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琴澳一体化发展,粤澳媒体谈心得、说感悟

1月2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2024年度十大记忆”出炉。当日,来自粤澳两地的媒体代表聚焦琴澳一体化发展,结合深耕一线的心得感悟,展望横琴开发建设的广阔未来。

同频共振:

切身感受澳门25年发展进步

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陈宇健:我是在澳门回归祖国后就加入澳广视做电台主持人,一路见证了澳门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澳门亮出很多“金名片”,比如2005年,拥有多样都市风貌和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如今,澳门还致力于打造“演艺之都”“体育之城”,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媒体人也拥有更多机会去感受时代大潮里的濠江气象。

许多澳门实践都充分彰显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我们工作生活其中,也有很多切身体会。我平时经常参与音乐节目主持以及活动主持,深刻感受到内地与澳门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同时通关的进一步便利也给这些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 伍芷莹:在2024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集中采访活动中,我最大感受就是澳门在这25年发展中,真正做到了在“变”与“不变”中展现万千气象。不变的是澳门街巷依旧繁华、烟火气浓厚,变的是澳门在更多领域焕发新活力。当时,我们采访团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探访“澳科一号”背后的科研团队。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澳门除了旅游美食,也有许多硬核高科技。

“澳科一号”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据“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介绍,这颗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多来,已绕着地球飞了8000余圈,收集了大量高精度科学数据,为世界多国科学家、工程师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澳科一号”卫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也是内地与澳门合力实现科技突破的成功典范。未来,琴澳融合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类似于“澳科一号”的生动案例,作为一名入行将近4年的“00后”记者,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深度报道,记录更多琴澳一体化发展的故事。

使命担当:

见证澳人澳企逐梦横琴

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陈宇健:印象中横琴以前是一个渔村,有很多生蚝可以品尝。如今,横琴已经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也有很多澳资企业落地在这里,我感受到横琴正逐渐成为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的新平台和新家园。

横琴的发展变化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每次我来横琴工作或是旅行,都会感受到横琴又有一些新变化,比如说横琴现在有很多大型商场、大自然景观,也有长隆海洋王国这样的主题公园,方便澳门居民过来休闲旅游创业发展。2024年底的时候,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开通,我们往返琴澳也有了更多便利的选择。

目前,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来横琴创业置业,大家都希望可以在横琴这个“新家园”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我也希望未来可以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见证横琴蝶变。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 伍芷莹:去年年初的时候,我采访了一家刚搬到横琴办公的澳资企业——真健康公司,重点做医疗器械研发。那时候真健康公司创始人张昊任告诉我,受益于横琴引导基金,他们公司成为首个拿到股权投资的澳资企业。当时,创始人希望可以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治疗端的医疗器械产品可以拿到首张以合作区企业主体申报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就在上个月,我再次见到了创始人张昊任。她欣喜地跟我说,如今,公司已经落地了两张以合作区企业主体申报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也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短短一年,这家澳资企业便实现了飞速成长。我想,这正说明了澳人澳企在横琴这片创业创新沃土,是真真正正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因此,我很期待未来可以记录更多澳人澳企逐梦横琴的故事,见证“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奋斗历程。

文字:李美琪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聚焦琴澳一体化发展,粤澳媒体谈心得、说感悟
珠海特区报 2025-01-22 10:03

1月2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2024年度十大记忆”出炉。当日,来自粤澳两地的媒体代表聚焦琴澳一体化发展,结合深耕一线的心得感悟,展望横琴开发建设的广阔未来。

同频共振:

切身感受澳门25年发展进步

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陈宇健:我是在澳门回归祖国后就加入澳广视做电台主持人,一路见证了澳门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澳门亮出很多“金名片”,比如2005年,拥有多样都市风貌和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如今,澳门还致力于打造“演艺之都”“体育之城”,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媒体人也拥有更多机会去感受时代大潮里的濠江气象。

许多澳门实践都充分彰显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我们工作生活其中,也有很多切身体会。我平时经常参与音乐节目主持以及活动主持,深刻感受到内地与澳门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同时通关的进一步便利也给这些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 伍芷莹:在2024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集中采访活动中,我最大感受就是澳门在这25年发展中,真正做到了在“变”与“不变”中展现万千气象。不变的是澳门街巷依旧繁华、烟火气浓厚,变的是澳门在更多领域焕发新活力。当时,我们采访团走进澳门科技大学,探访“澳科一号”背后的科研团队。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澳门除了旅游美食,也有许多硬核高科技。

“澳科一号”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据“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介绍,这颗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多来,已绕着地球飞了8000余圈,收集了大量高精度科学数据,为世界多国科学家、工程师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澳科一号”卫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也是内地与澳门合力实现科技突破的成功典范。未来,琴澳融合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类似于“澳科一号”的生动案例,作为一名入行将近4年的“00后”记者,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深度报道,记录更多琴澳一体化发展的故事。

使命担当:

见证澳人澳企逐梦横琴

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陈宇健:印象中横琴以前是一个渔村,有很多生蚝可以品尝。如今,横琴已经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也有很多澳资企业落地在这里,我感受到横琴正逐渐成为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生活的新平台和新家园。

横琴的发展变化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每次我来横琴工作或是旅行,都会感受到横琴又有一些新变化,比如说横琴现在有很多大型商场、大自然景观,也有长隆海洋王国这样的主题公园,方便澳门居民过来休闲旅游创业发展。2024年底的时候,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开通,我们往返琴澳也有了更多便利的选择。

目前,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来横琴创业置业,大家都希望可以在横琴这个“新家园”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我也希望未来可以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见证横琴蝶变。

珠海传媒集团记者 伍芷莹:去年年初的时候,我采访了一家刚搬到横琴办公的澳资企业——真健康公司,重点做医疗器械研发。那时候真健康公司创始人张昊任告诉我,受益于横琴引导基金,他们公司成为首个拿到股权投资的澳资企业。当时,创始人希望可以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治疗端的医疗器械产品可以拿到首张以合作区企业主体申报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就在上个月,我再次见到了创始人张昊任。她欣喜地跟我说,如今,公司已经落地了两张以合作区企业主体申报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也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短短一年,这家澳资企业便实现了飞速成长。我想,这正说明了澳人澳企在横琴这片创业创新沃土,是真真正正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因此,我很期待未来可以记录更多澳人澳企逐梦横琴的故事,见证“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奋斗历程。

文字:李美琪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