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金湾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全区发展情况,展望2025年发展目标,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锚定金湾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4年,金湾区经济保持稳中求进,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产业、城市、消费等领域持续进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增速高于全省全市0.5个百分点,向着“产-城-人”正向循环的方向加速迈进。同年,金湾区再次入选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位列第78名,并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5名。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形势,以及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发展使命。如何“更上一层楼”?金湾区给出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
根据报告,2025年金湾区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的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以上,并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与此同时,报告也明确了金湾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珠海西部城市中心、夯实经济回升基础……从湾区到城市、从产业到民生,金湾区将持续在“产-城-人”的循环中不断发力,做大城市体量的“蛋糕”,与市民共享发展红利。

2024:产业、城市、消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2024年,金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交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成绩单,其中深厚的产业基础继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8.1亿元,同比增长6.9%,折射产业升级的步伐越走越快。
数据显示,金湾区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继续领先,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58.5%。这些优势产业继续担当“火车头”作用。
招商引资继续发力,加速培育产业森林。去年,金湾区新签约项目218个、总投资527.9亿元,包括全市唯一总投资达百亿元的奕源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招引项目投资额和纳统产值均居全市第一名。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助力。去年,金湾区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重点实验室11家,龙丰铜管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除了工业,城市、消费也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珠海西部城市中心的“聚集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带动城市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在城市方面,西部城市中心加快焕新,珠海西部最大的单体酒店金湾毛林大酒店开业,中心河公园、金山公园、金湖公园等景观资源实现“串珠成链”,越发成熟的城市界面成为了珠海全新的城市名片,获得无数海内外游人的关注与喜爱。
与此同时,乡镇也在不断蜕变,镇域典型建设成效显著,红旗、三灶、平沙、南水四个镇全部入选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全国千强镇,各美其美的“美丽圩镇”擦亮了金湾区城乡融合的“金字招牌”。
在三灶镇,全省首个镇一级农房运营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探索农文旅融合的“木头冲模式”;在红旗镇,全新盘活的红旗糖厂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景点,让老厂房焕发生机。平沙镇的“万亩方”,南水镇的“海洋牧场”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写照——
“南水蚝”实现产值约4亿元,黄立鱼、马友鱼产值约7.1亿元,特色高端水果等各类水果产值约2亿元,一系列金湾名产走向全国大市场。
城市生活更幸福,社会保障更完善。去年,金湾区继续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其中在教育方面形成集团化办学全学段矩阵,并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食堂“自主经营+食材集采”全覆盖。
越来越精彩的生活体验,也已经成为金湾人的“标配”。去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圆满举行,草莓音乐节、中国时尚体育季、三灶海上龙舟赛等数十场大型文体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利好让金湾区成为了旅游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数据显示,去年金湾区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29.6%、1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4.2%,增速居全市第一。“产-城-人”三个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已然形成了相互吸引的正循环,驱动着金湾区迈向更高的能级量级,向着成为高品质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加速前行。
2025:8项举措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展望2025年,机遇和挑战并存。金湾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8项关键举措,以“8大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融入湾区方面“出招”。金湾区要“站得高,看得远”,借助位处湾区前沿、毗邻横琴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与合作区加强科技协作、产业合作、招商联动,全力争取一批优质港资港企、澳资澳企落地,打造“港澳品牌+横琴政策+金湾制造+全球市场”高端产业集聚区。
借力金琴健康港等新载体平台,金湾区聚合澳门中医药传统优势和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打造1-2个标杆项目,推动中医药更快走向世界。用足用好“港澳药械通”等政策,进一步吸引全球跨国药械企业落地金湾。
在产业发展方面“出招”。金湾区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锚定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产业方向前瞻布局,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其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推动中航通飞、天晴无人机、星湾航空飞行营地等龙头企业和代表项目拓展发展模式和应用场景,借助“双航展”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助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在经济回升方面“出招”。金湾区将实现国家战略所向与地区发展精准对接,全力扩大工业投资,建立制造业重点项目新投产、新动工、新储备3张清单,力促钧崴电子等6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提速,鸿茂偏光片等51个新签约项目加快动工,力争全年引进项目超220个、投资超600亿元,全年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
在此基础上,金湾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策划举办花市年货节、购物嘉年华等主题消费活动,推动有条件的景点景区、广场街道培育集市业态,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办好草莓音乐节、三灶海上龙舟赛,高水平举办十五运会金湾场地赛事、国家级轮滑赛,争取更多“国字号”“广东省”“大湾区”等高规格文体活动、旅游业态落地金湾。
金湾区还将在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民生服务、平安金湾建设、政治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密集“出招”。推动提升营商环境,推出项目落地流程再造改革3.0版、“完工即投产”2.0改革,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5.0产业新空间”全链条企业孵化体系。
金湾区还将在城乡融合方面持续“出招”。报告中首次使用“全面启动西部城市中心建设”的表述,明确表达了城市体量向上发展的信心——
报告提出,要锚定打造“珠海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启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西部城市中心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计划选取1-2个尺度适宜的区域,率先开展“超稳层”建设试点。启动美祥路、金高路等一批骨干路网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市传媒大厦及文化创意园、市级儿童公园、区全民健身中心等规划建设,金湖公园二期项目如期施工。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金湾区人大交出亮眼履职答卷
3月27日,金湾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3人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4项;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开展专题询问“回头看”;紧盯“百千万工程”强化监督;组织代表监督小组通过常态化“问项目”活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协助省、市人大开展19份法律法规征求意见,把基层群众的声音传递进每一部法律……一项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务实举措,为金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让人大代表更好肩负起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过去一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履职平台、优化服务保障,让代表履职更有动力、更具实效。
通过专题培训、联络站“微课堂”等多形式赋能,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实现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全区43个联络站开展驻站代表“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通过“线上四展示、线下两亮码、信息三齐全”,成功实现“全时段”收集意见、“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开展服务;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实现全过程闭环督导,全年按流程转办代表意见建议89件并全部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金湾区人大常委会不仅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上积极作新探索,试行实施新任职、新入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还创新建立了往届代表资源库,推动其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持续发挥实效,并通过“传帮带”机制推动往届代表与现任代表结对,实现履职经验传承与工作指导的常态化衔接。
2024年,全区43个代表联络站开展“相约周二”联系群众活动640场,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37件;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1条全部及时转办办结。一组组数据,彰显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担当作为。
同时,金湾区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干部素质、转变作风效能,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基层人大工作也取得新突破。其中,平沙镇立新社区代表联络站获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特色推介。同时,持续四年对市人大重点建议督办项目——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进行嵌入式监督,助力上千户农场职工实现“安居梦”,该代表建议办理案例获评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今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将强化政治引领,在对党绝对忠诚上更加坚定自觉。聚焦中心大局,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更加担当有为。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健全完善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更加有力有效。着力强基固本,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更加扎实过硬,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金湾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金湾区政协交出“五张履职新答卷”
3月26日,金湾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听取了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金湾区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五张履职新答卷”充分彰显了政协担当。
方向关乎全局,思想引领未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建设,金湾区政协将党的领导贯穿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各个环节,交出了凝心铸魂的“政治答卷”。
紧扣发展大事、改革要事,金湾区政协奋力书写助力发展的“资政答卷”,围绕专委会优化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海洋牧场建设、渔光互补、促进消费等课题,形成9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1份转化为市政协优秀提案。聚焦“百千万工程”提出8件提案,组织委员深入镇村开展民主监督。围绕培育外贸新动能等主题,组织111人次开展“委员微话题”活动。
据悉,金湾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行政协职能,共提交提案81件。经审查,立案76件。截至2024年底,所有提案全部办复。
紧扣民之关切,金湾区政协聚合各方力量,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中展现“政协温度”,交出了履职为民的“民生答卷”。全年民生类提案占比达42.1%,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学位、就业、医疗、城管、交通等民生热点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公益活动20余场,募集善款超120万元帮扶特殊群体。创新开展“助苗行动”,惠及辖区青少年366人次。
同时,金湾区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持续架好“连心桥”,用心书写凝聚共识的“同心答卷”。过去一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各展所长,所提集体提案占立案总数的26.3%。
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服务保障靠机关。金湾区政协坚持抓教育、转作风、扬正气,抓改革、重履职、促担当,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交出了锤炼本领的“本色答卷”。围绕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运作机制,“一委一品”建设初见成效。
2025年,金湾区政协将在“强化引领、紧跟党走,筑牢思想根基”“聚焦主业、议政建言,助推高质量发展”“合作共事、绘筑同心,广泛汇聚合力”“苦练内功、守正创新,提升履职成效”四方面重点发力,为金湾夺取高质量发展新战果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3月27日,金湾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全区发展情况,展望2025年发展目标,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锚定金湾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4年,金湾区经济保持稳中求进,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产业、城市、消费等领域持续进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增速高于全省全市0.5个百分点,向着“产-城-人”正向循环的方向加速迈进。同年,金湾区再次入选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位列第78名,并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5名。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形势,以及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发展使命。如何“更上一层楼”?金湾区给出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
根据报告,2025年金湾区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的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以上,并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与此同时,报告也明确了金湾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珠海西部城市中心、夯实经济回升基础……从湾区到城市、从产业到民生,金湾区将持续在“产-城-人”的循环中不断发力,做大城市体量的“蛋糕”,与市民共享发展红利。

2024:产业、城市、消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2024年,金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交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成绩单,其中深厚的产业基础继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8.1亿元,同比增长6.9%,折射产业升级的步伐越走越快。
数据显示,金湾区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继续领先,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58.5%。这些优势产业继续担当“火车头”作用。
招商引资继续发力,加速培育产业森林。去年,金湾区新签约项目218个、总投资527.9亿元,包括全市唯一总投资达百亿元的奕源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招引项目投资额和纳统产值均居全市第一名。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助力。去年,金湾区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重点实验室11家,龙丰铜管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除了工业,城市、消费也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珠海西部城市中心的“聚集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带动城市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在城市方面,西部城市中心加快焕新,珠海西部最大的单体酒店金湾毛林大酒店开业,中心河公园、金山公园、金湖公园等景观资源实现“串珠成链”,越发成熟的城市界面成为了珠海全新的城市名片,获得无数海内外游人的关注与喜爱。
与此同时,乡镇也在不断蜕变,镇域典型建设成效显著,红旗、三灶、平沙、南水四个镇全部入选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全国千强镇,各美其美的“美丽圩镇”擦亮了金湾区城乡融合的“金字招牌”。
在三灶镇,全省首个镇一级农房运营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探索农文旅融合的“木头冲模式”;在红旗镇,全新盘活的红旗糖厂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景点,让老厂房焕发生机。平沙镇的“万亩方”,南水镇的“海洋牧场”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现实写照——
“南水蚝”实现产值约4亿元,黄立鱼、马友鱼产值约7.1亿元,特色高端水果等各类水果产值约2亿元,一系列金湾名产走向全国大市场。
城市生活更幸福,社会保障更完善。去年,金湾区继续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其中在教育方面形成集团化办学全学段矩阵,并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食堂“自主经营+食材集采”全覆盖。
越来越精彩的生活体验,也已经成为金湾人的“标配”。去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圆满举行,草莓音乐节、中国时尚体育季、三灶海上龙舟赛等数十场大型文体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利好让金湾区成为了旅游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数据显示,去年金湾区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29.6%、1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4.2%,增速居全市第一。“产-城-人”三个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已然形成了相互吸引的正循环,驱动着金湾区迈向更高的能级量级,向着成为高品质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加速前行。
2025:8项举措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展望2025年,机遇和挑战并存。金湾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8项关键举措,以“8大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融入湾区方面“出招”。金湾区要“站得高,看得远”,借助位处湾区前沿、毗邻横琴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与合作区加强科技协作、产业合作、招商联动,全力争取一批优质港资港企、澳资澳企落地,打造“港澳品牌+横琴政策+金湾制造+全球市场”高端产业集聚区。
借力金琴健康港等新载体平台,金湾区聚合澳门中医药传统优势和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打造1-2个标杆项目,推动中医药更快走向世界。用足用好“港澳药械通”等政策,进一步吸引全球跨国药械企业落地金湾。
在产业发展方面“出招”。金湾区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锚定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产业方向前瞻布局,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其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推动中航通飞、天晴无人机、星湾航空飞行营地等龙头企业和代表项目拓展发展模式和应用场景,借助“双航展”平台,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助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在经济回升方面“出招”。金湾区将实现国家战略所向与地区发展精准对接,全力扩大工业投资,建立制造业重点项目新投产、新动工、新储备3张清单,力促钧崴电子等6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提速,鸿茂偏光片等51个新签约项目加快动工,力争全年引进项目超220个、投资超600亿元,全年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
在此基础上,金湾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策划举办花市年货节、购物嘉年华等主题消费活动,推动有条件的景点景区、广场街道培育集市业态,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办好草莓音乐节、三灶海上龙舟赛,高水平举办十五运会金湾场地赛事、国家级轮滑赛,争取更多“国字号”“广东省”“大湾区”等高规格文体活动、旅游业态落地金湾。
金湾区还将在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民生服务、平安金湾建设、政治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密集“出招”。推动提升营商环境,推出项目落地流程再造改革3.0版、“完工即投产”2.0改革,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5.0产业新空间”全链条企业孵化体系。
金湾区还将在城乡融合方面持续“出招”。报告中首次使用“全面启动西部城市中心建设”的表述,明确表达了城市体量向上发展的信心——
报告提出,要锚定打造“珠海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启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西部城市中心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计划选取1-2个尺度适宜的区域,率先开展“超稳层”建设试点。启动美祥路、金高路等一批骨干路网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市传媒大厦及文化创意园、市级儿童公园、区全民健身中心等规划建设,金湖公园二期项目如期施工。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金湾区人大交出亮眼履职答卷
3月27日,金湾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3人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4项;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开展专题询问“回头看”;紧盯“百千万工程”强化监督;组织代表监督小组通过常态化“问项目”活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协助省、市人大开展19份法律法规征求意见,把基层群众的声音传递进每一部法律……一项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务实举措,为金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让人大代表更好肩负起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过去一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履职平台、优化服务保障,让代表履职更有动力、更具实效。
通过专题培训、联络站“微课堂”等多形式赋能,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实现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全区43个联络站开展驻站代表“亮明身份、民呼我应”活动,通过“线上四展示、线下两亮码、信息三齐全”,成功实现“全时段”收集意见、“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开展服务;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实现全过程闭环督导,全年按流程转办代表意见建议89件并全部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金湾区人大常委会不仅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上积极作新探索,试行实施新任职、新入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还创新建立了往届代表资源库,推动其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持续发挥实效,并通过“传帮带”机制推动往届代表与现任代表结对,实现履职经验传承与工作指导的常态化衔接。
2024年,全区43个代表联络站开展“相约周二”联系群众活动640场,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37件;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1条全部及时转办办结。一组组数据,彰显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担当作为。
同时,金湾区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干部素质、转变作风效能,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基层人大工作也取得新突破。其中,平沙镇立新社区代表联络站获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特色推介。同时,持续四年对市人大重点建议督办项目——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进行嵌入式监督,助力上千户农场职工实现“安居梦”,该代表建议办理案例获评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今年,金湾区人大常委会将强化政治引领,在对党绝对忠诚上更加坚定自觉。聚焦中心大局,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更加担当有为。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数字人大”建设,健全完善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更加有力有效。着力强基固本,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更加扎实过硬,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金湾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金湾区政协交出“五张履职新答卷”
3月26日,金湾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听取了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2024年,金湾区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五张履职新答卷”充分彰显了政协担当。
方向关乎全局,思想引领未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建设,金湾区政协将党的领导贯穿在政协会议、视察调研、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各个环节,交出了凝心铸魂的“政治答卷”。
紧扣发展大事、改革要事,金湾区政协奋力书写助力发展的“资政答卷”,围绕专委会优化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海洋牧场建设、渔光互补、促进消费等课题,形成9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1份转化为市政协优秀提案。聚焦“百千万工程”提出8件提案,组织委员深入镇村开展民主监督。围绕培育外贸新动能等主题,组织111人次开展“委员微话题”活动。
据悉,金湾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行政协职能,共提交提案81件。经审查,立案76件。截至2024年底,所有提案全部办复。
紧扣民之关切,金湾区政协聚合各方力量,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中展现“政协温度”,交出了履职为民的“民生答卷”。全年民生类提案占比达42.1%,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学位、就业、医疗、城管、交通等民生热点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公益活动20余场,募集善款超120万元帮扶特殊群体。创新开展“助苗行动”,惠及辖区青少年366人次。
同时,金湾区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持续架好“连心桥”,用心书写凝聚共识的“同心答卷”。过去一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各展所长,所提集体提案占立案总数的26.3%。
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服务保障靠机关。金湾区政协坚持抓教育、转作风、扬正气,抓改革、重履职、促担当,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交出了锤炼本领的“本色答卷”。围绕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运作机制,“一委一品”建设初见成效。
2025年,金湾区政协将在“强化引领、紧跟党走,筑牢思想根基”“聚焦主业、议政建言,助推高质量发展”“合作共事、绘筑同心,广泛汇聚合力”“苦练内功、守正创新,提升履职成效”四方面重点发力,为金湾夺取高质量发展新战果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