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1月初,我去新加坡妹妹家探亲。
由于妹妹、妹夫平时要上班,加之这里做饭的客观条件与国内不同,所以除了周六、周日我偶尔在家吃饭外,其他时间我都是在外面吃饭;而妹妹一家,上班时间不在家里吃饭,晚饭更多的是在回到家里之前,在附近的小贩中心打个包;周末的时间,他们如果不想做饭,也会打个包带回家。
开始几天,我跟着他们在小贩中心吃了几顿,后来嫌不好吃,因此到了吃饭时间,便去附近的某大学食堂(由小贩中心承包的,可以对外),但仍然觉得不好吃,则改为去附近的中国餐馆。
在来新加坡之前,我妹妹告诉我,中国的美味与新加坡相比,犹如天上人间。这次看到我为吃如此奔波,便调侃道,这种没有美味的生活,定会让你写出一篇有趣的散文。
二
新加坡不提倡家庭做饭,而提倡人们去被称为“社区食堂”的小贩中心用餐。
小贩中心是政府为了治理城市,把路边的熟食摊贩集中起来,或在居民区的架空层,或在屋檐下,或在大棚里,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用餐的地方。在小贩中心吃饭,经济实惠,一般只要4-8新元,约合人民币20-40多元,就可以吃上一盘三道菜的盖浇饭,这比自己做饭便宜。由于价格低廉,很多人对小贩中心形成了依赖,导致他们不愿意在家做饭。而初来新加坡定居的人,久而久之,也会入乡随俗,慢慢放弃在家做饭的习惯。
加之新加坡政府强调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居民住宅没有排油烟通道,且法律规定,厨房不准向户外排放油烟——这里的抽油烟机,主要是通过内置的过滤网来吸收油烟,过滤油烟后的空气仍在室内循环。这种排油烟的方法,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当做饭时,满屋子都是油烟,这也导致了许多家庭不愿意在家做饭。
当然,做饭的家庭也有,只是少数——或是请了菲佣,或是父母帮助带小孩需要做饭……
如今,新加坡已有6000多个小贩中心,分布在全国各个居民住宅区和公共场所,每个小贩中心至少有70-80个或者更多的熟食摊位。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些摊位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以这种生活方式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那么,这种规模,这种由用餐方式和用餐习惯形成的文化,在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妹妹告诉我,她许多邻居是不做饭的,他们的厨房也都干干净净。
三
由于我对小贩中心的饭菜不习惯,所以便不停地换地方吃饭。
除了小贩中心、附近的大学食堂和中国餐馆外,我去过的地方还有牛车水的唐人街、滨海湾购物中心的食街、滨海湾金沙酒店的大堂食府,当这些还不满意的时候,我想到了去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
有一天,我请妹妹和她女儿在乌节路的某高档酒店吃午餐,其目的是想体验和品尝一下这里的菜品……
那一次,我们各点了一个168新元的套餐。
我的套餐是“捞鱼生”,食材名义上是以三文鱼的肉条为主,但三文鱼的占比只有一点点,大多是白萝卜丝,外加一些红椒丝、西芹丝、红萝卜丝和蔬菜丝,然后撒上一点白芝麻、花生末、五香粉,就算组成了一道高档菜;“金华火腿蟹肉蟹皇中鲍翅”,其实就是一小盅羹汤,可以看见稀稀拉拉的几根鱼翅,汤没有浓稠感,倒是有点清汤的样子;“豉油皇干煎大虾”,其实就是一只不大的中等虾;“六头鲍鱼花菇扒白菜”,其实是一只小鲍鱼、一个小花菇和两棵小白菜;外加一小碗腊味糯米饭,一小碗汤圆和几片香脆年糕……
这一餐,我们花费了504新元,外加9%的消费税、10%的服务费,总共消费了599.76新元,按照当时的汇率1新元等于5.42元人民币计,这顿饭共计花了3250元。
时光醉人,我在新加坡的那段日子,天天想的却是中国的饭菜。
一
2025年1月初,我去新加坡妹妹家探亲。
由于妹妹、妹夫平时要上班,加之这里做饭的客观条件与国内不同,所以除了周六、周日我偶尔在家吃饭外,其他时间我都是在外面吃饭;而妹妹一家,上班时间不在家里吃饭,晚饭更多的是在回到家里之前,在附近的小贩中心打个包;周末的时间,他们如果不想做饭,也会打个包带回家。
开始几天,我跟着他们在小贩中心吃了几顿,后来嫌不好吃,因此到了吃饭时间,便去附近的某大学食堂(由小贩中心承包的,可以对外),但仍然觉得不好吃,则改为去附近的中国餐馆。
在来新加坡之前,我妹妹告诉我,中国的美味与新加坡相比,犹如天上人间。这次看到我为吃如此奔波,便调侃道,这种没有美味的生活,定会让你写出一篇有趣的散文。
二
新加坡不提倡家庭做饭,而提倡人们去被称为“社区食堂”的小贩中心用餐。
小贩中心是政府为了治理城市,把路边的熟食摊贩集中起来,或在居民区的架空层,或在屋檐下,或在大棚里,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用餐的地方。在小贩中心吃饭,经济实惠,一般只要4-8新元,约合人民币20-40多元,就可以吃上一盘三道菜的盖浇饭,这比自己做饭便宜。由于价格低廉,很多人对小贩中心形成了依赖,导致他们不愿意在家做饭。而初来新加坡定居的人,久而久之,也会入乡随俗,慢慢放弃在家做饭的习惯。
加之新加坡政府强调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居民住宅没有排油烟通道,且法律规定,厨房不准向户外排放油烟——这里的抽油烟机,主要是通过内置的过滤网来吸收油烟,过滤油烟后的空气仍在室内循环。这种排油烟的方法,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当做饭时,满屋子都是油烟,这也导致了许多家庭不愿意在家做饭。
当然,做饭的家庭也有,只是少数——或是请了菲佣,或是父母帮助带小孩需要做饭……
如今,新加坡已有6000多个小贩中心,分布在全国各个居民住宅区和公共场所,每个小贩中心至少有70-80个或者更多的熟食摊位。每到吃饭的时候,这些摊位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以这种生活方式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那么,这种规模,这种由用餐方式和用餐习惯形成的文化,在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妹妹告诉我,她许多邻居是不做饭的,他们的厨房也都干干净净。
三
由于我对小贩中心的饭菜不习惯,所以便不停地换地方吃饭。
除了小贩中心、附近的大学食堂和中国餐馆外,我去过的地方还有牛车水的唐人街、滨海湾购物中心的食街、滨海湾金沙酒店的大堂食府,当这些还不满意的时候,我想到了去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
有一天,我请妹妹和她女儿在乌节路的某高档酒店吃午餐,其目的是想体验和品尝一下这里的菜品……
那一次,我们各点了一个168新元的套餐。
我的套餐是“捞鱼生”,食材名义上是以三文鱼的肉条为主,但三文鱼的占比只有一点点,大多是白萝卜丝,外加一些红椒丝、西芹丝、红萝卜丝和蔬菜丝,然后撒上一点白芝麻、花生末、五香粉,就算组成了一道高档菜;“金华火腿蟹肉蟹皇中鲍翅”,其实就是一小盅羹汤,可以看见稀稀拉拉的几根鱼翅,汤没有浓稠感,倒是有点清汤的样子;“豉油皇干煎大虾”,其实就是一只不大的中等虾;“六头鲍鱼花菇扒白菜”,其实是一只小鲍鱼、一个小花菇和两棵小白菜;外加一小碗腊味糯米饭,一小碗汤圆和几片香脆年糕……
这一餐,我们花费了504新元,外加9%的消费税、10%的服务费,总共消费了599.76新元,按照当时的汇率1新元等于5.42元人民币计,这顿饭共计花了3250元。
时光醉人,我在新加坡的那段日子,天天想的却是中国的饭菜。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