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从“外来妹”到“岛主人”,她见证桂山岛嬗变

冬日清晨,桂山岛的天际线露出鱼肚白不久,海鲜餐厅老板娘许丽的身影就出现在桂山岛码头。晨雾中,她与渔民们的寒暄声、箩筐里鱼虾的扑腾声,和着海浪的节奏,唤醒了这座小岛的一天。

“阿叔,今日有无新鲜的金鲳?给我留两条!”她目光如炬,指尖划过带着咸腥气的渔获,动作熟稔得像在自家厨房挑拣食材。这样的场景,许丽重复了很多年。岛上人习惯喊她“玛丽姐”,不仅是因为许丽热情大方,更因为她的吃苦能干,敢闯敢拼。在岛上打拼多年,“玛丽姐”早已从“外来妹”变成了“岛主人”,日新月异的桂山岛,也见证着“玛丽姐”的奋斗经历。  

1990年,广东阳江姑娘许丽初登桂山岛时,这里还是个“渔船比路灯多”的小渔村。渔民日出撒网、日落收舱,岛上淡水缺乏、时常停电,日子过得艰苦又单调。“那时候岛上没几个游客,海鲜再好,也只是渔民自家饭桌上的寻常菜。”许丽回忆。  

转机出现在1994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带动海岛旅游兴起。许丽也和桂山岛渐渐产生了割舍不下的情愫,“因为这里的海风很清爽,海鲜很肥美,节奏很舒缓。”她决定在海岛创业。

数十载潮涨潮退,许丽尝试过多条赛道,从美发到餐饮,从街边小店干到连锁餐厅,又从管理者变回创业者。2018年,她在桂山岛“黄金地段”建起两家餐厅:屿景湾海鲜酒家白墙素瓦,似一枚静卧沙滩的贝壳;桂山·日月贝海鲜餐厅蓝窗映海,如浪尖托起的珍珠。游客坐在露台上,看海天相接处归帆点点,盘中是刚从渔港直达厨房的“浪尖鲜”。“食材从海里到锅里不超过三小时,这才是桂山岛的‘鲜’。”许丽说。

2023年,桂山镇桂山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开发特色海产品成了“必答题”。已是村致富带头人的许丽,盯上了传统食材鱼胶。“老一辈拿它炖汤补身,年轻人嫌费工夫。好东西不能困在条条框框里。”她带着团队反复实验,最终研发出具有本地海产品特色的花胶奶冻,“桂小冻”品牌开始“破圈”。

桂小冻花胶奶冻配料干净,不添加防腐剂,坚持每日新鲜炖煮,每一碗都选用桂山岛优质鱼胶制作而成,奶冻入口即化,鱼胶软糯Q弹。该产品作为桂山镇“百千万工程”优质农产品,曾代表桂山镇本地特色美食参加由珠海市妇联主办的创美庭院巾帼优品展览,以产品创新性和丝滑口感获得一致好评。去年五一假期推出以来,花胶奶冻已卖出近5000杯,去年国庆假期,日均销量上百杯,深受游客欢迎。

这些年,桂山岛的变化肉眼可见:环岛公路串起渔村和景区,从水电到交通,各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岛上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许丽的餐厅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但她待客之道不变。餐厅里,“玛丽姐”始终用心布置着餐厅的每一个细节,用真诚与热情编织着与每一位客人之间的温馨纽带。在桂山渔港的码头,“玛丽姐”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她精心挑选那些刚刚捕捞上岸、还带有海水气息的海鲜,确保当天食材都能保持最佳的口感与风味。

“游客夸海鲜好吃,其实是渔民搏风斗浪搏出来的。”她话锋一转,说到落户桂山岛的多个海洋牧场平台,也让情况有了新变化。“现在不少客人自己带着从海洋牧场钓上的新鲜海鱼,拿到餐厅给我们加工。从捕捞出水到端上餐桌,最快一小时搞定,同样新鲜!”

2025年蛇年春节,桂山岛海鲜街灯笼高悬,翻新后的客运码头人来人往。许丽穿梭在餐厅的烟火气里,不时给顾客倒茶。从“外来妹”到“岛主人”,从青涩少女到干练老板娘,“玛丽姐”用数十载奋斗,为桂山岛的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字:张伟宁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朝辉 责任编辑:帅云
新春走基层 | 从“外来妹”到“岛主人”,她见证桂山岛嬗变
观海融媒 2025-02-04 22:02

冬日清晨,桂山岛的天际线露出鱼肚白不久,海鲜餐厅老板娘许丽的身影就出现在桂山岛码头。晨雾中,她与渔民们的寒暄声、箩筐里鱼虾的扑腾声,和着海浪的节奏,唤醒了这座小岛的一天。

“阿叔,今日有无新鲜的金鲳?给我留两条!”她目光如炬,指尖划过带着咸腥气的渔获,动作熟稔得像在自家厨房挑拣食材。这样的场景,许丽重复了很多年。岛上人习惯喊她“玛丽姐”,不仅是因为许丽热情大方,更因为她的吃苦能干,敢闯敢拼。在岛上打拼多年,“玛丽姐”早已从“外来妹”变成了“岛主人”,日新月异的桂山岛,也见证着“玛丽姐”的奋斗经历。  

1990年,广东阳江姑娘许丽初登桂山岛时,这里还是个“渔船比路灯多”的小渔村。渔民日出撒网、日落收舱,岛上淡水缺乏、时常停电,日子过得艰苦又单调。“那时候岛上没几个游客,海鲜再好,也只是渔民自家饭桌上的寻常菜。”许丽回忆。  

转机出现在1994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带动海岛旅游兴起。许丽也和桂山岛渐渐产生了割舍不下的情愫,“因为这里的海风很清爽,海鲜很肥美,节奏很舒缓。”她决定在海岛创业。

数十载潮涨潮退,许丽尝试过多条赛道,从美发到餐饮,从街边小店干到连锁餐厅,又从管理者变回创业者。2018年,她在桂山岛“黄金地段”建起两家餐厅:屿景湾海鲜酒家白墙素瓦,似一枚静卧沙滩的贝壳;桂山·日月贝海鲜餐厅蓝窗映海,如浪尖托起的珍珠。游客坐在露台上,看海天相接处归帆点点,盘中是刚从渔港直达厨房的“浪尖鲜”。“食材从海里到锅里不超过三小时,这才是桂山岛的‘鲜’。”许丽说。

2023年,桂山镇桂山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开发特色海产品成了“必答题”。已是村致富带头人的许丽,盯上了传统食材鱼胶。“老一辈拿它炖汤补身,年轻人嫌费工夫。好东西不能困在条条框框里。”她带着团队反复实验,最终研发出具有本地海产品特色的花胶奶冻,“桂小冻”品牌开始“破圈”。

桂小冻花胶奶冻配料干净,不添加防腐剂,坚持每日新鲜炖煮,每一碗都选用桂山岛优质鱼胶制作而成,奶冻入口即化,鱼胶软糯Q弹。该产品作为桂山镇“百千万工程”优质农产品,曾代表桂山镇本地特色美食参加由珠海市妇联主办的创美庭院巾帼优品展览,以产品创新性和丝滑口感获得一致好评。去年五一假期推出以来,花胶奶冻已卖出近5000杯,去年国庆假期,日均销量上百杯,深受游客欢迎。

这些年,桂山岛的变化肉眼可见:环岛公路串起渔村和景区,从水电到交通,各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岛上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许丽的餐厅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但她待客之道不变。餐厅里,“玛丽姐”始终用心布置着餐厅的每一个细节,用真诚与热情编织着与每一位客人之间的温馨纽带。在桂山渔港的码头,“玛丽姐”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她精心挑选那些刚刚捕捞上岸、还带有海水气息的海鲜,确保当天食材都能保持最佳的口感与风味。

“游客夸海鲜好吃,其实是渔民搏风斗浪搏出来的。”她话锋一转,说到落户桂山岛的多个海洋牧场平台,也让情况有了新变化。“现在不少客人自己带着从海洋牧场钓上的新鲜海鱼,拿到餐厅给我们加工。从捕捞出水到端上餐桌,最快一小时搞定,同样新鲜!”

2025年蛇年春节,桂山岛海鲜街灯笼高悬,翻新后的客运码头人来人往。许丽穿梭在餐厅的烟火气里,不时给顾客倒茶。从“外来妹”到“岛主人”,从青涩少女到干练老板娘,“玛丽姐”用数十载奋斗,为桂山岛的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字:张伟宁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朝辉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