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满目新,击鼓催征再奋进。
在乙巳蛇年的首个工作日,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再度响彻岭南大地。2月5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连续第三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当天下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会议暨“澳门+横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会议同步召开,奏响合作区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
2025年是合作区开启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起步一年,也是进一步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新春伊始召开的这场大会,不仅擂起合作区新一年经济社会谋发展、促跨越的铿锵战鼓,更向外界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站在新的起点,合作区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在现有建设成果下谋篇布局,携手澳门不断锐意进取,推动开放创新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推动合作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粤澳同心,充分发挥“两制”之利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澳门视察并专门考察横琴,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从定位、原则、目标、检验标准等各方面为合作区第二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设立促进合作区建设协调小组,与广东省形成合力,加大对合作区建设的统筹力度。”2月5日,合作区执委会主任张永春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并明确将琴澳深度合作摆在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
合作区实行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四共”体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三年多来,面对横琴和澳门之间的种种制度差异,粤澳双方以“一国两制”为纽带,不断突破制度壁垒,形成发展合力。
与中央部委、广东省、澳门、珠海市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协作机制,共同答好合作区“一国两制”实践新题;组织召开管委会、执委会会议79次,粤澳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
如今,“四共”体制新模式已渐入佳境,合作区执委会有超120名澳门工作人员,“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成为机构内部的工作日常。
作为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四共”体制也呼唤着粤澳双方在合作区建设各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更深层次的合作创新。今年,澳方对合作区统筹的力度和信心,从合作区执委会最新的领导架构也可见一斑。澳门特区政府两位司长在合作区执委会任职,助力粤澳持续磨合、融合,这是此前不具备的规格。
新的一年,合作区在“四共”体制机制方面,将推动更多的资源力量支持合作区建设,并进一步研究完善管委会、执委会运行机制及各局职能设置,不断提升“共享”水平;在规则机制衔接对接方面,将聚焦“琴澳居民所需、企业发展所求、应用场景所要”,形成更务实、更管用的衔接对接举措。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新面孔”“新举措”“新突破”出现在合作区,粤澳双方同频共振、同步同向,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真正将“两制之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扩大我国规则制度型开放做好铺垫。
新质奔涌,做强“四新”产业集群
横琴开发建设以来,初心如磐,靠着发展“四新”产业,15年间经济总量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至2024年的538亿元,有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尤其是过去一年,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政策高地优势持续释放,“四新”产业蓬勃发展,这片发展沃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会议指出,2025年,合作区将紧扣“澳门+横琴”做文章,推动琴澳两地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抓好“招大引强”和“育苗培优”两大工程,逐步培育出能够充分发挥琴澳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一家澳资科技企业,我们深感振奋,也备受鼓舞。”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昊任表示,今年合作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澳门+横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扎根横琴、聚焦创新的澳人澳企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给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科技企业带来更多信心和更足底气。
一年前,真健康公司在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得成长组一等奖。如今,该公司不仅在横琴“安家落户”,还取得了合作区揭牌成立以来的首张创新医疗器械证,其产品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被国家药监局认证为“国际首创”,成功跻身全球科技前列。
一个个产业梦想在横琴开花结果,推动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催生出一批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6月,合作区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截至2024年12月,合作区市场主体超5.5万户,澳资企业超6600户、较3年前增长44%,“四新”产业占比提高到55%以上。

今年3月,合作区即将迎来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的第二个年头。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合作区将助力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内联外通”独特作用,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先进技术和产业项目等优质要素资源汇聚琴澳,在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中实现共赢。
在“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下,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愈发显著,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民心相融,“桃花源”里“春耕”忙
人勤春来早。新年开工首日,澳门青年吴鸿祺就忙着在琴澳两地间穿梭,推进手头上的科创项目。“今年,我们将继续跟随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锚定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吴鸿祺分享道。
作为“澳门科技第一股”博维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吴鸿祺早在2017年就带领团队来到横琴建立子公司,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024年3月18日,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正式启用。新车道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大大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成为又一项便利琴澳通关的措施,这背后就有维博科技的身影。
与此同时,随着琴澳基础设施“硬联通”的不断完善,规则机制“软联通”也在提质升级。过去一年,澳门居民可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经“一线”进入合作区;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启用,12个澳门政府部门近70项政务服务实现“澳事琴办”;合作区实现澳门元小额支付,切实提升澳门居民便利化跨境支付体验……
当规则差异不再成为琴澳居民跨境往来的顾虑,“澳门+横琴”的双城生活就越来越令人心驰神往。

数日前,澳门青年黄滋才一家在横琴“澳门新街坊”的新家里,迎来了乔迁后的首个春节。“这里有衔接澳门制度的濠江学校和卫生站,还有长者服务中心和家庭服务中心,充分考虑到小孩和长辈的需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大大提升。”黄滋才高兴地与记者分享他在横琴的新生活。
一组数据显示,横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人人向往的“桃花源”。截至2024年11月,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2万人,同比增长15.2%;在合作区跨境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达1471人,同比增长16%。2024年1至11月,经横琴口岸通关的澳门居民达452.84万人次,同比增长30.2%;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澳门单牌车达143.04万辆次,同比增长19.4%。
人气旺,产业兴。接下来,合作区将逐步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实施的各项趋同澳门标准试点政策覆盖合作区全域,并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举措、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吸引澳门居民积极投身合作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琴澳两地从“相通”到“相融”,走出了一条产业深度协作、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新年新气象,新起点,新目标。2025年,合作区将加紧落实“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等三个具体任务,朝着“澳门+横琴”的三个“新”的目标奋勇向前,在南粤大地写下“一国两制”实践的生动注脚。
图片:曾遥文字:李美琪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东风浩荡满目新,击鼓催征再奋进。
在乙巳蛇年的首个工作日,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再度响彻岭南大地。2月5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连续第三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当天下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会议暨“澳门+横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会议同步召开,奏响合作区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
2025年是合作区开启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起步一年,也是进一步提升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新春伊始召开的这场大会,不仅擂起合作区新一年经济社会谋发展、促跨越的铿锵战鼓,更向外界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站在新的起点,合作区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在现有建设成果下谋篇布局,携手澳门不断锐意进取,推动开放创新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推动合作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粤澳同心,充分发挥“两制”之利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澳门视察并专门考察横琴,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从定位、原则、目标、检验标准等各方面为合作区第二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设立促进合作区建设协调小组,与广东省形成合力,加大对合作区建设的统筹力度。”2月5日,合作区执委会主任张永春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并明确将琴澳深度合作摆在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
合作区实行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四共”体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三年多来,面对横琴和澳门之间的种种制度差异,粤澳双方以“一国两制”为纽带,不断突破制度壁垒,形成发展合力。
与中央部委、广东省、澳门、珠海市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协作机制,共同答好合作区“一国两制”实践新题;组织召开管委会、执委会会议79次,粤澳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
如今,“四共”体制新模式已渐入佳境,合作区执委会有超120名澳门工作人员,“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成为机构内部的工作日常。
作为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四共”体制也呼唤着粤澳双方在合作区建设各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更深层次的合作创新。今年,澳方对合作区统筹的力度和信心,从合作区执委会最新的领导架构也可见一斑。澳门特区政府两位司长在合作区执委会任职,助力粤澳持续磨合、融合,这是此前不具备的规格。
新的一年,合作区在“四共”体制机制方面,将推动更多的资源力量支持合作区建设,并进一步研究完善管委会、执委会运行机制及各局职能设置,不断提升“共享”水平;在规则机制衔接对接方面,将聚焦“琴澳居民所需、企业发展所求、应用场景所要”,形成更务实、更管用的衔接对接举措。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新面孔”“新举措”“新突破”出现在合作区,粤澳双方同频共振、同步同向,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真正将“两制之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扩大我国规则制度型开放做好铺垫。
新质奔涌,做强“四新”产业集群
横琴开发建设以来,初心如磐,靠着发展“四新”产业,15年间经济总量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至2024年的538亿元,有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尤其是过去一年,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政策高地优势持续释放,“四新”产业蓬勃发展,这片发展沃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会议指出,2025年,合作区将紧扣“澳门+横琴”做文章,推动琴澳两地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抓好“招大引强”和“育苗培优”两大工程,逐步培育出能够充分发挥琴澳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一家澳资科技企业,我们深感振奋,也备受鼓舞。”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昊任表示,今年合作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澳门+横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扎根横琴、聚焦创新的澳人澳企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给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科技企业带来更多信心和更足底气。
一年前,真健康公司在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得成长组一等奖。如今,该公司不仅在横琴“安家落户”,还取得了合作区揭牌成立以来的首张创新医疗器械证,其产品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被国家药监局认证为“国际首创”,成功跻身全球科技前列。
一个个产业梦想在横琴开花结果,推动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催生出一批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6月,合作区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截至2024年12月,合作区市场主体超5.5万户,澳资企业超6600户、较3年前增长44%,“四新”产业占比提高到55%以上。

今年3月,合作区即将迎来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的第二个年头。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合作区将助力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内联外通”独特作用,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先进技术和产业项目等优质要素资源汇聚琴澳,在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中实现共赢。
在“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下,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愈发显著,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民心相融,“桃花源”里“春耕”忙
人勤春来早。新年开工首日,澳门青年吴鸿祺就忙着在琴澳两地间穿梭,推进手头上的科创项目。“今年,我们将继续跟随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锚定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吴鸿祺分享道。
作为“澳门科技第一股”博维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吴鸿祺早在2017年就带领团队来到横琴建立子公司,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024年3月18日,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正式启用。新车道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大大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成为又一项便利琴澳通关的措施,这背后就有维博科技的身影。
与此同时,随着琴澳基础设施“硬联通”的不断完善,规则机制“软联通”也在提质升级。过去一年,澳门居民可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经“一线”进入合作区;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启用,12个澳门政府部门近70项政务服务实现“澳事琴办”;合作区实现澳门元小额支付,切实提升澳门居民便利化跨境支付体验……
当规则差异不再成为琴澳居民跨境往来的顾虑,“澳门+横琴”的双城生活就越来越令人心驰神往。

数日前,澳门青年黄滋才一家在横琴“澳门新街坊”的新家里,迎来了乔迁后的首个春节。“这里有衔接澳门制度的濠江学校和卫生站,还有长者服务中心和家庭服务中心,充分考虑到小孩和长辈的需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大大提升。”黄滋才高兴地与记者分享他在横琴的新生活。
一组数据显示,横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人人向往的“桃花源”。截至2024年11月,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2万人,同比增长15.2%;在合作区跨境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达1471人,同比增长16%。2024年1至11月,经横琴口岸通关的澳门居民达452.84万人次,同比增长30.2%;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澳门单牌车达143.04万辆次,同比增长19.4%。
人气旺,产业兴。接下来,合作区将逐步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实施的各项趋同澳门标准试点政策覆盖合作区全域,并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举措、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吸引澳门居民积极投身合作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琴澳两地从“相通”到“相融”,走出了一条产业深度协作、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新年新气象,新起点,新目标。2025年,合作区将加紧落实“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等三个具体任务,朝着“澳门+横琴”的三个“新”的目标奋勇向前,在南粤大地写下“一国两制”实践的生动注脚。
图片:曾遥文字:李美琪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