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丨记忆深处有翠微

一个云霞渐淡的黄昏,我独自走在翠微老街口。白色不锈钢挡板后面,人和里、敦睦里、杨公祠、韦氏老屋……在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衬托下,这些历史建筑显得单薄陈旧。这就是闻名岭南的翠微吗,昔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长水街呢?

翠水交前带,环山倚后屏。翠微村,旧称翠环,起于宋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翠微之名源自乡贤郭以治中举后任漳浦知县,衣锦还乡时吟诵李白佳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遂改名翠微。翠微村内曾有七街七里一巷,为旧时商贸中心,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称小澳门。翠微村是珠海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紧邻华达、翠景、翠珠、凤山等工业园区,曾是数万打工人聚集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翠微村尤其是长水街极度繁荣。

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我从东往西行走,不时停下来驻足张望,记忆不断复苏。明珠北下车,过小石桥,穿过居民小楼间的狭窄通道,长水街沸腾的商贸气浪就会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川流不息的人流,摩肩接踵。路口的“粤兴”快餐店,炒河粉5块钱一份,肉片多豆芽多口味好,曾经我几乎天天光顾。吃着吃着,我竟吃出感情来了。现在外出用餐,我喜欢点炒河粉,特别是豆芽肉片炒河粉。

走下水泥路,走上倾斜的黄土路,两侧除了几幢有年代感的老房子,就是堆成小山的旧木料、废砖头。拐两个弯,问两次路,走四五百米,我来到一棵大榕树跟前,旁边有一幢两层小楼。我曾在这里住了三个月。这棵百年大榕树,主干粗大苍劲,枝叶蓊葱郁勃。三十年了,世界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它还是原来的样子,风吹日晒雨淋,岁月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一丝痕迹。

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初来珠海那段日子。

后龙山是翠微村“后背”,是全村最高点。朋友红岩哥租下了整个二楼,楼梯在楼房外左侧。安叔、胜华和我,三人合住左侧那个房间。楼下住了十多个打工的年轻人,晚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就在那棵百年大榕树边上,打开水笼头用冷水“冲凉”。大清早,大家前呼后拥相跟着出门,年轻人去翠景工业区上班,安叔、胜华去工地安装玻璃幕墙。我辗转于安平台、大环山、吉大之间,参加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或者东奔西走,满珠海跑去招聘单位面试。翠微的老巷子细细长长,曲里拐弯,我常常迷失其间。青石板街道,厚重的老屋砖壁,让我体会到的不只是环境的清凉与幽静,更有翠微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一个多月过去,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住处不花钱,联系工作留的是红岩哥的手机号。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我开始感到孤独,开始想家。一天下午,我疲惫地下了公交车,没有急着赶回住处。文件袋往草地上一丢,整个人就地一躺。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坐起身,看着草地上踏出来的那条路。男孩女孩成群结队走过我的前方:男孩子嘻嘻哈哈,女孩子面若桃花。我好羡慕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他们都有工作,而我没有。当时生存的压力,让我不得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跟红岩哥说起我的犹豫和彷徨,他那么恳切地做我的工作,要我坚持。红岩哥是老翠微,带我钻老巷子,逛长水街,给我讲翠微村史,讲翠微几大姓在这里的奋斗发家史。

我们相对而坐,聊文学聊人生,几乎一夜未眠。红岩哥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强者的故事……红岩哥对我说:情况甚至会比预期更糟,机会只能在努力和坚持中得到。当你感到确实坚持不下去,这个时候你坚持了,也许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柳暗花明。

三十年过去,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我忍不住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平台,举目四望。翠微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翠微了,风送来了“突突”的打桩机声。如今翠微旧城改造工作已正式启动且进展迅速。

风吹过翠微每个角落,不留一丝痕迹。人亦然,历史亦然。时间改变了翠微,时间会继续改变翠微,正在掀开翠微崭新的一页。

文字:李春鹏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湾韵·作品丨记忆深处有翠微
珠海特区报 2025-02-24 01:45

一个云霞渐淡的黄昏,我独自走在翠微老街口。白色不锈钢挡板后面,人和里、敦睦里、杨公祠、韦氏老屋……在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衬托下,这些历史建筑显得单薄陈旧。这就是闻名岭南的翠微吗,昔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长水街呢?

翠水交前带,环山倚后屏。翠微村,旧称翠环,起于宋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翠微之名源自乡贤郭以治中举后任漳浦知县,衣锦还乡时吟诵李白佳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遂改名翠微。翠微村内曾有七街七里一巷,为旧时商贸中心,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称小澳门。翠微村是珠海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紧邻华达、翠景、翠珠、凤山等工业园区,曾是数万打工人聚集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翠微村尤其是长水街极度繁荣。

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我从东往西行走,不时停下来驻足张望,记忆不断复苏。明珠北下车,过小石桥,穿过居民小楼间的狭窄通道,长水街沸腾的商贸气浪就会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川流不息的人流,摩肩接踵。路口的“粤兴”快餐店,炒河粉5块钱一份,肉片多豆芽多口味好,曾经我几乎天天光顾。吃着吃着,我竟吃出感情来了。现在外出用餐,我喜欢点炒河粉,特别是豆芽肉片炒河粉。

走下水泥路,走上倾斜的黄土路,两侧除了几幢有年代感的老房子,就是堆成小山的旧木料、废砖头。拐两个弯,问两次路,走四五百米,我来到一棵大榕树跟前,旁边有一幢两层小楼。我曾在这里住了三个月。这棵百年大榕树,主干粗大苍劲,枝叶蓊葱郁勃。三十年了,世界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它还是原来的样子,风吹日晒雨淋,岁月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一丝痕迹。

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初来珠海那段日子。

后龙山是翠微村“后背”,是全村最高点。朋友红岩哥租下了整个二楼,楼梯在楼房外左侧。安叔、胜华和我,三人合住左侧那个房间。楼下住了十多个打工的年轻人,晚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们就在那棵百年大榕树边上,打开水笼头用冷水“冲凉”。大清早,大家前呼后拥相跟着出门,年轻人去翠景工业区上班,安叔、胜华去工地安装玻璃幕墙。我辗转于安平台、大环山、吉大之间,参加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或者东奔西走,满珠海跑去招聘单位面试。翠微的老巷子细细长长,曲里拐弯,我常常迷失其间。青石板街道,厚重的老屋砖壁,让我体会到的不只是环境的清凉与幽静,更有翠微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一个多月过去,工作依然没有着落。住处不花钱,联系工作留的是红岩哥的手机号。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我开始感到孤独,开始想家。一天下午,我疲惫地下了公交车,没有急着赶回住处。文件袋往草地上一丢,整个人就地一躺。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坐起身,看着草地上踏出来的那条路。男孩女孩成群结队走过我的前方:男孩子嘻嘻哈哈,女孩子面若桃花。我好羡慕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他们都有工作,而我没有。当时生存的压力,让我不得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跟红岩哥说起我的犹豫和彷徨,他那么恳切地做我的工作,要我坚持。红岩哥是老翠微,带我钻老巷子,逛长水街,给我讲翠微村史,讲翠微几大姓在这里的奋斗发家史。

我们相对而坐,聊文学聊人生,几乎一夜未眠。红岩哥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一个又一个强者的故事……红岩哥对我说:情况甚至会比预期更糟,机会只能在努力和坚持中得到。当你感到确实坚持不下去,这个时候你坚持了,也许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柳暗花明。

三十年过去,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我忍不住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平台,举目四望。翠微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翠微了,风送来了“突突”的打桩机声。如今翠微旧城改造工作已正式启动且进展迅速。

风吹过翠微每个角落,不留一丝痕迹。人亦然,历史亦然。时间改变了翠微,时间会继续改变翠微,正在掀开翠微崭新的一页。

文字:李春鹏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