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 让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经开区应用场景密集“上新”
一场又一场新技术与新场景的“双向奔赴”,正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火如荼进行。
近日,经开区密集“上新”12个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让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新技术赋能制造新场景
格力“黑灯工厂”生产效率提升100%

走进格力电器位于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大脑智慧中心的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从接客户订单到生产、成品下线的全流程、全系统数据。总装车间内,机械臂灵活挥舞,AGV小车穿梭其间,400种零部件经机器人之手变成一台台空调,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

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张洲 摄

“我们的总装线上,每15秒就可下线一台空调。”现场技术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来。如此高的效率离不开5G、Al等新技术的赋能,与此同时,格力电器不断为新技术开放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以总装车间为例,5G已广泛应用于AGV智慧物流、高频智能焊接、商检智能测试、外包装AI智能检测等诸多场景中。

工厂.png

格力电器位于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张洲摄

据悉,该工厂是格力电器携手中国联通、华为打造的业界最大5G-A智能“黑灯工厂”,继今年初入选国家级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后,又在近期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获得“最佳互联经济移动创新奖”和“最佳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奖”。

“我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场景化推进为抓手,已创新探索出12大5G应用场景,并构建了‘横向到端、纵向到底’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智能工厂的自感知、自判断、自报警、自预警、自预测、自决策、自执行。”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工厂的生产效率已提升100%。

“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正是经开区此次发布的重磅应用场景之一。“作为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格力5G-A智能‘黑灯工厂’树立了融合创新、优化升级的标杆典范。希望通过这种标杆项目辐射推动珠海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切实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陈木森表示。

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张洲 摄

当前,不少城市已开展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的类似探索,要在其中脱颖而出,探索独具特色的场景是关键。经开区近日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正是立足国家级化工园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独特优势,同时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园区智慧化管理等多维度需求选取,涵盖先进制造、数字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应急保障、低空经济、政务服务、海洋经济7大领域。

12个应用场景分别为:蒸汽管网智慧管理平台、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珠海市经开区绿色智算中心及LNG冷能利用项目、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智慧化决策管理平台、利用视频监控和无人机技术提升车辆违停安全管理水平、化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平台、利用无人机反制系统保障化工园区低空安全、打造港口锚地船舶物资智慧化配送平台、公共管廊管理AI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智慧化综合保税区、珠海高栏港智慧港口建设。

让更多新技术“首试首用”
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

蒸汽是化工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在位于珠海经开区的国家级化工园区,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通过构建集中供热管网、整合区域热源,将电厂蒸汽输送至各用汽企业,同时高效利用区内工业企业余热,成功实现了多热源联供互保。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成功取代了分散锅炉,年节约标煤约50万吨。如今,新源热力已在经开区布设蒸汽管网约78公里,服务企业上百家,年供汽量超300万吨。

新源热力蒸汽管网。张洲 摄

“我们此次提供了‘蒸汽管网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场景,希望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探索哪些新技术能在化工园区供热系统中创新应用,为全国化工园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供热生态先行探路。”新源热力技术总工王波介绍,“新场景将重点聚焦蒸汽供需全过程仿真分析、‘机器狗’智能巡检应用等展开探索,优化能源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发布场景清单,经开区希望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场景建设,让更多新技术在这里‘首试首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陈木森透露,目前多个应用场景负责单位已与有关技术方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接下来,经开区将通过集成建立“场景需求+技术清单”、定期举办行业专场对接会、试点示范先行等系列举措,加快推动新技术、新场景的供需精准对接。

作为珠海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开区还在探索寻找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上月底,全国首个“LNG冷能综合利用+绿色智算中心”项目成功落户高栏港综保区。“依托绿色智算中心,在现有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场景基础上,经开区还将探索LNG冷能应用技术、氢能技术等新兴领域应用,如推动氢燃料电池在港口重卡、无人机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助推‘AI大模型+产业’的深度结合。”陈木森透露,强化前沿技术赋能将是经开区挖掘新场景的重要考量。

此外,经开区还将深化区域协同机制,联合其他区域共建标准化场景库,推动智慧港口、低空物流等场景的跨区域联动,打造“湾区场景链”。完善创新生态支撑,依托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规划建设应用场景创新实验室,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场景试点,并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封面图:张洲摄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叶维佳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 让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经开区应用场景密集“上新”
观海融媒 2025-03-15 02:07
一场又一场新技术与新场景的“双向奔赴”,正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火如荼进行。
近日,经开区密集“上新”12个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让更多新技术在珠海“首试首用”,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新技术赋能制造新场景
格力“黑灯工厂”生产效率提升100%

走进格力电器位于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大脑智慧中心的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从接客户订单到生产、成品下线的全流程、全系统数据。总装车间内,机械臂灵活挥舞,AGV小车穿梭其间,400种零部件经机器人之手变成一台台空调,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

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张洲 摄

“我们的总装线上,每15秒就可下线一台空调。”现场技术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来。如此高的效率离不开5G、Al等新技术的赋能,与此同时,格力电器不断为新技术开放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以总装车间为例,5G已广泛应用于AGV智慧物流、高频智能焊接、商检智能测试、外包装AI智能检测等诸多场景中。

工厂.png

格力电器位于经开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张洲摄

据悉,该工厂是格力电器携手中国联通、华为打造的业界最大5G-A智能“黑灯工厂”,继今年初入选国家级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后,又在近期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获得“最佳互联经济移动创新奖”和“最佳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奖”。

“我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场景化推进为抓手,已创新探索出12大5G应用场景,并构建了‘横向到端、纵向到底’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智能工厂的自感知、自判断、自报警、自预警、自预测、自决策、自执行。”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工厂的生产效率已提升100%。

“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正是经开区此次发布的重磅应用场景之一。“作为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格力5G-A智能‘黑灯工厂’树立了融合创新、优化升级的标杆典范。希望通过这种标杆项目辐射推动珠海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切实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陈木森表示。

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张洲 摄

当前,不少城市已开展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的类似探索,要在其中脱颖而出,探索独具特色的场景是关键。经开区近日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正是立足国家级化工园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独特优势,同时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园区智慧化管理等多维度需求选取,涵盖先进制造、数字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应急保障、低空经济、政务服务、海洋经济7大领域。

12个应用场景分别为:蒸汽管网智慧管理平台、珠海格力电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珠海市经开区绿色智算中心及LNG冷能利用项目、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智慧化决策管理平台、利用视频监控和无人机技术提升车辆违停安全管理水平、化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平台、利用无人机反制系统保障化工园区低空安全、打造港口锚地船舶物资智慧化配送平台、公共管廊管理AI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智慧化综合保税区、珠海高栏港智慧港口建设。

让更多新技术“首试首用”
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

蒸汽是化工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在位于珠海经开区的国家级化工园区,珠海新源热力有限公司通过构建集中供热管网、整合区域热源,将电厂蒸汽输送至各用汽企业,同时高效利用区内工业企业余热,成功实现了多热源联供互保。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成功取代了分散锅炉,年节约标煤约50万吨。如今,新源热力已在经开区布设蒸汽管网约78公里,服务企业上百家,年供汽量超300万吨。

新源热力蒸汽管网。张洲 摄

“我们此次提供了‘蒸汽管网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场景,希望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探索哪些新技术能在化工园区供热系统中创新应用,为全国化工园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供热生态先行探路。”新源热力技术总工王波介绍,“新场景将重点聚焦蒸汽供需全过程仿真分析、‘机器狗’智能巡检应用等展开探索,优化能源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发布场景清单,经开区希望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场景建设,让更多新技术在这里‘首试首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陈木森透露,目前多个应用场景负责单位已与有关技术方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接下来,经开区将通过集成建立“场景需求+技术清单”、定期举办行业专场对接会、试点示范先行等系列举措,加快推动新技术、新场景的供需精准对接。

作为珠海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开区还在探索寻找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上月底,全国首个“LNG冷能综合利用+绿色智算中心”项目成功落户高栏港综保区。“依托绿色智算中心,在现有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场景基础上,经开区还将探索LNG冷能应用技术、氢能技术等新兴领域应用,如推动氢燃料电池在港口重卡、无人机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助推‘AI大模型+产业’的深度结合。”陈木森透露,强化前沿技术赋能将是经开区挖掘新场景的重要考量。

此外,经开区还将深化区域协同机制,联合其他区域共建标准化场景库,推动智慧港口、低空物流等场景的跨区域联动,打造“湾区场景链”。完善创新生态支撑,依托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规划建设应用场景创新实验室,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场景试点,并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场景开发-技术验证-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封面图:张洲摄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朱晓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