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聚焦化工前沿 共探经开未来”圆桌对话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举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与珠海经开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及重点企业代表,就电子化学品、绿色新材料前沿领域展开深度交流,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国际视野。
丹・谢赫特曼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以色列科学院院士、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1982年,他首次发现准晶体,彻底革新材料科学认知,并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准晶体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圆桌对话环节,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及英力士化工、艾伦塔斯、理文新材料、中冠石油及壳牌(珠海)等企业代表与丹·谢赫特曼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丹・谢赫特曼指出,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给予他们支持,不仅能推动企业发展,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作为科学家兼教育家,丹・谢赫特曼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出出色的技术型企业家,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珠海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宜居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珠海理文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辛伟贤与谢赫特曼的缘分颇深——11年前,他在汕头大学化学系任教时就曾与谢赫特曼进行学术交流,如今以企业管理者身份再次对话,辛伟贤感慨颇深:“教授的分享极具前瞻性,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希望今后有更多这种产学研的持续互动。”
圆桌对话前,丹・谢赫特曼一行还实地考察了中海油高栏终端,对中国的天然气冷凝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中国海油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珠海已构建起涵盖勘探开发、LNG接收、管道输送、电厂、加气站等清洁能源的全产业链。其中,白云气田生产的海上天然气在珠海高栏终端登陆,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天然气超66亿立方米,惠及超3000万居民。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经开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化工园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目前,珠海经开区已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5大战略性产业体系。依托国家级化工园区载体优势,珠海经开区正锚定“PTA—聚酯—涤纶丝/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四个方向,精准强链补链,持续增强创新动能。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