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蓝色家底”转化为发展优势!代表委员纷纷贡献“金点子”
今年两会期间,推动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切议题。珠海是“百岛之市”,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珠海涉海企业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业态不断出新,但资源优化配置不足、产业协同薄弱等问题仍需突破。如何将“蓝色家底”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能级量级?代表委员们从“海上新特区”建设、海岛旅游升级及海洋牧场创新等方向建言献策,为推动珠海由“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贡献“金点子”。
如何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建议:打造特色“海上新特区”
当前,珠海正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激活“蓝色引擎”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伟光、涂婉珊委员在提案中建议,珠海以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将蓝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珠海由“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尽管珠海海洋经济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陈伟光指出,当前区域协同联动不足,珠港澳和珠中江海洋协作合作开发保护尚未形成制度化机制;海洋经济体量较小,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低,竞争性市场化配置尚未开展。此外,入境限制多、关税政策优势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陈伟光建议,要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进一步打造“海上新特区”。她表示,要通过完善海天通信、海上通飞、海面通网、海底通感和陆海联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卫星、物联网、低空经济、海洋能转化等新技术提供应用展示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同时,打造“无人机+”深远海养殖产业新模式,争创全省“蓝色粮仓”示范标杆,逐步实现智能投喂、智慧运输等功能;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精细化养殖及海鲜商品的可溯源。
无人机接载渔获运抵酒店。梁冠贤摄
“争创全国离岸海岛‘首店’示范,建议以品牌效应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岛消费焕新机。”陈伟光表示,建议进一步打通货物运输堵点,提高海岛生鲜配送效率,打造冷链配送基地,落实无人机物流配送等海岛配套服务,深度挖掘陆岛-岛际快件、生鲜、美食等高品质运输需求,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消费生态圈。
如何推动海岛旅游升级?
建议:加大政策扶持,放宽项目审批
市政协委员刘强认为,珠海开发海洋经济、助推海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发展优势明显。他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资源、推动海岛旅游发展;借鉴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珠海海洋文化、沙滩文化、生态文化、度假文化、休闲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旅游产业;适时放宽对海岛旅游项目的审批、优化流程,深化开发潜水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重点领域,助推海岛旅游模式升级;开发特色海岛旅游产品,在产品中融人更多“新奇、娱乐、保健生态、知识、时尚、浪漫、情调”等元素,让游客在一次消费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和享受性为一体的多重满足和精神愉悦,通过立体式营销释放珠海市海岛旅游的品牌效应。
外伶仃岛。李建束摄
陈伟光、涂婉珊委员也在提案中指出,要进一步挖掘珠海海岛“一岛一品”特色资源,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如打造桂山红色人文岛、东澳浪漫亲子岛、外伶仃悠活观光岛、担杆野趣生态岛、大万山休闲海钓岛、三角国际音乐岛;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桂山镇运动船艇基地、担杆镇潜水基地、万山镇海钓基地,打造海岛民宿集群。
如何打造海洋牧场“珠海标杆”?
建议: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我市海水水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良,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现代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打造全省海洋牧场新标杆,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走在前列?市人大代表,市海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凯斌建议,要从科技创新、产业引导、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快创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具体而言,可依托全球最大无人船测试场及国家海洋试验场,进一步整合中科院等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招才引智、补链强链,在海洋牧场技术上实现深度垂直整合,打造平台培育“链主”。建议培育渔文化体验、休闲垂钓、海上运动、海上特色餐饮、海洋研学科普等多元业态,建设“海上平台+深水养殖+休闲旅游”海上综合体,创建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造渔旅融合示范先行区。在推动现有产业升级方面,他建议要加大对海鲈咸化相关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提高市场竞争力。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李建束摄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海洋牧场发展中,这也是市政协委员黄相杰关心的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科学养殖技术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搭建“智慧海洋牧场”信息化综合性的管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升海洋牧场的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构建海洋牧场智慧实验室,着力解决“养什么、在哪养、怎么养”等关键核心问题,为海洋牧场创新能力提升、科研开放共享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还要建立立体溯源体系,全面监控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海域生态功能,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延伸与完善“蓝色粮仓”产业链。
统筹: 张伟宁
文字:郑振华 刘雅玲 张伟宁 陈奕樊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叶维佳
微信
朋友圈
将“蓝色家底”转化为发展优势!代表委员纷纷贡献“金点子”
珠海特区报 2025-02-20 04:10
今年两会期间,推动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切议题。珠海是“百岛之市”,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珠海涉海企业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业态不断出新,但资源优化配置不足、产业协同薄弱等问题仍需突破。如何将“蓝色家底”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能级量级?代表委员们从“海上新特区”建设、海岛旅游升级及海洋牧场创新等方向建言献策,为推动珠海由“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贡献“金点子”。
如何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建议:打造特色“海上新特区”
当前,珠海正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激活“蓝色引擎”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伟光、涂婉珊委员在提案中建议,珠海以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将蓝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珠海由“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尽管珠海海洋经济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陈伟光指出,当前区域协同联动不足,珠港澳和珠中江海洋协作合作开发保护尚未形成制度化机制;海洋经济体量较小,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低,竞争性市场化配置尚未开展。此外,入境限制多、关税政策优势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陈伟光建议,要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进一步打造“海上新特区”。她表示,要通过完善海天通信、海上通飞、海面通网、海底通感和陆海联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卫星、物联网、低空经济、海洋能转化等新技术提供应用展示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同时,打造“无人机+”深远海养殖产业新模式,争创全省“蓝色粮仓”示范标杆,逐步实现智能投喂、智慧运输等功能;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精细化养殖及海鲜商品的可溯源。
无人机接载渔获运抵酒店。梁冠贤摄
“争创全国离岸海岛‘首店’示范,建议以品牌效应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岛消费焕新机。”陈伟光表示,建议进一步打通货物运输堵点,提高海岛生鲜配送效率,打造冷链配送基地,落实无人机物流配送等海岛配套服务,深度挖掘陆岛-岛际快件、生鲜、美食等高品质运输需求,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消费生态圈。
如何推动海岛旅游升级?
建议:加大政策扶持,放宽项目审批
市政协委员刘强认为,珠海开发海洋经济、助推海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发展优势明显。他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资源、推动海岛旅游发展;借鉴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珠海海洋文化、沙滩文化、生态文化、度假文化、休闲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旅游产业;适时放宽对海岛旅游项目的审批、优化流程,深化开发潜水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重点领域,助推海岛旅游模式升级;开发特色海岛旅游产品,在产品中融人更多“新奇、娱乐、保健生态、知识、时尚、浪漫、情调”等元素,让游客在一次消费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和享受性为一体的多重满足和精神愉悦,通过立体式营销释放珠海市海岛旅游的品牌效应。
外伶仃岛。李建束摄
陈伟光、涂婉珊委员也在提案中指出,要进一步挖掘珠海海岛“一岛一品”特色资源,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如打造桂山红色人文岛、东澳浪漫亲子岛、外伶仃悠活观光岛、担杆野趣生态岛、大万山休闲海钓岛、三角国际音乐岛;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桂山镇运动船艇基地、担杆镇潜水基地、万山镇海钓基地,打造海岛民宿集群。
如何打造海洋牧场“珠海标杆”?
建议: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我市海水水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良,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现代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打造全省海洋牧场新标杆,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走在前列?市人大代表,市海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凯斌建议,要从科技创新、产业引导、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快创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具体而言,可依托全球最大无人船测试场及国家海洋试验场,进一步整合中科院等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招才引智、补链强链,在海洋牧场技术上实现深度垂直整合,打造平台培育“链主”。建议培育渔文化体验、休闲垂钓、海上运动、海上特色餐饮、海洋研学科普等多元业态,建设“海上平台+深水养殖+休闲旅游”海上综合体,创建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造渔旅融合示范先行区。在推动现有产业升级方面,他建议要加大对海鲈咸化相关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提高市场竞争力。
桂山大蜘洲海上牧场。李建束摄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海洋牧场发展中,这也是市政协委员黄相杰关心的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科学养殖技术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搭建“智慧海洋牧场”信息化综合性的管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升海洋牧场的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构建海洋牧场智慧实验室,着力解决“养什么、在哪养、怎么养”等关键核心问题,为海洋牧场创新能力提升、科研开放共享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还要建立立体溯源体系,全面监控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海域生态功能,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延伸与完善“蓝色粮仓”产业链。
统筹: 张伟宁
文字:郑振华 刘雅玲 张伟宁 陈奕樊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