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春节下降40%,为近三年最优……日前,汕头春节空气质量成绩单出炉,一组组向好的数字透露出一个事实——今年春节的空气更加清新。
从大年初二举办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吸引50万人现场观看,到划定临时区域供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春节的汕头民俗活动不断,年味十足,但空气质量为何能稳定达标?
在这背后,是汕头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的成效体现。阶段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加大重点区域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市、区、街镇、村社四级管控联动制度,列出洒水、雾炮车辆应急清单,实施24小时值班巡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累积,保障春节假期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优良。
焰火晚会空气质量达标
12寸高空特效礼花弹、超5000架无人机、近10万发烟花、20多个点位同时燃放……大年初二,汕头再次举办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让近50万市民和游客现场感受“潮味”十足的春节氛围。
为保障春节尤其是焰火晚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在春节前就提前部署、制定方案,明确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区域专人管控联络制度,划定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临时区域和时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燃放规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巡查管控力度。
其中,开展为期100日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求各区县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通力协作,持续推进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工作,尽力降低污染物本底浓度。
“我们提前研判和部署,织密‘一张网’,监管‘全闭环’、全天候值班巡查,全力做好春节环境质量应急保障工作。”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设立了四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及工作组成员,组建应急保障备勤队伍,统筹协调焰火晚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做到重要时段有部署、重点环节有人管、路街巷道有人巡、线索举报有人查、打击处理有结果的“五有标准”。
在焰火晚会举办期间,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时关注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并分析研判,加大预报预警频次,重点关注PM2.5、PM10的浓度变化,每小时发布PM2.5余量小时均值。
此外,严格落实辖区内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的管控措施,避免污染物累积导致本底值升高,为焰火晚会腾出容量。“我们建立应急处置联络机制,做到上情下达迅速、下情上报及时,确保焰火晚会期间环境质量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运转。”该负责人表示。
正是这一系列精准应对的措施,将焰火燃放可能对空气质量、海湾水质造成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数据显示,焰火晚会举办当晚,距燃放地点较近的龙湖子站PM2.5和PM10浓度没有明显上升;位于燃放区域下风向的金平子站、濠江子站,PM2.5与PM10浓度短暂上升后快速回落;距离焰火晚会主会场最近的韩江梅溪河国控升平断面水质未见明显变化,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优。
四级联动网格化管控
为营造迎新春热烈喜庆祥和的过节氛围,今年春节期间,汕头在东海岸新城划定3个临时区域供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对此,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健全市、区、街道、村社四级联动管控机制,联合属地政府和多个部门开展行动,按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建立洒水、雾炮车辆应急清单,提前做好工业源、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等管控和减排,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本底浓度,确保汕头空气质量达标。
龙湖区对六个片区开展分组巡查管控,调配洒水、雾炮车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密降尘抑尘频次,强化各街道重点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引导市民前往临时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金平区通过“实地检查+无人机巡查”的形式,对大气重点管控单元和声环境监测点周边、国控站点上风向重点区域加强管控,持续调度洒水车全时段喷淋洒水控污。
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区县分别开展烟花爆竹管控联合巡查行动,加强遏制烟花爆竹违规售卖和燃放现象,并对重点管控路段、重点管控区域实施循环不间断洒水喷雾,显著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月期间,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守护环境“不停歇”,除了启动响应部署焰火晚会的环境质量保障和应急监测工作,还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强化对燃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涉颗粒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管控,督促工业企业物料堆场落实抑尘管控措施;持续利用“人防+技防”的巡查方式,对重点区域秸秆露天焚烧实行全天候监控。
假期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春节下降40%,为近三年最优……日前,汕头春节空气质量成绩单出炉,一组组向好的数字透露出一个事实——今年春节的空气更加清新。
从大年初二举办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吸引50万人现场观看,到划定临时区域供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春节的汕头民俗活动不断,年味十足,但空气质量为何能稳定达标?
在这背后,是汕头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的成效体现。阶段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加大重点区域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市、区、街镇、村社四级管控联动制度,列出洒水、雾炮车辆应急清单,实施24小时值班巡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累积,保障春节假期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优良。
焰火晚会空气质量达标
12寸高空特效礼花弹、超5000架无人机、近10万发烟花、20多个点位同时燃放……大年初二,汕头再次举办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让近50万市民和游客现场感受“潮味”十足的春节氛围。
为保障春节尤其是焰火晚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在春节前就提前部署、制定方案,明确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区域专人管控联络制度,划定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临时区域和时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燃放规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巡查管控力度。
其中,开展为期100日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求各区县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通力协作,持续推进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工作,尽力降低污染物本底浓度。
“我们提前研判和部署,织密‘一张网’,监管‘全闭环’、全天候值班巡查,全力做好春节环境质量应急保障工作。”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设立了四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及工作组成员,组建应急保障备勤队伍,统筹协调焰火晚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做到重要时段有部署、重点环节有人管、路街巷道有人巡、线索举报有人查、打击处理有结果的“五有标准”。
在焰火晚会举办期间,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时关注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并分析研判,加大预报预警频次,重点关注PM2.5、PM10的浓度变化,每小时发布PM2.5余量小时均值。
此外,严格落实辖区内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的管控措施,避免污染物累积导致本底值升高,为焰火晚会腾出容量。“我们建立应急处置联络机制,做到上情下达迅速、下情上报及时,确保焰火晚会期间环境质量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运转。”该负责人表示。
正是这一系列精准应对的措施,将焰火燃放可能对空气质量、海湾水质造成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数据显示,焰火晚会举办当晚,距燃放地点较近的龙湖子站PM2.5和PM10浓度没有明显上升;位于燃放区域下风向的金平子站、濠江子站,PM2.5与PM10浓度短暂上升后快速回落;距离焰火晚会主会场最近的韩江梅溪河国控升平断面水质未见明显变化,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优。
四级联动网格化管控
为营造迎新春热烈喜庆祥和的过节氛围,今年春节期间,汕头在东海岸新城划定3个临时区域供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对此,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健全市、区、街道、村社四级联动管控机制,联合属地政府和多个部门开展行动,按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建立洒水、雾炮车辆应急清单,提前做好工业源、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等管控和减排,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本底浓度,确保汕头空气质量达标。
龙湖区对六个片区开展分组巡查管控,调配洒水、雾炮车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密降尘抑尘频次,强化各街道重点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引导市民前往临时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金平区通过“实地检查+无人机巡查”的形式,对大气重点管控单元和声环境监测点周边、国控站点上风向重点区域加强管控,持续调度洒水车全时段喷淋洒水控污。
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等区县分别开展烟花爆竹管控联合巡查行动,加强遏制烟花爆竹违规售卖和燃放现象,并对重点管控路段、重点管控区域实施循环不间断洒水喷雾,显著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月期间,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守护环境“不停歇”,除了启动响应部署焰火晚会的环境质量保障和应急监测工作,还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强化对燃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涉颗粒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管控,督促工业企业物料堆场落实抑尘管控措施;持续利用“人防+技防”的巡查方式,对重点区域秸秆露天焚烧实行全天候监控。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