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需要“方便”时,500米内就能找到
山海健康步道公厕外观

昨日,厦门晚报报道旅居各地的退休夫妇对厦门的生活环境赞不绝口,尤其是细节贴心的公共厕所。报道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刊发后,引发不少人的共鸣。网络上,也有不少文章专题点赞厦门的公共厕所。那么,厦门市公厕有哪些亮点?规划建设时有哪些高标准?今天,记者就带您一探究竟。

亮点1

基本形成“15分钟如厕圈”

记者从厦门市环卫中心了解到,厦门市建成区现有公厕1981座。其中,环卫公厕660座,社会公厕964座,旅游公厕230座,农村公厕127座。厦门市公厕的平均密度为4.59座/平方公里,服务半径小于等于500米,公厕周边范围设置导厕牌,布局合理,基本形成“15分钟如厕圈”,满足市民游客的如厕需求。

此外,重要节假日期间,在热门区域,厦门市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设临时移动公厕,满足潮汐点位需求。

亮点2

环卫和旅游公厕免费配备厕纸

据厦门市环卫中心介绍,厦门市所有环卫公厕、旅游公厕均免费配备厕纸,部分农村公厕、社会公厕也免费配备厕纸。纸巾架也进行改装,采用抽口小一些的中心抽纸,一次抽出一节,避免浪费。厦门市环卫中心还把公厕免费提供厕纸写入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

此外,厦门市部分公厕内设置置物台、挂物钩、手机架,提供洗手液。还有部分公厕定期燃放熏香,喷洒空气清新剂,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

亮点3

普遍配备第三卫生间等设施

厦门市公厕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要,除了极个别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公厕未配备第三卫生间,其余公厕普遍配备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母婴室或母婴护理台、儿童洗手池、儿童小便槽及儿童马桶。

此外,新建或改造公厕时,也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设置潮汐点位或无性别公厕,尽量减少女性如厕排长队的现象。

亮点4

“驿站+公厕”一站多用

部分环卫公厕设置“爱心驿站”,配备直饮冷热水、急救箱、微波炉、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地、“加油站”。通过“爱心驿站+智慧公厕”一站多用的模式,解决户外劳动者“如厕难、休息难、喝水难”等问题。

目前,中山路商圈开放爱心公厕,已有多家商家加入,总体效果不错。

亮点5

融入智慧元素结合景观打造

厦门市公厕建设基本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但部分公厕也会结合所处位置进行景观融合打造。近三分之一公厕融入智慧元素。如白城公厕与海岸线景观相融合;鼓浪屿燕尾西公厕、禾山路公厕、林后公厕、金泰路公厕等科技感十足;坂尚公厕呈现清新时尚的“一厕一景”;海沧大道沿线公厕,如嵩屿码头公厕,立体动感十足。

链接

公厕规划建设有哪些标准?

根据《福建省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导则》,独立式和附属式公厕建设有基本标准。新建公厕的厕位,男女比例一般为1:1.5-1:2。公厕应配置男女无障碍厕位。公厕必须设置洗手盆。公厕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8。在居住用地上,设置密度为3座-5座/平方公里,间距500米-800米。在公共设施用地上,设置密度为4座-11座/平方公里,间距300米-500米。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还要求公厕每天保洁不少于2次,消毒不少于2次。特别是环卫公厕还实现24小时人员驻点保洁保障,做到使用后随时保洁随时消杀。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主动作为,为行业发展出谋献策

厦门是第一批参与全国城市更新的试点城市。这几年,厦门在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方面,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这些年来,厦门稳步解决如厕难问题。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主动作为,号召与组织动员会员企业推行“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推动属地化管理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建议1】 推行购买“产品+服务”模式 提高公厕密度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政府购买“产品+服务”模式。政府采购公厕需要支出一大笔资金,后续维护管养保洁还需财政支出。如果采用购买“产品+服务”模式,政府不需要采购公厕,由企业承担厕所设备建设,政府只需负责后续维护管养保洁开支。这样既节省财政支出,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厕建设应注意几方面:提高城市公厕的密度,建设小型环保公厕;注重实用,力戒豪华,避免建设高大上的豪华公厕;突出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方便舒适等实用功能。如在地铁站点出口等人流量大的绿化带边上、城区主干道公交站点沿线、天桥底下、街边公园、社区公共区域等,均可以设置钢构小型环保厕所,提高密度,满足如厕需求。

【建议2】 管理间开设“劳动者驿站” 兼顾两个效益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湖里区枋湖南社区和爱心企业于2022年11月在公厕管理间开设“劳动者驿站”,面向城市户外劳动者开放,十分受欢迎。驿站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遮阳挡雨、喝水吃饭的地方,一线户外劳动者,都可以到驿站休息。

目前,厦门辖区内带有管理间的公厕有几百座,建议把公厕管理间改造为与社区共建共享的“劳动者驿站”,既可以解决一线劳动者的实际困难,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资金。

【建议3】 推动厕所产业交流合作 扩大城市影响力

谈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建议,厦门是会展旅游城市,会展业是正在打造的千亿产业链之一。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希望联合公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商协会,每年11月18日-20日举办“中国(厦门)厕所产业进出口博览会”,推动厦门乃至全国相关厕所产业的交流合作,把厦门打造成“厕所革命”示范城市。

协会认为,厦门的厕所产业有一定发展规模,具备举办博览会的条件。举办厕所产业博览会不仅更好地解决更多人的如厕问题,还可以扩大厦门的城市影响力。厦门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资源,有效动员各商协会、各品牌产品及各生产企业参与。博览会既能达到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寻找商机的功能,又能吸引相关产业落地厦门。举办综合性厕所产业博览会对厦门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宋显晖
厦门:需要“方便”时,500米内就能找到
厦门晚报 2025-02-13 13:04
山海健康步道公厕外观

昨日,厦门晚报报道旅居各地的退休夫妇对厦门的生活环境赞不绝口,尤其是细节贴心的公共厕所。报道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刊发后,引发不少人的共鸣。网络上,也有不少文章专题点赞厦门的公共厕所。那么,厦门市公厕有哪些亮点?规划建设时有哪些高标准?今天,记者就带您一探究竟。

亮点1

基本形成“15分钟如厕圈”

记者从厦门市环卫中心了解到,厦门市建成区现有公厕1981座。其中,环卫公厕660座,社会公厕964座,旅游公厕230座,农村公厕127座。厦门市公厕的平均密度为4.59座/平方公里,服务半径小于等于500米,公厕周边范围设置导厕牌,布局合理,基本形成“15分钟如厕圈”,满足市民游客的如厕需求。

此外,重要节假日期间,在热门区域,厦门市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设临时移动公厕,满足潮汐点位需求。

亮点2

环卫和旅游公厕免费配备厕纸

据厦门市环卫中心介绍,厦门市所有环卫公厕、旅游公厕均免费配备厕纸,部分农村公厕、社会公厕也免费配备厕纸。纸巾架也进行改装,采用抽口小一些的中心抽纸,一次抽出一节,避免浪费。厦门市环卫中心还把公厕免费提供厕纸写入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

此外,厦门市部分公厕内设置置物台、挂物钩、手机架,提供洗手液。还有部分公厕定期燃放熏香,喷洒空气清新剂,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

亮点3

普遍配备第三卫生间等设施

厦门市公厕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要,除了极个别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公厕未配备第三卫生间,其余公厕普遍配备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母婴室或母婴护理台、儿童洗手池、儿童小便槽及儿童马桶。

此外,新建或改造公厕时,也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设置潮汐点位或无性别公厕,尽量减少女性如厕排长队的现象。

亮点4

“驿站+公厕”一站多用

部分环卫公厕设置“爱心驿站”,配备直饮冷热水、急救箱、微波炉、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地、“加油站”。通过“爱心驿站+智慧公厕”一站多用的模式,解决户外劳动者“如厕难、休息难、喝水难”等问题。

目前,中山路商圈开放爱心公厕,已有多家商家加入,总体效果不错。

亮点5

融入智慧元素结合景观打造

厦门市公厕建设基本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但部分公厕也会结合所处位置进行景观融合打造。近三分之一公厕融入智慧元素。如白城公厕与海岸线景观相融合;鼓浪屿燕尾西公厕、禾山路公厕、林后公厕、金泰路公厕等科技感十足;坂尚公厕呈现清新时尚的“一厕一景”;海沧大道沿线公厕,如嵩屿码头公厕,立体动感十足。

链接

公厕规划建设有哪些标准?

根据《福建省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导则》,独立式和附属式公厕建设有基本标准。新建公厕的厕位,男女比例一般为1:1.5-1:2。公厕应配置男女无障碍厕位。公厕必须设置洗手盆。公厕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8。在居住用地上,设置密度为3座-5座/平方公里,间距500米-800米。在公共设施用地上,设置密度为4座-11座/平方公里,间距300米-500米。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还要求公厕每天保洁不少于2次,消毒不少于2次。特别是环卫公厕还实现24小时人员驻点保洁保障,做到使用后随时保洁随时消杀。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主动作为,为行业发展出谋献策

厦门是第一批参与全国城市更新的试点城市。这几年,厦门在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方面,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这些年来,厦门稳步解决如厕难问题。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主动作为,号召与组织动员会员企业推行“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推动属地化管理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建议1】 推行购买“产品+服务”模式 提高公厕密度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政府购买“产品+服务”模式。政府采购公厕需要支出一大笔资金,后续维护管养保洁还需财政支出。如果采用购买“产品+服务”模式,政府不需要采购公厕,由企业承担厕所设备建设,政府只需负责后续维护管养保洁开支。这样既节省财政支出,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厕建设应注意几方面:提高城市公厕的密度,建设小型环保公厕;注重实用,力戒豪华,避免建设高大上的豪华公厕;突出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方便舒适等实用功能。如在地铁站点出口等人流量大的绿化带边上、城区主干道公交站点沿线、天桥底下、街边公园、社区公共区域等,均可以设置钢构小型环保厕所,提高密度,满足如厕需求。

【建议2】 管理间开设“劳动者驿站” 兼顾两个效益

厦门市卫生间协会、湖里区枋湖南社区和爱心企业于2022年11月在公厕管理间开设“劳动者驿站”,面向城市户外劳动者开放,十分受欢迎。驿站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遮阳挡雨、喝水吃饭的地方,一线户外劳动者,都可以到驿站休息。

目前,厦门辖区内带有管理间的公厕有几百座,建议把公厕管理间改造为与社区共建共享的“劳动者驿站”,既可以解决一线劳动者的实际困难,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资金。

【建议3】 推动厕所产业交流合作 扩大城市影响力

谈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建议,厦门是会展旅游城市,会展业是正在打造的千亿产业链之一。厦门市卫生间协会希望联合公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商协会,每年11月18日-20日举办“中国(厦门)厕所产业进出口博览会”,推动厦门乃至全国相关厕所产业的交流合作,把厦门打造成“厕所革命”示范城市。

协会认为,厦门的厕所产业有一定发展规模,具备举办博览会的条件。举办厕所产业博览会不仅更好地解决更多人的如厕问题,还可以扩大厦门的城市影响力。厦门需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资源,有效动员各商协会、各品牌产品及各生产企业参与。博览会既能达到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寻找商机的功能,又能吸引相关产业落地厦门。举办综合性厕所产业博览会对厦门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