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有942人获选,包括两名香港的代表——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传承人刘锦棠及黄大仙信俗传承人(义觉)道长李耀辉。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因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邀请,就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推荐申报,特区政府经征询非遗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后,推荐一直致力推广和传承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的刘锦棠和黄大仙信俗的李耀辉。两个非遗项目在2014分别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并于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是当地客家族群世代相传的文化,至今已超过二百年历史。客家人认为麒麟是瑞兽,可以驱除煞气、带来好运。在庆祝农历新年、婚嫁、祝寿、祠堂开光、新屋入伙、迎宾、太平清醮、神诞等喜庆场合都会舞麒麟。
过去六十多年来,刘锦棠对传承客家麒麟文化贡献良多。他自七岁起学习客家舞麒麟,更于2013年成立香港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并一直担任主席。他团结各村组建麒麟队及成立麒麟训练班,积极在香港及内地推广此非遗项目。
黄大仙信俗则起源于浙江金华地区,明清之际传入岭南。香港的黄大仙信俗追溯于1915年,1921年啬色园正式成立,以管理黄大仙祠事务。经过百年传承,时至今日,黄大仙信仰发展出宗教与慈善结合的特色,并由啬色园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体现“普济劝善、有求必应”的精神。
李耀辉于1985年加入啬色园黄大仙祠,2006年起出任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至今。他致力弘扬黄大仙信俗文化,开设课程及编修科仪经本,更于2021年成立黄大仙信俗文化馆。除了负责啬色园宗教事务,李耀辉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发扬普济劝善的精神。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致力保存和推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鼓励民众参与,让香港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有942人获选,包括两名香港的代表——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传承人刘锦棠及黄大仙信俗传承人(义觉)道长李耀辉。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因应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邀请,就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推荐申报,特区政府经征询非遗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后,推荐一直致力推广和传承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的刘锦棠和黄大仙信俗的李耀辉。两个非遗项目在2014分别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并于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是当地客家族群世代相传的文化,至今已超过二百年历史。客家人认为麒麟是瑞兽,可以驱除煞气、带来好运。在庆祝农历新年、婚嫁、祝寿、祠堂开光、新屋入伙、迎宾、太平清醮、神诞等喜庆场合都会舞麒麟。
过去六十多年来,刘锦棠对传承客家麒麟文化贡献良多。他自七岁起学习客家舞麒麟,更于2013年成立香港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并一直担任主席。他团结各村组建麒麟队及成立麒麟训练班,积极在香港及内地推广此非遗项目。
黄大仙信俗则起源于浙江金华地区,明清之际传入岭南。香港的黄大仙信俗追溯于1915年,1921年啬色园正式成立,以管理黄大仙祠事务。经过百年传承,时至今日,黄大仙信仰发展出宗教与慈善结合的特色,并由啬色园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体现“普济劝善、有求必应”的精神。
李耀辉于1985年加入啬色园黄大仙祠,2006年起出任啬色园黄大仙祠监院至今。他致力弘扬黄大仙信俗文化,开设课程及编修科仪经本,更于2021年成立黄大仙信俗文化馆。除了负责啬色园宗教事务,李耀辉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发扬普济劝善的精神。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致力保存和推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鼓励民众参与,让香港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