

奔腾的内心戏,不在忽闻丝竹之声

而在抓铜钱的动作模拟

戏文绘成画,意识的话本流出颜彩

再往深走,正南门前感受川流

浮雕如盘石在左,明亮的部分同样来自

游人的触摸,天空五色凝聚

此刻,该与赤帝峰同框,变身鸣蝉

隐于古柏树上,成为浮雕的

一个伏笔。御碑亭内

驮碑者贔屃正昂首与你对视

它的头被摸得光滑锃亮

“搂搂小乌龟头,一生无需愁”

人们对它驮的碑,习惯性扫过

而四周盘龙集凤,碑廊环绕

在嘉应门礼迎的庙祝微笑着

日常的一幕,有如“影子戏”的开场

一面安静的大鼓有着鼓舞天下的胆略

寿字写在鼓面,也写在南岳之巅

鼓动天地的并非雷韵的脚步

而是世人对时间的执念

衡山下,圣庙集结香火

晴空下,人们默念祈愿

越过御书楼,立于正殿前的广场

立于袅袅青烟中,身前身后的人

会告诉你什么叫“广结善缘”

“万里歌舞来朝圣”,气魄宏大的

“雷韵殿”有着绣花针下过的功夫

重檐歇山,称为艺术宫苑并不夸张

一条汉白玉龙在眼前卷起海浪

将中轴线当琴弦拔响,似九霄环佩之音

萦于耳际,当世界安静下来

我听到霸下的呼吸,石碑的心跳

正 道(小小说)

□ 李 延

“半夜三更不睡觉你哭啥呀?” 张老汉大怒,对着儿子把手里的烟袋杆扔了过去。愁眉苦脸的老伴急转身挡在儿子前面,大声呵斥道:“他醉成这样,你也忍心下狠手?”

从儿子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才知道女朋友因为儿子没房而分手了。儿子在埋怨他们做老人的偏心,只管了大哥不管他。

张老汉垂头丧气地坐在炕边抽闷烟,老太太抹着眼泪给儿子盖被子。这个不肯下田干农活的儿子,在张老汉眼里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到钱,倒是赚了一把年龄回来。

老两口省吃俭用,大儿子结婚借的钱还没还清。眼看这几年房价飞涨,小儿子又到了结婚的年龄,老两口每天都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哎呀,老哥都抽上红塔山了。”农耕了,张老汉来下屯找老友想借点钱买化肥。接过老朋友递来的烟夹在耳边,笑呵呵地跟着进了屋,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地塑料瓶子上面贴着诱人的商标,几个女人正在往瓶子里装五颜六色的液体。

“大兄弟不瞒你说,就靠这个去年给你侄子在城里买了房。”老友的话让张老汉尴尬地干笑了几声。这是什么?张老汉没多问便蹲下身去仔细观察。

回家后,张老汉失眠了。那花花绿绿的商标在他的脑海中翻腾,想想附近村庄密集的人口暗自一惊。开始去小商场或街边小卖店转悠打探,半夜三更不睡觉暗自盘算,越想心里越亮堂……一辈子快过去了,我老张服过谁?别人做得,咱也一样做得。他登门找老友拿了商标后下决心小试牛刀,少量罐装后拿到认识的小店试销,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他窃喜,于是把西屋收拾干净便大干起来。

这天晚饭,他端着酒杯想象着不断进账的数字,一时兴奋给小儿子打去电话,告诉他很快就能给他买房结婚。没想到儿子却在电话里小声嘀咕:“爸,你喝多了吧?”

老伴知道这件事后忐忑不安地说:“我心里发慌没底,咱是农村人,踏实种地才是本分啊。”“闭嘴,头发长见识短。”张老汉顿时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满足。

半年后,张老汉手里有了点积蓄,在屯子里走路都带劲,逢人就递上一根红塔山。

儿子大伟毕竟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看见这些瓶瓶罐罐非常生气,对着瓶子和机器就抡起了大锤。

儿子走后,张老汉正准备重整旗鼓新开张,没想到,公安局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下午就找上门来,张老汉大惊失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文字:魏振强 罗人芳 谢湘南 李 延 图片:梁冠贤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