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5年2月14日)

我们浮海吃海鲜

□ 林伟光

海滨城市的人,吃海鲜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正如靠山的人,吃山珍野味是司空见惯的事儿。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浮海去吃一顿海鲜,感觉肯定是不同的。你有过如此美妙的体验吗?最近在一个很美丽的秋日,我就收获了这样的体会,有一份意外的感动。

地点是在最美丽的南澳岛,我更乐意把南澳说成岛,要比那个县字更加有味道。就在南澳岛深处的某一个海面上。我们浮海而去,搭乘一艘白色的小飞艇。拐过一两条小巷,就到了有一两棵老榕树的一个小小的码头,就在那儿下飞艇。

我们于是与蔚蓝的海更亲近了,浮于海面之上,小飞艇快速前进,犁开平静的海面,翻卷起朵朵白浪。我们都有乘船的经验,原也并不感到特别,我呢也不是首次坐小飞艇,那种猎猎海风扑脸,带来巨大刺激快感的享受也不是第一回了。可是,到底这种体验是非常态的,所以,再度的邂逅还是有着一份异常的欣快。

海风扑面,带来浓郁的大海的味道,有很浓的咸腥。海浪在两舷间激荡,溅飞起的浪花,点点地直扑人们脸上、衣襟,于是,笑声响起。

我们的海鲜盛宴就摆在带网箱的渔排上,四面都是大海。带网箱的渔排,宛如一艘停泊着的大船,随着海水的潮起潮落,有一种十分不确定的感觉。或者不确定的因素,教人产生无常的幻觉,一切都不稳定,都具变数,就有了很大的莫测,自己也掌握不了,又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忐忑呢?

食材肯定是新鲜的,不,是鲜活的,我们亲眼看他们用网兜捞起两尾大鱼来。当鱼被制作成佳肴端上桌面时,大家都非常泰然地大快朵颐,并称赞:好鱼。这种泰然,细思之,多少含有若干物竞天择的意思。我就目击渔民把许多巴浪之类的低价值的鱼丢下网箱。我问他们,这些鱼丢下去做什么?他们说是饲鱼。网箱里所养的鱼都是较高价值的鱼,如赤嘴鮸、包公鱼、鲍鱼之类。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惨剧。或者,所谓的惨剧,不过是思想太敏感的文人的矫情。那么,是我多情吗?自己既然不能戒肉食,要如何在忍与不忍间自处?忽然就想起了古人说的“君子远庖厨”,以其不忍也。现在,我则连这个都做不到,瞬间觉得愧于古人。

在浮海鱼排用餐,有的人追求的是一份食材更近原生态的滋味。新鲜的食材,其实烹调的技艺显得可有可无。据说,打鱼的渔民,在海上生活十天半月是经常的事,打上来的鱼,什么料都不用,就加点盐,白水煮;或者,再加少许油,在鼎里烧熟。就如此简单处理,可是吃过的人,即使再挑剔的美食家也连连说好。什么原因?无非是食材的鲜活。可惜,这么美味的享受,我们没有口福,这回就是在浮海的鱼排上,也尝不到。或者渔家怕如此的简单会对不起我们的花费,也或者我们已经消受不了如此简单的味道了。我们早忘记简单和质朴的动人了,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就日益地追逐所谓的繁琐。其实,有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使抛弃,于我们也没有损失,可是我们偏偏舍不得,似乎多年的积习,已经难以改变了。

我坐在竹椅上,他们都到包厢喝茶去了,那么吵闹的情景,我有意回避,就选择了这样的独处。这个角落里,静静坐着正好,海光海色,网箱托起的浮棚竹排,就是养鱼人的家,远处是有点模糊的山,那是陆地。而转向这边瞭望时,就是海天辽阔了,极目所见,水与天混同一色,一片的空明。在如此的背景里,我们人是何其的渺小,会悲从中来的。我赶忙收回眼光,只关注眼前。

在海里观海,不同于我们在陆上观海。陆上观海,即使我们走得很近,已经感受到海浪的咸腥气了,但还是有一种隔膜,无关痛痒似的;至于在海滨望海,海尽管汹涌澎湃,声音遥遥传来,却到底如同背景的字幕。可是,海里观海,我们身在其中,随其浮沉,就有一份亲切的温暖。当然,游于海,搏浪而进,那是投身海的怀抱了,感觉会是另外的一种。我不会游泳,无从体会,当然就更无从比较了。其实,游与观是不同的,体会也各有其妙。

渔家交响曲(国画)           李洪涛 作品

珠 海

□ 黎华强

一座沉睡千年的小渔村,

在一个迷雾朦胧的早晨,

悄悄地睁开惺忪的睡眼,

打量着河那边的海市蜃楼……

它伸展腰肢,抖落一身尘土,

如梦惊醒,从海岸边昂然站起,

挥舞巨臂切割出奇崛的天际线。

它在海滨画了一条曲线,

画出了情侣路的柔情与浪漫;

又到横琴岛播种春天,

种植出比高楼更高的梦想。

它从特区到大湾区一路走来,

脚步踩在低处,目光投向高远。

它有一张名片叫百岛之城,

写满青山白云、碧海银滩;

它有一项盛举叫中国航展,

擦亮了蓝天,惊艳了时光;

它有一片乐园叫珠海长隆,

诗与梦的幻影,人与海的狂欢。

它挽着一道跨海的彩虹,

让全世界投来惊羡的目光;

它亮出两只会唱歌的贝壳,

从此野狸岛的涛声不再依旧:

山与海,光与色,

演奏出亘古未有的交响……

那颗最亮的蚌珠,

被传说中的一位渔女采撷:

她站在海滩的礁石上,

双手高高地擎举着宝珠,

照亮了蓝蓝的香炉湾……

海波荡漾,天空流光,

所有的眼睛都被未来点亮!

脚 印(小小说)

□ 赵卫英

有好几天没去爸妈家了,这天刚接完儿子就直接转入他们小区。儿子跑在前面,一蹦一跳地没注意看路,一脚踩进了那片没干的水泥地。“噢!”儿子与我几乎同时惊呼道。

他想把脚拔出来,却发现鞋子被紧紧黏住,儿子的小嘴一撇,再一使劲,还好,上来了。

这么亮眼的小白鞋上,就沾了黑黑的水泥。儿子不禁“啧啧”了几声。蹑手蹑脚地从未干的水泥地挪到旁边,盯着自己鞋子上干结的水泥块,小脸皱成一团。随后,他抬起脚,用力往地上跺了跺,那水泥块牢牢黏附在鞋上,只掉落了一些碎屑。儿子不服气,又连着跺了好几下,小小的身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终于,一大块水泥块“啪嗒”落地,儿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此时,我也注意到,水泥地周边远远地用树枝隔了起来。刚才是我们太粗心了!自从小区划设了住户车位,每天进出的车就多了。这不,前几天就不知哪辆车在这里压坏了几块石板。上次来的时候,还成了积水的洼地。这下好了,有人把它抹平了,却让我们给糟蹋了。

我于心不忍,蹲了下来,看着还算平整的水泥地上突兀地留下了一个鞋印。“还不错嘛,我留下了一个脚丫子了。”儿子转过身来,“这脚印多帅气呀,是吧?”

儿子一下子就忘记了烦恼,与我一口气走上了6楼。开门的是老爸。他一眼就瞧见儿子那沾了水泥的手,急了:你这小子肯定把我早上的战绩破坏了!完了,原来我和儿子糟蹋的是自家人的功劳!老爸说完,气冲冲地拿着平铲和水桶就往楼下走。我看着阳光正烈,要拦也拦不住。

中午的日头是毒,我从阳台往下看,远处的那个鞋印安静地躺着,小小的,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格外显眼。只见老爸一下子提水,一下子倒沙。我看着他的双手在不停地搅拌,这会儿应该是调和水泥沙子。忽然,一个小身影加了进来。原来是儿子!他的到来,显然让老爸愣了一下,然后就把平铲递给了他。老爸往脚印里倒满了水泥沙浆,拿着平铲在有脚印的地面上来回滑动。随着他稳当的动作,水泥面逐渐平整光滑起来。儿子蹲在旁边,也拿起抹子,学着老爸的样子轻轻在水泥上滑动。那小小的身影在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尽管手法有些生疏,但每一下用力,我都感受到他的认真和专注。就这样,烈日之下,一老一小,在那块小小的水泥地上专注地劳作着。

老爸依然躬身蹲着,看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句号,而儿子笨拙的姿态像极了一个逗号。他们在某处有个短暂的相交,逗号便以更快的速度往水泥地的一头抹去。远远看去,好像逗号追逐着句号,也像句号为逗号护航。

他们抹过之处,满是泛着灰黑色光泽的水泥,被均匀铺成一段平整光滑的灰色空白。

这时,儿子抬头,看见了阳台上的我,便用一双小手向我比划了两个大大的“V”字。

在美平三街的遐想

□ 梁显亮

华灯初上

霓虹闪烁

两旁的凤凰树迎风摇曳

钰海广场的海豚跃出海面

《世界第一等》的音符在流淌

喷泉的水柱演绎着华尔兹

崭新的美平三街

平沙最繁华的商业综合体

文德广场 钰海万国汇 京华购物中心

还有形影不离的肯德基与麦当劳

真功夫与必胜客

星巴克咖啡和摩肩接踵的鹏泰超市

走在美平三街

一抬头就能看见亮灯的孖髻山

那是平沙人的图腾

是平沙的地理标志

每次仰望山顶

我都肃然起敬

看着美平三街十字路口的“平沙”二字

我不禁想到了五一三广场的十八大雁

想到了当年的围海造地

想到了当年的万亩甘蔗林

想到了当年的敢教日月换新天

想到了甜蜜的事业

八百米的美平三街

一头连着现在

另一头连着1955年

七十年风雨兼程

平沙牌白糖

华丰三鲜伊面……

今天 新一代的平沙人

正在接过前辈的衣钵

奋战百千万工程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东边

一个美丽的新平沙正徐徐展开

红桦树(组诗)

□ 王亚平

红桦树

粗糙的皮肤

像揉皱的纸

谁会在皱巴巴的纸上

写下一生的诺言

已经是晚春

绿色包围了红桦林

它执着的紫红

红得耀眼

红得透明

仿佛在等待

痴情的人

在血染的信笺上

写满海誓山盟

爱情树

从现在开始

往回数

大概几百或上千年

就回到了古代

那时的男女青年

称红桦为爱情树

它血红的树皮

记载了多少相思

多少浪漫

成全了多少有情人

包括失望与绝情

如今满坡的红桦林

依然活着

那些写在桦树皮上

如歌如泣、荡气回肠的爱情

却不幸迷失了方向

风过红桦林

风过红桦林

红色的旗帜

朝着一个方向

猎猎飘扬

仿佛千军万马

奔赴战场

哧喇喇的响声

如枪林弹雨

在梢头飞过

红色的立体的山

晚霞般灿烂

风停息

层层薄如羽翼

被风揭掉的树皮

仿佛废弃的纸

空无一字

情书

我也曾在红桦皮上

写过诗句

是情诗

似乎每一首

都能拨动我的心弦

使我感动流泪

可是寄给谁呢?

游流溪湖见闻感赋

□ 梁健夫

天下流溪,山高林密,从化佳处。翠霭参差,繁花似锦,耐得游人妒。自然恩赐,回归日晷,岁岁暖如春驻。水清清,源流真色,润滋万家千户。

湖光潋滟,峦峰辉映,俯仰生姿成趣。柳岸花堤,青黄红紫,开合娇如语。水云空阔,霞蒸雾绕,隐约仙舟来去。乐忘返,溪亭拍照,用心赞许。

和野梅冬末山行有感

□ 房鉴皓

清流幽谷绕翠薇,雨过山空望雁回。

风践闲云飞鸟瘦,水泛涟漪锦鲫肥。

镜中岁月起苍鬓,南下游子忆梦随。

遥见故乡听号唤,趁夜梦暖朔春陪。

你好,值守者

□ 叶 莹

除夕夜,风不停,夜深沉。

有没有看到,树影的优雅与烟花的璀璨,我看到,警车和公交车缓缓驶过。有一众绚丽的精灵在跳舞,欢快地飞向天穹。有没有听到,远处爆竹燃放的回音和钟声的呼唤,我听到,医护人员迈着急促的脚步穿梭在病房,窗外是那历经千年的故事在诉说祝愿,声声震撼心房。有没有闻到,一缕缕温香在鼻端轻绕,我闻到,加油站汽油的芬芳以及便利店关东煮的鲜香。

回首千家万户,那里有人们的甜蜜,也有年夜的味道。

寒夜里仍在闪烁的星星,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一抺安宁的迷彩与桔黄,那是挺立的军人,整装待发的消防员,都是青春激昂的模样。

而你,在何方,是在远方还是在路上?

让浪,随风起,吹散艰辛冲走疲惫。

勇敢地走吧,向前。因为,山海亦有伴,青蓝永相依。

或许,那悄然而至的春雨,必为你花繁叶茂,日新月异。

新年好,值守者!

文字:林伟光 黎华强 赵卫英 梁显亮 王亚平 梁健夫 房鉴皓 叶 莹 图片:李洪涛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丨家园(2025年2月14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2-14 02:12

我们浮海吃海鲜

□ 林伟光

海滨城市的人,吃海鲜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正如靠山的人,吃山珍野味是司空见惯的事儿。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浮海去吃一顿海鲜,感觉肯定是不同的。你有过如此美妙的体验吗?最近在一个很美丽的秋日,我就收获了这样的体会,有一份意外的感动。

地点是在最美丽的南澳岛,我更乐意把南澳说成岛,要比那个县字更加有味道。就在南澳岛深处的某一个海面上。我们浮海而去,搭乘一艘白色的小飞艇。拐过一两条小巷,就到了有一两棵老榕树的一个小小的码头,就在那儿下飞艇。

我们于是与蔚蓝的海更亲近了,浮于海面之上,小飞艇快速前进,犁开平静的海面,翻卷起朵朵白浪。我们都有乘船的经验,原也并不感到特别,我呢也不是首次坐小飞艇,那种猎猎海风扑脸,带来巨大刺激快感的享受也不是第一回了。可是,到底这种体验是非常态的,所以,再度的邂逅还是有着一份异常的欣快。

海风扑面,带来浓郁的大海的味道,有很浓的咸腥。海浪在两舷间激荡,溅飞起的浪花,点点地直扑人们脸上、衣襟,于是,笑声响起。

我们的海鲜盛宴就摆在带网箱的渔排上,四面都是大海。带网箱的渔排,宛如一艘停泊着的大船,随着海水的潮起潮落,有一种十分不确定的感觉。或者不确定的因素,教人产生无常的幻觉,一切都不稳定,都具变数,就有了很大的莫测,自己也掌握不了,又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忐忑呢?

食材肯定是新鲜的,不,是鲜活的,我们亲眼看他们用网兜捞起两尾大鱼来。当鱼被制作成佳肴端上桌面时,大家都非常泰然地大快朵颐,并称赞:好鱼。这种泰然,细思之,多少含有若干物竞天择的意思。我就目击渔民把许多巴浪之类的低价值的鱼丢下网箱。我问他们,这些鱼丢下去做什么?他们说是饲鱼。网箱里所养的鱼都是较高价值的鱼,如赤嘴鮸、包公鱼、鲍鱼之类。于是,就上演了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惨剧。或者,所谓的惨剧,不过是思想太敏感的文人的矫情。那么,是我多情吗?自己既然不能戒肉食,要如何在忍与不忍间自处?忽然就想起了古人说的“君子远庖厨”,以其不忍也。现在,我则连这个都做不到,瞬间觉得愧于古人。

在浮海鱼排用餐,有的人追求的是一份食材更近原生态的滋味。新鲜的食材,其实烹调的技艺显得可有可无。据说,打鱼的渔民,在海上生活十天半月是经常的事,打上来的鱼,什么料都不用,就加点盐,白水煮;或者,再加少许油,在鼎里烧熟。就如此简单处理,可是吃过的人,即使再挑剔的美食家也连连说好。什么原因?无非是食材的鲜活。可惜,这么美味的享受,我们没有口福,这回就是在浮海的鱼排上,也尝不到。或者渔家怕如此的简单会对不起我们的花费,也或者我们已经消受不了如此简单的味道了。我们早忘记简单和质朴的动人了,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就日益地追逐所谓的繁琐。其实,有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使抛弃,于我们也没有损失,可是我们偏偏舍不得,似乎多年的积习,已经难以改变了。

我坐在竹椅上,他们都到包厢喝茶去了,那么吵闹的情景,我有意回避,就选择了这样的独处。这个角落里,静静坐着正好,海光海色,网箱托起的浮棚竹排,就是养鱼人的家,远处是有点模糊的山,那是陆地。而转向这边瞭望时,就是海天辽阔了,极目所见,水与天混同一色,一片的空明。在如此的背景里,我们人是何其的渺小,会悲从中来的。我赶忙收回眼光,只关注眼前。

在海里观海,不同于我们在陆上观海。陆上观海,即使我们走得很近,已经感受到海浪的咸腥气了,但还是有一种隔膜,无关痛痒似的;至于在海滨望海,海尽管汹涌澎湃,声音遥遥传来,却到底如同背景的字幕。可是,海里观海,我们身在其中,随其浮沉,就有一份亲切的温暖。当然,游于海,搏浪而进,那是投身海的怀抱了,感觉会是另外的一种。我不会游泳,无从体会,当然就更无从比较了。其实,游与观是不同的,体会也各有其妙。

渔家交响曲(国画)           李洪涛 作品

珠 海

□ 黎华强

一座沉睡千年的小渔村,

在一个迷雾朦胧的早晨,

悄悄地睁开惺忪的睡眼,

打量着河那边的海市蜃楼……

它伸展腰肢,抖落一身尘土,

如梦惊醒,从海岸边昂然站起,

挥舞巨臂切割出奇崛的天际线。

它在海滨画了一条曲线,

画出了情侣路的柔情与浪漫;

又到横琴岛播种春天,

种植出比高楼更高的梦想。

它从特区到大湾区一路走来,

脚步踩在低处,目光投向高远。

它有一张名片叫百岛之城,

写满青山白云、碧海银滩;

它有一项盛举叫中国航展,

擦亮了蓝天,惊艳了时光;

它有一片乐园叫珠海长隆,

诗与梦的幻影,人与海的狂欢。

它挽着一道跨海的彩虹,

让全世界投来惊羡的目光;

它亮出两只会唱歌的贝壳,

从此野狸岛的涛声不再依旧:

山与海,光与色,

演奏出亘古未有的交响……

那颗最亮的蚌珠,

被传说中的一位渔女采撷:

她站在海滩的礁石上,

双手高高地擎举着宝珠,

照亮了蓝蓝的香炉湾……

海波荡漾,天空流光,

所有的眼睛都被未来点亮!

脚 印(小小说)

□ 赵卫英

有好几天没去爸妈家了,这天刚接完儿子就直接转入他们小区。儿子跑在前面,一蹦一跳地没注意看路,一脚踩进了那片没干的水泥地。“噢!”儿子与我几乎同时惊呼道。

他想把脚拔出来,却发现鞋子被紧紧黏住,儿子的小嘴一撇,再一使劲,还好,上来了。

这么亮眼的小白鞋上,就沾了黑黑的水泥。儿子不禁“啧啧”了几声。蹑手蹑脚地从未干的水泥地挪到旁边,盯着自己鞋子上干结的水泥块,小脸皱成一团。随后,他抬起脚,用力往地上跺了跺,那水泥块牢牢黏附在鞋上,只掉落了一些碎屑。儿子不服气,又连着跺了好几下,小小的身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终于,一大块水泥块“啪嗒”落地,儿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此时,我也注意到,水泥地周边远远地用树枝隔了起来。刚才是我们太粗心了!自从小区划设了住户车位,每天进出的车就多了。这不,前几天就不知哪辆车在这里压坏了几块石板。上次来的时候,还成了积水的洼地。这下好了,有人把它抹平了,却让我们给糟蹋了。

我于心不忍,蹲了下来,看着还算平整的水泥地上突兀地留下了一个鞋印。“还不错嘛,我留下了一个脚丫子了。”儿子转过身来,“这脚印多帅气呀,是吧?”

儿子一下子就忘记了烦恼,与我一口气走上了6楼。开门的是老爸。他一眼就瞧见儿子那沾了水泥的手,急了:你这小子肯定把我早上的战绩破坏了!完了,原来我和儿子糟蹋的是自家人的功劳!老爸说完,气冲冲地拿着平铲和水桶就往楼下走。我看着阳光正烈,要拦也拦不住。

中午的日头是毒,我从阳台往下看,远处的那个鞋印安静地躺着,小小的,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格外显眼。只见老爸一下子提水,一下子倒沙。我看着他的双手在不停地搅拌,这会儿应该是调和水泥沙子。忽然,一个小身影加了进来。原来是儿子!他的到来,显然让老爸愣了一下,然后就把平铲递给了他。老爸往脚印里倒满了水泥沙浆,拿着平铲在有脚印的地面上来回滑动。随着他稳当的动作,水泥面逐渐平整光滑起来。儿子蹲在旁边,也拿起抹子,学着老爸的样子轻轻在水泥上滑动。那小小的身影在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尽管手法有些生疏,但每一下用力,我都感受到他的认真和专注。就这样,烈日之下,一老一小,在那块小小的水泥地上专注地劳作着。

老爸依然躬身蹲着,看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句号,而儿子笨拙的姿态像极了一个逗号。他们在某处有个短暂的相交,逗号便以更快的速度往水泥地的一头抹去。远远看去,好像逗号追逐着句号,也像句号为逗号护航。

他们抹过之处,满是泛着灰黑色光泽的水泥,被均匀铺成一段平整光滑的灰色空白。

这时,儿子抬头,看见了阳台上的我,便用一双小手向我比划了两个大大的“V”字。

在美平三街的遐想

□ 梁显亮

华灯初上

霓虹闪烁

两旁的凤凰树迎风摇曳

钰海广场的海豚跃出海面

《世界第一等》的音符在流淌

喷泉的水柱演绎着华尔兹

崭新的美平三街

平沙最繁华的商业综合体

文德广场 钰海万国汇 京华购物中心

还有形影不离的肯德基与麦当劳

真功夫与必胜客

星巴克咖啡和摩肩接踵的鹏泰超市

走在美平三街

一抬头就能看见亮灯的孖髻山

那是平沙人的图腾

是平沙的地理标志

每次仰望山顶

我都肃然起敬

看着美平三街十字路口的“平沙”二字

我不禁想到了五一三广场的十八大雁

想到了当年的围海造地

想到了当年的万亩甘蔗林

想到了当年的敢教日月换新天

想到了甜蜜的事业

八百米的美平三街

一头连着现在

另一头连着1955年

七十年风雨兼程

平沙牌白糖

华丰三鲜伊面……

今天 新一代的平沙人

正在接过前辈的衣钵

奋战百千万工程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东边

一个美丽的新平沙正徐徐展开

红桦树(组诗)

□ 王亚平

红桦树

粗糙的皮肤

像揉皱的纸

谁会在皱巴巴的纸上

写下一生的诺言

已经是晚春

绿色包围了红桦林

它执着的紫红

红得耀眼

红得透明

仿佛在等待

痴情的人

在血染的信笺上

写满海誓山盟

爱情树

从现在开始

往回数

大概几百或上千年

就回到了古代

那时的男女青年

称红桦为爱情树

它血红的树皮

记载了多少相思

多少浪漫

成全了多少有情人

包括失望与绝情

如今满坡的红桦林

依然活着

那些写在桦树皮上

如歌如泣、荡气回肠的爱情

却不幸迷失了方向

风过红桦林

风过红桦林

红色的旗帜

朝着一个方向

猎猎飘扬

仿佛千军万马

奔赴战场

哧喇喇的响声

如枪林弹雨

在梢头飞过

红色的立体的山

晚霞般灿烂

风停息

层层薄如羽翼

被风揭掉的树皮

仿佛废弃的纸

空无一字

情书

我也曾在红桦皮上

写过诗句

是情诗

似乎每一首

都能拨动我的心弦

使我感动流泪

可是寄给谁呢?

游流溪湖见闻感赋

□ 梁健夫

天下流溪,山高林密,从化佳处。翠霭参差,繁花似锦,耐得游人妒。自然恩赐,回归日晷,岁岁暖如春驻。水清清,源流真色,润滋万家千户。

湖光潋滟,峦峰辉映,俯仰生姿成趣。柳岸花堤,青黄红紫,开合娇如语。水云空阔,霞蒸雾绕,隐约仙舟来去。乐忘返,溪亭拍照,用心赞许。

和野梅冬末山行有感

□ 房鉴皓

清流幽谷绕翠薇,雨过山空望雁回。

风践闲云飞鸟瘦,水泛涟漪锦鲫肥。

镜中岁月起苍鬓,南下游子忆梦随。

遥见故乡听号唤,趁夜梦暖朔春陪。

你好,值守者

□ 叶 莹

除夕夜,风不停,夜深沉。

有没有看到,树影的优雅与烟花的璀璨,我看到,警车和公交车缓缓驶过。有一众绚丽的精灵在跳舞,欢快地飞向天穹。有没有听到,远处爆竹燃放的回音和钟声的呼唤,我听到,医护人员迈着急促的脚步穿梭在病房,窗外是那历经千年的故事在诉说祝愿,声声震撼心房。有没有闻到,一缕缕温香在鼻端轻绕,我闻到,加油站汽油的芬芳以及便利店关东煮的鲜香。

回首千家万户,那里有人们的甜蜜,也有年夜的味道。

寒夜里仍在闪烁的星星,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一抺安宁的迷彩与桔黄,那是挺立的军人,整装待发的消防员,都是青春激昂的模样。

而你,在何方,是在远方还是在路上?

让浪,随风起,吹散艰辛冲走疲惫。

勇敢地走吧,向前。因为,山海亦有伴,青蓝永相依。

或许,那悄然而至的春雨,必为你花繁叶茂,日新月异。

新年好,值守者!

文字:林伟光 黎华强 赵卫英 梁显亮 王亚平 梁健夫 房鉴皓 叶 莹 图片:李洪涛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