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珠澳产业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珠海与澳门文化同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珠澳产业融合发展,珠海大有可为。
促进产业对接与协同创新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珠海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澳门在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珠澳应加强产业对接,推动珠海制造业与澳门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澳门企业在珠海设立生产基地,利用珠海的产业配套优势,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珠海企业与澳门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借助澳门的国际商业网络,提升珠海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是澳门的优势产业,珠海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珠澳应加强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推动澳门的金融机构与珠海的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跨境投资和贸易。在旅游服务方面,整合珠澳旅游资源,打造“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将珠海的海岛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与澳门的文化创意旅游相结合,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加强在物流、会展、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加强政策协调

深化两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优化通关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减少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加强对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监管合作,共同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监管合作,共同保障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创新跨境金融政策,构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两地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跨境资金流动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调配跨境资金。推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应珠澳产业融合需求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加强与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合作,共同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对金融机构的跨境业务进行联合检查和评估,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加强珠澳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两地知识产权执法部门的协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知识产权查询和维权服务。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跨境许可和转让业务,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充分发挥珠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澳门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珠海的企业与澳门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双方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同时,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人才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设立珠澳科技创新基金,由两地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珠澳科技创新领域,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优化人才合作

人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优化人才合作,制定统一的珠澳人才认定标准,将澳门人才纳入珠海人才政策体系,吸引澳门人才到珠海就业创业,为澳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人才社会保障衔接机制,实现两地社保、医保的互联互通,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就业指导、创业扶持、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解决人才跨境就业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加强珠澳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学术交流会议和体育赛事等,增进两地居民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鼓励两地高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养计划,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共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业融合的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产业融合发展中,珠澳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要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珠澳产业融合发展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本文系珠海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珠海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珠港澳融合发展研究”(2024GJ045)的阶段性成果。

文字:戴志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李梅容
促进珠澳产业融合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5-03-25 01:3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珠海与澳门文化同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珠澳产业融合发展,珠海大有可为。
促进产业对接与协同创新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珠海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澳门在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珠澳应加强产业对接,推动珠海制造业与澳门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澳门企业在珠海设立生产基地,利用珠海的产业配套优势,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珠海企业与澳门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借助澳门的国际商业网络,提升珠海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是澳门的优势产业,珠海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珠澳应加强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推动澳门的金融机构与珠海的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跨境投资和贸易。在旅游服务方面,整合珠澳旅游资源,打造“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将珠海的海岛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与澳门的文化创意旅游相结合,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加强在物流、会展、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加强政策协调

深化两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优化通关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减少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加强对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监管合作,共同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监管合作,共同保障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创新跨境金融政策,构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两地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跨境资金流动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调配跨境资金。推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应珠澳产业融合需求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加强与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合作,共同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对金融机构的跨境业务进行联合检查和评估,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加强珠澳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两地知识产权执法部门的协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知识产权查询和维权服务。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跨境许可和转让业务,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充分发挥珠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澳门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珠海的企业与澳门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双方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同时,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人才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设立珠澳科技创新基金,由两地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珠澳科技创新领域,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优化人才合作

人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优化人才合作,制定统一的珠澳人才认定标准,将澳门人才纳入珠海人才政策体系,吸引澳门人才到珠海就业创业,为澳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人才社会保障衔接机制,实现两地社保、医保的互联互通,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就业指导、创业扶持、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解决人才跨境就业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加强珠澳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学术交流会议和体育赛事等,增进两地居民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鼓励两地高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养计划,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共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业融合的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产业融合发展中,珠澳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要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珠澳产业融合发展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本文系珠海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珠海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珠港澳融合发展研究”(2024GJ045)的阶段性成果。

文字:戴志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