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秒——
三月,春暖南海,珠海各大口岸人潮汹涌。
“1秒都耽误不了。”3月5日,拱北口岸的人海里,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谢倩男站姿笔挺,目光快速“扫视”大厅每个角落。在她看来,“1秒钟”是她发现、分析、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弧”时间。
拱北边检站处突队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移民管理系统里第一支口岸内的反恐、防暴、处突的专门队伍。2019年谢倩男一入警,就主动请缨加入这支队伍,成为队里为数不多的女警。

“男警可以做到的,我们女警一样可以。”人群如潮水般地进入口岸大厅,在边检查验台前变成数十道细流,快速而有序。和男警一样全副武装的谢倩男不时用喇叭提醒旅客注意安全,不时和跨境上学的小朋友打招呼,眼神中总是习惯性“瞥向”3号大厅里最左边的扶梯。
“那一刻,很紧张,但双脚第一时间就已经不自觉冲过去了。”去年的十一假期,正在口岸巡查的谢倩男发现电梯上人流突然“卡住”,随即传来的大哭声让她刹那间心头一紧。
“放心,医生马上到。”“不要围观,往前走。”谢倩男和同事齐心协力,迅速用止血包压住小朋友摔破皮的膝盖,安抚孩子母亲情绪,“督促”旅客往前走。很快,医护人员赶到,望着渐行渐远的救护车,谢倩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的警用腰带比别人多了几样东西。”谢倩男很自豪地展示了自己挂在腰带上的警务包,里面不仅有急救包、创可贴等应急物品,还放着用于救助低血糖旅客的糖果、旅客因跨境更换网络经常会问到的手机取卡针等小物品。她说:“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大事。”
110分钟——
“尊重旅客,换位思考,少一些‘命令式’语气。”说话带着笑容,移民管理警察曾晓燕分享了自己35年工作“零投诉”的“秘诀”。
3月4日6点半,拱北口岸像往常一样迎来客流早高峰,一早上出境客流1小时可以达到18000人次。已经连续工作110分钟的曾晓燕,接证、翻阅、核对……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现场,每位接回证件的旅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同样的微笑也会出现在曾晓燕脸上。当大家都好奇她是如何在重复且漫长的一天工作中保持这种状态,戴着黑框眼镜的曾晓燕面对镜头,眼里泛起了光,她说:“前面旅客一句真诚的谢谢,就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而那就是我为下一位旅客提供更好通关服务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完班已经很累了,但进家门前还是会调整好自己,以最好状态迎接孩子。”早班5点匆匆出门,晚班凌晨2点才回到家,“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工作节奏,曾晓燕熟。
快捷查验通道占比近80%、“免出示证件”通道查验旅客超650万人次……一项项便利通关举措的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了快捷键,也减轻了一线移民管理警察的压力。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该总站所辖口岸通关的外国旅客数量直线上升。2024年,该总站查验外国旅客数量达15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citywalk’,我们是展现中国形象的‘第一道窗口’,做好工作很重要。”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年过半百的曾晓燕不到3个月就通过了单位的英语考核。
“女警心细、亲和,是窗口工作的一个优势,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谈及35年的成长,曾晓燕说道:“如今大湾区发展了,通关群体素质高了,我们的能力也要跟上!”
30年——
和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拱北口岸一样,全国车流量最大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气同样很“旺”。
“服务旅客不能光靠等。”傍晚6时的大桥口岸入境大厅人来人往,追着旅客“跑”的移民管理警察吴奕芳步伐矫健,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位有着30年工龄的“边检姐姐”即将年过半百。

自“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该总站已查验“两车”数量超510万辆次,便利的通关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驾车“北上”。作为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两车北上”边检备案中心的一员,每到客流高峰期,吴奕芳和同事就会在旅检现场加设临时备案点。一心想着让旅客尽早享受快捷通关便利的吴奕芳,总愿意“扎”到人海里,积极引导旅客办理备案手续。她说:“我们主动往前一步,旅客就能少走很多步。”
“我记得你,开车过来珠海确实方便,就像在家里去逛商场一样。”人群里,一位穿着黑色外套的香港旅客举手向吴奕芳打了招呼。早在2006年,吴奕芳就参加了拱北口岸里全国首条边检自助查验通道的建设工作,几十年她不仅见证了口岸的发展变化,也结识了许多往来通关的“老熟人”。
“单牌车的保险怎么理赔”“怎么办理高速ETC”……
遇到这些似乎“不归她管”的“疑难杂症”,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吴奕芳不会躲避,也丝毫“不慌”,都会认真去核实、回答。在吴奕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册子,那是她日积月累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前台查验、备案指南到口岸交通信息等各种旅客可能会咨询的内容。“民有所呼,警有所应”,这是她30年来不变的从警理念。
但对于女儿,吴奕芳却自愧做不到“有呼必应”。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吴奕芳女儿早早学会了“独立”。2017年“天鸽”台风来袭那天,吴奕芳还在口岸执勤,放心不下的她在岗位上没法看手机,只能让同事帮忙盯着手机,及时回应女儿的消息。一人在家的女儿很争气,独自用绳索、胶布、桌椅把家里阳台的窗户“封”得严严实实,最后台风过后请了装修师傅才把阳台收拾恢复原样。
“女儿大学毕业了,相信她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一切。”三八妇女节临近,吴奕芳给女儿发去祝福:“元元加油!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手机很快传来了消息铃声,微信对话框里,女儿说:“妈,你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警察妈妈。”
阳春三月,百花争妍,巾帼警花别样红。
南粤国门口岸里,她们是护航湾区的战士,亦是温暖港湾的警察妈妈,她们用柔肩撑起了国门与家门的“半边天”。
向“她们”致敬!

1秒——
三月,春暖南海,珠海各大口岸人潮汹涌。
“1秒都耽误不了。”3月5日,拱北口岸的人海里,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谢倩男站姿笔挺,目光快速“扫视”大厅每个角落。在她看来,“1秒钟”是她发现、分析、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弧”时间。
拱北边检站处突队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移民管理系统里第一支口岸内的反恐、防暴、处突的专门队伍。2019年谢倩男一入警,就主动请缨加入这支队伍,成为队里为数不多的女警。

“男警可以做到的,我们女警一样可以。”人群如潮水般地进入口岸大厅,在边检查验台前变成数十道细流,快速而有序。和男警一样全副武装的谢倩男不时用喇叭提醒旅客注意安全,不时和跨境上学的小朋友打招呼,眼神中总是习惯性“瞥向”3号大厅里最左边的扶梯。
“那一刻,很紧张,但双脚第一时间就已经不自觉冲过去了。”去年的十一假期,正在口岸巡查的谢倩男发现电梯上人流突然“卡住”,随即传来的大哭声让她刹那间心头一紧。
“放心,医生马上到。”“不要围观,往前走。”谢倩男和同事齐心协力,迅速用止血包压住小朋友摔破皮的膝盖,安抚孩子母亲情绪,“督促”旅客往前走。很快,医护人员赶到,望着渐行渐远的救护车,谢倩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的警用腰带比别人多了几样东西。”谢倩男很自豪地展示了自己挂在腰带上的警务包,里面不仅有急救包、创可贴等应急物品,还放着用于救助低血糖旅客的糖果、旅客因跨境更换网络经常会问到的手机取卡针等小物品。她说:“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大事。”
110分钟——
“尊重旅客,换位思考,少一些‘命令式’语气。”说话带着笑容,移民管理警察曾晓燕分享了自己35年工作“零投诉”的“秘诀”。
3月4日6点半,拱北口岸像往常一样迎来客流早高峰,一早上出境客流1小时可以达到18000人次。已经连续工作110分钟的曾晓燕,接证、翻阅、核对……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现场,每位接回证件的旅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同样的微笑也会出现在曾晓燕脸上。当大家都好奇她是如何在重复且漫长的一天工作中保持这种状态,戴着黑框眼镜的曾晓燕面对镜头,眼里泛起了光,她说:“前面旅客一句真诚的谢谢,就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而那就是我为下一位旅客提供更好通关服务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完班已经很累了,但进家门前还是会调整好自己,以最好状态迎接孩子。”早班5点匆匆出门,晚班凌晨2点才回到家,“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工作节奏,曾晓燕熟。
快捷查验通道占比近80%、“免出示证件”通道查验旅客超650万人次……一项项便利通关举措的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了快捷键,也减轻了一线移民管理警察的压力。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该总站所辖口岸通关的外国旅客数量直线上升。2024年,该总站查验外国旅客数量达15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citywalk’,我们是展现中国形象的‘第一道窗口’,做好工作很重要。”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年过半百的曾晓燕不到3个月就通过了单位的英语考核。
“女警心细、亲和,是窗口工作的一个优势,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谈及35年的成长,曾晓燕说道:“如今大湾区发展了,通关群体素质高了,我们的能力也要跟上!”
30年——
和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拱北口岸一样,全国车流量最大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气同样很“旺”。
“服务旅客不能光靠等。”傍晚6时的大桥口岸入境大厅人来人往,追着旅客“跑”的移民管理警察吴奕芳步伐矫健,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位有着30年工龄的“边检姐姐”即将年过半百。

自“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该总站已查验“两车”数量超510万辆次,便利的通关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驾车“北上”。作为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两车北上”边检备案中心的一员,每到客流高峰期,吴奕芳和同事就会在旅检现场加设临时备案点。一心想着让旅客尽早享受快捷通关便利的吴奕芳,总愿意“扎”到人海里,积极引导旅客办理备案手续。她说:“我们主动往前一步,旅客就能少走很多步。”
“我记得你,开车过来珠海确实方便,就像在家里去逛商场一样。”人群里,一位穿着黑色外套的香港旅客举手向吴奕芳打了招呼。早在2006年,吴奕芳就参加了拱北口岸里全国首条边检自助查验通道的建设工作,几十年她不仅见证了口岸的发展变化,也结识了许多往来通关的“老熟人”。
“单牌车的保险怎么理赔”“怎么办理高速ETC”……
遇到这些似乎“不归她管”的“疑难杂症”,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吴奕芳不会躲避,也丝毫“不慌”,都会认真去核实、回答。在吴奕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册子,那是她日积月累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前台查验、备案指南到口岸交通信息等各种旅客可能会咨询的内容。“民有所呼,警有所应”,这是她30年来不变的从警理念。
但对于女儿,吴奕芳却自愧做不到“有呼必应”。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吴奕芳女儿早早学会了“独立”。2017年“天鸽”台风来袭那天,吴奕芳还在口岸执勤,放心不下的她在岗位上没法看手机,只能让同事帮忙盯着手机,及时回应女儿的消息。一人在家的女儿很争气,独自用绳索、胶布、桌椅把家里阳台的窗户“封”得严严实实,最后台风过后请了装修师傅才把阳台收拾恢复原样。
“女儿大学毕业了,相信她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一切。”三八妇女节临近,吴奕芳给女儿发去祝福:“元元加油!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手机很快传来了消息铃声,微信对话框里,女儿说:“妈,你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警察妈妈。”
阳春三月,百花争妍,巾帼警花别样红。
南粤国门口岸里,她们是护航湾区的战士,亦是温暖港湾的警察妈妈,她们用柔肩撑起了国门与家门的“半边天”。
向“她们”致敬!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