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三驾齐驱打造“深蓝引擎”

近年来,金湾区立足自身资源特色,坚持向“新”而行、以“新”提质,构建起装备制造、现代渔业、绿色能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海洋经济新动能加速壮大。2024年,全区海洋工业总产值达1445.9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6%,同比增长3.7%;海洋水产品产值13.31亿元,同比增长13.2%。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 。

在三灶镇南侧约14公里海域,规划海域面积达253公顷的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期项目用海面积约45公顷,其中1万立方米水体的HDPE重力式网箱已于去年底迎来首次丰收,出产海鲈鱼上万斤。

“今年还将建设一座养殖水体不低于1.5万立方米的中心平台网箱和一座养殖水体不低于5000立方米的钢制可升降式网箱。”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梁昊介绍,相关平台具备自动化投喂、洗网、水下智能化监测等多种功能,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生态化的健康养殖。

此外,该项目还将依托广东能源集团“风渔融合”模式,结合附近的海上风电场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实现风能和渔业资源的最大化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产量超千吨,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增产约80%,年均实现产值5850万元。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是金湾区逐梦深蓝、向海图强,助力“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金湾区积极谋划对接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悦禾海洋综合体、珠海蓝色种业产业园等多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现已建成海洋牧场约5万亩,形成陆基育苗、海水养殖、渔港运输、海岛观光联动发展模式。

其中,金湾区在南水镇创新“党建+企业+村集体”联建机制,由惠农公司牵头投资3.1亿元,在獭洲-大杧岛等海域建成11500套养殖设施,形成了2.7万亩集中化养殖区。2024年总产量达4万吨,产值3.5亿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超400万元。

在积极构建“蓝色粮仓”的同时,金湾区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激活海上“风”“光”。

金湾海上风电场。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附近海域,金湾海上风电场里一排排风电机组如巨人般矗立,蔚为壮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自2021年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37亿千瓦时,年供电量可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为区域绿色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视线北移至不远处的鱼林村,上千亩滩涂上铺展着一片庞大的光伏矩阵,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作为珠海首个集中式及立体确权涉海光伏复合项目,三灶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7万吨,相当于再造500公顷森林,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

此外,金湾区还大力发展高栏风电项目(珠海高栏一海上风电项目、珠海高栏二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代表性的海洋能源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区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39亿千瓦时。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岸线整治同样在持续推进。截至目前,金湾区已完成红树林-盐沼群落恢复36.86公顷、建设仿岩质潮间带16.23公顷、海堤生态化修复11.575公里,规划建设了约5万平方米的金滩柽柳生态带、约3公里长的柽柳康养步道以及海洋生态科普馆,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南红南柳”特色滨海湿地生态园。

近年来,金湾区还抢抓国家支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珠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三一海洋重工、烽火科技、珠江钢管、太阳鸟游艇等行业龙头项目,加快完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体系。2024年全区海洋船舶和工程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0.37亿元,同比增长6.9%。

通过“三驾齐驱”发展策略,金湾区不仅持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还为区域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金湾区将继续深化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渔业和绿色能源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吴颖琼
金湾区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三驾齐驱打造“深蓝引擎”
珠海特区报 2025-03-24 02:49

近年来,金湾区立足自身资源特色,坚持向“新”而行、以“新”提质,构建起装备制造、现代渔业、绿色能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海洋经济新动能加速壮大。2024年,全区海洋工业总产值达1445.9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6%,同比增长3.7%;海洋水产品产值13.31亿元,同比增长13.2%。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 。

在三灶镇南侧约14公里海域,规划海域面积达253公顷的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期项目用海面积约45公顷,其中1万立方米水体的HDPE重力式网箱已于去年底迎来首次丰收,出产海鲈鱼上万斤。

“今年还将建设一座养殖水体不低于1.5万立方米的中心平台网箱和一座养殖水体不低于5000立方米的钢制可升降式网箱。”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梁昊介绍,相关平台具备自动化投喂、洗网、水下智能化监测等多种功能,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生态化的健康养殖。

此外,该项目还将依托广东能源集团“风渔融合”模式,结合附近的海上风电场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实现风能和渔业资源的最大化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产量超千吨,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增产约80%,年均实现产值5850万元。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是金湾区逐梦深蓝、向海图强,助力“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金湾区积极谋划对接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悦禾海洋综合体、珠海蓝色种业产业园等多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现已建成海洋牧场约5万亩,形成陆基育苗、海水养殖、渔港运输、海岛观光联动发展模式。

其中,金湾区在南水镇创新“党建+企业+村集体”联建机制,由惠农公司牵头投资3.1亿元,在獭洲-大杧岛等海域建成11500套养殖设施,形成了2.7万亩集中化养殖区。2024年总产量达4万吨,产值3.5亿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超400万元。

在积极构建“蓝色粮仓”的同时,金湾区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激活海上“风”“光”。

金湾海上风电场。

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附近海域,金湾海上风电场里一排排风电机组如巨人般矗立,蔚为壮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自2021年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37亿千瓦时,年供电量可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为区域绿色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视线北移至不远处的鱼林村,上千亩滩涂上铺展着一片庞大的光伏矩阵,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作为珠海首个集中式及立体确权涉海光伏复合项目,三灶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7万吨,相当于再造500公顷森林,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

此外,金湾区还大力发展高栏风电项目(珠海高栏一海上风电项目、珠海高栏二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代表性的海洋能源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区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39亿千瓦时。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海岸线整治同样在持续推进。截至目前,金湾区已完成红树林-盐沼群落恢复36.86公顷、建设仿岩质潮间带16.23公顷、海堤生态化修复11.575公里,规划建设了约5万平方米的金滩柽柳生态带、约3公里长的柽柳康养步道以及海洋生态科普馆,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南红南柳”特色滨海湿地生态园。

近年来,金湾区还抢抓国家支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珠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三一海洋重工、烽火科技、珠江钢管、太阳鸟游艇等行业龙头项目,加快完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体系。2024年全区海洋船舶和工程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0.37亿元,同比增长6.9%。

通过“三驾齐驱”发展策略,金湾区不仅持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还为区域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金湾区将继续深化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渔业和绿色能源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