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在第33届“世界水日”和第38届“中国水周”首日,珠海市水务局联合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区水厂举办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珠海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珠澳同心·植绿护水”义务植树活动。
珠澳两地水务主管部门、行业代表、市民志愿者及高校学生代表等120余人参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筑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屏障。

珠澳同心,植绿护水
珠海水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与澳门同饮西江水,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关乎两地的生态环境,更关乎两地人民的福祉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号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碧水青山。

活动中,主办方对2024年度广东省节水标杆单位和节水型高校进行了表彰,鼓励对方再接再厉,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单位投身节水事业。启动仪式后,珠澳两地水务工作者、志愿者们开展“珠澳同心·植绿护水”义务植树活动。大家齐心协力,铲土、栽种、浇灌……经过一番劳动,30棵红色簕杜鹃和12棵黄花风铃木的树苗迎风挺立,为“水务林”增添一抹新绿。

接着,大家在南区水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近距离参观并了解自来水生产的全过程。讲解员结合水厂特色,向大家介绍了节水法规、制水工艺、污水处理、千里调水、先进节水技术等节水用水科普知识。通过实地参观,大家从混凝、沉淀,再到过滤、消毒,直观地了解了水是如何生产出来并送到千家万户的。
水务合作,珠澳共赢
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从珠澳水资源保障工程到前山河协同立法的创新实践,从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保障到跨境鸭涌河的共治共管共享,珠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珠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与此同时,珠海与澳门在供水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2024年,珠海对澳供水量已经达到1.05亿m³,每日平均量能达到28.7万m³,同比增长了5.5%。”珠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珠澳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保障对澳供水安全,共同参与防风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对澳供水工程的稳定性。
接下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将通过供水服务进社区、邀请市民实地参观、送水务知识进校园等多种形式陆续展开,进一步推动节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3月22日上午,在第33届“世界水日”和第38届“中国水周”首日,珠海市水务局联合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区水厂举办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珠海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珠澳同心·植绿护水”义务植树活动。
珠澳两地水务主管部门、行业代表、市民志愿者及高校学生代表等120余人参加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筑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屏障。

珠澳同心,植绿护水
珠海水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与澳门同饮西江水,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关乎两地的生态环境,更关乎两地人民的福祉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号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碧水青山。

活动中,主办方对2024年度广东省节水标杆单位和节水型高校进行了表彰,鼓励对方再接再厉,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单位投身节水事业。启动仪式后,珠澳两地水务工作者、志愿者们开展“珠澳同心·植绿护水”义务植树活动。大家齐心协力,铲土、栽种、浇灌……经过一番劳动,30棵红色簕杜鹃和12棵黄花风铃木的树苗迎风挺立,为“水务林”增添一抹新绿。

接着,大家在南区水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近距离参观并了解自来水生产的全过程。讲解员结合水厂特色,向大家介绍了节水法规、制水工艺、污水处理、千里调水、先进节水技术等节水用水科普知识。通过实地参观,大家从混凝、沉淀,再到过滤、消毒,直观地了解了水是如何生产出来并送到千家万户的。
水务合作,珠澳共赢
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从珠澳水资源保障工程到前山河协同立法的创新实践,从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保障到跨境鸭涌河的共治共管共享,珠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珠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与此同时,珠海与澳门在供水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2024年,珠海对澳供水量已经达到1.05亿m³,每日平均量能达到28.7万m³,同比增长了5.5%。”珠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珠澳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保障对澳供水安全,共同参与防风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对澳供水工程的稳定性。
接下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将通过供水服务进社区、邀请市民实地参观、送水务知识进校园等多种形式陆续展开,进一步推动节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