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推迟到年初一的“团圆饭”

1月2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广珠城际珠海站候车大厅里,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匆匆而行,广播声、脚步声与孩子的嬉闹声交织成春运特有的交响曲。服务台、检验票口、站台上,客运二班的3名站务员——蒋绳、许杰新、张雅,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他们的温情守护着旅客的归家路。

除夕夜,站台上的“约定”

“叮叮叮!”中午12时许,在车站饭堂,正准备午餐后接班的张雅接到了父亲的视频电话。

“女儿,我们家的年饭现在开始,明天晚上等你回来吃团圆饭。”听到父亲的话语,看到餐桌上父亲特意为她准备的那碗饭和一双筷子,张雅的眼眶湿润了。

客运(售票)员张雅(右一)在候车厅特殊通道护送轮椅旅客进站乘车。陈新年摄

今年是张雅在珠海站工作的第七年。“往年也有除夕不能回家团聚的时候,但是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连着上班还是第一次。不过,我们早已将节日上班视为习惯和责任了。”除夕下午,张雅在服务好重点旅客的同时,还要忙着处置旅客失物,并参与检票验票。

“失主姓名请写‘老外’,感谢你们的热情服务,为中国点赞,为中国铁路人点赞。”13时15分,候车厅服务台,蒋绳为一名外国旅客办理了失物领取手续,“老外能用流利的中文点赞中国,我感到特别自豪。”

在车站值班室,外国友人在领取失物后与值班员蒋绳合影。蒋绳供图

蒋绳既是站务员,也是客运二班的带班值班员,她需要统筹当班期间整个车站的客运工作。身着铁路制服的她英姿飒爽,今年是第二次在车站过除夕。14时许,她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后,抽空跟家人来了一次只有30秒钟的视频连线。

“儿子,妈妈明天晚上回。”“我不信!”不到4岁的儿子在视频前直摇头。“因为我儿子也习惯了我的节假日上班。”蒋绳笑着向记者解释。

深夜的珠海,吹来冷飕飕的海风。站台上,面对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走向站台的旅客,许杰新嘱咐着大家注意脚下安全。

自珠海站开通以来,许杰新连续12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都是守在这里。

客运(售票)员许杰新在站台引导旅客乘坐手扶电梯出站。陈新年摄

22时57分,安全送走龙年最后一批旅客后,许杰新的妻子打来了视频电话,“老公,下班了吧,明天晚上等您回来吃团圆饭。”七年婚姻里,妻子从抱怨到理解,直到今年才笑着说:“嫁给你,就当家里多个‘编外人员’。”
年初一,迟到的年味

大年初一13时40分,完成交接班的蒋绳等三人在站台相遇。登上回家的列车时,蒋绳忽然笑道:“大年初一,别人出门拜年,咱们回家团圆,这也算‘逆春运’了。”

经过几次换乘,蒋绳、许杰新、张雅先后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时,三户人家不约而同将除夕夜的“团圆饭”平移了24小时——咕嘟冒泡的火锅、晶莹剔透的虾饺、焦糖色的红烧肉,在年初一的夜晚升腾起同样的暖意。

在揭阳,6岁的儿子大宝举着“欢迎爸爸回家”的手绘海报扑向下车的许杰新,妻子方媛打开电磁炉再次烧起了火锅。

在湖南娄底,张雅被父亲从车站接回家里时,系着围裙的母亲从厨房里端出热腾腾的红烧肉。“你回来了,我们才算团圆。”

在佛山,蒋绳家的客厅桌餐上摆满了甲鱼、鸡鸭、虾饺等美味佳肴。“昨天你没回来,这些你喜欢吃的我都舍不得做。”蒋绳丈夫王先生说。

“干杯!”瓷碗相碰的脆响中,蒋绳丈夫的话道出铁路人家庭的共同心声:“你们守住了千万人的团圆,我们守住了自家的团圆。”

窗外,街头的灯笼连成星河。这群把“年”过成动词的铁路人,用缺席的陪伴换来流动中国的温度,而那一桌迟到的年夜饭,早已超越了时间的刻度,成为亲情最温暖的注脚。

文字:陈新年 图片:陈新年 编辑:王朝辉 责任编辑:帅云
新春走基层 | 推迟到年初一的“团圆饭”
观海融媒 2025-02-04 21:38

1月2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广珠城际珠海站候车大厅里,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匆匆而行,广播声、脚步声与孩子的嬉闹声交织成春运特有的交响曲。服务台、检验票口、站台上,客运二班的3名站务员——蒋绳、许杰新、张雅,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他们的温情守护着旅客的归家路。

除夕夜,站台上的“约定”

“叮叮叮!”中午12时许,在车站饭堂,正准备午餐后接班的张雅接到了父亲的视频电话。

“女儿,我们家的年饭现在开始,明天晚上等你回来吃团圆饭。”听到父亲的话语,看到餐桌上父亲特意为她准备的那碗饭和一双筷子,张雅的眼眶湿润了。

客运(售票)员张雅(右一)在候车厅特殊通道护送轮椅旅客进站乘车。陈新年摄

今年是张雅在珠海站工作的第七年。“往年也有除夕不能回家团聚的时候,但是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连着上班还是第一次。不过,我们早已将节日上班视为习惯和责任了。”除夕下午,张雅在服务好重点旅客的同时,还要忙着处置旅客失物,并参与检票验票。

“失主姓名请写‘老外’,感谢你们的热情服务,为中国点赞,为中国铁路人点赞。”13时15分,候车厅服务台,蒋绳为一名外国旅客办理了失物领取手续,“老外能用流利的中文点赞中国,我感到特别自豪。”

在车站值班室,外国友人在领取失物后与值班员蒋绳合影。蒋绳供图

蒋绳既是站务员,也是客运二班的带班值班员,她需要统筹当班期间整个车站的客运工作。身着铁路制服的她英姿飒爽,今年是第二次在车站过除夕。14时许,她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后,抽空跟家人来了一次只有30秒钟的视频连线。

“儿子,妈妈明天晚上回。”“我不信!”不到4岁的儿子在视频前直摇头。“因为我儿子也习惯了我的节假日上班。”蒋绳笑着向记者解释。

深夜的珠海,吹来冷飕飕的海风。站台上,面对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走向站台的旅客,许杰新嘱咐着大家注意脚下安全。

自珠海站开通以来,许杰新连续12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都是守在这里。

客运(售票)员许杰新在站台引导旅客乘坐手扶电梯出站。陈新年摄

22时57分,安全送走龙年最后一批旅客后,许杰新的妻子打来了视频电话,“老公,下班了吧,明天晚上等您回来吃团圆饭。”七年婚姻里,妻子从抱怨到理解,直到今年才笑着说:“嫁给你,就当家里多个‘编外人员’。”
年初一,迟到的年味

大年初一13时40分,完成交接班的蒋绳等三人在站台相遇。登上回家的列车时,蒋绳忽然笑道:“大年初一,别人出门拜年,咱们回家团圆,这也算‘逆春运’了。”

经过几次换乘,蒋绳、许杰新、张雅先后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时,三户人家不约而同将除夕夜的“团圆饭”平移了24小时——咕嘟冒泡的火锅、晶莹剔透的虾饺、焦糖色的红烧肉,在年初一的夜晚升腾起同样的暖意。

在揭阳,6岁的儿子大宝举着“欢迎爸爸回家”的手绘海报扑向下车的许杰新,妻子方媛打开电磁炉再次烧起了火锅。

在湖南娄底,张雅被父亲从车站接回家里时,系着围裙的母亲从厨房里端出热腾腾的红烧肉。“你回来了,我们才算团圆。”

在佛山,蒋绳家的客厅桌餐上摆满了甲鱼、鸡鸭、虾饺等美味佳肴。“昨天你没回来,这些你喜欢吃的我都舍不得做。”蒋绳丈夫王先生说。

“干杯!”瓷碗相碰的脆响中,蒋绳丈夫的话道出铁路人家庭的共同心声:“你们守住了千万人的团圆,我们守住了自家的团圆。”

窗外,街头的灯笼连成星河。这群把“年”过成动词的铁路人,用缺席的陪伴换来流动中国的温度,而那一桌迟到的年夜饭,早已超越了时间的刻度,成为亲情最温暖的注脚。

文字:陈新年 图片:陈新年 编辑:王朝辉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